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病人的中医护理
糖尿病属中医“消渴”范畴,以多饮,多食,多尿,身体消瘦或尿浊,尿有甜味为主要特征。中医认为,其多由素体阴虚,复因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劳欲过度致肺燥,胃热,肾虚而成。病机主要是燥热偏盛。阴津亏耗,若失治误治,护理不当,常可并发雀目,耳聋,疮疡,痈疽,泄泻,水肿,中风等症。因此,在辩证施治的基础上,辩证施护也尤为重要。
1、生活起居护理:糖尿病患者宜在室内阳光充足,空气清新,整洁,安静,室温18-20摄氏度。湿度50-60%环境下生活,使患者感受到温暖,舒适,方便和安全。患者入院后测身高,体重,以便计算饮食和药量。以后每周测体重一次,注意观察尿液量,色,味变化,观察患者神志视力,血压和皮肤情况。并做好记录。如患者出现头晕,头痛,食欲不振,呕心呕吐,烦躁不安,呼气有烂苹果味,或重症患者出现神昏,呼吸加快,血压下降。大汗淋漓,四肢厥冷,脉微欲绝时应立刻报告医师进行抢救。使用胰岛素时应在每餐前测血糖,严格掌握准确时间及用量。要经常变换注射部位,以免引起注射部位脂肪萎缩。服用西药类降糖药时,必须按医嘱严格执行给药时间,剂量,观察用药的效果和反应时间,同时注意并发症的护理。
2、情志护理:情志失调是糖尿病的病因之一,患病后,患者容易产生紧张,恐惧等情绪,对治疗和康复十分不利,甚至加重病情,因此,护理人员要多加关心体贴,经常与其谈心,使其了解自己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分析治疗中的有利因素,交流同种疾病治疗的有效信息,使患者正确对待疾病,加强治疗信心。如患者出现严重并发症时,由于疾病的折磨,常有呻吟,烦躁,愤怒,悲观,失望等表现,护理人员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同情心给予护理,当其排忧解难,使患者感到有所依靠,同时,还要告诫患者家属不要给患者造成较大的精神压力。
3、饮食护理:饮食调护是治疗成败的关键,帮助教育患者了解调节饮食对疾病康复的重要性,以取得合作,严格按医嘱进食,认真控制主食量,每天的饮食总量要在符合疾病和身体需要的前提下用餐,要定时定量,少量多餐,外出时要携带必要的食物,以保证按时进食,按规定进食后仍感饥饿者,可添加水煮蔬菜,忌暴饮暴食,以免引起昏迷,口渴甚者,用鲜笋根,天花粉,麦冬,等煎水代茶饮,大便干结时可食用多纤维蔬菜.如出现低血糖时,立即给以糖水或果汁饮用,亦可食巧克力,饼干等.必要时给以50%GS推注.若有皮肤瘙痒,痈疽.疮疡等,忌食用鱼虾,蟹,竹笋,牛羊肉,猪头肉等荤腥发性食物.在血糖和尿糖控制后,可少吃一些梨,西瓜,猕猴桃,橙子等,平时可用黄瓜代替水果等.
4、出院指导:糖尿病是慢性疾病,由于受条件限制,患者不可能长期住院治疗.康复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当患者病情稳定,血糖,尿糖及并发症得到较好控制后可予以出院,但出院应做好卫生宣教和康复指导,使患者及家属了解疾病的病因,诱因和治疗的基本原则,以积极配合治疗,并教会患者用简易的方法监测血糖和尿糖,注射胰岛素,坚持按时服药,节制饮食,预防感染和感冒,注意劳逸结合.适当地参加文体活动.(内一科护士长 王建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