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健康资讯 发布时间:2023-12-03 07:59
虽然在减肥期间适宜多吃一些水果蔬菜,但并不意味着这些食物能够肆无忌惮的食用。大多数水果的热量都比较低,但其中一些水果热量并不低,而且即便是低热量水果吃太多对健康也不好。那么哪些水果不适宜在减肥时候吃?减肥期间怎样吃水果好?
1、不宜减肥吃的水果
水果水分丰富,热量低,饱腹感强,味道也好,是吃货们减肥的好帮手。除了减肥,一些水果如猕猴桃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E等抗氧物质,能够美容养颜。兼具种种好处,水果成为大家热捧的健康食物。相比其他食物,水果有着明显的减肥优势。但这并不代表着所有水果都能减肥。
水果的热量大多来自糖分。一些糖分含量高的水果热量高,并不适宜肥胖人群和高血糖患者食用。那有哪些水果不适宜在减肥时候吃呢?
1.牛油果
牛油果营养价值高,味道独特,深得人们喜爱。但是牛油果含有丰富的脂肪,100克牛油果中就大约含有14克的脂肪。热量自然也不容小觑,100克牛油果,热量达160大卡。
2.榴莲
榴莲糖分高,热量高。100克榴莲,热量高达147大卡,远远高出了同样重量的米饭115大卡的热量。
3.芒果
芒果的热量并不及榴莲和牛油果高,但是糖分却非常高。100克的芒果就含有约13克的糖分。这些糖分在人体吸收后会转化为大量的热量,容易造成热量摄入过多。肥胖者不宜多吃。另外,高血糖患者也要对其忌口。
怎么吃水果减肥?
1.选择热量低的水果
水果热量来自糖分,糖分高的水果热量相对较高。如果您是想通过吃水果来达到减肥效果的话,建议吃一些低热低糖的水果。吃低糖低热水果,除了可以减肥外,还可以防止血糖过高。
2.餐前吃水果
人们习惯将水果放在正餐之后,然而水果中含有如葡萄糖、果糖、蔗糖、淀粉等糖分,饭后立即进食水果,无疑会增加肠胃的消化吸收负担和胰腺的负担。水果含丰富膳食纤维,饱腹感强烈,餐后立即吃水果会令腹部胀得难受。而餐前吃水果能够让人产生饱腹感,进而减少正餐食量,避免热量摄入过多。
3.减少主食
在吃了一些糖分较高的水果后,要适量减少主食的食量,均衡一天的饮食摄入热量。
2、如何控制美食诱惑
1.慢慢减量。例如,原来在咖啡中加4勺糖,这周减到3勺,下周减到两勺。
2.不要错过正餐。一顿正餐不吃或两餐间隔时间太长会造成血糖下降,由此会增加人们对甜食的渴望。实际上,每隔3~5个小时就该小量进食一次。
3.出去走走。体育活动能抑制人们对甜食的欲望,其原因在于,能生成内啡肽,可以改善情绪、增强体力。
4.请家庭成员帮忙。如果必须在家中储存饼干,就让家人把它们藏到患者看不到的地方。当人们直接面对甜食时,很难控制住吃的愿望。
5.玩个游戏,避免无聊。百无聊赖是引发人们对甜食渴求的一个主要因素。糖友可以在家尝试编织、绘画、阅读、视频游戏,或与家人下盘棋。把精力投入到一件事中去,让自己忙活起来,能让人忘记甜食。
6.把水果放在方便取食的地方。当您想吃甜食的时候,一份水果就能起到替代作用。在房间中存放一些低糖、对病情有益的水果,如草莓、蓝莓和黑莓;避免食用高糖含量的水果类零食,例如果脯或果汁。
7.制定自己能忍受的规则。例如,准许自己每周只吃一次甜食;或是限定自己对糖分的摄取额度,每天只能食用一定量的糖。这样做既能减轻压力,又能满足期待。
8.嚼无糖口香糖。研究表明,咀嚼口香糖能控制对甜食的渴望,降低人们吃零食的可能性。
9.刷牙。牙膏的味道能平息人对甜食的欲望。想象一下甜食与挥之不去的牙膏味道混合在一起是多么糟糕。
10.适度让步。如果实在想吃甜食,就等上15~20分钟。如果还是想吃,就食用很少的量。这里有个吃巧克力的窍门:把一块黑巧克力冷冻起来黑巧克力被证明对心脏健康有益,冷冻会让巧克力变硬,在嘴中停留的时间变长,这样就不会吃得太多了。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贾勇副院长
擅长:牛皮癣、白癜风、皮炎、过敏、湿疹、荨麻疹、扁平疣、疱疹等
男科医生主任医师
擅长: 中西医结合治疗男性功能障碍、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泌尿系感染,男科微创手术等疾病。对泌尿生殖系统肿瘤、结石、前列腺增生等常见及疑难男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
祝肇刚中医内科专家
擅长:咳喘、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肾病、肝病、脾胃病、失眠、肿瘤放化疗术后调理等内科疾病;抽动症、淋巴瘤、过敏性紫癜、肾病综合征、儿童糖尿病、川崎病、湿疹、鼻炎、腺样体肥大等儿科疾病;多囊卵巢综合征、卵巢早衰、不孕症、更年期综合征等妇科疾病。
刘根尚副主任医师
擅长:运用中医治疗长期失眠、焦虑症、抑郁症、过敏性疾病、脾胃病、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高尿酸血症、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等各种疑难病症,以及动脉硬化、多发性斑块、脑出血、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