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健康资讯 发布时间:2023-11-14 07:59
很多女性生了孩子后就会想到要减肥,对于不不如的女性来说减肥可能会容易一些,但是对于哺乳期的女性来说减肥就没有那么简单,这时候要补充大量的营养,有人说哺乳期减肥会影响到奶水,那哺乳期减肥影响奶水吗?哺乳期减肥奶水会少吗?
1、哺乳期减肥影响奶水吗
哺乳期不恰当的减肥方式对奶水会有一定程度的影响,若哺乳期妈妈是通过节食的方式减肥,奶水中的营养自然会跟不上,会影响奶水的质量和数量,不仅影响宝宝的健康,还会影响妈妈身体的恢复。若哺乳期妈妈是通过剧烈运动的方式减肥,身体的一些代谢产物会进入乳汁,且运动之后乳汁会变酸,影响口感,宝宝会抗拒喝奶。
2、哺乳期可以减肥吗
哺乳期可以减肥。但是需要采用正确的方式,在饮食上尽可能的坚持一日三餐,少吃重油重脂肪的食物,适当的摄取蔬菜水果,多喝水,可以进行适当的运动,但好限于缓慢的散步和轻微的伸展运动,正确的健身活动可以帮助新妈妈迅速的恢复体形。
3、哺乳期减肥原则
月子期间不可减肥
产后6周,可以开始减肥
产后2个月,减肥循序渐进
产后4个月,加大力度减肥
产后六个月,把握减肥黄金期
4、如何减肥不影响奶水
1改变烹饪方式
哺乳期妈妈的饮食需少放油,煎炒的烹饪方式改为蒸煮,因为身体制造乳汁不需要吃很多的油,哺乳期妈妈的身体在孕期时就储藏了很多的脂肪,专门等着哺乳时消耗掉,若是顿顿吃的都是油炒油煎油炸,那身体的脂肪就没有机会被利用消耗掉。
2少喝白色浓汤
浓汤的白色来自于乳化成微滴的脂肪,并不是哺乳时所缺乏的营养物质,哺乳期妈妈喝汤时宜只喝清汤,去掉表面上的浮油,好低脂奶和豆浆代替一半的鸡汤肉汤,能供应更多的蛋白质和维生素,且奶中的钙对制造乳汁也很重要。
3多吃杂粮
哺乳期妈妈减肥,可以把晚餐中的白米白面换成杂粮杂豆煮成八宝粥,可以用燕麦、小米、黑米、红豆等食材,这些杂粮里的维生素B1能提高母乳的质量,让宝宝收益,其中含有的膳食纤维,对预防便秘也有帮助,且粥的水分比饭更大,即便吃饱也不会担心长胖。
4多食用蔬菜
哺乳期的妈妈在减肥时,切不可让自己挨饿,若是减少了三分之一的主食,可以用大量的蔬菜来填补,蒸煮和凉拌的蔬菜体积大,饱腹感强,且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和微量营养成分,对宝宝和妈妈都十分的重要。
5适当的运动
哺乳期妈妈减肥,每天要进行适当的运动,可以多走路多做家务,可以正常的跳操、瑜伽等健身活动,不太剧烈的运动不会影响哺乳,也能帮助瘦身,还有利于血液循环。
5、健康小贴士
哺乳期妈妈切不可盲目的减肥,服用减肥药和减肥茶,这些减肥药物会通过乳汁排出,摄入宝宝体内,而宝宝的肝脏解毒能力差,大量的减肥药物会引起宝宝肝脏功能降低,从而导致肝功能异常。
6、哺乳期下奶吃什么
1、黄豆芽
黄豆芽具有益气和中、生津润燥、清热解毒之功效,也是一种催乳食物。
2、猪肉
猪肉、猪骨、猪蹄、猪肘都是下奶的良品,煮、炖、蒸着吃通乳效果都是很好的。
3、鲫鱼
鲫鱼利水除湿,和中补虚,并且能较好的下奶作用,产妇可常食鲫鱼炖豆腐,补而不腻。
4、鸡肉
鸡肉是蛋白质含量非常高的食物,月子中可适量喝些鸡汤,可以帮新妈妈产奶,通乳。
5、花生
花生可用于脾虚反胃、水肿、妇女白带、贫血及各种出血症及肺燥咳嗽、干咳久咳、产后催乳等病症。
6、豆腐
豆腐有益气和中,生津润燥,清热解毒之功效,也是一种催乳食物。以豆腐、红糖、酒酿加水煮服,可以生乳。
7、金针菜
金针菜营养丰富,故有较多的食疗价值,祖国医学认为它有利湿热、宽胸、利尿、止血、下乳的功效。治产后乳汁不下,用金针菜炖瘦猪肉食用,极有功效。
8、豌豆
豌豆又称青小豆,性味甘平,含磷十分丰富,每百克约含磷400毫克。豌豆有利小便、生津液、解疮毒、止泻痢、通乳之功效。青豌豆煮熟淡食或用豌豆苗捣烂榨汁服用,皆可通乳。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贾勇副院长
擅长:牛皮癣、白癜风、皮炎、过敏、湿疹、荨麻疹、扁平疣、疱疹等
男科医生主任医师
擅长: 中西医结合治疗男性功能障碍、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泌尿系感染,男科微创手术等疾病。对泌尿生殖系统肿瘤、结石、前列腺增生等常见及疑难男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
祝肇刚中医内科专家
擅长:咳喘、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肾病、肝病、脾胃病、失眠、肿瘤放化疗术后调理等内科疾病;抽动症、淋巴瘤、过敏性紫癜、肾病综合征、儿童糖尿病、川崎病、湿疹、鼻炎、腺样体肥大等儿科疾病;多囊卵巢综合征、卵巢早衰、不孕症、更年期综合征等妇科疾病。
刘根尚副主任医师
擅长:运用中医治疗长期失眠、焦虑症、抑郁症、过敏性疾病、脾胃病、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高尿酸血症、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等各种疑难病症,以及动脉硬化、多发性斑块、脑出血、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