<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大足区人民医院

医院简介

大足区人民医院成立于1941年7月1日,位于驰名中外的“石刻之乡”。是一所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是重庆医科大学教学医院,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大足医院,重庆市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重庆市三级甲等医院创建单位,是全区医、教、研中心。目前正投资近10亿元新建一所现代化的大型综合医院。医院占地面积285余亩(其中新院占地约237亩),建筑面积19万余㎡(其中新院约16万余㎡),总资产6.39亿元,净资产3.42亿元。... [详情]

大足区人民医院成立于1941年7月1日,位于驰名中外的&ldquo;石刻之乡&rdquo;。是一所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是重庆医科大学教学医院,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大足医院,重庆市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重庆市三级甲等医院创建单位,是全区医、教、研中心。目前正投资近10亿元新建一所现代化的大型综合医院。医院占地面积285余亩(其中新院占地约237亩),建筑面积19万余㎡(其中新院约16万余㎡),总资产6.39亿元,净资产3.42亿元。医院技术力量雄厚,设备先进,设施完善。

服务能力设有临床、医技、职能科室40余个,开放床位1006张;年门诊总量52万余人次,年出院总人数4.3万余人次,年手术总量1.2万余台次;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达96&#xFF05;以上。

医疗技术医院常年承担疑难危急重症救治、应急救援、干部保健等医疗任务。配备现代化的洁净手术间,能熟练开展普外、肝胆、神外、胸外、泌尿、妇产科等各类腔镜手术,能开展颅内肿瘤切除术、肝叶切除术、体外循环下心脏瓣膜置换术、冠脉造影术及介入治疗、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全髋关节置换术、经皮椎体成形术、直肠癌根治术、泌尿系结石气压弹道碎石术、经皮肾镜碎石术、放射介入治疗术以及内科各种疑难病症的诊断和治疗等。目前,外科微创手术和肿瘤放射治疗已处于重庆市区县级医院先进行列。其中麻醉科为重庆市市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肝胆外科、心血管内科、泌尿外科、呼吸内科为重庆市医疗特色专科;骨科、神经外科、呼吸内科、心血管内科、泌尿外科、肝胆外科为区级重点专科;全国综合医院中医工作示范单位顺利通过验收;各学科均形成了自身的特色优势,综合诊断治疗水平居区级医院内先进行列。

医疗设备拥有64排128层CT、1250mA血管机、1.5T核磁共振机、1600个测试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血液透析仪、直线加速器等国内一流的大型医疗设备。

人才队伍拥有高级职称91人;硕士生导师3人;硕士研究生8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人;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1人、重庆市第四届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1人;重庆市百名优秀人才1人;重庆市医院管理学会委员2人;重庆市医院管理学会区(县)医院管理分会副主任委员1人;《重庆医学》杂志编委会编委1人;各专委会副主任委员1人及委员30余人等。

科教成果承担区科委、市科委、市局级、卫生部科研课题59项,已结题验收7项;获区级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8项。已结题的&ldquo;不同经皮肾工作通道对术后肾结构及功能的近期影响研究&rdquo;&ldquo;大脑中动脉VCTDSA研究&rdquo;&ldquo;基层医院心血管疾病就诊者中抑郁焦虑障碍的患病率调查&rdquo;三项重庆市卫生局医学科研课题获重庆市科学技术成果认证。其中&ldquo;不同经皮肾工作通道对术后肾结构及功能的近期影响研究&rdquo;获重庆市卫生局科技成果&ldquo;二等奖&rdquo;,&ldquo;大脑中动脉VCTDSA研究&rdquo;和&ldquo;基层医院心血管疾病就诊者中抑郁焦虑障碍的患病率调查&rdquo;获重庆市卫生局科技成果&ldquo;三等奖&rdquo;。获得市科委集成示范项目1项和支持经费20万元,在国家核心期刊杂志发表医学论文400余篇,在奥地利《病毒学文献杂志》和埃及《国际内分泌杂志》上发表SCI论文2篇,影响因子分别为2.03和2.518。

荣誉奖项先后获得&ldquo;首批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rdquo;&ldquo;全国医药卫生系统先进集体&rdquo;&ldquo;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rdquo;&ldquo;全国学习型组织优秀单位&rdquo;&ldquo;全国模范职工之家&rdquo;&ldquo;全国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先进单位&rdquo;&ldquo;全国职工职业道德建设先进单位&rdquo;&ldquo;全国绿化模范单位&rdquo;&ldquo;抗震救灾重建家园&lsquo;全国工人先锋号&rsquo;&rdquo;&ldquo;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rdquo;&ldquo;全国职工书屋&rdquo;&ldquo;全国五一劳动奖状&rdquo;&ldquo;全国医药卫生系统创先争优活动先进集体&rdquo;&ldquo;全国医院感染横断面调查优秀单位&rdquo;&ldquo;全国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示范单位&rdquo;和&ldquo;重庆市先进基层党组织&rdquo;&ldquo;重庆市白求恩精神示范医院&rdquo;&ldquo;重庆市无偿献血先进单位&rdquo;&ldquo;重庆市文明单位标兵&rdquo;&ldquo;重庆市规范化财务管理达标单位&rdquo;&ldquo;重庆市无烟医院&rdquo;&ldquo;重庆市非典防治工作先进集体&rdquo;&ldquo;重庆市拥军优属模范单位&rdquo;&ldquo;市级放心药房&rdquo;&ldquo;重庆市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示范单位&rdquo;等光荣称号。

医生团队 更多>

熊健
简介: 熊健 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毕业于泸州医学院,大学本科,1994年通过全国统一考试考上华西医科大学消化内科研究生,2001年11月-2002年5月在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进修。2005年及2009年作为随队医生参加了重庆市政府主办的两届有40多个国家参加的“大足石刻国际学术研讨会”,以精湛的医术与流畅的英语得到了国际友人的赞赏,圆满完成了对外交流的政治任务。在近20年的临床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医疗经验,对消化内科常见病多发病能准确诊断处理,对疑难杂症能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辩证施治,尤其是对消化道肿瘤如胃癌,肝癌的治疗取得了很好的临床疗效。联系电话:138883671135
谢惠
简介: 谢惠 副主任医师 放射科副主任 ,重庆医科大学医学影像专业研究生,硕士学位。从事CT、MRI诊断工作十余年,曾先后到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四川大学附属华西医院进修学习CT、MRI诊断。擅长放射科常见病、多发病的影像诊断、中枢神经系统以及腹部疾病的CT、MRI影像诊断,发表CSCD核心期刊医学论文十余篇。负责重庆市卫生局医学科研项目1项,参与市卫生局科研5项,院内开展新技术、新项目4项,参与编书1部。
夏红
简介: 夏红 感染科副主任医师,门诊部主任兼感染科主任,大学本科,毕业于重庆医科大学临床医疗系,先后到重庆医科大学病毒性肝炎研究所、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进修进修学习,掌握国际国内最前沿的肝病治疗方案,结合祖国医学中医的精髓,在全区率先开展了抗乙肝病毒治疗,擅长诊治各类肝病如乙肝,丙肝,重型肝炎,肝硬化,肝腹水,酒精肝,脂肪肝等疾病,在国内刊物发表学术论文数篇。 电话:13060207798
袁波
简介: 袁波 肾病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副主任,硕士研究生,副教授。市级骨干人才,青年岗位能手,擅长肾病综合征、急慢性肾功能衰竭、急慢性肾炎、尿路感染、糖尿病肾脏疾病、狼疮性肾炎、紫癜性肾炎、乙肝相关性肾炎、血管炎等疾病的诊治;擅长血液净化技术及血管通路的建立;对肾脏病理有一定的造诣。在国家级期刊发表本专业学术论文10余篇,被美国medline收录一篇。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一项,现承担省厅级重点科研项目一项。电话:18716280987

医院动态 更多>

学习讲话精神 增补精神之“钙”

3月8日——12日,大足区人民医院行政支部、内科支部、门诊支部、外科支部分别组织支部党员同志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第一批总结暨第二批部署会议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文件精神。院党委书记李小莉、院党委委员、纪委书记李洪林分别参加了联系支部的学习。会上,各支部书记传达学习了讲话文件内容,并就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扎实做好我院教育实践活动进行了安排部署。与会党员积极开展讨论,一致认为习总书记的讲话高屋建瓴,具有很强的思想性、针对性和指导性,对于巩固第一批教育实践活动的成果、确保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扎实开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大家纷纷表示,在今后的工作中,将围绕医院中心工作,结合岗位职责,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宗旨,不断提升服务综合水平,以饱满的政治热情把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好,确保医院各项工作上台阶。

吃药有学问,哪个时间吃效果最好?

人生病了都要吃药,可是大多数人都模模糊糊地按照一天3次的习惯吃,至于是饭前还是饭后,又至于是饭前多久,饭后多久,就几乎没有人会深究了。昨天,一位60多岁的老太太拿了药之后,搞不太清楚怎么吃,三医大新桥医院消化内科博士杨小军像上课一样给她上了一堂药理课,内容就是怎么吃药。饭前半小时饭后1小时吃药最好老人患的是胃溃疡和胃窦炎,开了药之后问了句:“这药是饭前吃还是饭后吃?饭前吃到底是饭前多久呢?饭后吃又到底是饭后多久呢?”“饭前吃的药一般在饭前15分钟到30分钟就比较合适了,而饭后吃的药呢,最好在饭后1小时左右吃比较好。”杨小军说,这是因为饭前15到30分钟和饭后1小时左右,胃酸的分泌更有利于药物的吸收,不破坏药物的成分,药效会更好。对于没有特殊要求的药,饭前吃或者饭后吃都没有关系,但对于某些药,比如驱虫药、保护胃黏膜的药等,就必须饭前吃。而有些对胃黏膜刺激比较大的药,则需要在饭后吃。抗生素最好8小时吃一次“一日3次,一次X片。”我们拿药以后,在药品的说明书上都会看到类似的服药规定。但是,1天3次服药和8小时吃一次相同吗?杨小军博士说,其实一天3次,就最好是8小时服用一次,一天两次,则12小时服用一次比较好。但是,如果严格按照时间来服用的话,会大大扰乱我们的休息时间,可能没有多少人会半夜三更爬起来吃药,这样反而不利于身体的恢复。所以,多数药物为1天3次服用,可随着早、午、晚餐一起服用,每次服药大约间隔3至4小时。但要注意的是,在服抗生素时,为确保血液中药物浓度的稳定,需严格按每6至8小时服药,否则抗生素可能会在药物浓度太高时误杀掉很多自身正常的细菌,而在药物浓度达不到要求时,又起不到杀菌的作用。有些药不要配热水吃冬天到了,我们都喜欢喝点热腾腾的水,吃药时,大家大多也会延用这个习惯,但是,杨小军提醒说,有些药就不适宜用热水服用,最好用温开水(一般不超过40℃或者以口感有点暖为宜)或凉开水(25℃左右)。活菌制剂药物:常用的乳酶生(含有活肠链球菌),整肠生(含有地衣芽孢杆菌),金双歧(含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和肠球菌)等药物都是口服活菌制剂。这些活菌怕光、怕湿,不耐热,不宜用热水服用,都会失去活性或活性降低。活疫苗类药物:如小儿麻痹糖丸,含有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用热水服这些药会导致疫苗灭活,而降低或失去免疫机体、预防传染病的作用,所以应该用凉开水送服。另外一种不能用热水服用的药是助消化类药,比如胃蛋白酶合剂、胰蛋白酶等,均含有助消化的酶类。酶是一种活性蛋白质,遇热不稳定,会凝固变性,在70℃以上的环境中即失效。因此服用这类药物时,一般用40℃左右的温水送服。胶囊也不宜用热水送服:如诺氟沙星胶囊、维生素E胶囊等。胶囊由明胶制成,易溶于胃酸,装入胶囊的药大都对胃黏膜有刺激,或者易被消化液分解破坏,有的则是缓释胶囊,完整吞服才能发挥药效。热水送服会容易使胶囊外壳提前化掉,降低药效或增加刺激性。忘记吃药时间过长最好跳过现在的人工作都忙,要是有时候忘记了吃药怎么办?杨小军说,“如果忘记饭前服用,可饭后补吃,比完全忘记吃药好,但如果忘记服药,应以两餐中间为基准,若已接近下一次服药时间,则应跳过一次服药,并于下次服药时间服用当次的药物,“千万不要一次服用2倍分量”。晨起空腹吃的药清晨起来空腹吃的药。如驱虫药、四氯乙烯,要在半空腹或空腹时服下,如果饭后服,药物被食物隔住,就难以达到治疗目的;盐类泻药如硫酸钠、硫酸镁等,这些药服用后应多喝水。早上起来空腹吃这些药,使药迅速入肠,并保持较高浓度;使药迅速入肠发挥作用,服后4~5小时致泻。食物可减少其吸收。睡前吃的药睡前15~30分钟吃的药。包括泻药如大黄、酚酞等;催眠药类,入睡快的,可在临睡时服;入睡较慢的,服后半小时至1小时起作用,应提早服。饭前吃的药饭前30~60分钟吃的药。有止泻的收敛药,饭前吃可使药较快通过胃入小肠,遇碱性肠液分解出鞣酸,起止泻作用;有胃壁保护药,饭前吃使药充分作用于胃壁;有吸附药、胃内食物少,便于发挥吸附胃肠道有害物质及气体的作用;有胃肠解痉药、饭前吃使药物保持有效浓度,发挥作用快;饭前吃的药还有止吐药、利胆药、肠道抗感染药、肠用丸剂等。饭后吃的药饭后15~30分钟吃的药。大部分药物可在饭后服,特别是:刺激性药物如阿司匹林、水杨酸钠、保泰松、吲哚美辛、盐酸奎宁、硫酸亚铁、金属卤化物、呋喃丙胺、亚砷酸钾溶液、醋酸钾、多西环素、黄连素等;呋喃妥因、普萘洛尔、苯妥英钠、螺内酯、氢氯噻嗪等;维生素B2。饭后吃药可避免对胃产生刺激,吸收也会更好。

医生提醒市民:手足口病有所增加注意预防

在我区人民医院,一位年轻的妈妈抱着两岁的儿子在医院里输液。她有些焦急地告诉记者:“前天孩子开始发烧,昨天早上来看病,就发现手脚长了红点,医生诊断为手足口病。孩子因为嘴巴里长了疱疹,进食困难,哭闹不止。娃娃是宝,小孩生病,急得我们全家上下都寝食难安!”“这两天,到医院因为手足口病就诊的患儿就有几例。前段时间空荡荡的病房,也出现了增加床位的现象。”区人民医院张医生说,“只要家长注意观察孩子,当孩子出现了上述病状,及时到医院就诊治疗,监测好孩子体温,服用抗病毒药物或者静脉滴注,一般都能很快控制下来。”据记者了解,由于季节更替,全国范围内手足口病患者有不同程度的上升。但我区对手足口病的控制较好,发病率较低,无一例严重病例发生。大足区疾病控制中心疾控科负责人告诉记者,由于目前季节更替,易发手足口病,我区10月份接到手足口病的患病比例比上月增加了70%左右,市民应做好预防工作。“手足口病是一种肠道病毒引起的疾病,大人可携带病毒,但大人不易犯病,以婴幼儿患者为主。患者患病后通常需要隔离7天。”大足区疾病控制中心疾控科工作人员说,“目前,季节交替,易发流行性疾病,希望少儿避免进入公共场所,户内保持良好的通风状态。幼儿园、小学要做好晨检工作,用完玩具要注意消毒,避免群发感染。”如何识别手足口病手足口病一般会发烧,体温在38℃左右,发烧同时,口腔有溃疡,手足掌侧和指尖有斑丘疹,偶见于躯干、大腿及臀部。斑丘疹很快转为小疱疹,小水泡是长条形的,不容易破;部分病人早期有咳嗽等感冒样表现。发热1~2天后开始出现皮疹;也有的患儿不发热,只表现为手掌和足底、臀部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明显的特征除了有发烧、咳嗽、流鼻涕等呼吸道表现,还有消化道反应如呕吐等等。

哄孩子警惕“摇篮综合征”

本报讯(记者蒋明通讯员陈乐王琛)一则在网上热传的新闻视频称,台湾新北市的一对夫妻刚刚送走了7个月大的女儿,死因疑为“婴儿摇晃征候群”。女婴父亲回忆,因为孩子哭闹不休,他抱着孩子摇晃哄睡,不久就发现孩子口吐白沫,立即送往医院,但仍回天乏术。此新闻与近日微博上流传的理论颇为相似:“婴幼儿在一岁半前是脑发育高峰,剧烈摇晃头部会导致‘摇拨浪鼓效应’,而最常见的是硬膜下积液。”武汉脑科医院·长江航运总医院小儿神经外科主任邵强解释说,这种情况理论上是有可能出现的,这种病被称为“摇篮综合征”。邵强说,一岁半以下的婴儿大脑发育还不完全,脑组织和颅骨间并无连接。当孩子受到一定频率的长时间摇晃,就会导致硬膜下积液,孩子继续受到晃动,会引起脑轻微震伤综合征、慢性硬膜下积液或慢性硬膜下血肿,更严重的,可能出现失明甚至死亡。但邵强强调,“摇篮综合征”的发病率极低,目前该院从未收治过此类病例。武汉市儿童医院神经内科教授胡家胜说,孩子哭了,家长首先要找原因,不要单纯依赖摇晃。

“坐班族”谨防身心受损

在某公司上班的沈女士,是一名文员,平时大多时间坐在电脑旁,做PPT、报表等文件,不到一年时间就出现脖子疼、肩膀疼等病痛,以为过几天就能好,就没有去医院看,结果不到2天整个人基本上不能站直了,到医院检查的时候才发现自己得了颈椎病、腰肌劳损。诸如此类经常坐在电脑面前的人,我们称之为“坐班族”,“坐班族”因为缺乏运动,有一种通病——颈肩酸痛、肩周炎、腰肌劳损、下肢麻木浮肿、全身乏力等不良症状。“忙里偷闲”做运动区人民医院疼痛康复科主任杨智说,坐班族因为工作的需要,每天至少有8个小时在电脑前,或者在文件前弯腰驼背,缺乏运动而容易引发一些列不良症状。杨医生提醒广大患者平时多注意运动,在上下班时间都应做运动,尽量在上班期间每隔1个小时休息10分钟,做“腰椎保健操”或者是“颈椎保健操”活动筋骨。小心电脑辐射大坐班族们天天与电脑打交道,而电脑产生的各种辐射物质,对人体健康有一定的危害性,虽然目前科技日趋发达,电脑辐射也越来越小,但仍不能完全消除。“看电脑久了,容易引发流泪、损害皮肤、胸闷等症状。”杨医生说,面对这一情况,坐班族们要尽量减少对电脑的使用,注意眼睛的休息,多看绿色植物,与电脑之间的距离最好是在50公分以上;室内要保持良好的工作环境,如舒适的温度、清洁的空气、合适的负离子浓度和臭氧浓度等;避免把电脑安装在光线较强的地方,最好是安上滤合镜,以减轻视觉疲劳。坐班族们,应注意防止成为“鼠标手”,指经常摸着鼠标点,时间久了就出现手腕疼的现象。电脑的键盘应高于肘关节,且要纠正自己在电脑面前的不良坐姿。谨防不良情绪的出现在某单位上班的坐班族刘女士,最近因为工作上的压力,同事之间的竞争,心情到了最低点,她说,“整晚整晚都睡不着。”社会环境是一个大家庭,人们都在这个环境打交道,避免不了个人思想观念的不一样,而造成或大或小的不开心。面对此类情况,杨医生提醒坐班族们学会让自己高兴,理智的看待自己的得与失;学会正确处理矛盾;学会深呼吸,宽容的对待他人;更要学会与人交往,与人沟通。对自己有信心,只有自己相信了自己,才能获得他人的相信;学会真诚的赞美他人等良好习惯。注意生活作息、饮食习惯的养成良好的作息时间才能在新的一天拥有良好的工作状态。杨医师说,“晚上尽量在10点睡觉,最晚不延迟至11点。午休时间最好是中午一点钟,休息半个小时,休息时间不宜太长,太长易造成下午朦朦胧胧的状态。”一日三餐也是保证我们每天最佳上班状态的基础,话说“生命是革命的本钱”,健康的身体才能让我们去打拼成功的事业。有的人因为贪睡早上那几分钟而养成懒得吃早饭的习惯,殊不知这样久而久之却让我们容易患上胃炎。“在午餐与晚餐上要保证足够量有营养的物品,粗粮比精粮更加有营养”。杨医师说,越来越多的人因为应酬涨有啤酒肚,生活起居也没有规律,这样使自己的身体处于亚健康的状态。生活中也要多吃含有维生素的蔬菜与水果,防电脑辐射的同时也能保证我们拥有健康的身体。像白菜、豆制品、苹果、柑橘等营养丰富的食品。实习记者王新莲

到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就诊将推行一卡通

卫生部2日公布《居民健康卡管理办法(试行)》,推动实现居民在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就诊一卡通。居民健康卡是基于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和医疗机构电子病历,可用于居民身份识别、个人基本健康信息存储、实现跨区域跨机构就医数据交换和费用结算等。卫生部表示,管理办法的出台旨在规范居民健康卡发行、制作、应用和管理,使居民拥有唯一的、全国通用的居民健康卡,实现居民个人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等卫生信息资源共享和动态更新。根据《居民健康卡管理办法(试行)》,卫生部负责制订居民健康卡标准规范,以及发行和应用的授权管理。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管理本省(区、市)居民健康卡的发行和应用,发行对象为本地常住人口。为方便居民使用,在保持主要功能、标准规范、密钥体系、管理主体都不变的前提下,经卫生部同意,各地还可将居民健康卡与市民卡等其他公共服务卡“多卡合一”。根据卫生部《2012年卫生工作要点》,今年全国将加快推进居民健康卡建设工作,方便居民看病就医和进行个人健康管理。据新华社

健康问答 更多>

专家科普 更多>

低焦油香烟是否能减少肺癌风险

低焦油香烟不能减少肺癌风险。虽然低焦油香烟的焦油含量较低,但吸烟者往往会通过增加吸烟量或改变吸烟方式来补偿,导致实际吸入的有害物质并未减少。吸烟是导致肺癌的主要原因之一,任何类型的香烟都会增加肺癌风险。
支修益
支修益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膀胱癌是怎么引起的

膀胱癌可能由长期吸烟、职业化学暴露、慢性膀胱感染、遗传因素及饮用水污染等原因引起,可通过手术切除、化疗、放疗、免疫治疗及靶向治疗等方式干预。1、长期吸烟:烟草中的亚硝胺等致癌物质经尿液浓缩后长期刺激膀胱黏膜,吸烟者患病风险是非吸烟者的2-6倍。戒烟可降低风险,确诊后需通过尿液脱落细胞学检查监测病情。2、职业化学暴露:长期接触苯胺染料、橡胶制造中的芳香胺类化合...
胡兴胜
胡兴胜 副主任医师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如何治疗转移性膀胱癌

转移性膀胱癌需采取多学科综合治疗,主要方法包括全身化疗、免疫治疗、靶向治疗、局部放疗及姑息性手术。1、全身化疗:以铂类为基础的联合化疗是核心方案,常用药物有吉西他滨联合顺铂、甲氨蝶呤联合长春碱等。化疗可缩小肿瘤体积并延缓转移进展,但需评估患者肾功能及体能状态。骨髓抑制和消化道反应是常见副作用,治疗期间需定期监测血常规。2、免疫治疗:PD-1/PD-L1抑制剂...
胡兴胜
胡兴胜 副主任医师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膀胱癌的术后护理和随访

膀胱癌术后护理与随访需重点关注伤口管理、排尿功能恢复、并发症预防、定期复查及心理支持。主要措施包括导尿管护理、膀胱功能训练、饮食调整、影像学复查和情绪疏导。1、导尿管护理:术后通常留置导尿管1-2周,需保持引流袋低于膀胱水平防止逆流感染。每日用生理盐水清洁尿道口,观察尿液颜色和量,若出现血尿加重或絮状沉淀需及时就医。导尿管拔除前需进行膀胱造影确认吻合口愈合。...
胡兴胜
胡兴胜 副主任医师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膀胱癌术后需要注意什么

膀胱癌术后需重点关注伤口护理、排尿功能恢复、感染预防、饮食调整及定期复查。主要注意事项包括术后引流管维护、尿液颜色监测、适度活动促进康复、高蛋白饮食补充营养、严格遵医嘱随访。1、引流管护理:术后留置导尿管或膀胱造瘘管需保持通畅,避免扭曲受压。每日记录尿量及性状,发现血尿加重或脓性分泌物需及时告知引流袋位置应低于膀胱水平,防止尿液反流引发感染。通常术后7-10...
胡兴胜
胡兴胜 副主任医师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膀胱癌的患病因素有哪些

膀胱癌的患病因素主要有长期吸烟、职业化学暴露、慢性膀胱炎症、遗传因素以及饮水习惯不良。1、长期吸烟:烟草中的芳香胺类物质是明确的膀胱癌致癌物,吸烟者患病风险是非吸烟者的2-4倍。烟雾中的有害成分经肺部吸收后通过尿液排泄,长期刺激膀胱黏膜上皮细胞,导致DNA损伤和异常增殖。戒烟10年后风险可降低至接近非吸烟者水平。2、职业化学暴露:接触苯胺染料、橡胶、皮革、印...
胡兴胜
胡兴胜 副主任医师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医生答疑 更多>

多长时间做一次胃镜合适

做胃镜的间隔时间一般为1-3年,具体需结合个人健康状况、既往病史及医生建议综合判断。 胃镜检查频率主要取决于胃部健康状况。无特殊症状且无胃癌家族史的人群,通常可每2-3年进行一次常规筛查。存在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等良性病变者,建议每1-2年复查以监测病情变化。已发现胃息肉或Barrett食管等癌前病变者,需缩短至6-12个月复查。年龄超过40岁并伴有长期胃部不适、幽门螺杆菌感染等高危因素时,也应适当提高检查频次。检查过程中若发现可疑病灶,医生会根据病理结果制定个体化随访方案。 日常需避免暴饮暴食,减少腌制、烧烤类食物摄入,出现持续上腹痛、呕血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复查。
刘晗
刘晗 副主任医师

按疾病找医院 更多>

男科 妇科 不孕不育 皮肤科 白癜风 牛皮癣 癫痫病 精神科 脑瘫 性病 儿科 肿瘤 口腔 骨科 肛肠 眼耳鼻喉科 肾病 甲状腺 中医 康复

周边医院 / 专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