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健康资讯 发布时间:2023-12-17 07:59
认认真真坚持减肥的人大多数都会碰到减肥平台期,这一段时间您的体重不在下降,并且这个状态会持续一段时间。很多人对平台期有很多疑问,如平台期出现的原因时期,平台去一般有多久,什么方法减肥会出现平台期,什么方法会出现平台期等,接下来都会为您讲到。
1.减肥平台期一般多长时间
减肥平台期是正常现象,每个人在减肥过程中都会出现平台期,只是时间长短不同而已,有的人只有一周,有的人却长达几个月。但可以肯定的是,只要把减肥坚持到底,突破平台期,体重仍会继续下降。不过,进入平台期后,由于身上脂肪相对少了,体重下降的幅度会很小。在出现平台期以后,有人认为已经不能再减了,因而失去信心和耐心,放弃减肥。其实这个时候还应继续之前的减肥方式,把已经减下来的成果保持住,可以总结一下目前的方法,看哪里还可以加强。
2.平台期出现原因和时间
减肥就是要打破原先的代谢,让身体分解脂肪减少体重。因此次平台期可能出现在减肥开始后7-10天的时候,因为此时身体初步适应了减肥期间的饮食和运动,身体代谢趋于平衡后体重下降也变得很慢。但是这个平台期时间比较短,一般坚持减肥3-4天平台期就会自动被打破,继续进入下一阶段的快速减重。
而真正比较长时间的平台期一般出现在减肥开始后20-30天期间,人体此时是完全适应了减肥期间的代谢习惯,体重下降到一定比例后身体刚好可以维持平衡,因此平台期就随之而来。这个平台期的持续时间是根据减肥方法和体质来决定的,但短也会出现一周左右,也是减肥者容易放弃的一个时期。
3.哪些方法易出现平台
之所以不建议女生们单纯节食和运动,主要是为了防止平台期的快速到来和持续时间过长。单纯节食可能刚开始减肥效果显著,但身体会逐渐习惯低热量的状态,并且以减少代谢来维持热量平衡,这样不仅会出现营养缺乏,脂肪代谢也会越来越慢,平台期是早出现也持续时间长的。
而过度的运动同样是不提倡的,可能很多女生平时都不怎么运动,一到减肥期间就疯狂运动。这不仅会伤害肌肉和骨骼,还会让身体无法负荷,尤其是当身体逐渐适应了运动强度后,体重基本就维持不变了。想要再突破平台期,只能再增加运动量,这就变成一个恶性循环。
4.如何突破减肥平台期
招:改变饮食
到了减肥平台期先需要改变的就是饮食,但是改变并不是让您一味减少饮食量。如果您的每天摄入食物的热量在1200大卡左右,您就不能再减少饮食量了,否则将无法保证基础代谢和内体循环。
您可以改变饮食构架,更换平时搭配的蔬菜和水果种类,如果平时是淀粉类食物较多,就换成高蛋白含量的。增加纤维质、维生素B的摄入,加速体内新陈代谢助您尽快走出减肥平台期很有帮助。
第二招:改变运动
在减肥期间MM们都会选择一种或两种运动方式,辅助减肥的进度。无论您是选择固定健身训练,还是居家瘦身小动作,当身体适应某几种运动方式后,体能提升消耗量也会逐渐下降,瘦身效果自然打折扣。
如果您是习惯跑步、骑车、力量训练等运动,不妨改改方式,可以练习韧性高的瑜伽。改变运动方式能打破身体僵持的平衡,突破减肥平台期大有希望。
第三招:改变心态
有些MM的体质比较虚弱,到了减肥平台期后长时间也得不到改变。这无疑对减肥者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心理挑战,假如您改变了运动和饮食仍旧得不到好的瘦身效果,那么您应该试着从营养方面着手。
减肥平台期长证明您体质较虚弱,应该多补充维生素、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同时用食疗方法补气血、健脾胃。不要觉得滋补是发胖,只有体质好转后瓶颈期才会得到突破。
5.减肥平台期的特征
1、减重计划仍在施行,但体重停滞已达一个月,甚至两个月以上。
2、每天都吃得很少,但体重却毫无动静。
3、有良好的运动习惯,体重却没有变化。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贾勇副院长
擅长:牛皮癣、白癜风、皮炎、过敏、湿疹、荨麻疹、扁平疣、疱疹等
男科医生主任医师
擅长: 中西医结合治疗男性功能障碍、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泌尿系感染,男科微创手术等疾病。对泌尿生殖系统肿瘤、结石、前列腺增生等常见及疑难男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
祝肇刚中医内科专家
擅长:咳喘、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肾病、肝病、脾胃病、失眠、肿瘤放化疗术后调理等内科疾病;抽动症、淋巴瘤、过敏性紫癜、肾病综合征、儿童糖尿病、川崎病、湿疹、鼻炎、腺样体肥大等儿科疾病;多囊卵巢综合征、卵巢早衰、不孕症、更年期综合征等妇科疾病。
刘根尚副主任医师
擅长:运用中医治疗长期失眠、焦虑症、抑郁症、过敏性疾病、脾胃病、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高尿酸血症、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等各种疑难病症,以及动脉硬化、多发性斑块、脑出血、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