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资讯
当前位置: 复禾医院库 > 健康资讯 > 心理健康 > 抑郁症有什么特征?

抑郁症有什么特征?

作者:健康资讯 发布时间:2023-04-12 07:59

抑郁症是影响人们情绪的常见疾病。如果是轻度抑郁症,会给患者的生活带来很大的麻烦。如果抑郁症严重,可能会有自杀倾向,所以不要轻视抑郁症。当我们了解抑郁症的症状时,我们可以及时诊断和治疗,以便尽快康复。现在让我们来看看抑郁症的具体症状。

目 抑郁症和抑郁症有什么区别?抑郁症的八个误区是什么?预防季节性抑郁症的五种方法是中医治疗抑郁症的几种小偏方

抑郁症和抑郁症有什么区别?

  一、简介

  据《健康周刊》报道,抑郁症是生活中非常常见的情感组成部分,是人类的天性。当人们遇到精神压力、生活挫折、痛苦的情况或生死时,他们自然会产生情绪变化,尤其是抑郁症。抑郁症也是一种以情绪抑郁为主要表现的精神疾病,是一种病理性的抑郁障碍。

  第二,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区分正常的抑郁和病理抑郁:

  1、有无原因 正常人的情绪抑郁是基于某些客观事物,即“原因”。病理性情绪抑郁通常是无缘无故产生的,缺乏客观的精神压力条件,或者尽管有不良因素,但“小题大做”并不足以真正解释病理性抑郁的迹象。

  2、持续时间 普通人的情绪变化有一定的时间限制,通常是短期的,人们通常可以通过自我调节来缓解;病理抑郁症状往往持续,甚至难以缓解,症状会逐渐恶化,抑郁症状往往超过两周,有些超过一个月,甚至几个月或半年以上。

  3、严重程度 前者抑郁程度轻,后者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不能适应社会,影响其社会功能的发挥,甚至可能产生严重的负面自杀言行。

  4、生物症状 病理抑郁症通常伴有明显的生物症状和精神症状,如持续的顽固性失眠、各种心理行为、体重、食欲和性欲下降、身体许多难以定位的功能不适和整体症状关系,检查无异常,以上是抑郁症的常见迹象。

抑郁症的特点是什么?

  1、心境低落

  主要表现为明显持久的情绪抑郁、抑郁和悲观。轻者闷闷不乐,没有快感,兴趣下降,重者痛不欲生,悲观绝望,生活如年,生不如死。典型患者的抑郁情绪有早晚轻的节奏变化。在抑郁的基础上,患者会有自我评价下降,产生无用感、无望感、无助感和无价值感,往往伴随着自责和自罪,严重的患者有邪恶妄想和怀疑妄想,有些患者可能会有幻觉。

  2、思维迟缓

  患者思维联想缓慢,反应缓慢,思维障碍,自觉“大脑似乎是一台生锈的机器”,“大脑就像涂了一层浆糊”。临床上,主动语言减少,语速明显减慢,声音低,回答困难,严重沟通不能顺利进行。

  3、意志活动减退

  患者的意志活动显示出持久的抑制。临床表现行为缓慢,生活被动,懒惰,不想做事,不想与周围的人接触,经常独自坐着,或整天卧床,闭门独居,疏远亲友,避免社交。在严重的情况下,即使是食物、饮料和其他生理需求和个人卫生,蓬头垢面,不整洁,甚至发展为沉默、不动、不吃,被称为“抑郁木僵”,但仔细的精神检查,患者仍然表现出疼痛和抑郁。焦虑症患者可能有坐立不安、手指抓握、搓手顿足或踱来踱去等症状。严重的病人往往伴有消极自杀的概念或行为。消极悲观的想法和自责自罪的想法,缺乏自信可以萌生绝望,认为“结束自己的生命是一种解脱”,“生活在这个上是多余的人”,这将使自杀试图发展成自杀。这是抑郁症危险的症状,要警惕。

  4、损害认知功能

  研究认为,抑郁症患者有认知功能损害。主要表现为近事记忆力下降、注意力障碍、反应时间延长、警觉性增强、抽象思维能力差、学习困难、语言流畅性差、空间感知、眼手协调和思维灵活性下降。认知功能损害会导致患者的社会功能障碍,并影响患者的长期预后。

  5、躯体症状

  主要包括睡眠障碍、疲劳、食欲减退、体重减轻、便秘、疼痛、性欲减退、阳痿、闭经等。对身体不适的体诉可涉及恶心、呕吐、心悸、胸闷、出汗等各种器官。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的症状也很常见。病前躯体疾病的主诉通常会加重。睡眠障碍主要表现为早醒,一般比平时早醒2~3小时,醒来后不能再入睡,这对抑郁症发作具有特殊意义。有的表现为入睡困难,睡眠不深;少数患者睡眠过多。体重减轻与食欲减退不一定成比例,少数患者可出现食欲增强、体重增加。

  以上是关于抑郁症的具体症状。当我们了解抑郁症的具体症状时,我们可以注意到早期抑郁症,这样我们就不会错过好的治疗时间。

抑郁症的八大误区

  1.“不开心”就是“抑郁”

  胡昌清介绍,真正的抑郁症,“抑郁”至少持续两周,影响其日常工作、生活,不仅表现为情绪不好,焦虑、缺乏兴趣和失去乐趣,“做一切都觉得无聊”,一些患者也出现胸闷、胃肠道不适等身体焦虑症状。因此,暂时的情绪不能简单地归因于抑郁症。

  2.抑郁症可以通过心理咨询得到很好的治疗

  胡昌清说,一些患者的家庭认为抑郁症是一个心理问题,做思想工作,情绪咨询可以很好,不需要去医院治疗。事实上,抑郁症是一种需要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心理治疗相结合的综合治疗的疾病,特别是当它发展到中度和重度时。不幸的是,由于患者不重视或有“羞耻感”,抑郁症的治疗率不到4%,也就是说,96%的患者没有意识到或不愿意去医院检查。只有不到10%的抑郁症患者接受了治疗。“即使在医院被诊断为抑郁症,有些人担心药物的,有些人认为他们可以很好地调整,有些人仍然不接受正式的治疗。”

  3.抑郁症患者会使劲哭

  抑郁症患者并不总是哭,有些患者不哭或特别悲伤,他们只是觉得“情绪空白”,觉得自己毫无价值或无用。

  4.服药会产生依赖性和

  胡昌清说,有些病人认为服药会产生依赖性,服药时不能停止,或带来,因此拒绝服药。事实上,抗抑郁药本身并不会给患者带来依赖。然而,一些治疗焦虑和失眠的处方药,如稳定药物,可能在长期和定期服用时有一定的依赖性,但这些药物通常只需要患者在短期内服用,因为没有必要太担心。有些患者服用抗抑郁药时会出现胃肠道反应。这种情况通常是暂时的。当他们遇到它时,他们不必担心。如果他们坚持服药一周左右,他们就会消失。

  5.说出来只会更麻烦

  有证据表明,在一定设置下与受过专业培训的人讨论问题会使事情变得更好。不同类型的心理治疗可以通过处理消极的想法、未知的情绪或人际困难来缓解抑郁症。

  6.如果症状缓解,可以减药停药

  之所以强调按时服药,是因为抑郁症容易复发。抗抑郁治疗后,患者仍有35%的复发率。如果患者三次发作,未接受维持治疗,未来复发的概率几乎为。“抗抑郁药起效缓慢,早需要两周时间,所以不要认为吃药后不能立即看到效果,认为没有效果。此外,大多数复发患者因过早停药而复发。在治疗过程中,他们应该听从医生的建议,坚持服药,以获得稳定的疗效。” 胡昌清说。

  7.抑郁不是一种疾病

  抑郁症是一种严重的疾病状态,不能与正常的“悲伤”混淆。而一般的情绪波动,抑郁症患者在大脑图像扫描中会表现出异常状态。此外,大脑中用于在神经细胞之间传递信息的物质也会不平衡。一般来说,抑制性物质比兴奋性物质多。

  8.抑郁症会被更努力的工作状态击败

  有些人认为,只要你忘记工作,你就可以摆脱抑郁。这可能真的是稍微抑郁的人的好药。然而,它确实对抑郁症无效,过度工作,尤其是男性,实际上是抑郁症的临床表现之一。

45种预防季节性抑郁症的方法

  1.多晒太阳

  心理学家认为,当阳光强度降低时,其控制的甲状腺素和肾上腺素的分泌就会减少,血液中的浓度也会降低。甲状腺素和肾上腺素会引起细胞兴奋。它们的减少会降低细胞兴奋性,人们会情绪低落,总是感到疲劳。在严重的情况下,它们会在这个时候引起抑郁。

  2.排解不良情绪

  如果你心情不好,你不妨暂时放下工作,花更多的时间出去散步,或者做适当的体育锻炼,或者和朋友聊天,你可以缓解心理抑郁。如果心理抑郁症真的不能缓解,不妨去看心理学家,听专业指导。

  3.保持作息

  由于睡眠过多,不良的作息习惯会影响我们的生物节奏,进而导致抑郁。

  4.养成饮食习惯

  事实上,每天按时吃饭会影响我们的生物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对预防季节性抑郁症有一定的作用。

  5.选择合适的灯泡

  因为室内照明会在很小程度上引起个人情绪变化。因此,专家建议根据色温等级选择合适的灯泡。一般来说,色温为4100凯尔文的灯泡有助于对抗季节性抑郁症。

5中医治疗抑郁症的几个小偏方

  1.小柴胡汤

  准备参20克,柴胡15克,酒黄芩12克,姜半夏,甘草10克,姜6片,枣6片,日一剂,水煎。

  2.补充解郁汤

  准备地黄30克,白芍、参、合欢花、枸杞20克,柴胡、远志、木香、当归、白术、茯苓、黄芪、枣仁、甘草、桂枝10克,薄荷5克。症状消失后,用10-15天制成丸子。

  三、黄连阿胶汤

  准备浮小麦30克,枣仁15克,黄芩、白芍、菖蒲、柴胡、甘草、郁金、阿胶10克,红枣5克,黄连3克,日一剂,水煎。

  4.解郁安神汤

  准备夜交藤30克,五味子25克,柴胡、茯苓、当归、合欢皮、白芍、炒枣仁20克,知母10克,日一剂。

  5.平心忘忧汤

  准备30克磁石、黄柏、半夏、厚朴、茯苓、神曲12克,姜9克,肉桂、苏叶、菖蒲6克,每日一剂,水煎3次。

  6.归脾汤

  茯苓25克,人参20克,白术、黄芪、龙眼肉15克,当归12克,甘草、枣仁,远志10克,木香9克,每日一剂。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上一篇:老年抑郁症的治疗要注意三点 下一篇:女性产后抑郁的原因有哪些?

推荐文章

推荐医院

推荐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