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临床医学资料表明,每年3至5月份,是精神病复发率极高的时期,故民间素有“菜花黄,痴子忙”的说法。这主要是由于春季冷暖空气交替活动频繁,多变的气候容易诱发精神病人发病。精神疾病早期表现有哪些,应该如何预防其复发呢?针对此问题,笔者采访了我院医务科科长,精神科副主任医师陈桂兵。
据陈主任介绍,预防精神病复发,首先要学会观察精神病人的一些表现和特征。早期常见的表现有以下几点:?
1、睡眠和记忆障碍精神病人的失眠往往无明显原因,其本人无痛苦体验,也从不主动就医,有时出现彻夜不眠或睡不实,多醒,多梦,且次日毫无倦意,但如果仔细观察可发现病人往往还表现有注意力不集中,思维内容散漫,言语杂乱,动作增多等。?
2、性格情绪反常原来是热情、乐观、合群、善于交往的外向型性格的人,突然变得沉默寡言、孤独;平和的人突然终日喜气洋洋,过分热情;原来很注意个人卫生的人逐渐变得懒懒散散,甚至连洗脸、换洗衣服都需他人督促。还有一些病人听到不幸的消息反而哈哈大笑,得知高兴的事却唉声叹气。如果没有特殊原因,突然发生了明显的性格情绪改变,就应引起重视。
3、过分多疑这类人对周围人的一言一行都特别敏感。如听到有人讲话,就怀疑在议论自己:甚至有人咳嗽也疑为是针对自己的。这种病态思维被称之为妄想。
4、动作和行为异常动作和行为异常表现一般比较容易识别。如行为过激,自言自语、孤僻、打砸东西、拒绝服药,即应该高度警惕。
因此,要根据季节特点和气象变化,加强对精神病人的科学管理和护理,防患于未然。监督精神病人严格遵守医嘱,进行正规治疗,切不可擅自中断服药,多数患者病情复发都是因为擅自停药或减药造成的;治疗期间应定期陪同患者门诊复诊,在专科医生指导下调整治疗方案,进行必要的专科检测,以便观察治疗效果,同时及时发现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而且在复诊的过程中,由医生对患者进行心理治疗,给予康复指导,能强化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从而起到积极的预防复发的目的;对在家的精神病人要有专人照顾,严防失控,发生意外。要经常对他们进行心理健康的指导,调整环境,安排好他们的作息时间,避免让他们过分劳累或娱乐过度,注意避免饮酒。对疑有精神异常迹象者,应及时到专科医院进一步检查,以免延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