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资讯
当前位置: 复禾医院库 > 健康资讯 > 健康知识 > 4种鱼已被列入“致癌名单”,吃多了会致癌,可信吗?告诉你真相

4种鱼已被列入“致癌名单”,吃多了会致癌,可信吗?告诉你真相

作者:健康资讯 发布时间:2024-09-05 10:59

“这辈子再也不吃生的了,实在太可怕了......”现在回想起来,张先生还心惊胆战。

上个月,张先生和好友们约着去吃鱼生。饭后回到家没多久,张先生就开始咳嗽咳痰,体温也飙升到了度。

怀疑是得了流感的张先生急急忙忙去了医院,一番检查后发现,右下肺有少许炎症,右胸腔有积液。医生判断这不是呼吸道感染那么简单。

在更细致的检查后,张先生被确诊患上了肝吸虫病,与之前吃的淡水鱼片有关。张先生很喜欢吃鱼片,每次都会蘸点芥末,以为能杀死寄生虫。没想到虫子没杀死,自己还感染上了。

一、美国49万人研究:吃鱼肉或增加癌症风险

从古至今,鱼肉以其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好处多,成为国人餐桌上的心头好。但在2022年,却有一项美国研究表明,多吃鱼不好,甚至可能增加癌症风险,这又是怎么回事?

美国布朗大学研究人员曾在《癌症病因与控制》发表过一项研究:吃更多的鱼(包括金枪鱼和非油炸鱼),与更高的恶性黑色素瘤风险有关。

研究人员汇总了1995年至1996年从美国各地招募的491367名成年人的数据。这些平均年龄为62岁的参与者,向研究人员报告了他们在前一年吃炸鱼、非炸鱼和金枪鱼的频率及分量。

通过分析发现,与每天平均摄入3.2克鱼的人相比,每天平均摄入42.8克鱼的人患恶性黑色素瘤的风险增加了22%,仅在皮肤外层出现异常细胞(即0期黑色素瘤或原位黑色素瘤)的风险高了28%。

好好的鱼怎么会和恶性黑色素瘤扯上关系呢?研究人员推测,这可能与鱼类体内的污染物有关,如多氯联苯、砷、汞、二恶英等,这些都是明确的高危致癌物。

换句话说,就是海洋的污染绕了一圈回到鱼的体内,终再进入人的身体。吃的鱼越多,人体内累积的有毒物质就越多,患癌风险就可能增大。

为了食用海鱼,美国FDA建议,吃海鱼时,特别是儿童孕妇吃海鱼时,好去除鱼皮、鱼背部、侧部及腹部脂肪以及鱼内脏,因为这些部位更容易蓄积重金属和其他污染物。

二、真正要少吃的,其实是这4类鱼

从整体来看,鱼依旧是健康蛋白质的良好来源,富含对心脑健康有益的omega-3脂肪酸。《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也建议每周好吃鱼2次或300~500克。

但并非所有鱼都适合频繁食用。以下四类鱼,建议少吃甚至不吃。

1.生鱼片

食用未经煮熟的生鱼存在寄生虫感染风险,尤其在喜食淡水鱼“鱼生”的地区可能引发肝吸虫病。这种寄生虫可能在肝内胆小管中寄生,对肝脏造成损害,进而可能导致胆管癌和肝癌,是国际公认的一类致癌生物。

建议避免生吃鱼肉,如必须生吃,选择比较的海水鱼,并选择规模大、有正规资质的购买渠道。

2.过度油炸的鱼

烤鱼等过度油炸的鱼类,虽味道诱人,但不利于健康。高温煎炸后的鱼肉会产生自由基、苯并芘等有害物质以及致癌物杂环胺。此外,高温下鱼中的营养物质也会受到破坏,影响其吸收。

3.腌制的咸鱼

在腌制过程中,亚硝酸盐与蛋白质分解产物反应,形成致癌物质亚硝胺。长期摄入亚硝酸盐可能导致血管扩张、血红蛋白变性,增加致癌风险。

4.野生鱼

野外环境中存在塑料微粒、金属污染、农药污染等,无法控制和预测。此外,可能还存在有毒的菌、藻、寄生虫。好选择经过可靠检测和处理的鱼类,确保食品。

三、想要健康吃鱼,记住这3点

俗话说“四条腿的不如两条腿的,两条腿的不如不长腿的”,可见我们对于鱼的赞赏。但想要正确健康吃鱼,选择和食用鱼肉也有讲究,以下3点要注意:

1.不选巨型、鱼龄太大的鱼

鱼体型越大或者鱼龄越大,其中的甲基汞含量可能越高。建议选择甲基汞聚集相对较低的鱼类,如鲭鱼、鲑鱼、沙丁鱼、比目鱼、凤尾鱼等。这些鱼类不仅甲基汞含量较低,而且富含EPA、DHA,对心脏健康有益。

2.鱼肉不能完全代替红肉

鱼肉含有较低的饱和脂肪,而红肉富含铁、锌等矿物质,这些是人体所需的不可或缺的营养素,缺一不可。

想要营养和健康兼得,可以吃白肉如鱼肉、鸡肉多一点,而红肉则少吃一点。通过合理搭配,既能享受鱼肉低饱和脂肪的好处,又能获取红肉中丰富的矿物质。

3.清蒸健康

想要大限度地保留鱼肉中的蛋白质和脂肪,好选择清蒸。清蒸的温度较低,用油较少,有助于保持营养不易流失,同时更能保持鱼肉的原汁原味。

适当吃鱼对于健康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但也不是什么鱼都能吃,要选择着吃。在吃鱼的时候,也不要忘了合理搭配膳食,这样才能充分保证身体的营养所需。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上一篇:癌细胞爱吃的调味品,味精酱油无一幸免?这4种调味品才要少碰 下一篇:血型决定寿命长短?美国60万人研究发现:A型血60岁前或更易中风

推荐文章

推荐医院

推荐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