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
选择科室
X

医院动态 更多>

rTMS治疗抑郁症的技术优化研究系列报道之四 --研究结果

2008年,重复性经颅磁刺激(rTMS)首次被美国食品药品监督局(FDA)批准在临床治疗抑郁症,推荐参数为采用高频(10Hz)刺激左侧背外侧前额叶。但是,对于rTMS治疗抑郁症的推荐参数仍莫衷一是。我院社会精神病与行为医学研究室主任黄悦勤教授于2010年承担了北京市科委的科研课题“rTMS治疗抑郁症的技术优化研究”。研究采用多中心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根据rTMS的刺激部位和治疗频率,将患者纳入4个治疗组,分别为聚焦左侧背外侧前额叶10Hz组、聚焦左侧背外侧前额叶5Hz组、扩散中央前额叶10Hz组和扩散中央前额叶5Hz组。经过三年多的不懈努力,五个研究中心,包括我院、北京安定医院、北京回龙观医院、北京协和医院和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共收集抑郁症病例225例。分组例数为聚焦左侧背外侧前额叶10Hz组55例,聚焦左侧背外侧前额叶5Hz组55例,扩散中央前额叶10Hz组58例,扩散中央前额叶5Hz组57例。本研究的类型是12周的随机双盲对照研究,在重复测量数据资料中由于失访存在缺失值,而且评估疗效结局的有效率等指标属于分类变量资料,因此,本研究主要应用了广义估计方程(GEE)模型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数据分析之前,首先对各治疗组的一般人口学特征和基线病情进行均衡性检验,发现各治疗组各项指标均衡可比。之后,应用GEE模型对治疗6周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RSD)得分进行分析,结果显示HRSD得分随治疗时间的延长而逐渐下降,且这种时间效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各治疗组之间差异无显着性。同时,应用GEE模型对治疗6周的有效率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治疗有效率随治疗时间的延长而逐渐上升,且这种时间效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各治疗组之间差异无显着性。以上结果首先进一步验证了rTMS治疗抑郁症的有效性。更为重要的是,结果显示各治疗组的疗效差异无显着性,提示这四种治疗参数对抑郁症的疗效相当,即不论治疗部位选择左侧背外侧前额叶或是中央前额叶,还是治疗频率选择高频(10Hz)或是低频(5Hz),其疗效差异都没有统计学意义,这对美国FDA推荐的rTMS治疗抑郁症参数为高频左侧背外侧前额叶(例如,聚焦左侧背外侧前额叶10Hz)提出了新的见解,对于探讨治疗机理有重要发现。因此,本研究结果有利于完善rTMS治疗抑郁症的临床指南,有助于扩大rTMS治疗抑郁症参数选择的范围,是rTMS治疗抑郁症研究的新成果。

科技论文写作的行为规范系列(八)

表格的写作要求科技论文的表格是报告论文数据的有效表达方式,设计合理的表格能够简明、清晰、准确、集中地报告研究结果,是科技论文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组分。科技期刊大多要求在论文中使用三线表,即表格无斜线,省略行线、栏线,只有顶线、栏目线和底线。三线表必要时可增加辅助线,但无论增加多少条辅助线仍然称为三线表。三线表的组成要素通常包括表序、表题、项目栏、表体、表注等部分。1.表序与表题表序是表的编号(序号),按表格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次序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码,如“表1”“表2”等,并尽量放在文中首次提及的段落后面。同一篇论文中的表序要具有唯一性,不要出现一序两表或一表两序。表题是表格的名称。与文章标题类似,表题应当简明准确的反映表格的特定内容,通常以名词或名词性词组为中心词语,位于表格上方。每个表个必须有表序与表题,它们之间留一个汉字的空格,不使用标点符号。2.项目栏项目栏是表格顶线与栏目线之间的部分,一般要放置多个栏目。栏目是栏的名称,为标识栏目信息的特征或属性的词语,用于确立表格中数据组织的逻辑关系以及栏目下数据的性质,应简洁明了。栏目中应使用标准的缩写或符号代表专业性术语和统计学术语,其他专业术语、分组名称等缩写须在表注中说明含义。3.表体表体包括表身和表文,指表格中底线以上、栏目以下的部分,涵盖表格绝大部分信息,构成表格主体。表内数字一般不带单位,百分数也不带百分号(%)。表体中同一栏各行的数据一般都在共同的栏目下,以个位数、小数点、“~”或“±”上下对齐,且有效位数应相同。表体要力求简洁,很容易根据其他栏的数据推算出来的数据不必设立栏目。4.表注表格中的内容尽管已经比较丰富,由于表达简练、排版格式要求高,有时需要对整个表格或表格中的某些内容(如缩略语、“*”以及引用他人文献的内容)进行注释、补充。这种注释、补充性的文字就是表注,通常位于表格下方,如“ADHD,注意缺陷多动障碍”“*P<0.05”。<p="">表注可减少表体的重复。当某类信息既可以在表体中列出,又可以在表注中列出时,应考虑如何更清楚有效地报告数据。通常当P值或样本量有较多不同数值时,应新建一栏而不用表注;而当行或列的数据相同时,应使用表注。尽管用表格报告数据具有很多优点,但是一篇论文的表格也不宜过多,要注意文字与表格的合理搭配。要以最小的篇幅提供最多的信息,同时便于读者阅读,使版面整洁美观。用文字说明更清楚时尽量不用表格,但文中应有具体数据;使用表格时文中不必重复其数据,只摘其要点进行描述。 

安全生产月专题(五)--碰撞伤的应急处置与紧急救护

一、碰撞伤1.轻度的碰伤,可冷敷受伤部位,以减轻疼痛。2.如受伤部位不能动弹或不能自然地弯曲,可能是脱臼或骨折,应立即去医院治疗。二、手脚扭伤脱臼1.扭伤后,不要试图自己使关节复位或强行扭动受伤部位使其复原。2.扭伤后,立刻用冰袋或是盛放冰块的塑料袋放在毛巾上局部冷敷并抬高患肢,以减少出血量和减轻肿胀。3.发生脱臼时,要用固定物固定受伤部位,到医院治疗;没有条件时,可用手帕、领带、长筒袜、撕开的衬衫、杂志、树枝、纸箱等替代。4.严重扭伤,症状与骨折差不多,如果有怀疑,则应当作骨折处理,并尽快去医院治疗。三、骨折1.初步检查,包扎伤口如果伤口出血,应先止血,然后包扎。2.妥善固定固定伤骨可用木板、杂志、纸箱、伞等作支撑物。不要试图自己扭动或复位。固定夹板应扶托整个伤肢。3.迅速而平稳的转移如果是脊柱等关键部位骨折,一定要保持患者的身体水平移动,不可弯腰、扭腰,使患者平躺在硬板床上,并且用大型急救车送医院救治,不能用帆布、绳索等软担架运动。如果处理不当,可造成脊髓神经损伤,导致截瘫,后果不堪设想。

人事处组织开展新职工岗前系列培训

为帮助新职工尽快适应工作环境,完成角色转变,人事处在以往工作的基础上,开拓创新,于8月4日至7日共举办四次理论培训课程,受到广泛好评。课程内容包括:医院感染与传染病相关知识、婚恋与工作关系、医患沟通原则和方法以及情绪管理。授课老师均为各领域的专家。其中,后三次课程面向全院职工开放,每次课程均座无虚席。大家纷纷表示,这些内容不仅使新职工受益匪浅,对老职工们一样有所启迪。除院内统一的岗前培训外,新职工还将接受各自科室的针对性培训。此外,人事处将分批组织管理岗位新职工进入临床一线进行为期一周的见习。8月底至12月底,人事处还将组织部分岗位新职工参加北京市高校教师岗前面授课程和网络课程的培训。通过上述系列岗前培训,希望新职工们尽快熟悉工作内容,早日与融入医院环境。

《精神康复报》成功改为网络版

《精神康复报》作为国内唯一一份直接面向精神疾病患者和家属的科普刊物,十几年来一直公益服务于大众。为尽快适应新型传播形式的发展,减少由于报纸制版、印刷、邮寄而产生的成本,自2014年7月起,在党院办、精神疾病康复中心和众多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下,《精神康复报》改变出版方式,积极利用网络资源推进科普宣传工作,以北大六院官方网站和微信公众平台两个领域作为呈现形式,分别叫做“精神康复广角”和“精神家园”。改版后的《精神康复报》每月中旬和月底各出一期,继续为广大患者、家属和医护人员提供一个资源共享的平台。通过关注,家属和患者可获得精神健康领域的最新消息、科普知识、康复者的成长康复经历和相关的康复活动。在此诚邀广大医护人员的关注与指导,也希望能够把网络版《精神康复报》推荐给更多有需求的患者与家属,以更好地为广大患者和家属服务。关注途径:1.登录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官网www.pkuh6.cn,在官网首页“健康科普”栏下“精神康复广角”即可看到。2.关注名为“精神家园”的微信公众号:点击“+”号、添加朋友、直接输入微信号jingshenjiayuan-ly后即能找到。3.扫描微信二维码加入“精神家园”微信公众号。

我院教育处举办心理学与哲学论坛--循证心理治疗实践与精神病的心理治疗

2014年7月22日,由我院教育处组织的“心理学与哲学论坛”在四层工娱室顺利举办。本次论坛延续认知行为治疗(以下简称CBT)的主题,重点讲述循证心理治疗及精神病的认知行为治疗。主讲人为安定医院李占江教授,主持人为教育处处长林红医生。首先,李教授为我们展现了循证医学的概念及循证证据的级别,他指出科学的心理治疗要以理论为基础,具备规范的技术成分、操作流程及基础研究、循证试验的证据。同时,李教授针对广泛性焦虑障碍、社交焦虑、强迫性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抑郁症、失眠症、物质依赖等疾病,为我们提供了大量CBT治疗的文献证据,其中包括认知治疗、暴露、放松或各成分合用等,展示了CBT治疗抑郁障碍、焦虑障碍、失眠症和精神病性障碍的有效性。接着,李教授以文献为依据,为大家讲解了CBT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有效性:改善阳性和阴性症状、分裂症后抑郁症状、提高依从性、恢复自知力、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复发率、改善社会功能等,并指出CBT已被NICE、APA指南所推荐。然后,李教授简单讲述了CBT治疗安排及治疗流程图。最后,李教授以相应的文献支持,重点为大家深入阐释了CBT对妄想、幻觉的理解和相应的治疗技术。他指出,CBT认为妄想是可测量的、多维度的,是个体对经验或经历的解释,企图理解事件的来龙去脉,存在知觉和判断偏差、认知偏差,倾向于快速、过度自信的做出结论。针对妄想CBT技术:追溯妄想起源、评估妄想内容及其感情投入、了解患者的推理过程、苏格拉底式提问(引导发现)、重新归因、识别认知图式等。接着,他讲解了幻觉的认知模型,概念化自己的自动思维,将内在产生的信息当成外界真实存在的东西,导致强烈的情绪和行为反应,并通过安全行为(如社会退缩)和功能紊乱性解释使幻觉维持下来。他指出三个核心要素,即:幻听本身不是问题,对幻听的评价导致病人的痛苦和功能障碍,应对方式的问题使问题持续存在,如警觉、安全行为、回避行为等。李教授幽默风趣的讲课引人入胜,引起大家热烈的讨论与提问,李教授针对相关问题给予耐心细致的解答。本次论坛让我们见识了CBT在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循证依据,增加了我们使用CBT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信心,为我们更好地治疗患者提供了新的方法和依据。与会者均表示收获颇丰,真诚感谢李教授! 

我院教育处举办精神病理与临床思维论坛--现象学的描述与发生学的理解:传统精神病理学方法再探讨

2014年7月17日,由我院教育处组织的“精神病理学与临床思维论坛”在四层工娱室顺利举办。本次论坛的主题为“现象学的描述与发生学的理解:传统精神病理学方法再探讨”,主讲人为我院副院长郭延庆老师,主持人为孙伟医生。概括来说,郭老师用“四个圈”,即从“精神病认识、精神体验与现象学、病理学、心理治疗”四个方面,向我们介绍了他在临床精神病理中的思考。谈及第一个圈——对精神病的认识,郭老师说,我们无限地接近病的概念和病之所病的原因,但是仍然停留在假说水平,真正病之所病的原因还需要说明。他启发大家在求知道路上要不断地求索,不断地追求,挖掘未知领域。在第二个圈——精神体验与现象学中,郭老师重点指出,临床工作中应该注重再现患者的体验,加强对人之常情的理解,限制区分常态与病态之间的不同。在第三个圈中,郭老师主要从“因果说明、发生学理解、静力学理解”三方面引导大家理解病理现象的发生。最后,郭老师用简短的语言介绍了三个不同层次的心理治疗方法。本次论坛,郭老师深入浅出地向大家展示了自己独有的哲学思辨能力,带我们共同领略了精神病学的五彩斑斓。论坛结束,他在自己的微博“时一憨”中感言:“准备一年多,突击又两月。思考夹生饭,不知易和难。人生岂无趣,现象亦斑斓,削足难适履,拔苗也徒然。眼耳心皆到,有水渠自然。用情又忘情,智慧可闪现。”

伦理委员会认真组织学习《北京市人体研究管理暂行办法》

2014年7月23日我院召开了第六次伦理评审会。在会上,我院副院长、伦理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办公室主任姚贵忠,根据《北京市人体研究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针对其中涉及到伦理的问题,对委员们进行了培训。文件规定:医疗卫生机构开展人体研究应当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坚持公平、公开、公正、科学、规范、安全、有效、符合伦理的原则。本市开展人体研究实行医疗卫生机构立项审批制度,按照申请、审查、批准三个程序进行,即:(一)申请:项目负责人应当在开展人体研究前向所在医疗卫生机构提出开展人体研究的申请,其中必须包括伦理委员会审查申请,同时提供知识产权归属协议和项目经费来源证明。(二)审查:需要经学术委员会或相关专家审查通过的,形成书面审查意见,医疗卫生机构应当依据《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伦理审查办法》,组织伦理委员会遵循伦理基本原则进行伦理审查,形成书面审查记录和审查意见。(三)批准:经伦理委员会审查通过的,医疗卫生机构方可批准项目负责人在本机构内实施人体研究。医疗卫生机构不具备成立伦理委员会条件的,应当与本市具备条件的其他医疗卫生机构签订委托审查协议,由受委托机构组织伦理委员会进行伦理审查,出具书面审查记录和审查意见。通过培训和学习讨论,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会重点审查研究的伦理问题,包括:主要研究者资质、研究条件、研究方案的风险和获益比等。建立质量管理风险、项目风险的预评估及风险处置预案和开展人体研究的风险防范机制。将上述研究质量管理、风险评估和预防、处置等内容加入研究方案的模板和主审表中进行评估,以后作为重要的伦理审查原则进行审查。

健康问答 更多>

专家科普 更多>

治疗社交焦虑症的方法有哪些

社交焦虑症可通过认知行为疗法、药物治疗、暴露疗法、社交技能训练、放松训练等方式治疗。社交焦虑症通常由遗传因素、脑化学物质失衡、童年创伤、负面社交经历、性格特质等原因引起。1、认知行为疗法:认知行为疗法通过识别和改变负面思维模式来缓解焦虑。治疗师会帮助患者挑战不合理的恐惧,例如“别人都在嘲笑我”,并逐步建立积极的自我对话。常用技术包括思维记录、行为实验和认知重...
邵自强
邵自强 副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社交焦虑症是否存在性别差异

社交焦虑症在患病率、临床表现及风险因素上存在性别差异,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且症状表现更典型。性别差异主要与激素水平、社会角色期待、认知模式、神经生物学基础及应对方式等因素相关。1、激素水平差异:女性雌激素波动可能增强对社交威胁的敏感性,经前期及产后阶段焦虑症状易加重。男性睾酮水平较高可能具有一定情绪稳定作用,但激素替代治疗对改善社交焦虑效果尚不明确。2、社会角...
邵自强
邵自强 副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社交焦虑症的易患人群有哪些

社交焦虑症的易患人群包括性格内向者、青春期青少年、创伤经历者、完美主义者及家族遗传史人群。1、性格内向者:内向性格人群更易出现社交焦虑,表现为在社交场合中过度关注他人评价,常伴有心跳加速、出汗等生理反应。这类人群可通过渐进式暴露疗法进行脱敏训练,如从线上社交逐步过渡到线下小型聚会。2、青春期青少年:青春期个体因自我意识增强和社交需求扩大,容易产生对负面评价的...
邵自强
邵自强 副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社交焦虑症的发病年龄是多少

社交焦虑症的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青少年时期,通常在13-20岁之间,具体表现为青春期早期、青春期中期、成年早期三个阶段。1、青春期早期:发病高峰出现在13-15岁,可能与大脑杏仁核对威胁的敏感性增强有关,此时青少年面临新的社交环境压力,如初中升学、同伴评价等。生理上伴随着前额叶皮层发育不完善,情绪调节能力较弱。2、青春期中期:16-18岁为第二发病高峰,与学业...
邵自强
邵自强 副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焦虑症会引起肠胃的哪些症状

焦虑症可能引发多种肠胃症状,包括恶心呕吐、腹痛腹胀、腹泻便秘、食欲异常、肠易激综合征等。1、恶心呕吐:焦虑情绪激活交感神经系统,导致胃排空延迟和胃酸分泌异常。部分患者会出现干呕或进食后呕吐,尤其在紧张场合加重。深呼吸练习和少量多餐可缓解症状,严重时需短期使用昂丹司琼等止吐药物。2、腹痛腹胀:肠道平滑肌痉挛是常见表现,多位于脐周或上腹部,可能伴随肠鸣音亢进。这...
邵自强
邵自强 副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治疗焦虑症最好的药物有哪些

焦虑症可通过舍曲林、帕罗西汀、艾司西酞普兰等药物治疗,通常与遗传因素、神经递质失衡、心理社会压力、创伤经历、慢性疾病等因素有关。1、SSRI类药物: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是焦虑症一线用药,舍曲林通过调节大脑5-羟色胺水平改善情绪,适用于广泛性焦虑障碍。帕罗西汀对社交焦虑症效果显著,需持续服用4-6周起效。这类药物常见副作用包括头晕、胃肠道反应,通常2周...
邵自强
邵自强 副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医生答疑 更多>

小孩老是注意力不集中怎么办

小孩注意力不集中可通过行为训练、环境调整、营养补充、心理疏导、药物治疗等方式改善。该现象可能由生理发育未成熟、睡眠不足、微量元素缺乏、多动症倾向、家庭教养方式不当等原因引起。 1、行为训练: 通过结构化任务培养专注力,如每天15分钟拼图或积木游戏,采用番茄钟法分段完成作业。建立明确的奖惩制度,完成目标后给予非物质奖励。避免同时布置多项任务,每次只安排单一指令。 2、环境优化: 减少电视、手机等电子设备干扰,学习区域保持简洁无杂物。使用防噪耳塞降低环境噪音,选择自然光线充足的场所。建立固定作息表,确保每天相同时段进行专注训练。 3、营养干预: 增加富含Omega-3的三文鱼、亚麻籽,补充锌含量高的牡蛎、牛肉。早餐搭配全麦面包和鸡蛋,避免高糖零食。检测血清铁蛋白水平,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补充葡萄糖酸锌口服液。 4、心理评估: 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可能表现为持续6个月以上的分心、多动,伴随学习效率低下。通过Conners量表筛查,表现为冲动行为、情绪控制困难。需与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鉴别诊断。 5、医学干预: 确诊ADHD后可考虑盐酸哌甲酯缓释片、托莫西汀等处方药。结合感觉统合训练改善前庭功能,每周3次游泳或平衡木练习。家庭治疗需配合行为契约法,避免体罚等负面管教。 保证每日1小时中高强度运动如跳绳、篮球,促进多巴胺分泌。增加亲子共读时间,选择需要持续专注的绘本故事。定期监测生长发育曲线,学龄儿童每天需保持9-11小时睡眠。持续6周无效或伴随攻击行为时,建议儿童心理科就诊评估。注意避免在餐后立即进行专注力训练,血糖波动可能影响认知功能。
邵红
邵红 副主任医师

按疾病找医院 更多>

男科 妇科 不孕不育 皮肤科 白癜风 牛皮癣 癫痫病 精神科 脑瘫 性病 儿科 肿瘤 口腔 骨科 肛肠 眼耳鼻喉科 肾病 甲状腺 中医 康复

周边医院 / 专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