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津市宝坻区人民医院

检验科简介

医学检验科是医院重要的医技科室之一,随着医院的发展需要,医学检验科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过程, 自90年代以后,各种大型自动化检验设备全面引进,开始了实验室自动化时代,检验项目不断增加,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科研能力不断增强,检验结果更加准确,服务范围不断扩大,使医学检验科走上了全面发展的快车道。

医学检验科总面积大约800多平方米,分为两大工作区:门诊北楼三楼中央大厅为门诊工作区,包括标本室和临检室;急诊楼三楼南侧为住院工作区,包括生化室、免疫室和微生物室。内部装修采用全透明开放式设计,工作环境良好,便于医患交流。凡来到门诊工作区每位患者都能亲眼目睹检验人员热情地接待患者和紧张而有序的工作;热情的服务、忙碌的身影、庄重的仪表、整洁的环境,构成了医学检验科特有的工作模式和精神风貌。

医学检验科拥有专业技术人员43名,其中硕士1名、本科毕业24名、大专毕业5名、中专毕业13名;高级职称3名、中级职称15名。

实验室设置分为:标本采集室、常规生化实验室、临检实验室、微生物实验室、免疫实验室、急诊化验室、肠道门诊化验室、血液细胞室、血流变室、血气室、HIV实验室等多个专业实验室。

检验设备拥有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全自动血培养仪、全自动细菌鉴定药敏试验分析仪、电解质分析仪、血气分析仪、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全自动凝血分析仪、原子吸收光谱仪、尿沉渣分析仪、血流变仪、血小板聚集仪、尿液分析仪、酶标仪、洗板机、γ计数仪、核多功能仪、增敏化学发光分析仪、金标定量检测仪等多种国际知名品牌的先进仪器设备。

专业检测范围涉及临检血液常规检验、血液细胞形态学检验、各种体液常规检验、凝血机制检验、血液流变学检验、血小板功能检测、血液常规化学检验、体液常规化学检验、电介质分析、血气分析、微量元素检验、特种蛋白检测、肿瘤标志物检测、甲状腺功能检测、激素水平检查、肝炎系列抗体检测、免疫抗体检测、过敏原检测、核酸检测、各种标本细菌培养、细菌鉴定、药物敏感试验等。

在医疗服务方面,医学检验科目前担负着每天800多人次、500多个项目的检验工作。为了缩短患者的等候时间,方便患者就医,方便临床诊疗,我们采取了从标本采集到检验报告发出一条龙服务措施,规定了各种检验项目限时发出报告的时间承诺,使广大患者在接受该项目检验时,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取到检验报告。医学检验科是在全国卫生系统中首家推出了取消各种定期检验项目和急诊检验项目的单位,任何一种检验项目随来随检,不分急诊平诊,不分白天黑夜,全天候24小时提供检测服务。提出了临检项目30分钟、1小时发出报告;生化检验项目当天上午发出报告,免疫项目当天上午和下午分两批发出报告的服务承诺,使广大患者希望来医院看病减少路途往返次数的愿望成为现实。

医学检验科的工作就是医生的眼睛,所发出检验结果的准确度、临床可信度是评价检验科技术水平的标准。我们深知每一张化验单、每一个检验数据都是临床治疗的导向,都是判断疾病预后的依据;为了更好的为病人服务,为临床服务,我们非常重视每个检验环节的质量管理,对每一张报告单都要实行五核对,即:核对姓名、核对标本、核对项目、核对数据、核对科室,做到结果准确、报告准确、发送准确,特别对一些特殊的阳性结果或意外的阳性结果我们及时反馈给临床医生,并主动向病人讲解该结果的重要性,开展专业咨询服务,受到了患者和临床医师的好评。

为了全面提高检验质量,实施检验前、检验中、检验后全程质量管理。在认真开展室内质控的基础上,积极参加天津市临检中心和卫生部临检中心组织的室间质量评价活动。目前参加的室间质量评价项目包括:常规化学、血气分析、内分泌测定、肿瘤标志物、心肌标志物、同型半胱氨酸、自身抗体、特种蛋白、糖化血红蛋白、血液粘度检测、血细胞计数、凝血试验、尿液化学分析、显微镜形态学分析、寄生虫形态学检查、红细胞沉降率测定、血型、血铅、全血五元素、核酸检测(病毒学)、微生物学鉴定和药物敏感试验、感染性疾病血清学标志物系列A、B、C等27个专业,评价结果全部达标,成绩优秀。

通过室间质量评价活动,使我们的检验质量和专业水平得到了全面提升,也得到了天津市同行们的认可。医学检验科是天津市卫生局认可的“一单通”单位,是质量信得过实验室。

在学术和科研方面,2010年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其中“应用链霉素和素-生物素偶联FITG法检测肠道病毒71型方法学实验探讨”发表在国家级《中华检验医学杂志》;荣获天津市科学技术成果项目奖4项;荣获天津市卫生系统引进应用新技术填补空白项目奖2项;荣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项目奖3项;完成省市级继续教育项目1项;开展新技术项目14项。

在实验室信息化管理应用方面,于2009年5月引进了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IS),并与医院信息管理系统(HIS)接轨,于2010年5月在门诊医生工作站及住院病区工作站全面投入使用,使医学检验科实现了实验室信息化管理,为医学检验科未来的发展奠定了网络基础。

总之,医学检验科的学科建设将取得长足的进步,我们还将有更多的科研课题申报,还将引进更多的先进设备,还将开展更多的检测项目,医学检验科通过实验室质量体系认可、迎接医院三级甲等医院评审,是我们不断追求的目标,由此,医学检验科又站在了一个新的起跑线上,为更好地服务临床、服务患者,为医生、为患者提供更优质服务有了一个新的平台。医学检验科将成为集临床检验、健康普查、健康咨询、预防医学、科研教学等于一体的综合性的实验诊断中心。

标本室

标本室于2009年8月成立,拥有工作人员8名,其中大专学历1名,中专学历7名,中级技术职称3名,她们都是从事检验和护理工作多年的专业技术人员,有着熟练的操作技能,娴熟的采血技术,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丰富的工作经验。

标本室负责门诊病人的接待、各种标本采集和送检、检验报告单发放,以及住院患者标本接收、分发、送检等工作,是医学检验科的形象窗口,是医学检验科服务于患者,服务于临床的第一线岗位。

标本室成立后,没有现成的工作模式,各个工作岗位的设置,各种标本的采集流程、各项工作的操作流程和服务流程都是她们在干中学,学中干,通过实践,逐步摸索,认真总结,利用一年多的时间,完成了各项工作流程的编写和实施,建立了各个岗位的工作职责,使标本室的工作走向正规。

她们工作认真负责,服务热情周到,确保标本质量,兑现服务承诺,得到了广大患者和临床科室的认可。

临检室

临检室现有工作人员11名,其中本科学历人员7名,大专学历2名,中专学历2名。

临检室拥有先进的大型设备,包括美国产ADVIA120型全自动五分类血液分析仪1台,深圳迈瑞公司产BC-3000三分群血液分析仪2台,深圳迈瑞公司产BC-52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1台,德国产AMAX200全自动血凝分析仪1台,赛科希德产SF-8000全自动血凝分析仪1台,法国产ST-4型血凝分析仪2台,S-9000型全自动血液流变学分析仪1台,血小板聚集仪1台,微量元素检测分析仪1台,特种蛋白分析仪1台,多功能金标检测仪1台,尿液分析仪4台及AVE-763B尿沉渣有形成分分析系统1套。

随着检验设备的升级更新,临检室检测项目达到140多项,包括: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胶体金法便潜血筛查、凝血功能检查、血流变检测、微量元素检测、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D-二聚体检测、脑脊液、胸腹水、精液、关节液等体液的常规检测、尿早早孕检测、更年期尿FSH检测、血细胞涂片分析、骨髓细胞分类、骨髓细胞组织化学检查等;另可开展了血液学方面科研检验项目等。

生化室

生化室现有专业技术人员8名,其中本科学历4名,专科学历2名,中专学历2名。

生化室拥有日本生产OLYMPUS AU27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2台、美国GEM3000血气分析仪一台、上海迅达XD687电解质分析仪等检测设备。

生化室开展了肝功能、肾功能、血脂、心肌酶谱、电解质、血气分析、胸腹水生化、脑脊液生化等150余项检测项目。

常规检验项目包括:

肝功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GPT)、γ-谷氨酰转移酶(GGT)、总胆红素(T BIL)、直接胆红素(D BIL)、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GOT)、碱性磷酸酶(ALP)、总蛋白(TP)、白蛋白(ALB);

肾功能:尿素氮(BUN)、肌酐(Cr)、尿酸(UA);

电解质:钠(Na)、钾(K)、氯(Cl)、二氧化碳(TCO2)、钙(Ca)、无机磷(IP);

血脂:总胆固醇(Cho)、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脂蛋白(a)Lp(a)、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

胸腹水生化:总蛋白(TP)、白蛋白(ALB)、葡萄糖(GLU)、乳酸脱氢酶(LDH);腺苷脱氨酶(ADA);

心肌酶谱: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а-羟丁酸脱氢酶(а-HBDH);

免疫球蛋白: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

补体C3、补体C4及轻链(λ、κ);

血气分析:酸碱度(PH)、二氧化碳分压(PCO2)、氧分压(PO2)、钠(Na)、钾(K)、离子钙(iCa)、乳酸(Lac)、葡萄糖(GLU);

脑脊液生化:脑脊液糖(CSF-GLU)、脑脊液总蛋白、乳酸脱氢酶(LDH);腺苷脱氨酶(ADA)、钠(Na)、钾(K)、氯化物(Cl);

滑膜液生化:葡萄糖(GLU)、总蛋白(TP)、白蛋白(ALB)、类风湿因子(RF);

尿液生化:24小时尿总蛋白(U-TP)、尿糖(U-GLU)β2-微球蛋白(β2-MG)、尿微量白蛋白(MALB)、尿γ-谷氨酰转移酶(GGT)、尿淀粉酶(AMY)、肌酐清除率(Ccr)等。

其他:葡萄糖(GLU)、糖化血红蛋白(HbA1C)、葡萄糖耐量实验(OGTT)、胆碱脂酶(CHE)、前白蛋白(PA)、同型半胱氨酸(HCY)、胱抑素C(CysC)、酸性磷酸酶(ACP)等。

微生物室

微生物室现有专业技术人员6名,其中副主任技师1名,主管技师3名,技师2名。

微生物室拥有检测设备:美国BD公司BACTEC9120全自动血培养仪、BD phoenix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二氧化碳培养箱、生物安全柜、进口酶标仪、洗板机等。

微生物室开展技术项目70余项。

1.肝炎系列:

包括: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乙型肝炎病毒e抗体、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乙型肝炎病毒前S2抗原、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IgM;甲型肝炎病毒IgM;丙型肝炎病毒抗原、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戊型肝炎病毒IgM戊型肝炎病毒IgG检测。

2.细菌培养鉴定:

(1)普通细菌培养:包括血培养、尿培养、便培养、痰培养、各种分泌物培养、胸水培养、腹水培养、脑脊液培养及其他体液培养等。

(2)真菌培养

(3)厌氧菌培养

(4)淋病奈瑟菌培养

(5)各种细菌的鉴定及药物敏感性试验。

(6)β-内酰胺酶测定

(7)产超光谱β-内酰胺酶测定

3.沙眼衣原体抗原检测、支原体培养及药物敏感性试验。

4.阴道分泌物清洁度检测,细菌性阴道病的检测等。

免疫室

免疫室现有工作人员6名,其中主任技师1名,副主任技师2名,主管技师1名,技师2名。硕士研究生1名,本科生4名,中专1名。

学术与科研:08年以来发表国家级省市级论文15篇,获天津市科委科技成果认定11项(其中7项被评定为国内领先水平),填补天津市卫生系统新技术空白3项,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12项,获国家发明专利2项,填补院内新技术新项目空白30余项。

拥有仪器设备:罗氏电化学发光仪,雅培化学发光仪,特种蛋白仪,放射免疫分析仪,荧光显微镜,落射显微镜,核酸扩增检测仪,酶标仪,电泳分析仪,匀浆器等。

应用技术范围:化学发光,放射免疫,免疫荧光,酶联免疫,免疫金标,免疫印迹,免疫浊度,分子生物,蛋白质及核酸的分离提取,细胞免疫。

开展业务范围:内分泌激素系列,肿瘤标志物系列,风湿与免疫性疾病系列,感染性疾病系列,肝病系列,不孕不育系列,特种蛋白系列,过敏源系列等230余项。

检测项目:

1.内分泌项目:甲状腺:T3,T4,FT3,FT4,TSH,TG,TG-ab,TM-ab,TPO,TR-ab,TSI.。性腺:T,P,E2,FSH,LH,PRL,E3,HCG。胰腺:INS,C-P。其它:血管紧张素Ⅰ,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皮质醇,促红细胞生成素,甲旁素,胃泌素等。

2.肿瘤标记物:癌胚抗原,甲胎蛋白,铁蛋白,糖类抗原-125,糖类抗原-199,糖类抗原-724,糖类抗原-153,前列腺抗原,游离前列腺抗原,特异性烯醇化酶,角蛋白片段CY2-11,胃蛋白酶原Ⅰ,Ⅱ。

3.免疫与风湿病:抗核抗体,DNA抗体,ENA谱,角蛋白抗体,核周因子抗体,CCP抗体,抗“O”,类风湿因子,C-反应蛋白,铜蓝蛋白,血沉,心肌抗体,血小板抗体等。

4.感染性疾病:呼吸道病原体谱(4项,9项,12项),疹病病原体谱,心肌炎病原体谱,眼病病原体谱,肠道病原体谱,流行性出血热病毒,麻疹病毒,乙肝六项定量,致畸四毒,乳头瘤病毒,性传播病原体,丙肝病毒,乙肝病毒,结核杆菌,幽门螺杆菌等。

5.不孕不育:心磷脂抗体,精子抗体,卵巢抗体,子宫内膜抗体,透明带抗体,慈养层抗体,HCG抗体,封闭抗体,胰岛素抗体、卵巢功能综合检测。

6.过敏原检测:总IgE,食入性过敏原,吸入性过敏原。

7.其它:肌钙蛋白,肌红蛋白,脑钠肽,维生素B12,叶酸,HLA-B27,T细胞亚群,免疫球蛋白及亚型,补体,甲状腺摄碘率等。

展开

科室医生

(共7位)
查看更多>>
现从事临床生化检验工作,擅长临床生化检验的自动分析,临床实验室的质量控制。多次参加国内检验专业各种学术会议及培训班,在省市级、国家级专业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曾多次被评为卫生系统先进个人、卫生系统十佳技师等荣誉称号。
擅长临床生化分析、细菌鉴定和药敏实验,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各种免疫学检测,分子生物学检测,科研课题开发立项,新技术新项目的引进与推广。
熟练掌握电化学发光、化学发光、金标免疫、免疫荧光、免疫印迹、酶免疫学、分子生物学等分析技术;掌握了仪器自动化控制理论、设计原理,酶学基础知识;试剂盒性能评价,酶测定中的样品体积分数与测定结果的关系,数据统计、计算,虚假结果判断,多波长、双试剂消除干扰物等专业理论知识。掌握血常规检查,凝血功能,血流变等检测技术。认真开展室内质控工作,在开展的大部分项目中均建立了室内质控,参加了天津市检验中心和卫生部
擅长于免疫学各种检测技术,及生化、临检技术,在检验基础及应用方面具有一定的研究与开发能力,数年来潜心学习检验医学特别是有关免疫学方面的新知识、新技术,取得市级科研成果2项:《HLA-B5抗原的SABC-FITC检测方法的建立》;《柯萨奇病毒A16型SABC-FITC检测方法的建立》,实用新型专利3项。参与新技术引进项目3项,参与其他科研课题10余项。
擅长于免疫学各种检测技术,及生化、临检技术,在检验基础及应用方面具有一定的研究与开发能力,数年来潜心学习检验医学特别是有关免疫学方面的新知识、新技术,取得市级科研成果2项:《HLA-B5抗原的SABC-FITC检测方法的建立》;《柯萨奇病毒A16型SABC-FITC检测方法的建立》,实用新型专利3项。参与新技术引进项目3项,参与其他科研课题10余项。
在学术方面,调查了宝坻地区的血铅水平,综述了血铅升高对神经发育的毒性研究进展,从理论上实践上阐述了血铅与钙铁锌的关系,有效的指导患者的行为、习惯、饮食,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开展了高敏C反应蛋白的检测,分析了C反应蛋白在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的应用。

推荐医生

推荐医院

医院动态 更多>

全科医生规范化基地能力建设项目顺利通过市级中期考核

2014年7月11日上午天津市卫生局和天津市财政局检查组一行四人对我院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基地能力建设项目进行中期考核,对我院成为天津市第一家圆满完成既定任务的医院提出了表扬。为了加强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基地建设,财政部、国家卫生计生委于2014年初拨发了建设项目补助资金,天津市共有7家医院入选首批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基地建设项目医院,分别为:天津市宝坻区人民医院、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天津市人民医院、天津市天津医院、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我院为唯一一家市区以外的入选医院,自接到入选通知后我院成立了以王广舜院长为组长的天津市宝坻区人民医院全科医生规范化基地能力建设项目领导小组,积极推进建设项目的落实。4月11日天津市卫生局印发了同意基地建设项目实施方案的批复文件后,小组成员经过实地考察临床技能模拟训练教学器材和设备后逐件核实卫计委的要求标准,并于6月底保质保量圆满完成了既定任务。检查组一行除了听取我院关于第一阶段工作的汇报外还对建设项目的文件资料和建设场地进行了检查,检查组组长天津市卫生局科教处夏英毅处长代表检查组对我院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肯定,他希望我院继续按照项目要求圆满完成后续任务,以优异成绩迎接9月份国家财政部、国家卫计委的验收检查。王广舜院长代表医院对检查组给予的肯定表示感谢,并表示一定按照项目要求圆满完成任务,让国家财政部、国家卫计委的验收检查组满意而归。(科技教育处孙长青)

天津市宝坻区人民医院2014年医师大会隆重召开

实现诊疗质量持续改进全面提升医疗服务水平任连胜主持会议厉连发作工作报告杨志敏王广余门学博岳秀英何振芬李文贵孙文仲出席白庆瑞陈志诚获荣誉主任奖韩作琴邓恕远获荣誉医师奖(党委书记任连胜撰稿)天津市宝坻区人民医院2014年医师大会于2014年7月19日下午3点在本院学术报告厅隆重召开。任连胜主持会议并宣读表彰名单和颁奖。厉连发作题为《巩固医院等级评审成果,全面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工作报告。杨志敏、王广余、门学博、岳秀英、何振芬、李文贵、孙文仲出席会议。在优美的乐曲声中,党委书记任连胜代表院长王广舜宣读了为获得荣誉主任称号的白庆瑞、陈志诚和获得荣誉医师称号的韩作琴、邓恕远撰写的颁奖词,充分肯定并感谢四位获奖者多年来为学术、学科、学院提高与发展作出的突出贡献,并为他们颁发了证书,献上了艳丽的献花。出席会议的338名医师举起右手重温中国医师誓言,再一次庄严承诺将以大医之精诚、尽医师之职责、解百姓之疾苦。由医技系推荐并曾参加援甘工作的代表王宇、内科系推荐并承担上岗主治工作的代表齐金龙、外科系推荐并担任五官科教研室主任的代表孟昭君分别在会议上发言,表达了齐心协力、爱岗敬业干好医疗、教学、科研工作的决心和打算。厉连发在会议上代表院务委员会作主旨报告。他首先回顾了2013年医师大会召开以来医疗、教学、科研工作所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就2014年巩固医院等级评审成果、全面提升医疗服务水平提出了具体部署和要求。厉连发说,2013年医师大会召开以来,全院医师坚持“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宗旨,深入学习和贯彻卫生部及天津市卫生局医院等级评审各项标准,以严谨认真、一丝不苟和精益求精的精神,高质量的通过了评审团的现场评审,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促进了全院医疗、教学、科研工作的全面发展,为医疗质量的提升、医疗安全的保障、教学科研的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013年在全院共同努力下,门急诊量达到105万人次,出院病人达到3.6万人次,住院患者手术达到1.6万例次。同时获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课题1项;荣获天津市科学技术成果奖3项;填补天津市卫生技术空白8项;获批天津市卫生局科研基金课题2项;临床新技术应用奖25项,新技术开发奖10项。转化医学联合中心4个课题项目开始启动。天津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第四批学员圆满完成一年的临床学习与实习,于7月4日返回母校。开展了对临床学科三级医师查房考核,通过考核,各级医师不仅提高查房水平,而且病历中三级医师查房内涵质量也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全院23个专业83个病种开展临床路径管理,进入临床路径的病例占出院病人总数的36.76%,同比提高4.2%。住院患者抗生素用药比例控制在40.80%,用药强度30.03DDD,门诊患者使用抗菌药物比例为15.01%,急诊患者使用抗菌药物比例为13.79%,Ⅰ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为20.99%,住院患者细菌培养送检率84.96%,以上指标全部达到卫计委标准。参加天津市三级医院病例首页质量评比获得第一名。国家财政部、卫计委联合发文,为全国每个优秀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拨款500万元,用于购置训练器材。我们医院做为天津市卫生系统7家医院之一得到这笔资金,通过公开招标,6月27日完成采购,与4家公司签订了购销合同。9月份这批器材将全部安装调试完毕,届时,实训教学如虎添翼,相信不远的将来,我们的教学实训能力将有很大的提升。并圆满完成援甘、体检、干部保健等上级下达的指令性任务。厉连发说,2014年全院各级医师要紧紧围绕国家卫计委“深化公立医院改革”工作、天津市卫生局“人民满意的好医院”评选工作和市局医政处、医管处、药械处、应急指挥办公室工作安排开展工作,以王院长2014年工作报告为指导,加强学科建设,规范医疗行为,持续改进质量,巩固医院等级评审成果,全面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厉连发在谈到加大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力度、提高核心竞争力时说,医院综合实力的提高,取决于人才的数量和质量。医院要发展,学科是基础,人才是关键。随着社会的需求,科技的进步,人才竞争日趋激烈。近几年,通过全院教职员工团结协作,奋力拼搏,门诊量、住院病人、手术例数节节攀升,妇科、产科、儿科、心内科、神经内科等科室全年大部分时间床位使用率超过百分之百,现有的医疗资源已经不能满足广大患者的需求。所以我们要加快西院区建设,重点打造“五个中心”,同时要继续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同时也加大对现有中青年骨干的培养力度,继续选派学科带头人或中青年技术骨干到国内外知名医院研修。鼓励符合条件的青年医师、技师和护师报考在职博士、硕士研究生。积极推进亚专科建设,形成特色专科,不断提高核心竞争力。加强重点学科建设,从设备更新方面,人才培养方面,新技术引进方面均给予扶持和相关政策支持,鼓励重点学科快速发展。同时要求重点学科在开展科研和新技术方面也要有所突破,要保证科研立项的层次水平和新技术水平,保证一流的医疗质量,带动其他学科平衡发展,继续鼓励各学科积极开展新技术、适宜技术。医院设立科研基金和人才基金,对取得创新成果的科技人才实施奖励,对取得重大科技进步的学科和个人及做出突出贡献的学科带头人予以重奖。厉连发在谈到加强医疗质量管理、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时指出,医疗质量是医院工作永恒的主题,质量管理是医院管理的核心内容,也是医院管理成效的关键所在。高水平的医疗质量是现代化医院的标志,享有较高声誉且被社会认可的医疗质量,体现在正确、及时、安全、有效的诊断与治疗过程之中,这不但是病人最根本的需求,也是医生最基本的职责。医疗质量之重要也体现在三级甲等医院评审标准中,评审标准共7章636款,第4章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与持续改进一章就有379款,占总数60%,这充分说明医疗质量在医院管理中的重要性。近几年来,我们在国家卫计委“医院管理年”、“环境年”、“三好一满意”和天津市卫生局“创建人民满意的好医院”评选活动的基础上,创先争优,把减少医疗质量缺陷,及时排查、消除安全隐患,提升整体服务水平作为工作的重点,严把医疗质量关,在2013年市局医院等级评审现场检查中,医疗质量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通过等级评审,发现了医、教、研方面还存在许多薄弱环节,为保持质量持续改进,各级医师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做好以下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强门急诊和院前急救质量管理。门急诊医生要严格执行首诊负责制,遇有疑难病例、门诊办公室要组织多学科会诊,门急诊医生在接诊病人中,问诊要仔细,查体要认真。各级医师在救治病人过程中要想病人之所想,急病人之所急,严格执行操作规程,遵守各种规范。门诊办公室要做好预约诊疗工作,提前安排好专家出诊时间,实行错峰诊疗,临床各学科要做好弹性排班,如遇病人高峰要及时派出医师支援门诊工作。院前急救医生要勤学苦练,熟练掌握徒手心肺复苏、气管插管、电除颤等技术。从接到病人的那一刻起,就要应用精湛的各种技能,全力抢救病人,并及时向急救中心汇报病情,便于急救中心作好后续的救治准备工作。二是加强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管理。抗菌药物管理一直是国家卫生计生委重点工作之一,无论是“医疗质量万里行”,还是“三好一满意”活动,都把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作为一个重点内容进行督导检查。市卫生局每年也例行检查,我们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目前抗菌药物使用各项指标均达到部颁要求。为巩固成绩,今后大家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要提高对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认识;二要认真学习《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积极参加医务处、药剂科组织的相关培训;三要严格执行抗菌药物应用分级管理制度;四要落实抗菌药物处方点评制度,医务处组织感染、药学专家对抗菌药物处方、医嘱实施专项点评,对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医师在OA上通报;五要明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责任制,临床科主任是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第一责任人,要定期检查和评价,及时发现、纠正存在的问题,医务处、医院感染管理科、药剂科、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指导小组每月至少要组织一次专项检查,层层落实责任制,进一步提高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水平。三是加强病案质量管理。病案质量是医疗质量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是医院质量管理的核心。几年来,医院非常重视病历内涵质量建设,在全院各级医师和职能部门共同努力下,病历质量不断提高。连续三年名列全市第一,今年7月11日又接受了市病案质控中心4名专家的检查,虽然检查结果还没有反馈,但在检查中发现了许多亮点,带队组长当场进行了复印,带回去做为样本。比如说心内科张霞医师书写的上级医师查房记录;骨一科闫亮医师书写的告知记录;呼吸科唐淑金医师书写的出院记录;妇科庞辉医师书写的术前讨论记录等,这些记录都受到了专家的高度评价。取得成绩固然可喜,但一分为二的讲,我们的病历还存在一些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各级医师就要认真学习新版《病历书写基本规范》,从细微处入手,持之以恒,以提高病历内涵质量为重点,全面落实各项医疗安全核心制度,发扬认真负责、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认真书写每一份病历。高质量的病历来自高标准、严要求,医务处、质量控制办公室每月对运行病历进行抽查,病案室严把终末病历质检关,每月进行病历质量反馈,每季度进行病历质量评比,每年举办病历质量展评。进一步完善现行的病历质量监控与管理制度,完善运行病历与归档病历的监控机制,将先进的电子病历质量监控管理软件与现行病历质量检查模式有机结合起来,进一步完善病历质量奖惩制度,定期举办病历书写质量培训并考核,继续提高医务人员病历书写水平。四是加强医疗技术和教学科研管理。医院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技术的竞争。良好的技术,才能满足病人的需求。要求各级医师在做好日常基础工作的同时,努力钻研业务,特别是科主任要把业余时间多用在提高学问上。作为天津医科大学临床学院,医生要尽快向学者转变,从过去的以医疗为主逐步向医教研并重过度。医院开展教学工作,有利于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的提高。既要进行教学,就要使医疗工作规范化、正规化和标准化,使各种临床资料更为完整。教师要多学理论,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提高医疗水平。医务人员都应提高教学科研意识,为人师表,言传身教,早出成绩,早出成果。科主任要具有战略眼光,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和高超的判断力,富于开拓精神,把握学科发展方向,组织、团结和带动学科成员有针对性地开展学术活动,在研究、解决本学科的疑难问题中发挥核心作用。科主任要带领科室在保证完成日常医疗工作的前提下,积极开展创新研究,不断增强学科活力。五是加强多学科合作管理。多学科合作,包括临床之间、临床医技之间和医技学科之间的密切合作,通过多学科合作做到诊断准确、治疗及时有效。王院长在2014年医院工作报告中指出,我们今后在加强院内多学科合作的同时,要尽量多的开展对外合作,如果我们有一半以上的学科都能开展国际合作,所有学科都有国内高水平同行为合作伙伴,那样我们的学科建设就会达到一定水平,取得一定成就。王院长这段话给我们指明了学科合作的方向,希望各学科带头人深刻领会精神实质,学科内要精诚团结,学科外多合作交流,发挥各自专业特长,取长补短,对病人诊疗更系统,更精细,更专业,使病人获得最大疗效。六是加强临床路径管理。临床路径是一个标准化的疾病治疗过程,实施临床路径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各个临床专业协调与配合,确保医疗安全与质量、控制医疗资源浪费,提高医疗服务效率。我们自2010年开始实行临床路径管理工作,从最初的13个专业20个病种到现在的23个专业83个病种,大家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今后,各学科要对本学科的前三位病种进行梳理,尽量全部进入

国家“973计划”A级科研项目落户我院

参加中国人类蛋白质组计划开创我院科研工作里程碑2014年6月22日上午中国人类蛋白质组计划项目启动仪式在北京军事医学科学院隆重举行。以我院王广舜院长为组长的肺癌蛋白质组研究课题组全体成员出席了启动仪式。国家蛋白质组科研重点专项首席科学家贺福初院士出席启动仪式并讲话。首席科学家钱小红教授主持启动仪式。重点专项管理人员及“中国人类蛋白质组草图”、“人类蛋白质组大数据和知识挖掘”项目团队成员共100余人参加启动仪式。启动仪式上军事医学科学院吴振宇参谋介绍了项目管理办法。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蔡建强副院长解读了样本采集的标准化。军事医学科学院朱云平研究员讲解了数据提交的标准化。项目的五个课题组负责人分别就各自课题组的研究任务和分工向大家作了汇报。人类蛋白质组计划国际执委、亚太蛋白质组组织主席、该计划首席科学家贺福初院士在启动仪式上讲话,他指出,科学大数据的产生、管理和利用正逐步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创新能力以及竞争力的关键要素。但目前生物大数据的产生和分析还被美国、欧洲、日本等少数国家所垄断。基因组计划实施和完成后,蛋白质组数据无疑将成为更大、更重要和更核心的科学数据。我国已部署建设的蛋白质科学基础设施将相继投入运行,这是国际上最大的蛋白质组学研究基地,将有力支撑和推动中国人类蛋白质组计划的实施和大数据的产生,并有望迅速改变现有格局,打破垄断,维护国家生物数据主权。贺福初表示,在人类基因组计划中,中国作为六国中唯一的发展中国家,作出了1%的贡献。2001年六国宣布人类基因组草图的问世;在人类蛋白质组计划中,中国将作出不少于30%的贡献,希望2020年人类蛋白质组精细图问世。贺福初指出,本项目研究,起点(样本的解剖部位和病理类型等)要准确(由领域内的权威专家判断),要汇聚多方信息,系统分析可以各显神通。蛋白质组学研究是为临床医学服务的,我们要邀请临床专家参加项目,研究临床最关注的疾病,提出临床最需要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特别是要临床大家参与数据解读。项目参加人员要有代表人类研究人体组成规律的历史使命感,要有追求卓越的科学精神,要有团结协作的胸怀,包括小同行之间、不同领域之间、各课题之间、专项三个项目之间、国际同行之间的团结协作。我们的研究成果,要载入中国科学史册、载入世界科学史册、载入世界文明史册。中国人类蛋白质组计划产生的大数据将全景式地揭示人体蛋白质组成及其调控规律,解读人类基因组这部“天书”。构建的人类蛋白质组生理和病理图谱,将准确呈现各种病理状态下蛋白质组的变化,揭示疾病的发病机制和病理过程,发现系列新型诊断标志物、治疗靶点和创新药物,为全面提高疾病防诊治水平提供新策略新手段。以我院王广舜院长为组长的研究团队将参与子课题中肺癌蛋白质组研究任务。我院与北京蛋白质组研究中心成立了联合研究中心,这次能够参加属于国家“973计划”的中国人类蛋白质组计划项目,开创了我院自建院以来科研工作的里程碑,标志着我院科研工作站在新的起点。中国人类蛋白质组计划主要目标是以我国重大疾病的防治需求为牵引,发展蛋白质组研究相关设备及关键技术,绘制人类蛋白质组生理和病理精细图谱、构建人类蛋白质组“百科全书”,全景式揭示生命奥秘,为提高重大疾病防诊治水平提供有效手段,为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提供原动力。人类蛋白质组计划是继基因组计划之后人类全面探索自我奥秘征程中又一伟大科技工程,是新世纪第一个国际大型科技合作计划。中国科学家率先倡导并领衔了人类第一个器官(肝脏)国际蛋白质组计划,开中国引领国际大型科技合作计划之先河,所形成的理论框架、整体策略和技术标准被国际同行认可和应用,为人类蛋白质组计划的全面展开发挥了示范和指导作用。近4年,中国在这一领域国际核心刊物发表文章1000多篇,跃居世界第二。在乙酰化新的代谢通路调控机制、炎症诱发肿瘤、骨形成调节、疾病易感性等方面取得系列原创成果。(孙长青)

本院举办“弘扬职业精神,做好本职工作”专题报告会

6月27日下午3时,天津市宝坻区人民医院纪念建党93周年暨“弘扬职业精神,做好本职工作”主题教育和实践活动报告会在本院学术报告厅隆重举行。党委书记任连胜出席会议并讲话。他强调指出,当前全院上下正在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我们的医疗服务工作直接面向群众,所以工作标准会更高,各项要求也会更严。按照上级的统一部署,在做好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规定动作基础上,我们积极创新了自选动作,以有效补充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覆盖面,全院上下高质量的开展了“弘扬职业精神,做好本职工作”、“三好一满意”、“岗位练兵、技术比武”、评选“全国群众满意的医疗机构”、评选“天津市人民满意的好医院、好医生、好护士”等活动。全体医务人员主动畅谈职业理想、职业信念、职业态度和职业目的,不断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牢固树立宗旨意识,突出围绕“便民、为民、利民”主线,扎实开展医德医风建设,用优质的服务、良好的作风践行了党的群众路线,努力赢得了广大群众的信赖和支持。实践反复证明,我们的党员、干部、职工队伍是一支靠得住、能打硬仗的队伍。但是,我们也要看到,新的形势和任务对全体医务人员的思想作风和能力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加强队伍建设的重要性,按照“建设三级甲等医院,医教研并重发展”的思路,以保障各项事业发展为导向,紧紧围绕人才的培养、引进和使用这三个重点环节,继续努力锻造一支作风过硬、业务精湛、清正廉洁的医疗工作主力军,确保服务水平和整体能力的全面提升。王广舜、厉连发、杨志敏、王广余、门学博出席会议。报告会上,内科系代表张赓、闫津丽,外科系代表庞辉、曹红文、闫亮,医技系代表姜绍芳、张长军,行政后勤系代表蒙文涛、屈成龙,9位同志登台。汇报所在科系和个人自开展活动以来的所思、所想、所做、所为,提出了立足本岗、履职尽责、高标准开展好医疗教学科研和管理等各项工作的措施和打算。任连胜在讲话时首先代表院党委向全院的党员同志们致以节日的祝贺和问候。他说,今天的报告会是根据院党委关于在全院职工中开展“弘扬职业精神,做好本职工作”主题教育和实践活动的安排意见召开的。这既是对全院开展主题教育和实践活动的一次阶段性总结,也是对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建党93周年的最好纪念。区委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督导组郑卫中、董建民、杨桂柳三位同志专程前来指导我们的报告会,让我们大家再次以热烈的掌声表示衷心的感谢!他说,刚才,由内科系、外科系、医技系、行政后勤系推荐的9位代表作了精彩生动的演讲,大家的演讲在许多方面引起了我们的共鸣,也启发了我们的思考。多年来,全院上下以“求实、敬业、仁爱、奉献”精神为引领,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医学大医精诚的文化和道德内涵、现代医学尊重生命的人文思想和道德理念,以及救死扶伤的革命人道主义精神,忠实的履行职责、恪尽职守、兢兢业业、默默奉献,在平凡的医疗工作岗位上,为保障群众的生命安全和健康付出了心血和汗水。我们取得了医疗、教学、科研上的巨大进步和成就,锤炼了一支正直坦诚、富有远见、开拓创新、攻坚克难的专业技术人员队伍、职能管理团队和职工队伍,推动了医院的内涵建设和健康快速的发展。可以说,听了大家的演讲,我们就仿佛看到了全院职工在强大医院文化感召下的一幕幕奋斗场景和一个个动人故事。我们希望全院上下借鉴这次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中总结出的好经验、好做法,努力遵循和把握品德建设的准则和规律,着力把以“弘扬职业精神,做好本职工作”为主题的教育实践活动不断引向深入。任连胜说,全院要进一步用价值支撑和道德坚守直面当前医院改革。医疗卫生职业精神是伴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历程而积淀形成的,富有历史传统职业特征和时代内涵,体现的是医疗卫生行业的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卫生系统的具体化,集中体现了党和人民对医疗卫生工作者的基本要求,是广大医疗卫生工作者应该自觉奉行的共同价值追求。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作出了新的部署。今年3月,国家卫计委、财政部等五部委联合出台了关于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公立医院改革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方向,即全面深化公立医院管理体制、补偿机制、价格机制、药品采购、人事编制、收入分配、医保制度、监管机制等综合改革,建立起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的运行新机制。市、区两级党委、政府也进一步提出了“始终坚持医疗卫生工作为群众健康服务的方向,把实现群众健康的新期待作为神圣的职责,把提高群众健康水平作为检验工作成效的最终标准,把为群众提供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作为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的要求。对此,我们要结合实际,使医院管理体系和管理能力随之改革,实现从传统管理到现代管理、从经验管理到专业管理、从粗放管理到精细管理、从随意管理到规范管理的转变。用多年来业已形成的价值支撑和道德坚守面对当前改革,化解改革对我们造成的各种不利影响,变挑战为机遇,用“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做出样子、舍我其谁”的担当精神和时不我待的责任意识、敢为人先的创新勇气来规划和推动医院改革。使改革创新成为学者转化、学科转化和学院转化的源动力。避免医院发展了,但精神却失落了,如果是那样,就永远称不上强大。改革将不由我们的意志而发生,但改革会因为我们的参与而精彩。任连胜强调指出,今后我们要进一步抓好“强院”培育工作,全面提升医疗服务水平。今年初,区委提出“加快打造桥头堡、先行区,建设美丽宝坻,卫生强区建设尤为重要”和“要把‘强院’培育作为加快卫生强区建设的一项重要的战略性举措,突出‘强院’引领,以点带面,带动全区医疗卫生事业整体上水平,努力使区域医疗卫生综合实力走在全市各区县前列”的目标和要求。这与我们的十年发展规划和“三个同步”、“三个转变”、“三个支撑”、“打造五个高地”、“建设五个中心”及“创建天津北部区域中心,建立现代化学习型医院”的目标高度吻合。全院上下要倡导敢于担当、善于创新、脚踏实地、敢想敢干、宽容失败的作风,努力建立医疗质量与安全、学术与学科建设、经济与经营管理、服务与行风建设、人才培养与发展、综合治理与医院安全等综合目标管理体系。力求使全院的医疗效率、医疗质量、抗生素使用与管理、成本控制、医保工作、科研工作、教学工作、人才培养与管理、大型医用设备使用与管理等核心指标和关键指标有新的提高和突破。特别要咬住技术项目开发引进不放松,持之以恒的提高诊疗能力和技术水平,以“能看病、会看病、看得好病”为标准,不断积聚医疗、教学、科研的总体实力,为医院的逐步强大做出锲而不舍的努力。全院共产党员、入党积极分子、九三学社支社社员、中层以上干部等共300余人参加了会议。(任连胜)

天津市卫生局开展“百名医疗专家走基层,践行党的群众路线”主题实践活动

多学科专家到我院进行调研指导和卫生沙龙活动为更好地落实天津市卫生行业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关于开展上下联动工作的要求,充分发挥市卫生局系统临床及医技科主任的专业技术优势,有效提升基层医生的诊疗服务能力,市卫生局党委组织以临床科主任为主体的100名医疗专家,深入局党委常委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联系点开展“百名医疗专家走基层,践行党的群众路线”主题实践活动。6月21日上午,市卫生局党委副书记王建存、医管处处长葛乐、组织处副处长叶旨微带领14名不同学科领域的医学专家来我院进行调研指导和卫生沙龙活动。区卫生局局长王连仲,副局长陈波、徐向英,陪同出席调研指导和卫生沙龙活动。院党委书记任连胜,副院长厉连发、副院长杨志敏、工会主席王广余、副院长门学博以及相关科室负责同志出席迎接并参加活动。市局领导和各学科专家实地查看了我院3号楼门诊大厅、1、2、3层门诊、检验科、重症医学科、急诊科等科室,深入了解医院发展情况和医疗服务现状,对我院院容、院貌和整洁的就医环境给予了充分肯定,对我院坚持以病人为中心、无假日门诊、预约诊疗服务等便民、利民举措给予了表扬,对我院“医院管理年”建设取得的成绩和开展“三好一满意”活动所做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来自南开医院、第三中心医院、中研院、胸科医院、第四中心医院、天津医院、中心妇产医院、第二人民医院、口腔医院、安定医院、第一中心医院、药研所、环湖医院等14位医学专家分别深入到对口科室门诊进行跟诊,与一线医务人员和门诊患者进行面对面交流,切身体验基层医生的工作状态,为基层医生提供现场指导和合理建议。在历时近2个小时的卫生沙龙期间,我院党委书记任连胜就医院科室管理、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医院西院区建设等工作情况进行了汇报。专家们就调研所了解到的情况,重点针对在诊疗活动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进行了交流,共同探讨了分级诊疗、双向转诊及医疗技术水平提高问题。据悉,“百名医疗专家走基层,践行党的群众路线”主题实践活动将历时半年,除了此次调研指导和卫生沙龙活动外,还将陆续开展4个方面的工作:1.医师培训。根据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事业发展需要,结合调研及座谈情况,针对基层医生在诊疗知识和技能等方面的实际需求,进行专题培训和医师辅导。2.基层义诊。结合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诊疗特点,重点围绕常见病、多发病和慢性病,现场解答居民在疾病诊治等方面的各类问题,提供必要的诊疗建议。3.健康宣教。结合基层百姓的健康需求及其比较关心的就医问题,在基层义诊的同时,针对疾病预防、合理用药、养生保健等进行健康宣教。4.定点帮扶。在培训基础上,选取部分基层医生作为定点帮扶对象,每位科主任专家负责帮扶2位基层医生,主要提供专业指导和技术支持,如协助规范疾病诊疗、推广基层适宜技术、提供用药、康复及沟通技能指导、提出转诊建议等。(庞东旭)

产科开展无创胎儿DNA产前检测技术

我国为出生缺陷的高发国,在每年约1600万的新生儿中,先天性致愚致残缺陷儿占每年出生人口总数的4%-6%,总数高达120万,占全世界每年500多万出生缺陷儿童的五分之一。我国政府每年支付大量的经费用于唐氏综合征患儿的医疗和社会救济,存活下来的出生缺陷儿多为终生残疾或智力障碍,对家庭造成的心理负担和精神痛苦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迄今为止,针对染色体疾病还没有有效的治疗手段,因此,降低生育染色体疾病患儿风险的最好方法是尽早通过产前遗传咨询以及产前检测、诊断、发现并解决问题。无创DNA产前检测技术的临床应用会为我国出生缺陷儿的产前检测做出极大贡献。我院产科成功开展了无创DNA产前检测技术,是针对发育中胎儿的染色体异常的检测方法,定于每周五上午进行监测。无创DNA产前检测技术,仅需采取孕妇静脉血,利用新一代DNA测序技术对母体外周血浆中的游离DNA片段(包含胎儿游离DNA)进行测序,并将测序结果进行生物信息分析,可以从中得到胎儿的遗传信息,从而检测胎儿是否患21三体综合征(唐氏综合征)、18三体综合征(爱德华氏综合征)、13三体综合征(帕陶氏综合征)三大染色体疾病。我院每周五上午,由湖南家辉遗传专科医院的专业人员进行宣教、采血。湖南家辉遗传专科医院已经获得湖南卫生厅批准,将贝瑞和康的无创检测技术作为特殊技术项目准入,加到执业许可范围内,是国内唯一一家能够正式开展该技术的机构。该试验是国际上首个大规模前瞻性的针对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疾病的无创DNA产前检测临床试验。本次临床试验的结果显示,无创DNA产前检测技术对于孕12周以上胎儿的三大染色体非整倍体疾病(唐氏综合征、爱德华氏综合征、帕陶氏综合征)的准确率接近99%,假阳性率为0.05%。根据国际权威学术组织美国妇产科医师学院委员会分析,无创产前DNA检测(IninvasivePrenatalDNAtesting)是应用最广泛的技术名称。无创DNA产前检测的无创伤性可以避免因为侵入性诊断(羊水穿刺)带来流产、感染风险。而DNA测序技术的成熟性能保证技术的准确率,孕妇在12周以上即可检测,一般需12个工作日出检测结果,出据正式报告。适用人群如下:1.高龄(年龄≥35岁),不愿选择(羊水穿刺)有创产前诊断的孕妇;2.唐筛结果为高风险或者单项指标值改变,不愿选择(羊水穿刺)有创产前诊断的孕妇;3.孕期B超胎儿NT值增高或其它解剖结构异常,不愿选择有创产前诊断的孕妇;4.不适宜进行有创产前诊断的孕妇,如病毒携带者、胎盘前置、胎盘低置、羊水过少、RH血型阴性、流产史、先兆流产或珍贵儿等;5.羊水穿刺细胞培养失败不愿意再次接受或不能再进行有创产前诊断的孕妇;希望排除胎儿21三体、18三体、13三体综合征,自愿选择行无创产前检测的孕妇。6.血清筛查阳性的孕妇以及对产前诊断有心理障碍的孕妇;每对夫妻都有生育染色体疾病患儿的风险,其发生具有偶然性和随机性,事前毫无征兆,没有家族史和明确的毒物接触史,发病率随孕妇年龄的增高而升高。让我们重视产前检查吧。最后,祝您做个快乐妈妈,生个健康宝宝。

内镜室完成我院首例内镜下黏膜切除术

近日,内镜室全体医务人员齐心协力完成我院首例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患者为老年女性,一年前结肠镜检查发现直肠一直径1.5cm隆起型肿物,病理结果为绒毛状腺瘤,为行内镜下治疗而来我院。结肠镜进镜后直肠前壁可观察到一隆起型肿物,顶端1.5cm×2.0cm大小,基底为2.0cm×2.0cm大小,表面粗糙,呈结节状。因病变基底宽阔,为内镜下黏膜切除术的指征。靛胭脂生理盐水液黏膜下注射后病灶隆起明显,考虑黏膜下层无粘连,圈套器圈套住基底周围正常黏膜后电凝切除病灶,钛夹封闭创面,术后患者恢复良好。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mucosalrecection,EMR)主要用于黏膜病变的切除,黏膜下注射生理盐水使病变隆起,能保证病变切除的完整性,同时生理盐水可增高高频电流阻抗,防止损伤肌层而引起穿孔。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是三级医院内镜室必须开展的技术项目。内镜下黏膜切除术的开展既填补了我院的空白,同时也为我院早期消化道肿瘤治疗提供了一条新的、微创的方法。(吕海涛)

我院外二科内镜室联合成功切除巨大结肠腺瘤

日前,本院外二科联合内镜室成功为一患者切除巨大结肠腺瘤,获满意疗效。患者为一位15岁女性病人,经内镜及其他相关检查确诊为黑斑息肉病。患者的胃内、小肠内及结肠内均有多发息肉,其中结肠有两枚巨大息肉直径为5cm左右。术前,外科系韩恩昆主任,外二科吴会国主任、张建生副主任、吴岭主治医师,内镜室吕海涛主任共同讨论制定治疗方案。患者胃内及结肠内息肉可行内镜下切除术;对于两枚巨大结肠息肉,单纯内镜下切除困难;对于小肠息肉,不能实现胃镜、肠镜下的切除。如行开腹切除息肉多发肠段,势必创伤巨大,影响患者日后生活质量。经所有人员严密讨论并达成一致治疗方案:行开腹联合胃镜、肠镜下息肉切除术。手术在手术室全麻下进行。首先,胃镜下切除胃内及十二指肠内息肉。然后开腹,行小肠造口,胃镜经造口进入小肠内切除小肠息肉。最后结肠镜下切除结肠息肉。对于两枚巨大结肠息肉,使用徒手肠壁外辅助肠镜下切除的方法成功切除,术后病理结果回报为腺瘤。患者术后恢复良好,现已治愈出院。本例巨大结肠腺瘤的成功切除,标志着我院已实现多学科联合诊治模式,标志着我院内镜下治疗技术已达到三级甲等医院水平。

健康问答 更多>

专家科普 更多>

狐臭手术大概需要多少钱

狐臭手术费用在2000-10000元之间波动,具体受手术方式、医院等级、地区差异、麻醉类型、术后护理等因素影响。1、传统切除术:通过切除大汗腺组织达到根治效果,费用约2000-5000元。适用于重度狐臭患者,术后需加压包扎7-10天,可能遗留线性疤痕。部分医保定点医院可报销基础手术费用,但美容缝合等附加项目需自费。2、微创刮吸术:采用腋下小切口配合刮匙清除汗...
聂小娟
聂小娟
山东省立医院

低焦油香烟是否能减少肺癌风险

低焦油香烟不能减少肺癌风险。虽然低焦油香烟的焦油含量较低,但吸烟者往往会通过增加吸烟量或改变吸烟方式来补偿,导致实际吸入的有害物质并未减少。吸烟是导致肺癌的主要原因之一,任何类型的香烟都会增加肺癌风险。
支修益
支修益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膀胱癌是怎么引起的

膀胱癌可能由长期吸烟、职业化学暴露、慢性膀胱感染、遗传因素及饮用水污染等原因引起,可通过手术切除、化疗、放疗、免疫治疗及靶向治疗等方式干预。1、长期吸烟:烟草中的亚硝胺等致癌物质经尿液浓缩后长期刺激膀胱黏膜,吸烟者患病风险是非吸烟者的2-6倍。戒烟可降低风险,确诊后需通过尿液脱落细胞学检查监测病情。2、职业化学暴露:长期接触苯胺染料、橡胶制造中的芳香胺类化合...
胡兴胜
胡兴胜 副主任医师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如何治疗转移性膀胱癌

转移性膀胱癌需采取多学科综合治疗,主要方法包括全身化疗、免疫治疗、靶向治疗、局部放疗及姑息性手术。1、全身化疗:以铂类为基础的联合化疗是核心方案,常用药物有吉西他滨联合顺铂、甲氨蝶呤联合长春碱等。化疗可缩小肿瘤体积并延缓转移进展,但需评估患者肾功能及体能状态。骨髓抑制和消化道反应是常见副作用,治疗期间需定期监测血常规。2、免疫治疗:PD-1/PD-L1抑制剂...
胡兴胜
胡兴胜 副主任医师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膀胱癌的术后护理和随访

膀胱癌术后护理与随访需重点关注伤口管理、排尿功能恢复、并发症预防、定期复查及心理支持。主要措施包括导尿管护理、膀胱功能训练、饮食调整、影像学复查和情绪疏导。1、导尿管护理:术后通常留置导尿管1-2周,需保持引流袋低于膀胱水平防止逆流感染。每日用生理盐水清洁尿道口,观察尿液颜色和量,若出现血尿加重或絮状沉淀需及时就医。导尿管拔除前需进行膀胱造影确认吻合口愈合。...
胡兴胜
胡兴胜 副主任医师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膀胱癌术后需要注意什么

膀胱癌术后需重点关注伤口护理、排尿功能恢复、感染预防、饮食调整及定期复查。主要注意事项包括术后引流管维护、尿液颜色监测、适度活动促进康复、高蛋白饮食补充营养、严格遵医嘱随访。1、引流管护理:术后留置导尿管或膀胱造瘘管需保持通畅,避免扭曲受压。每日记录尿量及性状,发现血尿加重或脓性分泌物需及时告知引流袋位置应低于膀胱水平,防止尿液反流引发感染。通常术后7-10...
胡兴胜
胡兴胜 副主任医师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医生答疑 更多>

有什么办法可以去除痘印

痘印可通过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日常护理等方式改善。 药物治疗方面,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氢醌乳膏、维A酸乳膏或多磺酸粘多糖乳膏。氢醌乳膏能抑制黑色素生成,适用于色素沉着型痘印。维A酸乳膏可促进表皮更新,改善痘印颜色和质地。多磺酸粘多糖乳膏有助于软化瘢痕组织,对红色痘印和轻微凹陷性痘印有一定效果。物理治疗包括光子嫩肤和点阵激光,光子嫩肤通过选择性光热作用分解色素,点阵激光通过刺激胶原重塑改善凹陷性痘印。日常护理需注意防晒,紫外线会加重色素沉着,建议使用SPF30以上的防晒霜。避免挤压痘痘可预防新痘印形成,保持规律作息和均衡饮食有助于皮肤修复。 痘印改善期间应避免使用刺激性护肤品,适当补充维生素C和维生素E有助于淡化色素。
聂小娟
聂小娟 副主任医师

按疾病找医院 更多>

男科 妇科 不孕不育 皮肤科 白癜风 牛皮癣 癫痫病 精神科 脑瘫 性病 儿科 肿瘤 口腔 骨科 肛肠 眼耳鼻喉科 肾病 甲状腺 中医 康复

周边医院 / 专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