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孙逸仙纪念医院增城院区举办合理用药咨询活动

  为做好创建“三好一满意医院”工作,为患者提供优质专业的药学服务,6月16日上午,增城院区药剂科在门诊部大楼举办了一场合理用药知识咨询活动。我院区副院长、心内科主任邹蓉主任医师、内分泌专科刘雪芳主治医师及药剂科多名临床药师亲临活动现场,并邀请了院本部三名药学专家出席,详细为群众解答药品使用方法、注意事项和不良反应等问题,吸引了不少群众驻足咨询。        60多岁的陈大伯多年来饱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困扰,饭后常常伴有呕吐的感觉,长期以来仅仅口服一种胃药,并到医院使用注射剂治疗,但效果一直不明显。现场专家耐心询问其用药情况,使他顿时明白了治疗用药并非一定要使用注射剂,口服用药只要在医师药师的指导下进行科学合理调整同样可以达到效果。同时口服用药要注意用药时间,如饭前应服用胃动力药物,增强胃肠道蠕动;饭后服用碱性药物,中和过多的胃酸;睡前则要服用抑制胃酸的药物。陈大伯感叹:“以前我一直以为只要饭前服药就可以,所以病情一直反复,现在总算知道了科学用药的重要性。” 如何才能合理安全地用药?邹蓉副院长介绍说,即使是同一种疾病,由于致病源、患病程度及个体差异等因素的影响,也会有不同的用药治疗方案和不同的用药方法,药品必须在医生、药师等专业人员等指导下正确使用。药剂科邱凯锋主任则补充到,目前我国抗菌药物耐药性远远超过国外,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数量已经占了所有药物不良反应的三分之一,因此科学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不少病人急于求成,使用一天后感到症状没有明显好转,就错误地要求更换或增加其他高级抗生素,导致在治疗成本上造成很大的浪费。其实抗生素的使用原则是能用低级的不用高级的,用一种能解决问题的就不用两种,这样才能做到科学合理地用药。

孙逸仙纪念医院康复科开设颈腰关节痛学校

现代人因长时间坐在办公桌前使用电脑、阅读、书写等,常出现颈肩痛和腰背痛。据统计,近年来颈椎病和腰椎间盘突出的发病率明显增高,且具有年轻化的趋势,而关节退行性变所致的肩周炎和膝关节痛等在中老年人中的发生率高,这些慢性疼痛已对人类健康和社会经济造成较大影响,如何减轻疼痛、改善功能、预防复发和提高生活质量是目前医学界重点研究的课题之一。腰痛学校是腰痛治疗和预防模式,始于上世纪70年代欧美国家,已作为腰痛非手术治疗的主要体系被脊柱或腰痛治疗中心广泛应用。我国近年在北京、浙江等几家大医院也有开展。为了更加科学、合理治疗颈腰关节痛,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复发,降低患者和社会的医疗费用,孙逸仙纪念医院康复科于日前顺利开设了颈腰关节痛学校,训练的内容主要包括颈腰关节痛相关的解剖知识及与疼痛发生发展的关系;日常工作和生活的正确姿势;指导下的自我肌肉牵伸练习、肌力增强训练、抗阻训练、平衡与协调练习和器械练习等,采用集体讲授再加予个别指导,通过患者自我锻炼达到缓解疼痛、减少复发和提高功能的目的。康复科专门成立颈腰关节痛诊疗小组,由经过系统培训的医师和治疗师组成,可以对各种原因引起的颈腰关节疼痛进行评估和治疗。治疗手段多样化,不仅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还开展注射和微创(射频)治疗等,已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我们对颈痛和腰痛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有多篇研究论文在国际权威的专业杂志《Spine》、《Eur Spine》、《Clin J Pain》和《Arch Phys Med Rehab》发表。科室网站上专门设立颈腰关节痛诊疗专栏,患者可以通过网络平台了解基本知识和在线咨询等。 目前,已开设的主动训练课程主要是针对非特异性颈痛和腰腿痛患者,开课时间为每周二、五下午,地点在中山楼19楼康复治疗室,咨询电话:81332513。

急诊科张在其博士后出站报告获优秀评价

中山大学急诊医学博士后张在其主任医师、教授出站报告会于5月26日在我院举行,报告题目为《中国大中城市院前急救现状与珠江三角洲地区心脏性猝死流行病学调查》。邀请了北京协和医院于学忠教授、北京武警总医院王立祥教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马中富教授、我院放射科沈君教授、急诊科蒋龙元教授参加报告会。评议委员会专家认为张在其博士在站期间的研究工作立题新颖,数据来源可靠,统计分析正确,结论中肯可信,一共在国内核心期刊发表12篇学术论文,另有2篇投寄SCI,同时主编出版《急危重病临床救治》大型专业著作,此圆满完成了《中山大学博士后岗位聘任协议书》所规定的任务。张在其教授报告书写规范、汇报流畅,评议委员会专家一致认为张在其博士在站期间的研究工作达到优秀水平。

宋尔卫教授荣获中山大学“第六届校级教学名师奖”

         近日,我院副院长宋尔卫教授荣获中山大学“第六届校级教学名师奖”,该奖项是表彰在教学和人才培养领域有突出贡献的教师,全校共有11名教师获此殊荣。

2011年“端午”节门诊开诊安排的通知

各科室:经医院领导讨论审批,今年“端午”节门诊开诊安排如下:1. 6月4日(周六)全天开诊,按周六安排。2. 6月5日(周日)上午开诊半天,按周日安排。3. 6月6日(周一,端午节)全天正常开诊,按周一安排。                                            门诊办公室                                        2011-5-30

2011年6月份健康讲座

 序号时间主    题主  讲16月8日(周三)下午2:50糖尿病患者,您注意监测血压了吗

南门成功举行老年人急救知识讲座

5月16日下午3点,以“急救技术在老年人中的应用”为主题的培训讲座在学校南校区颐园学院三楼会议室举行。离退休处吴京洪处长应邀出席讲座,30多名职工参加。活动由学校离退休处与南校区门诊部共同举办,我院急诊科、中山大学心肺脑复苏研究所周天恩讲师担任主讲。  此次讲座旨在提高老年人的应急救援能力以及对老年人急救重要性的认识。周天恩医生主要从老年人急症特点、非专业人员的急救流程等方面进行讲解,重点讲述最重要的急救技术??心肺复苏中胸外按压的理论知识并进行了现场演示。  通过理论学习及在心肺复苏模型上的实际操作,大家都感到现场急救时间的宝贵和掌握一些基本的急救知识、具备一定的急救能力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活动取得了预期效果。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增城院区专家提醒:天气转暖注意有蛇出没

文?增城院区药剂科  杨毅春天潮湿温热的天气让蛇活跃起来。4月份以来,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增城院区急诊科已接诊4例被毒蛇咬伤的患者,其中3例因送医及时,经治疗目前已康复出院,案例4因耽误了送医时间,目前已转入住院部继续治疗,另外医院抗蛇毒血清药品供求比较紧张,因此,专家提醒:天气转暖,蛇类出没频繁,市民在进行户外、野外活动时需注意安全,以免受到毒蛇侵扰。如果不慎被蛇咬伤,要学会冷静应对。如何避免被蛇咬?在山野中行走时,不要随便将手插入树洞或岩石空隙等蛇在白天休息的地方;手中持一小木棍或树枝,行走时“打草惊蛇”也是一个行之有效的避免被蛇咬的方法。万一不慎被蛇咬伤该怎么办?一旦被蛇咬到,应在第一时间积极展开正确的自救,这是争取被蛇咬伤抢救时间的关键,甚至攸关性命;另外应立即拨打120求救。首先,咬伤后不要剧烈奔跑,以减慢人体对蛇毒的吸收和蛇毒在人体内的传播速度,减轻全身反应;被毒蛇咬伤后,应立即用柔软的绳或带结扎在伤口上方,以阻断静脉血和淋巴液的回流,减少毒液吸收,防止毒素扩散;记住伤口的形态,详细告知急救的医务人员,如果把蛇打死,则带上死蛇,以便医务人员及时、正确地给以治疗。第二,立即用冷茶、冷开水或泉水冲洗伤口,有条件的话可用生理盐水、肥皂水、双氧水、千分之一的过锰酸钾溶液、四千分之一的呋喃西林溶液冲洗,然后施行刀刺排毒法,用清洁的小苗刀、痧刀、三棱针或其它干净的利器挑破伤口,不要太深,以划破两个毒牙痕间的皮肤为原则,或在伤口周围的皮肤上,用小苗刀挑数孔,刀口如米粒大小,这样就可防止伤口闭塞,使毒液外流,刀刺后应马上清洗伤口,从上而下向伤口不断挤压15分钟左右,挤出毒液。如果伤口里的毒液不能畅通外流,可用吸吮排毒法,采用拔火罐、针筒前端套一条橡皮管来抽吸毒液,无工具时可直接用嘴吸吮,但必须注意安全,边吸边吐,每次都用清水漱口。第三,如果身边带有蛇药,如七叶一枝花,应立即捣烂敷在伤口上,如果没有带蛇药,则应根据当时当地能立即采到为原则,灵活运用。做好自救措施后,则应尽快送医院治疗。医院在治疗蛇伤方面已经有一套非常成熟、有效的治疗方案,一般采用对症的抗蛇毒血清治疗,基本上可解除蛇毒,不至于危及生命,但前提是要及时送院治疗。由于运动会加速血液循环,故被蛇咬伤后要尽量减少运动。在送院过程中,最好采用交通工具运送;如果没有交通工具,则最好由人背送。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成立运动医学专科

2011年3月,广州市西医院中首家运动医学专科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骨外科成立,骨外科在专科化进程中又迈出了可喜的一步,4个亚专科(脊柱、运动医学、关节、创伤)齐头并进,共创骨科辉煌。该院运动医学专科在沈慧勇院长的大力支持下,在原关节专科主任李卫平教授倡导下成立。多年来,在前辈何天骐、林道贤、刘尚礼等教授带领下,骨外科在运动医学领域坚持不懈的努力为专科的成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先后已医治国家队及省市队运动员近200人次,其中包括陈小敏、杨维、劳丽诗、梁艳华、邢芬、朱芳雨、周鹏、吴毅懿、郭辉、姜春鹏等奥运冠军、世界冠军、亚运及全国冠军等众多精英运动员,在广东省体育界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运动医学专科主任李卫平教授现任中华骨科学会关节镜外科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运动医疗分会下肢运动创伤学组委员、卫生部骨关节内镜技术评审专家委员会常务理事、广东省关节镜学组副组长;长期从事运动医学方面的临床与相关基础研究,已先后开展了膝、髋、踝、肩、肘、腕等四肢关节的关节镜诊治;对各种关节病变及关节组织结构重建有深入的研究,目前完成镜下交叉韧带重建手术近千例,其中严重而复杂的膝关节脱位镜下手术过百例,其数量及技术在国内均处于领先水平。运动医学作为一门完整的有理论基础的独立学科是于上个世纪30年代正式建立起来的,并随着医疗卫生和体育运动的结合而不断发展进步。在临床医学方面运动医学主要是指采用全关节镜下或关节镜辅助下的微创技术对各种关节病变进行诊断和治疗,力求手术创伤小、恢复快、疗效好,以使患者尽快恢复运动能力,重返职场和赛场。该院运动医学专科整合了Smith&Nephew关节镜培训较差中心、美国史赛克华南地区培训中心和医院关节与运动医学中心,继续倡导微创治疗的理念,发挥关节镜的优势,围绕着四肢关节病变及组织修复的相关根治问题开展临床工作和基础研究,并对运动劳损性伤病、关节退变性疾病、软骨损伤与修复、韧带断裂与重建、组织移植明显午饭安排等方面进行深入系统的工作。该院运动医学专科的成立更有利于骨科专科化人才的培养,构建合理的人才梯度;有利于关节镜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提高各种关节疾患的诊治水平以及关节外微创技术的应用。在骨科“专科化发展,单病种突破”方针的指导下,在既往工作的基础上,采用以点带面的方式,力争在膝、肩、踝、髋、肘、腕各个关节全面发展。“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新专科的成立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就像一只刚刚起航的轻舟,带着一身顽强的力量,载着希望扬帆远航。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宋尔卫教授发现乳腺癌细胞中

文章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网站最新调查数据显示,平均每3分钟世界上就有一位妇女被诊断为乳腺癌,我国女性乳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也是逐年上升,乳腺癌已经成为要挟女性健康的“头号杀手”。乳腺癌细胞的转移是其致死的主要原因。乳腺癌细胞之所以发生转移,除了癌细胞本身的因素外,还跟癌细胞周围的非可控性炎症反应有关。非可控性炎症在癌症的发生发展进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尤为重要的是,非可控性炎性和恶性肿瘤之间所形成的调控网络,涉及众多的基因或蛋白质、非编码RNA和代谢小分子等各种分子元件,彼此间通过复杂的相互作用形成多维的和动态的“互联网”。因此,分析非可控性炎症与恶性肿瘤相互作用的动态调控网络在恶性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科学问题。近几年来,宋尔卫教授带领的研究团队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杰出青年基金项目和科技部“973”项目等的支持下,对非可控性炎症在乳腺癌中的作用进行了深入研究。发现了乳腺癌组织中一个重要的非可控性炎症因素,即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umor-Associated Macrophages,TAM)可以通过分泌炎症因子CCL18促进乳腺癌细胞的浸润和转移,乳腺癌组织中分泌CCL18的TAM越多,乳腺癌病人发生淋巴结和器官转移的机率就越大,预后就越差。干预了TAM对CCL18的分泌能明显抑制乳腺癌细胞的转移。不仅如此,CCL18是目前为数不多的尚未发现相应受体的炎症因子,对其受体认识的缺失一直制约了医学界针对CCL18的治疗策略。中山大学宋尔卫团队和中国科技大学生命科学院姚雪彪团队共同努力攻关,分离并鉴定了CCL18的受体是一个新型的六次跨膜蛋白PITPNM3,而非传统的七次跨膜蛋白。通过阻断或沉默该受体,可以达到逆转CCL18对乳腺癌细胞转移的促进作用。该研究开辟了一条从非可控性炎症着手抑制乳腺癌转移的途径,找到了CCL18与乳腺癌相互作用的节点??CCL18的受体膜蛋白PITPNM3,为进一步针对该节点靶向控制非可控性炎症,开发用于治疗肿瘤的治疗性抗体和小分子化合物奠定了基础。此项研究成果于2011年4月12日以Featured Article形式发表在知名国际科学期刊《Cancer Cell》(Cancer Cell, 2011,19(4):541-555),此刊为Cell期刊系列,影响因子IF为25.288)。同期还发表了国际著名学者Alberto Mantovani教授及其同事对这项研究成果意义的评述,认为这项研究工作进一步阐述了趋化因子在肿瘤中的作用,并认为这个发现在肿瘤预后评估中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利用趋化因子治疗肿瘤的策略已进入临床评估阶段。
上一页
4/5
下一页

推荐医生

推荐医院

健康问答 更多>

专家科普 更多>

低焦油香烟是否能减少肺癌风险

低焦油香烟不能减少肺癌风险。虽然低焦油香烟的焦油含量较低,但吸烟者往往会通过增加吸烟量或改变吸烟方式来补偿,导致实际吸入的有害物质并未减少。吸烟是导致肺癌的主要原因之一,任何类型的香烟都会增加肺癌风险。
支修益
支修益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膀胱癌是怎么引起的

膀胱癌可能由长期吸烟、职业化学暴露、慢性膀胱感染、遗传因素及饮用水污染等原因引起,可通过手术切除、化疗、放疗、免疫治疗及靶向治疗等方式干预。1、长期吸烟:烟草中的亚硝胺等致癌物质经尿液浓缩后长期刺激膀胱黏膜,吸烟者患病风险是非吸烟者的2-6倍。戒烟可降低风险,确诊后需通过尿液脱落细胞学检查监测病情。2、职业化学暴露:长期接触苯胺染料、橡胶制造中的芳香胺类化合...
胡兴胜
胡兴胜 副主任医师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如何治疗转移性膀胱癌

转移性膀胱癌需采取多学科综合治疗,主要方法包括全身化疗、免疫治疗、靶向治疗、局部放疗及姑息性手术。1、全身化疗:以铂类为基础的联合化疗是核心方案,常用药物有吉西他滨联合顺铂、甲氨蝶呤联合长春碱等。化疗可缩小肿瘤体积并延缓转移进展,但需评估患者肾功能及体能状态。骨髓抑制和消化道反应是常见副作用,治疗期间需定期监测血常规。2、免疫治疗:PD-1/PD-L1抑制剂...
胡兴胜
胡兴胜 副主任医师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膀胱癌的术后护理和随访

膀胱癌术后护理与随访需重点关注伤口管理、排尿功能恢复、并发症预防、定期复查及心理支持。主要措施包括导尿管护理、膀胱功能训练、饮食调整、影像学复查和情绪疏导。1、导尿管护理:术后通常留置导尿管1-2周,需保持引流袋低于膀胱水平防止逆流感染。每日用生理盐水清洁尿道口,观察尿液颜色和量,若出现血尿加重或絮状沉淀需及时就医。导尿管拔除前需进行膀胱造影确认吻合口愈合。...
胡兴胜
胡兴胜 副主任医师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膀胱癌术后需要注意什么

膀胱癌术后需重点关注伤口护理、排尿功能恢复、感染预防、饮食调整及定期复查。主要注意事项包括术后引流管维护、尿液颜色监测、适度活动促进康复、高蛋白饮食补充营养、严格遵医嘱随访。1、引流管护理:术后留置导尿管或膀胱造瘘管需保持通畅,避免扭曲受压。每日记录尿量及性状,发现血尿加重或脓性分泌物需及时告知引流袋位置应低于膀胱水平,防止尿液反流引发感染。通常术后7-10...
胡兴胜
胡兴胜 副主任医师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膀胱癌的患病因素有哪些

膀胱癌的患病因素主要有长期吸烟、职业化学暴露、慢性膀胱炎症、遗传因素以及饮水习惯不良。1、长期吸烟:烟草中的芳香胺类物质是明确的膀胱癌致癌物,吸烟者患病风险是非吸烟者的2-4倍。烟雾中的有害成分经肺部吸收后通过尿液排泄,长期刺激膀胱黏膜上皮细胞,导致DNA损伤和异常增殖。戒烟10年后风险可降低至接近非吸烟者水平。2、职业化学暴露:接触苯胺染料、橡胶、皮革、印...
胡兴胜
胡兴胜 副主任医师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医生答疑 更多>

紧急避孕药一年超过三次会怎样

紧急避孕药一年内使用超过三次可能增加月经紊乱、异常子宫出血等风险。紧急避孕药主要用于无保护性行为后的补救措施,其主要成分为左炔诺孕酮或米非司酮,频繁使用会干扰正常激素水平。 紧急避孕药通过高剂量孕激素抑制排卵或阻止受精卵着床,短期内重复使用可能导致内分泌失调。常见表现包括月经周期提前或延迟、经量异常增多或减少、非经期不规则出血等。部分女性可能出现乳房胀痛、恶心、头晕等药物副作用,症状通常会在1-2个月经周期内逐渐缓解。频繁使用还可能降低避孕效果,因激素水平反复波动会影响子宫内膜稳定性。 极少数情况下,长期超量使用可能诱发卵巢功能异常,表现为持续闭经或排卵障碍。有血栓病史、肝肾功能不全、乳腺癌患者等特殊人群需严格避免多次使用。药物代谢产物需经肝脏分解,一年内超过三次服药可能加重肝脏负担,但尚未有明确证据表明会导致永久性肝损伤。 建议采用避孕套、短效避孕药等常规避孕方式替代紧急避孕药。若一年内已使用三次以上,需监测后续三个月月经情况,出现持续异常出血或闭经超过60天应及时妇科就诊。日常可通过记录基础体温、使用排卵试纸等方法掌握生理周期规律,减少对紧急避孕药的依赖。
冷启刚
冷启刚 主任医师

按疾病找医院 更多>

男科 妇科 不孕不育 皮肤科 白癜风 牛皮癣 癫痫病 精神科 脑瘫 性病 儿科 肿瘤 口腔 骨科 肛肠 眼耳鼻喉科 肾病 甲状腺 中医 康复

周边医院 / 专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