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健康资讯 发布时间:2023-12-11 07:59
我们都知道,现在很多人都比较相信中医,吃药看病都更倾向于中医,因此有些人想减肥瘦身的也都想寻求中药的办法。中医减肥的方法也有很多,拔罐减肥,按摩减肥,针灸减肥等等。您知道针灸减肥的原理和需要注意的事项吗?快来看看今天的内容吧。
1.针灸减肥
1、针灸减肥的原理与作用
中医针灸减肥暂时还没有发现明显的。针灸减肥主要通过对人体穴位的刺激作用,从而促进新陈代谢、调节机体功能,达到有效减肥。针灸除了有减肥的作用,对月经不调、失眠、肠胃不好、不孕都有很有的帮助。
2、针灸减肥的对象
不同肥胖程度的女性,针灸减肥的效果也不同。体重超标、局部特别肥胖的人适合针灸减肥。体重超标的女性经过针灸减肥可以收到比较好的效果。对于局部肥胖的女性,针灸减肥也可以帮助她们调节经络,达到调整体型的效果。
3、饮食注意事项
在减肥期间,饮食的调整非常重要。用粗纤维、粗麦面包、荞麦等代替米饭是很多MM的做法。据医师介绍,这个方法是可行的,但是不能长期这样吃。长期不吃淀粉,会缺乏维生素B1或者某种微量元素。这样会引发掉发、疲倦等各种问题。减肥期间,只要规定自己每天定量摄入淀粉、脂肪、糖分,并且做大量运动,这样也能达到减肥的目的。
中医针灸减肥后,在饮食上可以多摄入具有减肥作用的食物,比如:冬瓜、西瓜翠衣、黄瓜、苹果、芭乐、萝卜、茼蒿、菠菜、芹菜、白菜、莴苣、荷叶、黑木耳、白木耳、苦瓜、蕃茄、茶叶、燕麦、薏苡仁、菊花、鲤鱼、蒟蒻、洋菜、海带、豆腐、竹笋等。
4、针灸减肥注意事项
针灸减肥法,是上公认的、健康的减肥方法之一。但是针灸减肥治疗需要非常专业的中医知识,并且对操作有着严格的要求。针灸治疗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中医针灸减肥主要是在腹部下针。因此女生月经期间好不要做针灸。
2.在进行针灸前,不要喝酒或进行剧烈运动。
3.针灸时身体放松不要摇动翻身以免引起疼痛或导致弯针、滞针、断针等情况发生。
4.针后若局部发痒应避免搔抓,以免留下瘢痕或者感染。
5.针灸后不能立即进行洗浴,以免引起针口感染或外邪入侵致病。
6.针灸后针孔如有出血,可用干棉球拭去。一般局部呈现红晕或紫绀色淤血为正常现象,会自行消退。如局部瘀血严重者,不宜在原位再针。
7.患者自己进行艾灸时,要注意艾条与肌肤保持一定的距离,以免烫伤;另外要注意施灸的时间,不要在饭前空腹时和在饭后立即施灸;同时在进行艾灸时,要专心,注意火星,以免引起火灾。
8.由于针灸治疗需要很强的专业性,因此不建议自行操作。
2.消脂减肥的运动
1、提膝运动
找一把牢固的椅子,坐在椅子的边缘,膝盖弯曲,双脚平放于地面。收紧腹部、身体微微后倾,将双脚抬离地面几厘米。保持稳定的动作,将膝盖拉向胸部,同时上身前曲。然后将双脚恢复原位,不断重复。
2、蹬车运动
只是要您躺在地板上假装蹬一辆想像中的自行车。正确的动作是,背部下方压紧地板,双手置于头后。将膝盖提到四十五度角,双脚做蹬车的动作,左脚踝要碰到右膝,接着再用右脚踝去碰左膝。
3.手臂仰卧起坐
躺下,曲膝,双脚并拢钩住床头。用一条毛巾从后侧绕过颈部,双手各拉一端。收缩腹部,肩部抬起,后背慢慢卷起,再缓缓后仰,几乎挨到地板时继续起身,不断重复。如果您觉得太难,上身只要抬离地板也就行了。
4.举球运动
仰卧,手里拿一个网球,抬起双手冲着天花板,双腿伸直并拢,双脚上钩。收紧腹部及臀部肌肉,将双肩和头部抬离地面几厘米。确定球是始终朝上冲向房顶,而不是向前。您的目的是要出汗。所有有氧运动的目的都是要您出汗。如果您没有出汗,就说明您还不够努力。运动时,您的姿势越准确,汗就出得越快。这可能会让您红得像番茄,不过对身体绝对有益,所以还是努力做吧。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贾勇副院长
擅长:牛皮癣、白癜风、皮炎、过敏、湿疹、荨麻疹、扁平疣、疱疹等
男科医生主任医师
擅长: 中西医结合治疗男性功能障碍、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泌尿系感染,男科微创手术等疾病。对泌尿生殖系统肿瘤、结石、前列腺增生等常见及疑难男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
祝肇刚中医内科专家
擅长:咳喘、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肾病、肝病、脾胃病、失眠、肿瘤放化疗术后调理等内科疾病;抽动症、淋巴瘤、过敏性紫癜、肾病综合征、儿童糖尿病、川崎病、湿疹、鼻炎、腺样体肥大等儿科疾病;多囊卵巢综合征、卵巢早衰、不孕症、更年期综合征等妇科疾病。
刘根尚副主任医师
擅长:运用中医治疗长期失眠、焦虑症、抑郁症、过敏性疾病、脾胃病、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高尿酸血症、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等各种疑难病症,以及动脉硬化、多发性斑块、脑出血、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