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

医院简介

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成立于1904年,前身为英国人建造的“西人隔离医院”,院址旧称靶子路41号(现武进路85号)。1945年,改名为“上海市市立第五医院”。新中国成立后,命名为“上海市立第五人民医院”,我国一代名医张涤生、李宝实、张锡泽、彭友珍、陶滦、应元岳、马永江等均曾在医院工作过。20世纪50年代末,为配合闵行工业基地的建设,1960年2月医院整体迁址于闵行鹤庆路... [详情]

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成立于1904年,前身为英国人建造的&ldquo;西人隔离医院&rdquo;,院址旧称靶子路41号(现武进路85号)。1945年,改名为&ldquo;上海市市立第五医院&rdquo;。新中国成立后,命名为&ldquo;上海市立第五人民医院&rdquo;,我国一代名医张涤生、李宝实、张锡泽、彭友珍、陶滦、应元岳、马永江等均曾在医院工作过。20世纪50年代末,为配合闵行工业基地的建设,1960年2月医院整体迁址于闵行鹤庆路801号。1961年起成为原上海第一医学院(现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的教学基地。随着环境的变迁、机构的变革和人员的重新组合使得迁院后的医院开始了一段艰辛的历程。老一辈的五院全体员工不气馁、不放弃,仍保持良好的学习传统,努力提高业务水平,在逆境中勇于奋起。1978年至1987年,医院连续5次被评为&ldquo;全国卫生文明建设先进集体&rdquo;,1979年获得&ldquo;国务院嘉奖令&rdquo;,俞庆庆老院长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1984年11月医院恢复使用&ldquo;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rdquo;院名。1989年成为原上海医科大学卫生系唯一的临床实习教学基地。1995年原闵行区传染病医院并入医院。1998年9月,闵行区人民政府和原上海医科大学正式签订了区校共建协议,2004年10月,医院喜迎&ldquo;百年华诞&rdquo;之际,正式成为复旦大学附属医院。

在医院百余年的发展长河中,经过几代五院人的努力,医院现已发展成为占地5.81公顷(约90亩),建筑面积6万平方米,集临床、科研、教学为一体的综合性医院。拥有64排CT、16排CT、1.5T核磁共振、800mA,以上DSA、ECT和直线加速器等大型乙类医疗设备,以及Ⅰ级层流手术室、重症监护、血液透析、高压氧舱、双能X线骨密度仪、高档彩色多谱勒超声诊断仪、超声内窥镜、胶囊内镜、超声弹导碎石机、体外冲击波碎石机、钬激光、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全自动酶免分析仪、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流式细胞仪、各类微创腔镜手术系统等先进医疗仪器设备,设备总值近1.5亿元。年门急诊130余万人次,住院病人约3万人次,住院手术近万人次。

医院基本完成了三级学科的分设,已发展到37个临床科室,并逐步形成了多层次的特色专科,现有2个市级特色专科:泌尿外科和中医支气管炎专科(为上海市示范性中医科);高压氧舱治疗为国家级和上海市继续教育项目;肾内科、神经外科、血液科、眼科、耳鼻喉科、病理科、儿科新生儿专业、心内科、呼吸科和骨科等10个科室是闵行区医学特色专科。

医院有在职职工1300余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约1100人,高级职称120余人,硕博士100余人。医院现有复旦大学&ldquo;双聘院士&rdquo;1人;研究生导师15名;享受国务院津贴7名;上海市曙光学者、上海市医苑新星1名、上海市百人计划1名;上海市小百人计划4人;上海市领军人才后备队(闵行区领军人才)8人;闵行区专业技术拔尖人才1人。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市科委和市卫生局等各级科研课题,年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其中1/3在国内核心权威期刊和国外专业期刊发表。

目前医院设复旦大学博士后流动站、复旦大学博士点2个、硕士点8个,皖南医学院硕士点3个。承担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皖南医学院、蚌埠医学院等10余所高校临床教学与实习任务,承担博士后、博士、硕士和本科生等多层次的人才培养任务,建立了与大学附属医院相匹配的人才培养和教学体系,提升了医院临床工作及科研教学水平。2009年卫生部认定为全科医师培养基地,大外科、普外科、放射影像科、血液科等获得上海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养基地资格。

2005年5月,借助华山医院神经外科集团的优势,医院与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共同组建&ldquo;上海市华山神经外科(集团)医院市五分院&rdquo;。经过4年的建设,逐步形成以&ldquo;脑垂体瘤综合诊治&rdquo;及&ldquo;脑血管疾病介入治疗&rdquo;为特色的学科发展方向。

2005年10月,为配合保障上海市2010年世界博览会建设而由市区动迁到浦江世博家园的居民能得到及时、良好的医疗卫生服务,根据市、区各级领导的指示,医院在世博家园设立门诊部。门诊部的医务人员本着&ldquo;尽我们所能,一切为病人着想&rdquo;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世博家园的病人服务,得到了世博家园百姓的充分肯定。

2006年12月,为整合医疗资源,使闵行地区的肿瘤患者能就近享受到市级一流专家的服务,在闵行区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推动下,以市五医院肿瘤科为基础,闵行区中心医院共同参与,联手组建的&ldquo;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闵行分院&rdquo;正式挂牌。分院的管理整体委托肿瘤医院,诊疗模式完全采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的多学科综合治疗模式,可以满足不同肿瘤病人的手术治疗、化学治疗、血管介入治疗、生物治疗、中医中药治疗和放射治疗等肿瘤综合治疗。

2007年12月,借助复旦大学的学科平台,集聚校内相关资源,与中国工程院陆道培院士合作,全国一流的以干细胞移植为主要治疗手段的&ldquo;复旦大学血液病中心&rdquo;正式成立。在陆道培院士的带领下,五院在血液病的研究和治疗上取得了突飞猛进的进展。干细胞移植和血液肿瘤病的治疗成为医院血液学科特色。

申报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GCP)通过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认定并获得《药物临床试验机构资格认定证书》,是医院临床诊疗走向规范化、科学化的另一亮点。目前医院的泌尿外科专业、肾脏病学专业和神经内科专业是通过认证的三个专业,并且也都是医院重点建设的学科。

2009年,医院中心实验室经过持续建设和发展,通过区科委专家组验收,成为闵行区开放式的医学科研平台、闵行区医学科技孵化基地。中心实验室正式投入使用,提升了闵行医学科研能级,推进对外合作交流,促进了闵行区医疗卫生事业的全面发展。

在闵行区卫生局的支持和指导下,逐步构建社区卫生双向转诊服务和会诊中心,目前已建成PACS会诊中心、心电图会诊中心等,并在此基础上创建闵行区慢病管理与科研的平台。

已走过一个多世纪的五院,历经辉煌和沧桑,历经社会变革。现在的市五医院已成为科、教、研全面发展的区域医疗中心,是上海市西南郊地区规模最大的三级综合性大学附属医院。在实现上海市文明单位七连冠的基础上,医院将进一步深化医院管理年活动,推进医院可持续发展,提高医院的内在素质和管理水平。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成立于1904年,前身为英国人建造的&ldquo;西人隔离医院&rdquo;,院址旧称靶子路41号(现武进路85号)。1945年,改名为&ldquo;上海市市立第五医院&rdquo;。新中国成立后,命名为&ldquo;上海市立第五人民医院&rdquo;,我国一代名医张涤生、李宝实、张锡泽、彭友珍、陶滦、应元岳、马永江等均曾在医院工作过。20世纪50年代末,为配合闵行工业基地的建设,1960年2月医院整体迁址于闵行鹤庆路801号。1961年起成为原上海第一医学院(现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的教学基地。随着环境的变迁、机构的变革和人员的重新组合使得迁院后的医院开始了一段艰辛的历程。老一辈的五院全体员工不气馁、不放弃,仍保持良好的学习传统,努力提高业务水平,在逆境中勇于奋起。1978年至1987年,医院连续5次被评为&ldquo;全国卫生文明建设先进集体&rdquo;,1979年获得&ldquo;国务院嘉奖令&rdquo;,俞庆庆老院长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1984年11月医院恢复使用&ldquo;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rdquo;院名。1989年成为原上海医科大学卫生系唯一的临床实习教学基地。1995年原闵行区传染病医院并入医院。1998年9月,闵行区人民政府和原上海医科大学正式签订了区校共建协议,2004年10月,医院喜迎&ldquo;百年华诞&rdquo;之际,正式成为复旦大学附属医院。

在医院百余年的发展长河中,经过几代五院人的努力,医院现已发展成为占地5.81公顷(约90亩),建筑面积6万平方米,集临床、科研、教学为一体的综合性医院。拥有64排CT、16排CT、1.5T核磁共振、800mA,以上DSA、ECT和直线加速器等大型乙类医疗设备,以及Ⅰ级层流手术室、重症监护、血液透析、高压氧舱、双能X线骨密度仪、高档彩色多谱勒超声诊断仪、超声内窥镜、胶囊内镜、超声弹导碎石机、体外冲击波碎石机、钬激光、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全自动酶免分析仪、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流式细胞仪、各类微创腔镜手术系统等先进医疗仪器设备,设备总值近1.5亿元。年门急诊130余万人次,住院病人约3万人次,住院手术近万人次。

医院基本完成了三级学科的分设,已发展到37个临床科室,并逐步形成了多层次的特色专科,现有2个市级特色专科:泌尿外科和中医支气管炎专科(为上海市示范性中医科);高压氧舱治疗为国家级和上海市继续教育项目;肾内科、神经外科、血液科、眼科、耳鼻喉科、病理科、儿科新生儿专业、心内科、呼吸科和骨科等10个科室是闵行区医学特色专科。

医院有在职职工1300余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约1100人,高级职称120余人,硕博士100余人。医院现有复旦大学&ldquo;双聘院士&rdquo;1人;研究生导师15名;享受国务院津贴7名;上海市曙光学者、上海市医苑新星1名、上海市百人计划1名;上海市小百人计划4人;上海市领军人才后备队(闵行区领军人才)8人;闵行区专业技术拔尖人才1人。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市科委和市卫生局等各级科研课题,年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其中1/3在国内核心权威期刊和国外专业期刊发表。

目前医院设复旦大学博士后流动站、复旦大学博士点2个、硕士点8个,皖南医学院硕士点3个。承担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皖南医学院、蚌埠医学院等10余所高校临床教学与实习任务,承担博士后、博士、硕士和本科生等多层次的人才培养任务,建立了与大学附属医院相匹配的人才培养和教学体系,提升了医院临床工作及科研教学水平。2009年卫生部认定为全科医师培养基地,大外科、普外科、放射影像科、血液科等获得上海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养基地资格。

2005年5月,借助华山医院神经外科集团的优势,医院与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共同组建&ldquo;上海市华山神经外科(集团)医院市五分院&rdquo;。经过4年的建设,逐步形成以&ldquo;脑垂体瘤综合诊治&rdquo;及&ldquo;脑血管疾病介入治疗&rdquo;为特色的学科发展方向。

2005年10月,为配合保障上海市2010年世界博览会建设而由市区动迁到浦江世博家园的居民能得到及时、良好的医疗卫生服务,根据市、区各级领导的指示,医院在世博家园设立门诊部。门诊部的医务人员本着&ldquo;尽我们所能,一切为病人着想&rdquo;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世博家园的病人服务,得到了世博家园百姓的充分肯定。

2006年12月,为整合医疗资源,使闵行地区的肿瘤患者能就近享受到市级一流专家的服务,在闵行区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推动下,以市五医院肿瘤科为基础,闵行区中心医院共同参与,联手组建的&ldquo;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闵行分院&rdquo;正式挂牌。分院的管理整体委托肿瘤医院,诊疗模式完全采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的多学科综合治疗模式,可以满足不同肿瘤病人的手术治疗、化学治疗、血管介入治疗、生物治疗、中医中药治疗和放射治疗等肿瘤综合治疗。

2007年12月,借助复旦大学的学科平台,集聚校内相关资源,与中国工程院陆道培院士合作,全国一流的以干细胞移植为主要治疗手段的&ldquo;复旦大学血液病中心&rdquo;正式成立。在陆道培院士的带领下,五院在血液病的研究和治疗上取得了突飞猛进的进展。干细胞移植和血液肿瘤病的治疗成为医院血液学科特色。

申报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GCP)通过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认定并获得《药物临床试验机构资格认定证书》,是医院临床诊疗走向规范化、科学化的另一亮点。目前医院的泌尿外科专业、肾脏病学专业和神经内科专业是通过认证的三个专业,并且也都是医院重点建设的学科。

2009年,医院中心实验室经过持续建设和发展,通过区科委专家组验收,成为闵行区开放式的医学科研平台、闵行区医学科技孵化基地。中心实验室正式投入使用,提升了闵行医学科研能级,推进对外合作交流,促进了闵行区医疗卫生事业的全面发展。

在闵行区卫生局的支持和指导下,逐步构建社区卫生双向转诊服务和会诊中心,目前已建成PACS会诊中心、心电图会诊中心等,并在此基础上创建闵行区慢病管理与科研的平台。

已走过一个多世纪的五院,历经辉煌和沧桑,历经社会变革。现在的市五医院已成为科、教、研全面发展的区域医疗中心,是上海市西南郊地区规模最大的三级综合性大学附属医院。在实现上海市文明单位七连冠的基础上,医院将进一步深化医院管理年活动,推进医院可持续发展,提高医院的内在素质和管理水平。

医生团队 更多>

石昆
简介:石昆,男,主治医师,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擅长骨科常见病的诊断与治疗。
楚晓
简介:楚晓,男,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主治医师,擅长胸外科常见疾病检查与诊断
石昆
简介:石昆,男,主治医师,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擅长骨科常见病的诊断与治疗。
季春华
简介:季春华,男,主治医师,擅长肺肿瘤,气胸等微创治疗,胸部外伤,肋骨骨折的诊治及微创治疗。

推荐医生

推荐医院

医院动态 更多>

医院召开行风监督员会议

 9月4日上午,医院召开2014年下半年行风监督员会议,院党委副书记卢一飞详细介绍了上半年医疗业务、科研教学、社会公益等工作。今年我院适逢建院110周年,自成功晋级三级综合性医院以来,医院医疗工作稳步发展,医疗体量持续增长,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绩。为增加医院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满足群众就医需求,在区政府的支持下,医院新建外科病房大楼列入政府实事工程,目前已正式启动实施。行风监督员们踊跃发言,充分肯定了医院在医疗技术、服务质量、行风建设等方面取得的成绩。在方便群众就医方面,对医院不断完善绿色通道流程,确保危重病人得到及时救治等工作一致给予好评。同时感谢医院多年来坚持送医进社区,并希望医院能继续加强江川社区“十五分钟服务圈”建设,支持居民健康教育、医疗咨询服务等工作。座谈会上行风监督员们纷纷表示,将积极履行行风监督的职责,关注医院发展,为医院的发展积极建言献策。卢一飞副书记代表医院衷心感谢各位行风监督员一如既往地支持,医院将认真梳理大家的意见和建议,在今后的工作中持续改进,加强内部管理,不断提升服务质量,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服务。 

爱.青春 ―― 第一届实习学生夏季联谊会

  激情澎湃的八月由学生支部、科教科及学生会共同举办的第一届夏季实习学生联谊会在院内隆重举行,200多名在院本科实习生、研究生和基地医生参加了此次联谊会。联谊会上学生们用实习心得诠释职业内涵,用爱演绎职业境界,用青春活力展现医学生的精神面貌。各个院系的学生们利用业余时间出谋划策,精心筹备联谊会,通过多姿多彩的节目表演和游戏互动拉近彼此距离,增进友谊。举办联谊会旨在贴近青年学生特点,丰富实习生活,舒缓工作学习压力,让学生展示自己才能,传播正能量,感受五院大家庭的温暖。希望学生们带着祝福和期盼,踏着青春之路,怀着激情梦想,朝着理想目标努力前行。

“2014上海结直肠肛门良性疾病诊治与新进展研讨会”在我院召开

   结直肠肛门良性疾病是普外科常见病、多发病,其涵盖广泛,多数疾病虽小,但亦困扰广大人民群众,影响生活质量。2014年8月23日,我院承办了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2014上海结直肠肛门良性疾病诊治与新进展研讨会。会议邀请到国内多位结直肠肛门疾病领域的专家,包括全军肛肠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傅传刚教授;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大肠肛门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副院长任东林教授等专家;同时,本次大会还邀请到代表上海中医界肛肠外科一流水准,来自曙光医院的杨巍教授、龙华医院曹永清教授。   各位与会专家针对目前该领域热点问题如直肠脱垂的外科治疗、肛门特殊疾病的诊治、医源性结肠穿孔的对策、生物反馈治疗的应用等做了内容丰富的学术报告,以及精彩点评。百余名与会者积极热烈地互动,对关系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浅出地探讨,使广大与会的医务人员在追求技术精进的同时,强化了功能外科的理念。  本次会议是在上海市医学会普外科分会结直肠肛门外科学组及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的支持下召开的,旨在促进结直肠肛门良性疾病领域的学术交流,推进此类疾病诊治技术的发展,展示医院近年来务实的工作,展示胃肠-肛肠外科“十年磨一剑”的成果,切实提高我院结直肠疾病的诊疗服务水平,为广大群众提供优质、适宜的服务。    

院领导看望慰问援滇医疗队队长、骨科副主任医师吴俊国家属

8月20日下午,院党委副书记卢一飞率曹莲花、董有海、姜海莹、王明海、孙?莹等一行6人前往援滇医疗队队长、骨科副主任医师吴俊国家中,看望并亲切慰问其家属。今年6月吴俊国副主任医师作为我院第三批援滇医疗队队长,选派至云南嵩明县人民医院参加为期半年的援建医疗工作。7月中旬,同为医生的吴俊国爱人小黄趁着难得的假期带着孩子到云南看望他,但没想到8月3日云南鲁甸发生地震,吴俊国接到当地医院通知后当晚就紧急奔赴昭通灾区参与抗震救灾工作,直至15日安全返回。余震未停,丈夫奔赴灾区后面临的危险以及灾区群众的困境,让小黄牵肠挂肚。她带着儿子留守在当地,默默为同胞、为爱人祈福,等待着丈夫胜利凯旋。在抗震救灾的日日夜夜,亲人、领导、同事也无不时刻牵挂着他。吴俊国随武警官兵进入灾区后,通过微信传来的每一个消息很快被同事们大量转发,大家通过微信纷纷留言祝福、鼓励! 吴俊国爱人于19日返回上海,卢书记等领导在慰问家属时关切地询问了吴俊国爱人的生活情况,感谢家属克服困难、默默支持医疗援建和抗震救灾工作。董有海主任见吴俊国2个幼子十分活泼可爱,小儿子还未满周岁正是牙牙学语、学习走路的时候,于是就拍了一张照片传给他。吴俊国在回复中说:“多谢领导们的关心、鼓励及支持!周一(18日)已经上班,昨天送走他们母子,下午回来还开了一台胫腓骨(手术),我会继续努力工作,完成援滇任务。”吴俊国爱人表示:“参加救灾工作虽然比较辛苦和危险,但我们都感到非常光荣和自豪,作为家属一定会继续支持他的工作,希望他圆满完成援滇任务,同时也十分感谢医院领导的关心。” 

我院第二届抗感染诊疗策略及抗生素合理使用专题讲座暨全国网络视频会

2014年8月7日下午,由我院和上海市闵行区医学会血液学组联合组织召开的“第二届抗感染诊疗策略及抗生素合理使用专题讲座暨全国网络视频会议”在我院7号楼5楼会议室顺利举行。 本届会议由向明副院长担任会议主席,我院血液科的刘立根主任、创伤-急救-危重症医学中心的唐建国主任、呼吸科的揭志军主任分别担任讲者,三位讲者分别就“酶抑制剂复合制剂在血液科感染中的应用”、“VAP诊疗进展”及“非发酵菌感染诊治策略”三个方面向大家作精彩阐述,医务科李方明科长和药剂科孙光春主任莅临本次会议进行了点评。会议由现场和网络视频两种与会方式同时进行。参加现场学术交流的,有来自闵行区肿瘤医院、浦江社区卫生中心、虹桥社区卫生中心、颛桥社区卫生中、马桥社区卫生中心、闵行中医医院、中潭医院和我院各科共计60位同道,大家对于定期召开这样的会议表示了充分肯定,通过会议交流获得了抗感染领域的新知识,表示将有利于今后日常医疗活动中更为规范地应用好抗生素。与此同时,本次专题讲座还同时通过网络视频的方式面向全国举行。全国30个点公约450人通过视频方式参加了本届会议,线上平台的热闹程度与现场相比毫不逊色。讲座进行过程中不断有来自网络上的参与者踊跃提问,面对大家的问题,各位专家一一作答,向院长也当场表示热烈欢迎全国兄弟医院的医护人员来我院交流学习。本届会议不仅让我院各科室之间加强了交流,对大家广泛关注的抗感染领域相关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同时也配合全国性的抗生素合理应用的专项整治,规范抗生素的临床应用。通过此次专题讲座暨全国网络视频会议也进一步扩大我院的影响力,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来到我院工作学习。 

开展工作交流 搭建学习平台-我院医师赴江川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定期工作

为响应国家推进郊区和城市基层卫生服务的号召,根据上海市卫生和计划委员会《关于本市医疗机构中卫生中级专业技术人员到农村和城市基层医疗机构定期工作的意见》的要求,我院泌尿外科王伟、呼吸内科都勇、院感科许金玉和内分泌科丁和远四位主治医师赴闵行区江川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下基层定期工作。除参加门诊和病房工作外,四位医师还根据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特点,结合自身专业,对社区医生开展专题知识讲座。近日四位医师在江川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联手开展了一次学术讲座。王伟医师结合欧洲泌尿外科学会的最新指南讲述了尿路感染的诊断(部位、程度、诱因和病原体),都勇医师讲授了慢性咳嗽的诊段和治疗思路,许金玉医师结合具体案例讲解了辩治妇科疾病预案,丁和远医师根据美国内分泌学会最新指南讲述了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诊治。王伟医师还向江川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赠送了我院泌尿外科何家扬和施国伟两位主任医师合编的《尿路感染》一书。专题知识讲座将国内外医学最新进展和疾病诊治标准带到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受到基层医师一致好评和欢迎。在下基层的过程中,我们看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改善,同时也深切感受到基层医务工作者对最新医学知识的渴求。我们将根据基层卫生服务的需要,继续开展定期讲座,及时将最新的医学信息带到基层医疗机构。

上海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督导专家组来我院指导工作

市卫生计生委于4月4日下午组织专家莅临我院开展上海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督导工作。督导组一行7人,听取了我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汇报,通过座谈、查阅有关台帐资料对工作成效做出综合评估,督导结果将作为培训基地资格复评审的主要依据之一。洪洋副院长在工作汇报中详细介绍了我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建设、管理、考核等情况。随后督导组专家分成组织管理、临床基地二个小组进行检查。组织管理组专家分别与分管领导及相关管理人员进行详细面谈,对相关资料进行查阅,并抽调了7名基地学员了解我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的管理、培训、待遇和就业等情况。临床基地组抽查了内科基地和全科基地。督导组专家与基地主任、带教老师座谈,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过程实施、管理及质效进行评估。经过两个多小时的检查,督导组一致认为医院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十分重视,管理制度较为完善,培训体系及各部门职责明确,师资激励机制健全,日常管理精细化,尤其对历次督导建议都积极落实、完善。督导组对我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予以肯定的同时也指出了医院今后需要完善的方向。在听取督导组专家的意见后,洪洋副院长表示,医院将不断努力和完善,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完善督导机制,夯实临床教学基础,改进不足,力争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做得更好。

哮喘指南

哮喘是一种慢性呼吸道疾病,因敏感而引致气管有发炎的现象。引发哮喘的因素:吸烟尘埃、伤风感冒、过敏、情绪激动、剧烈运动、天气变化。常用药物:大致可分为口服式和吸入式两种。1、ß2受体激动剂:如博利康尼、帮备、美喘清、帮备、喘乐宁等,主要不良反应是双手震颤、头痛、心悸等,大部分在1~2周后会自然消失。2、茶碱类:如葆乐辉、舒弗美、氨茶碱等,偶有呕吐、腹部不适、腹泻等不良反应。3、抗胆碱能药物:如爱喘乐。常见的有口干。偶有头晕、头痛、肠胃不适。4、糖皮质激素:口服长期使用副作用有肥胖、骨质疏松等。定量型喷雾剂可有口腔真菌感染、喉咙痛、声音沙哑等副作用。5、其他:有顺尔宁、安可来、色苷酸钠、酮替芬等。吸入式药剂直接进入肺部,功效迅速,副作用少,是较佳的选择。日常保健:1、保证睡眠,保持旺盛体力。2、居室要勤?洁,避免尘埃积聚及尘螨繁殖?不要铺地毯,也不要用羽毛枕和布沙发。3、室内陈设要简单,不要饲养宠物和栽种开花植物。4、避免吸烟或处在污浊的空气中。5、应做规律而渐进的运动。如登山、健行、跑步、韵律舞等,一周三次为宜。饮食上应注意事项:1、多吃营养丰富,易消化食品,如瘦肉、动物肝脏及豆腐豆浆等。2、多吃新鲜疏菜和水果。3、忌食海腥肥腻及易产气食物。如鱼、虾蟹、肥肉、韭菜、地瓜等。4、饮食宜清淡,忌食刺激性食物。不宜过饱、过咸、过甜。5、少量多餐,细嚼慢咽。

健康问答 更多>

专家科普 更多>

狐臭手术大概需要多少钱

狐臭手术费用在2000-10000元之间波动,具体受手术方式、医院等级、地区差异、麻醉类型、术后护理等因素影响。1、传统切除术:通过切除大汗腺组织达到根治效果,费用约2000-5000元。适用于重度狐臭患者,术后需加压包扎7-10天,可能遗留线性疤痕。部分医保定点医院可报销基础手术费用,但美容缝合等附加项目需自费。2、微创刮吸术:采用腋下小切口配合刮匙清除汗...
聂小娟
聂小娟
山东省立医院

男生检查私处应该挂什么科

男生检查私处通常应挂泌尿外科或男科。泌尿外科主要诊治泌尿系统和男性生殖系统疾病,男科则专门处理男性生殖健康问题。具体选择可根据症状表现和就诊医院科室设置决定。1、泌尿外科适合处理阴茎异常、睾丸肿痛、血尿等常见症状。可诊治包皮龟头炎、睾丸炎、附睾炎等感染性疾病,以及精索静脉曲张、尿道下裂等器质性问题。多数综合医院都设有该
杜鹏
杜鹏 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太子参泡水喝的功效

太子参泡水喝具有补气生津、健脾益肺、增强免疫等功效,适合气阴两虚、体倦乏力的人群饮用。太子参是五加科植物孩儿参的干燥块根,药性平和,可长期适量服用。
王志学
王志学 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阴唇有点黑怎么回事,怎么办

阴唇颜色变黑可能与遗传因素、激素水平变化、摩擦刺激、炎症反应、色素沉着等原因有关。阴唇颜色变化可通过日常护理、药物治疗、激光治疗等方式改善。
钱瑾
钱瑾
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

心脏支架手术多少钱

手术的价格高根据具体的病情和选择的支架来看。一枚国产支架需要2-3万元作业,一枚进口支架需要3万元左右。手术过程是通过造影结果来查看是否需要手术,手术主要是经桡动脉和股动脉两条通路。
姜睿
姜睿 副主任医师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

低焦油香烟是否能减少肺癌风险

低焦油香烟不能减少肺癌风险。虽然低焦油香烟的焦油含量较低,但吸烟者往往会通过增加吸烟量或改变吸烟方式来补偿,导致实际吸入的有害物质并未减少。吸烟是导致肺癌的主要原因之一,任何类型的香烟都会增加肺癌风险。
支修益
支修益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医生答疑 更多>

羊水变少是什么原因

羊水变少可能由胎盘功能减退、胎儿泌尿系统异常、胎膜早破、母体脱水或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等原因引起。羊水过少通常表现为宫高腹围增长缓慢、胎动减少或胎心异常,需通过超声检查确诊。 1、胎盘功能减退 胎盘功能减退可能导致胎儿供血不足,减少胎儿尿液生成,从而引起羊水减少。这种情况多见于妊娠晚期或过期妊娠,常伴随胎儿生长受限。治疗需加强胎儿监护,必要时提前终止妊娠,可遵医嘱使用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改善胎盘循环。 2、胎儿泌尿系统异常 胎儿先天性肾缺如、多囊肾或尿道梗阻等泌尿系统异常会导致尿液生成减少,直接影响羊水量。超声检查可见胎儿双肾发育异常或膀胱不充盈。确诊后需根据畸形程度决定继续妊娠或终止,严重者可考虑胎儿宫内手术治疗。 3、胎膜早破 未足月胎膜早破会造成羊水持续外漏,导致羊水量急剧减少。孕妇可能感到阴道突然流液,PH试纸检测呈碱性。需立即卧床并抬高臀部,预防感染可使用头孢克肟分散片,同时监测感染指标和胎儿情况。 4、母体脱水 孕妇长期饮水不足、严重呕吐或腹泻会引起血容量不足,导致胎盘灌注减少和羊水生成下降。表现为口渴、尿量减少和皮肤弹性差。可通过静脉补液纠正,日常需保证每日2000毫升饮水,必要时口服补液盐散。 5、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妊娠期高血压或子痫前期会引起全身小动脉痉挛,导致胎盘血流灌注不足,继而引发羊水过少。常伴有血压升高、蛋白尿和水肿。治疗需控制血压,可选用拉贝洛尔片,严重者需及时终止妊娠。 孕妇发现羊水减少时应增加左侧卧位休息,每日饮水不少于2000毫升,避免剧烈运动。定期进行胎心监护和超声检查,监测羊水指数变化。若出现胎动明显减少、阴道流液或腹痛等症状需立即就医。饮食上可适量增加优质蛋白和富含维生素食物,如鸡蛋、瘦肉和西蓝花,避免高盐饮食。妊娠晚期可遵医嘱进行羊膜腔灌注等治疗。
冷启刚
冷启刚 主任医师

按疾病找医院 更多>

男科 妇科 不孕不育 皮肤科 白癜风 牛皮癣 癫痫病 精神科 脑瘫 性病 儿科 肿瘤 口腔 骨科 肛肠 眼耳鼻喉科 肾病 甲状腺 中医 康复

周边医院 / 专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