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简报
鞍山市中心医院医学情报档案室2014年第13期(总第477期)大医医学索引异常脂血症专题(七)(检索词:dyslipidemia)胆固醇和脂蛋白对肺病的作用正在显现尽管人们普遍认为脂类调节紊乱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但目前有迹象表明其对多器官的多种疾病过程有影响。本文着重阐述了我们对胆固醇在肺生理病理及其内环境稳定方面的作用的理解。近期有资料显示,管理胆固醇逆向转移的调节蛋白缺乏的基因靶向鼠有肺生理异常,包括肺对环境反应的先天和后天的调节异常。最近还有研究显示,饮食引起的异常脂血症可改变免疫细胞向肺部的运行,从而对急性肺损伤、哮喘、肺炎和其它肺病的发病机制产生重要影响。相反,靶向胆固醇的药物,如他汀、阿扑脂蛋白拟态肽和肝X受体促效剂在治疗数种肺病方面已显示出一线曙光。今后需进一步了解胆固醇及其调节肺免疫的准确分子机制。2型糖尿病青年脂类异常和炎性心血管危险3年中逐渐恶化结论:血脂异常和慢性炎症在2型糖尿病青年中很常见,并随时间进展加重。尽管某些治疗人群的脂类和炎性标志物的差异随时间而变化,但总的来说糖尿病治疗在控制恶化危险方面仍显不足。老年阿尔茨海默病人照顾者的睡眠与2型糖尿病、血脂异常和高血压的关系本研究对如下假设进行了检查:睡眠不足或睡眠时间短/长与老年阿尔茨海默病照顾者的2型糖尿病、异常脂血症和高血压高发相关。但研究结果显示,这些老年照顾者的夜间睡眠时间、夜间睡眠不足和白天打盹与2型糖尿病、异常脂血症或高血压发病无显著关系。异常脂血症与交感神经激活相关且损害年轻女性的内皮功能研究显示,血脂异常的健康女性表现有很强的内皮功能损害及交感神经驱动性增高。在胆固醇升高病人中观察到的交感神经激活现象可能在心血管病发生中起作用。2型糖尿病人的异常脂血症大多数指南推荐他汀类作为异常脂血症的一线治疗药物。尽管临床上他汀类与fibrates或菸酸联用降低心血管事件的证据无确定结果,但优势证据提示,高甘油三酯和低HDL-c的亚群可从他汀类和fibrates联合治疗中获益。治疗目的是使LDL-c至少降低30-40%。理想状况是:低危人群LDL-c应低于100mg/dL,高危人群(包括已确诊CVD)低于70mg/dL。行卵巢切除术用阿司匹林和小剂量已烯雌酚治疗后鼠异常脂血症和骨丢失的预防结论:阿司匹林加小剂量已烯雌酚可通过减少骨吸收而有效预防骨丢失,因此在预防异常脂血症方面优于单用大剂量已烯雌酚方法。颅内、颅外动脉粥样硬化病在急性自发性颅内出血中的作用结论:在约1/5的自发性颅内出血(ICH)病人中有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病(ICAD)和颅外动脉粥样硬化病(ECAD)。年龄和异常脂血症与ICAD和ECAD相关。单核细胞计数和HbA1c与ICAD相关。老年女性中度高胆固醇血症与内皮功能和微循环受损相关结论:中度高胆固醇血症对微循环中血管舒张反应的损害是可逆的,但对硝酸甘油的独立于内皮功能的血管舒张反应在健康老年女性中仍是降低的,并是不可逆的。绝经症状的严重性与心血管和骨质疏松危险因素的关系研究人员对绝经症状严重性是否与心血管和骨质疏松危险因素增高相关进行了评估。结果显示,症状较重者心血管病和骨质疏松危险因素的发生率更高,更易患骨质疏松症。分析认为,那些影响绝经症状严重性的变量为:动脉高血压、异常脂血症、肥胖、家族史、用药史和骨质疏松症。结论:与绝经症状较轻和无症状者相比,症状较重者心血管和骨质疏松危险因素发生率更高,更易患骨质疏松症。游离脂肪酸结合蛋白-4和维生素A结合蛋白-4对多囊卵巢综合症的作用研究人员在对血清游离脂肪酸结合蛋白4(FABP4)和维生素A结合蛋白4(RBP4)对多囊卵巢综合症(PCOS)病人的胰岛素敏感性和降脂疗法的反应进行的调查显示:血清FABP4和RBP4的最佳预测因素分别是BMI和总胆固醇。Simvastatin单用或与二甲双胍联用不会影响FABP4或RBP4。血清FABP4与肥胖、胰岛素抵抗和炎症有关,而RBP4与脂类有关。胰岛素敏感性和降脂疗法不影响PCOS病人的FABP4或RBP4。调节LDL-C的SNP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易感性、严重性和进展的关系结论:调节LDL-C的SNP影响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危险、活动性和严重性。这些结果提供了第一手证据:即异常脂血症相关性基因机制可直接影响RA(慢性炎性疾病的一个代表)的易感性和预后,说明RA病人异常脂血症高发。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人的胆固醇酯转移蛋白结论:服用糖皮质激素的RA病人的胆固醇酯转移蛋白(CETP)被下调。CETP的低活性与RA病人心血管危险升高相关。代谢综合征的病生理及褪黑激素的作用研究显示,褪黑激素对改善代谢综合征(MetS)有效。动物实验可减少肥胖和体重。其降体重和减少肥胖引起的代谢改变使其具有抗氧化作用。服用褪黑激素可抑制胰岛素释放,还可增加胰岛素敏感性和葡萄糖耐量。Ramelteon是一种新的褪黑激素促效剂,在控制MetS方面将具有可观的作用。褪黑激素作为强有力的抗氧化剂在治疗代谢综合征方面将很有前途。血清脂类与结直肠癌的关系结论:甘油三酯高与非晚期和晚期结直肠腺癌发病增加有显著关系,而apoA-1和HDL-C高与非晚期腺癌增高显著相关。胰岛素敏感性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结论:年轻到中年健康人群中,颈总动脉的内膜-中层厚度(CCA-IMT)与胰岛素敏感性及其代谢的关系在男、女间是有差异的。胰岛素敏感性低只与男性IMT高相关,这种关系似乎是由循环中脂肪酸和脂细胞因子介导的。而在女性中,CCA-IMT与禁食血糖独立相关。炎症和脂代谢间的相互作用研究人员指出,胆固醇、脂肪酸和改良脂类可直接激活炎症通路。此外,循环中(改良)脂蛋白可调节白细胞活性。反过来,前炎性信号(如细胞因子)可直接影响脂代谢。主要的降脂药物都有潜在的抗炎效果,但抗炎药的调脂作用却很少有人提出。目前评估抗炎药治疗心血管病的效果的临床试验可进一步揭示其对有CVD危险的普通人群脂代谢的潜在作用。佐他莫司或西罗莫司洗脱支架植入3年时支架血栓植入支架3年时,在明确或可能的支架血栓发病率方面,没有证据表明佐他莫司洗脱支架优于西罗莫司洗脱支架。本研究在大范围患者群及病变类型中对两种具有抗增值特性的支架佐他莫司洗脱支架与西罗莫司洗脱支架的远期安全性进行了对比。主要结局为支架植入3年时明确或可能的支架血栓。研究中4357例和4352例患者分别被分配至佐他莫司洗脱支架组和西罗莫司洗脱支架组。3年时,两组明确或可能的支架血栓发病率没有显著差异。出院时、支架植入1年、2年及3年时,分别有8402例(96%)、7456例(88%)、3041例(37%)及2364例(30%)患者应用二联抗血小板治疗、随着时间的推移,明确或可能的支架血栓发病率逐渐表现出组间差异。因此,需要更长期的随访以确定支架血栓的临床相关性。阿那曲唑预防高危绝经后女性乳腺癌在绝经后女性中,芳香化酶抑制剂可有效预防乳腺癌的复发及对侧新发乳腺癌。本研究在具有高危因素的绝经后女性中评估了芳香化酶抑制剂阿那曲唑预防乳腺癌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结果表明,阿那曲唑可有效降低具有高危因素的绝经后女性乳腺癌的发生率,且不能将那些与雌激素减少相关的不良反应归咎于药物治疗。长期暴露于空气污染对自然死亡率的影响作者对欧洲地区空气污染进行了一项分析,调查自然死亡率和长期暴露于数种空气污染物的相关性。研究采用颗粒物(PM)[包括直径≤2.5μm的细颗粒物(PM2.5)、直径≤10μm的可吸入颗粒物(PM10)、直径介于2.5μm与10μm的粗颗粒物(PMcoarse)]的年平均浓度、PM2.5吸光率以及氮氧化物(NO2及NOx)的年平均浓度进行了评估,同时调查了2个交通强度变量——在所有主要路段的100m缓冲区内的总体交通负荷以及最近路段的交通强度(每天的车辆数)。结果:在367251例受试者中,共随访了5118039(人·年)(平均随访13.9年),其中29076例在随访期间死于自然原因。PM2.5浓度每增加5μg/m3,自然死亡率显著增加7%。甚至在仅纳入暴露于欧洲平均污染浓度(25μg/m3)以下或20μg/m3以下的受试者时,PM2.5的HR仍显著升高。结论:长期暴露于PM2.5空气污染对自然死亡有影响,即使低于现行欧洲平均界值的浓度范围亦是如此。空气污染与心力衰竭的全球相关性急性暴露于空气污染与心肌梗死有关,但其对心力衰竭的效应尚不明确。本研究检索了气体性空气污染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臭氧)及颗粒物PM2.5或PM10空气污染增加与心力衰竭住院率和心力衰竭死亡率的相关性。结果:心力衰竭住院率或死亡率与一氧化碳(每增加1×10-6mol/L,心力衰竭住院率或死亡率增加3.52%)、二氧化硫(每增加10×10-9mol/L,心力衰竭住院率或死亡率增加2.36%)、二氧化氮(每增加10×10-9mol/L,心力衰竭住院率或死亡率增加1.70%)浓度增加有关,但与臭氧浓度无关。心力衰竭住院率或死亡率也与颗粒物浓度增加有关(PM2.5浓度每增加10μg/m3,心力衰竭住院率或死亡率增加2.12%;PM10浓度每增加10μg/m3,心力衰竭住院率或死亡率增加1.63%)。在暴露的时期内观察到强相关性,PM2.5浓度具有更持续的效应。在美国,估计PM2.5浓度平均降低3.9μg/m3将预防7978例心力衰竭住院,节省3亿多美元的花费。结论:空气污染与心力衰竭住院率及死亡率之间具有密切相关性。虽然还需要在发展中国家开展更多的研究,但空气污染是一个普遍的公共健康问题,存在不良心血管效应及医疗保健负担等后续结果,应成为全球健康政策的关键标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