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医院简介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在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成都市锦江万里桥头的华西坝,有一座闻名遐迩的医学城,她就是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华西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始建于1892年,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起源于1914年的华西协合大学医科,医学院和医院于1993年12月“院院合一”,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领导管理体制,实现学院、医院体制机制充分融合。医(学)院现已成为中国西部疑难危急重症诊疗的国家级中心、中国著名的高等医学学府、中国一流的... [详情]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在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成都市锦江万里桥头的华西坝,有一座闻名遐迩的医学城,她就是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华西医院。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始建于1892年,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起源于1914年的华西协合大学医科,医学院和医院于1993年12月“院院合一”,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领导管理体制,实现学院、医院体制机制充分融合。医(学)院现已成为中国西部疑难危急重症诊疗的国家级中心、中国著名的高等医学学府、中国一流的医学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的国家级基地,综合实力处于国内一流、国际先进行列。

医院学科综合实力强大,临床医学ESI排名处于国际顶尖行列(全球前0.5‰)。在教育部第五轮一级学科评估中,临床医学排名A,护理学和医学技术排名A+,中西医结合医学排名B+;现有教育部国家重点学科9个,重点培育学科2个;有国家临床重点专科39个,数量名列全国医院第一。在国家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连续5年获评A++。3个专科排名全国第一、13个专科前三、22个前五、32个前十。领军人才方面,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国字号”高层次人才126人,国家级学会/协会主委/副主委专家33人、高级职称1641人、研究生导师1135人。

医疗方面,医疗院区占地577余亩,业务用房约58万平方米,直属2个医疗院区,编制床位4900张,开放床位4300张,有54个临床科室(含7个专病中心);设专科、专病门诊200余种,开展88个疑难多学科联合门诊、79个住院MDT;收治疑难复杂病种患者比例在80&#xFF05;以上,出院患者病例组合系数(CMI)1.52,排名全国第二;全院微创手术占比25.24&#xFF05;,四级手术占比37.61&#xFF05;,每年四级手术总量位列全国第四;2023年门、急诊量754.15万人次,出院病人25.57万人次,手术18.72万台次,平均住院日7.23天;在成人活体肝脏移植、肺癌早诊早治、心脏介入治疗、脑神经外科及功能神经外科、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胰腺炎、胃肠微创手术、异体喉—气管—甲状腺联合移植手术、临床麻醉、功能磁共振、核医学等多个领域处于国内乃至世界领先水平。

教学方面,医(学)院构建了覆盖在校教育、毕业后教育、继续教育于一体的以胜任力为导向的卓越医学生培养体系。本科教育涵盖临床医学(五年制、八年制)、护理学、医学影像技术、康复治疗学、医学检验技术、眼视光学等六大专业,实现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全覆盖,是全国首批八年制示范试点高校院系、全国“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单位,连续12年获四川大学本科教学工作先进单位。研究生教育拥有临床医学、中西医结合、护理学、医学技术等4个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68个硕士学位点,67个博士学位点。在校学生6000余人。医(学)院高度重视医学生临床胜任力及转化创新能力培养,获第十届中国大学生医学技术技能大赛五、八年制总决赛银奖,是全国仅有的三所五、八年制双赛道均获银奖以上奖励的高校;获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14项,连续8年问鼎全国金奖,获奖数居全国医学院校之首。医(学)院于2000年在国内最早开展住院医师培训,并在全国范围推广,已为全国592家医院培养4792人,并免费为西藏培养600余名住院医师和护技药人员。每年接受4000余名进修人员来院学习,每年为200万人次提供远程继续医学教育。

科研方面,华西医院建立了23万余平米的独立的科研院区,现有包括转化医学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四川)、生物治疗全国重点实验室、呼吸和共病全国重点实验室(华西)、“2011”协同创新中心、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国家精准医学产业创新中心在内的9个国家级和45个省部级创新研究平台,以及动物影像、色谱/质谱、显微图像、基因测序、流式细胞、电镜技术平台等一系列前沿公共创新平台。构建了全国医疗机构中唯一一条从原始靶点发现,到新药筛选、临床前试验、临床试验及上市后评价的创新链、服务链,形成基础研究、转化研究、临床研究为一体的创新平台。在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医院科技量值(STEM)综合排名中连续11年位列全国第一。自然指数NatureIndex排名全国医院第1、全球第12位。近五年来,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等国家计划项目1380项,年均科研项目经费超过10亿元。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获准数连续13年破百,2023年获准254项创医院历史新高,连续7年名列全国医疗机构首位。牵头获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在内的各级政府科技奖240余项;高水平研究成果相继发表在Cell、Nature、Science、Lancet、BMJ等国际顶级期刊;专利申请及授权方面,发明专利申请量、PCT申请量排名全国医疗机构第一,2023年专利授权1009项,包括新冠疫苗、1.1类创新中药六合丹软膏、抗肿瘤小分子药及抗纤维化创新中药立清3号等,转让专利56项,转让金额1.18亿元。

医院积极投身乡村振兴与医疗帮扶。聚焦民族贫困地区,“一地一策”推进精准健康扶贫与乡村振兴。探索建立医疗和科技互为支撑的“多学科组团”援疆模式,建立克拉玛依“数据驱动”的医院管理新模式;首创由党委领导、农工民主党华西支部主导、党外知识分子专家共同参与的“华西同心行动”,在云南镇雄县人民医院建立7个专家工作站,从无到有建立重症监护病房,开展新业务新技术或适宜技术93项;帮扶贵州大方县人民医院实现“管理、等级、能力、学科、科研、运营”六提升,成功创建为三级医院;以“三级联动、辐射帮扶”方式构建“华西-援藏”的“健康维护网络”,帮扶西藏成办医院成功创建三甲综合医院,近三年招收西藏委托培训住院医师531人;形成“华西-甘孜”模式,以肝包虫病为切入点,石渠县肝包虫病患病率下降至6.421&#xFF05;,90&#xFF05;的患者能在当地得到治疗,基本实现肝包虫病治疗不出州;打造“华西-马边”模式,马边县人民医院成功创建二级甲等医院,病人外出就医率由40&#xFF05;下降至5&#xFF05;以下,群众满意度由56&#xFF05;提升至92&#xFF05;;建立艾滋病防治的“华西-昭觉”综合帮扶工作模式,艾滋病三项核心指标治疗覆盖率由39&#xFF05;上升到95&#xFF05;,抗病毒治疗成功率由71&#xFF05;升至94&#xFF05;,母婴传播率由7.12&#xFF05;降至3.24&#xFF05;。

医院作为国家队,在历次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中也始终冲锋在前。在08年汶川地震、10年玉树地震、13年芦山地震、15年尼泊尔地震、17年九寨沟地震、19年宜宾地震、22年泸定地震、抗击新冠,以及历次援藏、援疆、援非、援朝中,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始终奋战在第一线,展现了国家队“中流砥柱”本色,获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的全国抗震救灾英雄集体、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等称号。我院于2018年成功获批成为全球唯一一支世界卫生组织认证通过的最高级别的非军方国际应急医疗队,在全球应急医疗领域展现中国实力与担当。

医生团队 更多>

杨庆
简介:杨庆,男,副主任医师,副教授,1996年毕业于华西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同年自愿至四川省夹江县人民医院工作,任内科住院医师。1997年起硕博连读,攻读华西医院心血管内科研究生,2002年获医学博士学位,并留院工作至今。历任住院医师、主治医师及副教授。曾于2009年赴德国进修心电生理及复杂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术。擅长于心力衰竭的治疗、冠心病的诊断及复杂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术。
崔凯军
简介:崔凯军,男,心脏内科副主任医师,卫生部介入培训导师。欧洲心脏病学会(ESC),欧洲心脏节律协会(EHRA),欧洲心力衰竭协会(HFA of ESC)会员。医学博士,1998年留校工作至今,历任住院医师、住院总医师、副主任医师、医疗组长。曾在德国汉堡Asklepios St. Georg医院电生理中心进修。为华西医院房颤镶嵌消融治疗学组负责人,肺动脉高压学组负责人。负责多项省科委、卫生厅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汪国贵
简介:汪国贵,男,主任医师,教授,中共党员,生于1945年8月,1970年毕业于四川医学院医学系,擅长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诊断与治疗。198年在沈阳军区总医院进修心导管术,此后10年积极参与先心病的心导管检查及人工心脏起搏术治疗,已发表文章60余篇,作为主研人已完成省级重点科研项目,高原移居低海拔人群的健康调查与断面研究,其论文获中华内科及中华心血管病学术会议二等奖和中国康复医学优秀论文奖。
冯沅
简介:冯沅,副主任医师,教授,华西医科大学医学硕士,擅长先天性心脏病的介入诊断与治疗。

医院动态 更多>

我院成功完成一例高危儿童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切除手术

近日,我院小儿外科泌尿专业组黄鲁刚教授医疗团队与麻醉科密切合作,成功完成了一例高难度高风险的儿童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切除手术。患儿为来自云南的一名9岁男孩,发现“血压高及右侧肾上腺占位”一年余,已在省外多家医院诊断为“右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因患儿同时伴有严重的心功能不全,手术及围手术期风险极大,经介绍转诊入我院小儿外科治疗。入院后查患儿血清去钾肾上腺素高达45793ng/L,据查目前尚无如此高水平去钾肾上腺素的嗜铬细胞瘤病例报告;同时患儿存在明显的活动后心累气紧等心功能不全表现,超声心动图示:全心增大,左心为主;左室肥厚,二尖瓣轻度反流;左室收缩功能测值减低(EF:28%)。术前经小儿外科、麻醉科及华西附二院心血管内科联合会诊,均认为患儿高危肾上腺嗜铬细胞瘤诊断明确,因肿瘤内分泌功能强大及病程较长等因素,现患儿伴有可能系儿茶酚胺心肌病导致的严重心功能不全,手术及围手术期有高度死亡风险;目前只有尽快手术切除肿瘤才能缓解患儿病情,挽救其生命。在与患儿家属充分沟通病情、治疗风险并获得其理解同意后,经过充分的术前准备,黄鲁刚教授医疗组、麻醉科刘斌主任和杜斌医生、小儿ICU赖巍医生通力合作,成功完成了该例高危嗜铬细胞瘤切除手术。术后患儿恢复顺利,现临床症状已明显缓解,各项实验室检测指标已逐步趋于正常,于近日临床康复出院。此例手术的顺利开展与成功完成,得益于多学科团队的通力合作、充分的术前预案讨论以及完善的围手术期管理,使病情复杂、手术风险高的患者得到了有效安全的治疗,也进一步凸显了我院作为国家级疑难重症诊疗中心的地位。

门诊部积极管控治理“号串串”取得初步成效

随着医改深入推进和医院快速发展,我院门诊需求多年保持持续攀升,以2014年上半年为例,医院主院区门诊量较去年同期增长达14%,与此同时,门诊供需矛盾依然较为突出,致使在医院周边寄生着一批以倒卖门诊号为职业的“号串串”,通过各种渠道囤积、占有门诊号,高价“炒卖”牟取暴利,破坏了医院的正常医疗秩序,损害了患者利益和医院声誉。按照医院打击和治理门诊“号串串”工作的部署,门诊部自6月中旬以来相继采取了取消办理临时就诊卡、取消护士站填写加号单、设置门诊医生工作站直接加号、门诊医生工作站实现“实名制”就诊管控、强化异动号源监控等措施,强化对门诊“倒号”的防范和监管。在多部门的协作下,门诊部6月23日以来在前期准备、专项论证、广泛告知、系统研发、组织部署等前期基础上分步实施落实上述措施,至7月7日完成了门诊系统设置及相关配套措施。此次的系列改革一定程度上是我院门诊诊疗新秩序和规则的建立,对部分病人、门诊医师诊疗习惯都有着一定的改变和影响。针对改革运行出现的如门特病人临时卡建档的较多、预约挂号与看诊的就诊卡不一致、部分科室和医师因供需矛盾而加号量大、加号操作难度大、患者未携带或无身份证件患者(尤其是外地)的医疗需求等问题,门诊部以保障患者需求为导向,积极处理、引导、规范诊疗行为;与医师协商,形成多种个体化的加号方式,加强门诊医护协作。从目前的运行情况看,门诊各项运作总体平稳、有序。此次治理措施阻断了“号串串”常用的“张冠李戴”的倒号伎俩(即挂号信息与就诊信息不一致),改革实施后,部分倒号“重灾区”的科室、医师均有大量被号贩子提前囤积的号源被提前退出,高峰时近1000人/天,门诊区域和医院周边的“号串串”活动已有收敛,治理成效正在逐步显现。此外,门诊部将对运行过程中出现异常的就诊卡进行监控,密切关注、防范可能出现的新倒号伎俩,维护正常的医疗秩序,切实保障病人的利益和医院的声誉不受侵害。

我院完成国内年龄最小的儿童自体肾移植手术

近日,我院小儿外科泌尿专业组黄鲁刚教授和泌尿外科林涛教授通力合作,成功为一名年仅2岁4月的男性幼儿实施了我院年龄最小的儿童自体肾移植手术。自1960年吴阶平院士在国内率先实行第一例人体肾移植后,20世纪70年代,肾移植在全国多家医院正式展开,但迄今为止,儿童肾移植的发展较局限,该例也是国内年龄最小的儿童自体肾移植手术,是全球年龄最小的儿童自体肾移植手术之一。该例患儿为2岁4个月男孩,因“先天性巨输尿管畸形”先后于云南省多家三级甲等医院手术治疗后出现左侧长段的输尿管闭锁,经全国多家知名医院就诊后辗转收入我院小儿外科。该患儿入院时已反复发热1年,存在左侧中度肾积水和近段输尿管的扩张,左肾区留置肾造瘘管。入院后,科室积极完善相关检查,经小儿外科全科讨论以及与肾移植中心联合讨论后,认为该患儿治疗难度大,行原位的输尿管闭锁重建手术效果欠佳,但有行自体肾移植手术的条件,与患儿家属详细沟通病情并取得其签字同意自体肾移植手术后,对患儿进行了充分的术前准备,并于6月11日在小儿外科、泌尿外科、麻醉科、手术室、PICU等多科协作下,对该患儿成功实施了手术,手术顺利,术后康复顺利,于6月23日出院。出院时患儿一般情况好,饮食佳,自解小便畅,伤口愈合佳,复查的各项血液指标均正常,复查的超声波提示双肾形态良好、左侧移植肾吻合口流速增加、各级肾动脉阻力指数未见异常。目前,该患儿处于常规随访阶段。该例国内年龄最小的儿童自体肾移植手术的成功实施,展示了我院高超的手术技术,体现了我院多学科协作、共同发挥优势的优良传统。

高端颈椎置入骨科产品有了中国创造、华西品牌

2014年6月10日,在我国颈椎外科发展的历史上是一个值得铭记的日子。当天上午,随着我院骨科副主任刘浩教授在患者的颈椎置入首枚国产人工颈椎间盘Pretic-I,在骨科领域的颈椎高端置入产品中从此有了中国创造、华西品牌。该人工椎间盘是由刘浩教授结合二十余年颈椎外科的手术经验,针对中国人颈椎解剖特点,与创生集团横向课题合作,历经7年,主导研发的一款更适合中国人的人工颈椎间盘,具有完全自主的知识产权,打破了欧美在这一领域的垄断,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传统的颈椎融合手术,虽然能很好地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但是手术后患者颈部长期不能活动,颈椎整体运动功能降低,远期还可能继发其他部位颈椎间盘的突出。为了解决这一系列的问题,刘浩教授十年前在我院率先从国外引进了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手术,十年来已经完成了300余例病人的手术治疗,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累积了宝贵的经验。2014年6月10日上午8点,刘浩教授带领团队成员,在护理及麻醉团队的配合下开始了手术。接受手术的患者是一位39岁的男性,饱受颈椎间盘突出症之苦已有数月。患者突出的颈5/6椎间盘直接压迫了左侧的神经,导致了颈肩部的疼痛、手掌及三根手指的明显麻木,症状严重的时候已经影响到患者的睡眠,极大地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苦不堪言。手术首先在X光透视下实现对病变椎间盘的精准定位,并在娇嫩的神经组织旁精细操作,小心仔细地切除掉整个病变的椎间盘。刘浩教授丰富的颈椎间盘置换手术经验,加之根据国人颈椎特点量身打造的产品,堪称娴熟手术和高技术产品的完美结合。短短一小时左右,便彻底地切除了患者病损的颈椎间盘,成功为其置换了一个全新的人工椎间盘。手术顺利完成后,患者醒来,原有颈肩部疼痛及上肢麻木症状立即得到近乎完全缓解,取得了令人满意的近期疗效。经过术后一周的恢复期,患者目前的手术切口已经愈合,采用皮内美容缝合的切口不经过仔细观察很难注意到。颈椎各个方向活动自如,患者自我感觉就像从未患病。国产化产品低价优质目前国内市面上全是进口人工椎间盘产品,单个价格均在5-6万元以上。国产化的人工椎间盘所用的钛合金、高分子聚乙烯等材料与进口产品同样的优质。并且,前期在德国检测中心进行的验证表明,其抗磨损性高于大部分进口产品。产品国产化后,单价将大幅下降50%以上,将节约费用至少3-4万元。国产化产品更适合国人进口的人工椎间盘均来自欧美,自然是根据欧美人种的颈椎结构及尺寸进行设计和生产。临床应用中,常发现进口的椎间盘与国人的颈椎贴合不佳,需要在手术中更多地打磨修整颈椎终板骨方可安置,增加了手术难度及风险,有“削足适履”之嫌。而国产人工椎间盘针对国人特殊的颈椎尺寸进行了优化设计,同样规格的产品,该国产椎间盘将更加贴合中国的颈椎,更适合中国人使用。国产人工颈椎间盘有数项发明创造针对进口人工颈椎间盘在使用过程及长期随访病人中发现的问题,刘浩教授的华西医护团队与创生集团的工程技术团队,不仅在国产人工椎间盘Pretic-I的结构、形状、尺寸设计上有改变,而且在置入工具上也有所创新,还通过在尸体上模拟手术置入间盘,发现问题反复改进,最终锤炼出一套先进、适用的产品。其中关键设计获得国家数项专利保护。国产人工椎间盘Pretic-I的临床试验项目已经获得国家相关部门批复,进入正式实施阶段。在项目实施期间,适合接受颈椎间盘置换手术的单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均可选择免费使用该国产椎间盘。有意参加该项目的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可于华西医院脊柱外科门诊就诊咨询。推荐就诊门诊:王贝宇主治医师(周一下午门诊)、邓宇骁主治医师(周三下午)。首例国产人工椎间盘置换手术的顺利完成,标志着我院脊柱外科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将进一步推动我院的创新研发及成果转化工作。同时,人工颈椎间盘的国产化将为广大患者带来更优质价廉的治疗。

我院成功为初生心脏病患儿实施杂交手术

6月11日,我院心脏大血管外科安琪教授及心脏内科冯沅教授联合为一名仅有9天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成功实施心脏杂交(hybrid)手术。这是我院实施的最小年龄患儿心脏杂交手术。该名患儿出生后即被确诊为先天性心脏病、肺动脉闭锁、完整室间隔缺损及动脉导管未闭,患儿的生命仅仅依靠一根动脉导管,且种种迹象表明这根生命线正在缓慢闭合,只能依靠药物维持它的开放。手术治疗成为患儿生存的唯一选择,但是单纯行心脏外科手术需要体外循环支持,对如此严重的先心病患者行体外循环手术死亡率极高,而单纯行心脏内科介入治疗则因为新生儿血管发育不良,风险极大。经过安琪教授、冯沅教授、赁可教授等共同分析讨论后,决定对该患儿实施心脏内、外科手术同时进行的杂交手术。手术在我院hybrid手术间完成。先由安琪教授所在的心脏外科团队实施开胸,显露心脏,经心脏表面穿刺右心室及闭锁的肺动脉瓣建立轨道,然后由心脏内科冯沅教授行造影,并对肺动脉予以球囊扩张术,打通右心室与肺动脉的通道。两位医师默契配合,外科手术、心脏造影、介入治疗环环相扣,一气呵成。整个手术持续2个小时,术后患儿闭锁肺动脉开放通畅,手术顺利完成。目前,该患儿在重症医学科小儿ICU接受密切监护,病情平稳。杂交(hybrid)技术是当今国际上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治疗技术发展的新动态,这种技术打破专业壁垒、整合学科优势,充分发挥心血管介入治疗和外科手术的优势,使复杂、高风险患者得到更为有效安全的治疗,能够挽救更多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目前国内仅少数心脏中心开展了这种手术。

重症医学科神经ICU强化气道管理新举措

气道管理的规范,尤其是确保ICU重危患者的气道安全,是决定病人生命安危的重要环节。为强化护理人员对气道管理的意识和护理措施,使气道管理更加符合安全性和规范性,神经ICU科室管理小组集思广益推出新举措,为病人安全保驾护航。神经ICU护理管理小组根据本科室病人特殊性及临床特点制定出“一次性湿化罐的使用说明”及“神经ICU气道管理注意事项”,将相关细则分为两面打印成文塑封后悬挂于每台呼吸机侧旁,方便每位护理人员阅读并掌握。“一次性湿化罐的使用说明”中详细标明了带机病人的物资准备,湿化罐的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而“神经ICU气道管理注意事项”中结合本科室专科特点罗列出具体事项,如:抬高床头30-45度、班班交接病人气插深度、保持导管正中位、气切系带适宜松紧度、卡弗压力动态监测、呼吸机充分温/湿化、关注并及时处理呼吸机报警及病人异常分泌物、呼吸机管道的更换指征等。新举措推行以来,全体护理人员纷纷表示,临床工作中遇到的相关问题都能迎刃而解,使气道管理更加规范化,体现了为患者提供人性化的服务宗旨。

泌尿外科继续继续推广“泌尿日间手术”模式

泌尿日间服务模式自2010年9月开展至今每月手术量平均80台,目前开展的主要有输尿管结石、膀胱肿瘤、膀胱水扩张、无痛膀胱镜等手术。进入日间流程以后病人术前术后更安全,手续办理更方便快捷,同时大成都范围的病人门诊检查费用可以并入住院费社保报销,而外地就医的患者住院费用也可以出院后回当地社保报销。这种住院时间短、就诊流程明确、无等待时间直接入院手术的方式得到病人及家属的一致好评。面对泌尿外科病人手术需求不断增加以及入院困难的问题,泌尿外科今年继续推进“日间手术”服务模式。在现有病种开展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疾病范围,将肾囊肿、精索静脉曲张纳入日间手术,手术量与历年同期相比,有了大幅度的增加。日间手术的积极开展提高了泌尿外科病床的使用率和周转率,缩短了病人平均住院和入院等候时间,简化了患者入院手术流程,为病员节省了费用,一定程度的缓解了“看病难”问题,受到了病员及家属的一致好评。

神经外科部分亚专业组搬迁至上锦院区

我院神经外科是国内极少数最早划分亚专业的神经外科专科科室,开始了从显微神经外科向精准神经外科过渡,并逐步实现了与国际神经外科的接轨。目前华西神经外科共有8个亚专业即脑血管病、前中颅底、颅脑损伤、后颅底、脑深部病变及胶质瘤、功能神经外科、小儿神经外科、椎管病变。为了学科的发展,同时更为病人和医护人员提供一个宽松的医疗环境。在医院的统一安排下,神经外科拟于2014年4月1日将部分亚专业治疗组搬迁至上锦院区,分别是:颅脑损伤亚专业杨朝华教授、关俊文教授治疗组;以垂体瘤、颅咽管瘤及位于鞍区和前中颅窝脑膜瘤为主的前中颅底亚专业姜曙教授、蔡博文教授、徐建国教授治疗组;以癫痫、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等功能性疾病为主要诊治方向的功能亚专业雷町教授治疗组;经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脑血管畸形等血管性疾病的王朝华副教授治疗组。与以上治疗组同时进入上锦院区的有10名本院副教授、主治医师、住院医师及护理同仁共51人。

健康问答 更多>

专家科普 更多>

怎么判断得了糖尿病

糖尿病可通过血糖检测、症状观察、风险评估等方式判断,典型表现包括多饮多尿、体重下降、疲劳等。1、血糖检测:空腹血糖≥7.0mmol/L或餐后2小时血糖≥11.1mmol/L可确诊糖尿病。糖化血红蛋白HbA1c≥6.5%也是诊断依据之一。随机血糖≥11.1mmol/L伴随典型症状时同样具有诊断价值。检测需在正规医疗机构进行,避免家用血糖仪误差干扰结果。2、典型...
李爱国
李爱国 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糖尿病可以吃红薯吗

糖尿病患者可适量食用红薯,需注意摄入量、烹饪方式和血糖监测。红薯属于中低升糖指数食物,富含膳食纤维和β-胡萝卜素,但碳水化合物含量较高。1、升糖指数分析:红薯的升糖指数GI值约为54-70,属于中低范围。煮红薯的GI值低于烤红薯,冷却后食用可形成抗性淀粉,进一步降低血糖反应。建议选择黄心或紫心红薯,其膳食纤维含量高于白心品种。2、营养成分评估:每100克红薯...
李爱国
李爱国 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二型糖尿病能治好吗

二型糖尿病可通过生活方式干预、口服降糖药、胰岛素治疗、代谢手术、血糖监测等方式控制。二型糖尿病通常由胰岛素抵抗、β细胞功能减退、遗传因素、肥胖、不良饮食习惯等原因引起。1、生活方式干预:调整饮食结构减少精制碳水摄入,增加全谷物和膳食纤维。每日进行30分钟有氧运动如快走或游泳。控制体重使BMI维持在18.5-23.9范围,戒烟限酒有助于改善胰岛素敏感性。2、口...
李爱国
李爱国 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乳腺癌是女性的专利吗

乳腺癌并非仅发生于女性,男性也可能罹患乳腺癌,但发病率显著低于女性。性别因素、激素水平、遗传基因、辐射暴露、酒精摄入是主要影响因素。1、性别因素:男性乳腺癌占所有乳腺癌病例的不到1%,乳腺组织发育程度差异是主因。男性乳腺导管细胞数量少且处于未发育状态,但仍有恶变可能。2、激素水平:雌激素水平异常升高是共同致病机制。男性患肝硬化或使用雌激素类药物时,体内雌激素...
胡兴胜
胡兴胜 副主任医师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藏红花能去黄褐斑吗

藏红花对黄褐斑的改善可能有一定辅助作用,其机制包括抗氧化、抑制黑色素合成、促进血液循环、调节内分泌、减轻炎症反应等。1、抗氧化作用:藏红花中的活性成分藏红花素具有强抗氧化性,能中和自由基,减少紫外线诱导的氧化应激损伤。长期紫外线暴露是黄褐斑的重要诱因,通过口服藏红花或外用含藏红花提取物的护肤品可能减缓皮肤光老化进程。2、抑制酪氨酸酶:藏红花酸可竞争性抑制酪氨...
聂小娟
聂小娟
山东省立医院

传染性软疣原因是什么

传染性软疣可能由直接接触感染、皮肤屏障受损、免疫力低下、共用物品传播、环境湿热等因素引起。1、直接接触感染:传染性软疣病毒MCV通过皮肤直接接触传播,如与感染者皮肤摩擦或性接触。儿童常见于玩耍时肢体接触,成人多与性行为相关。病毒侵入表皮细胞后复制增殖,形成特征性蜡样丘疹。2、皮肤屏障受损:皮肤存在微小破损时更易感染,如湿疹抓伤、剃须刮伤或外伤。病毒通过破损处...
王超
王超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医生答疑 更多>

颈部淋巴结肿大脖子总是痒怎么回事

颈部淋巴结肿大和脖子发痒可能是由于感染或过敏引起的,具体原因需要结合其他症状进行判断。淋巴结是身体免疫系统的一部分,通常在感染或炎症时会出现肿大,这可能是由于病毒感染、细菌感染或其他炎症性疾病导致的,而脖子发痒则可能是皮肤过敏或刺激引起的,也可能与淋巴结肿大无直接关系。为了准确诊断,建议您观察是否有其他伴随症状,如发热、皮疹、疲劳或其他身体不适,如果症状持续或加重,应及时就医以获得专业的诊断和治疗,医生可能会进行体格检查、血液检查或影像学检查来确定具体原因,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同时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避免接触可能引起过敏的物质,饮食上保持均衡,增强免疫力,以帮助身体更好地应对感染或过敏反应。
邸志勇
邸志勇 主任医师

按疾病找医院 更多>

男科 妇科 不孕不育 皮肤科 白癜风 牛皮癣 癫痫病 精神科 脑瘫 性病 儿科 肿瘤 口腔 骨科 肛肠 眼耳鼻喉科 肾病 甲状腺 中医 康复

周边医院 / 专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