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资讯
当前位置: 复禾医院库 > 健康资讯 > 心理健康 > 抑郁消瘦是什么情况?

抑郁消瘦是什么情况?

作者:健康资讯 发布时间:2023-04-12 07:59

情绪抑郁可以从抑郁到悲伤、自卑、抑郁,甚至悲观,可以有自杀尝试或行为;甚至僵硬;有些病例有明显的焦虑和运动;严重的情况下,可能会出现幻觉、妄想和其他精神症状。每次发作至少持续2周,老年人甚至几年,大多数病例有反复发作的倾向,大多数可以缓解,有些可能有残留症状或慢性。

目 抑郁症的主要危害是什么?抑郁症和精神分裂症有什么区别?

抑郁症消瘦的情况是什么?

  1 一般来说,有些人对一切都不感兴趣,对人和事以及过去所有的爱好都不感兴趣。他们对家庭、生活和周围的一切都没有兴趣和爱好,包括他们喜欢的事情。从长远来看,你会感到沮丧,不想吃东西

  2 考虑到有些人会造成长期的意识形态负担,会导致睡眠,所以会造成一定的睡眠困难,这会导致白天的能量疲劳,感觉没有精神,长期会导致身体的嗅觉,味觉也会下降,慢慢对吃不感兴趣

  3 如果长期对吃饭没有兴趣,会导致身体很瘦,所以抑郁症患者需要有针对性的治疗,一般的药物治疗也应该辅助和心理治疗更好,以便更好地缓解这种情况。

查看详情>>

介绍抑郁症

  1.大多数报道将我国抑郁症的发病率确定在3%~5%之间,但有报道称达到6.1%。

  2.我国抑郁症发病率差异较大。

  3.30年来,报告的抑郁症发病率飙升10~20倍,仍呈上升趋势;不排除有些人用“卫生组织数据显示”这个词做出了错误(虚假)的报道,所以这些数据可能不准确。

  抑郁症是上第四大疾病,预计到2020年将成为第二大疾病;然而,我国抑郁症的医疗防治仍处于识别率低的状态。地级市以上医院的识别率不足20%,只有不到10%的患者接受了相关药物治疗;与此同时,抑郁症(和自杀)的发病率也开始出现年轻(大学甚至中小学生)的趋势。 [2] 综上所述,抑郁症的科普、预防和治疗迫切需要重视,抑郁症的预防和治疗已被列为全国精神卫生工作的重点。

抑郁症的病因

  到目前为止,抑郁症的病因还不是很清楚,但可以肯定的是,生物、心理和社会环境的许多因素都参与了抑郁症的发病过程。生物因素主要涉及遗传、神经生化、神经内分泌、神经再生等方面;与抑郁症密切相关的心理易患素质是病前性格特征,如抑郁气质。成人应激性生活事件是导致临床抑郁发作的重要触发条件。然而,这些因素并不是单独的,强调遗传和环境或压力因素之间的互动,以及这种互动在抑郁症的发生过程中的重要影响。

  遗传学

  研究表明,抑郁症患者的亲属患病率是普通家庭的10~30倍,血缘关系越近,患病率越高:父母、子女、兄弟姐妹14%,叔叔、叔叔、祖父母4.8%,表兄弟姐妹3.6%。单卵双胞胎46%,双卵双胞胎20%。 [3] 由此可见,抑郁症与遗传密切相关。

  已发现染色体1p、1q、2q、4q、5q、8q、10p、10q、11p、11q、15q、18q、19p、Xq共有19个区域和重度抑郁症,其中10个区域为强连锁。 [4] 一般来说,与抑郁症相关的生理结构往往与抑郁症有关。例如CRHR1、FKBP5等(与HPA轴有关)、BDNF(Val66met)等(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有关)等。

  表观遗传学

  DNA甲基化是一种相对稳定的基因表达调节方法,可能参与应激引起的异常基因表达的长期变化。人们发现,一些抑郁相关因素与HPA轴相关基因、前额皮层P11启动子区、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启动子区等甲基化有关;在参与HPA反应和抗抑郁治疗的启动子区,某些部位的甲基化水平发生了变化。例如,慢性社会失败引起的抑郁症状伴有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corticotropin-releasing factor,CRF)丙咪嗪可以逆转CRF基因启动子区DNA甲基化的增加和减少。

  在组蛋白修饰中,发现组蛋白乙酰化和组蛋白甲基化都参与了抑郁症的发病。一些关键发现包括:

  一、组蛋白乙酰化

  在小鼠伏隔核、组蛋白去乙酰化酶的慢性不可预测的温和应激模型中(histone deacetylase,HDAC)2.过度表达导致抑郁行为增加,过度表达显性失活的HDAC2具有抗抑郁作用;HDAC5伏隔核水平的降低可导致抑郁行为增加,HDAC5表达增加,抑郁行为减少。由此可见,HDAC2和HDAC5分别引起促进和抗抑郁反应。

  临床发现,抑郁症患者外周血HDAC2和5增加,HDAC6和8减少,双相情感障碍患者HDAC4增加。研究还发现,乙酰化酶在难治性抑郁症和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外周血中(sirtuins,SIRT)一、二、六均减少。

  二、组蛋白甲基化

  慢性社会失败应激可引起易感动物伏隔核的组蛋白转甲基酶(G9a、GLP、SUV39H1等。(CoREST)特别是H3K9甲基化的减少。G9a的过度表达会导致抑郁症状。

  在社会失败和孤立两种抑郁模式中,H3K9/K27的甲基化变化发生在许多基因的启动子上,其中大多数可以被抗抑郁治疗逆转。

  广泛的前脑区表达了SETDB1(set domain bifurcated 1.ESET或KMT1E,一种催化H3K9甲基化的组蛋白赖氨酸甲基转移酶,也能产生抗抑郁作用。

抑郁症的主要危害是什么?

  抑郁症是一种危害人们健康甚至生命的心理疾病。曾经患有抑郁症的人都知道抑郁症对患者危害很大。它不仅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和工作,还可能导致家庭不和谐。抑郁症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危害很大,长期患有抑郁症的患者对生活和工作充满负面态度。那么,抑郁症对患者的具体危害是什么呢?下面小编就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 1、抑郁会影响工作、学习、生活和社交。 2、其他抑郁症状,如认知障碍、精力丧失等。 3、睡眠问题。许多抑郁症患者常表现为入睡困难、浅睡多梦、易醒、早醒。 4、胃口改变。抑郁会导致食欲增加或减少,因此抑郁症患者的体重可能会增加或减轻。 5、很难集中精力和正常思维。抑郁症使人难以清晰地思考和做出甚至很小的决定。抑郁症患者往往无法轻易集中注意力。 6、内疚、无用、无感。抑郁症患者通常对自己、周围的和未来感到消极。他们可能对过去感到内疚。 7、焦虑或坐立不安。抑郁症患者往往坐立不安和焦虑,有时达到激越的程度。焦虑会导致缺乏耐心和愤怒,即使压力很低,也很难处理。 8、抑郁症患者总是逃避事情,经常用消极的情绪来对待。一切都有解决办法,不要有太多的心理负担。入睡困难也是抑郁症患者的常见问题。许多抑郁症患者由于入睡困难而失眠。由此可见,抑郁症严重影响我们的健康。 当然,抑郁症不仅对患者本身有害,对周围的亲属也有害。大多数抑郁症需要药物治疗,好让当事人知道是时候去看心理学家或精神科医生了。

55如何区分抑郁和精神分裂症

  抑郁症和精神分裂症是两种性质不同的疾病。抑郁症是大脑中羟色胺功能不良,精神分裂症是大脑中多巴胺功能不良,但往往容易混淆。如何正确区分抑郁症和精神分裂症是非常重要的。根据临床实践,应注意以下四点:

  (1)治疗方法:主动或被动-抑郁症患者主动就医,因为他们有自知之明。然而,抑郁症患者主动就医的方式不同于其他身体疾病患者。有些人不知道自己患有心理疾病,有些人想避免心理问题。因此,他们经常先去内科或中医,然后从内科或中医转到心理学。当然,大多数患者仍然直接来心理门诊。

  精神分裂症患者因缺乏自我意识而被动就医。因为他们不承认自己生病了,大部分都是亲戚朋友送到医院的。

  (2)情感表达:疼痛或冷漠-抑郁症和精神分裂症的情感表达是不同的。当抑郁症患者去看医生时,他们的印象是非常痛苦、悲伤、沮丧和担忧。许多病人在说话之前都会流泪。

  精神分裂症患者由于严重的情绪障碍,大多表现为无知、冷漠、僵硬,无论医生如何引导问题、患者或不回答,或问题不回答。有些患者表现为情绪高涨或情绪错误,但精神分裂症患者一般不担心疾病,因为疾病的情绪表现。

  (3)思维内容:思维还是妄想——抑郁症和精神分裂症在思维内容上有重要区别,这也是临床上混乱的焦点。抑郁症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是消极悲观的想法,如怕困难、怕挫折、怕失败、自责、自罪等。这些想法在重症患者中可以达到类似的妄想程度,但它们仍然不同于精神分裂症的妄想症状。主要有两个区别:一是抑郁症患者的想法不是凭空而来的,而是与环境和事件有关,如青少年的学习压力、沟通障碍和性困惑;中年家庭和职业问题;老年人多病、孤独等。其次,抑郁症患者有自知之明,承认这些想法是主观片面的、不真实的、不准确的、不可取的,但它们是油然而生的,无法摆脱。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妄想症状多种多样,有的接近现实,有的荒谬离奇,但其共同特征是没有事实依据,与患者的教育水平相去甚远;患者可以生动地描述妄想的内容,坚信别人无法说服他们。

  (4)抗抑郁治疗:有效或无效。-抗抑郁药和抗精神病药物是两种不同功能的精神药物。当患者使用抗抑郁药时,也可以观察和反思诊断是否错误。抗抑郁药治疗抑郁症的效果非常明显。

  精神分裂症必须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才能有效。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抑郁症是无效的,家庭成员在治疗后也会反映这一点。

  必须指出的是,严重的抑郁症有时会出现片断的精神症状—幻觉和妄想,而精神分裂症也会伴有抑郁症,有时会给鉴别和诊断带来困难。即使是有经验的专家也会遇到这种情况。此时,我们应该仔细观察隋朝的访问。随着时间的推移,医生可以正确诊断相关症状的出现和对医生理解的加深。

  也可以从抗抑郁治疗的疗效来反思诊断。一般来说,如果抗抑郁治疗后抑郁症状消失,精神病症状也消失,则考虑为严重抑郁。如果抗抑郁治疗后抑郁症状消失,精神病症状不消失,则考虑为精神分裂症。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上一篇:柴胡疏肝散治疗抑郁症有效吗? 下一篇:如何诊断抑郁症?

推荐文章

推荐医院

推荐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