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健康资讯 发布时间:2023-11-17 07:59
想要拥有杨柳细腰的朋友们可以试一下呼啦圈,呼啦圈在小编心里是小时候的记忆啦!现在更多人用它来减肥,还有些人更是玩出了花样,可以在颈部,腿部,甚至足踝处转动啦!那么怎么用呼啦圈可以瘦腰?呼啦圈减肥要注意什么问题呢?
1.怎样用呼啦圈瘦腰
瘦腰效果较好的玩法是“后舵式”呼啦圈,具体步骤如下:
1、双脚站立,与肩同宽,两手从两侧握住呼啦圈;
2、深呼吸,挺直胸部,同时夹紧肩胛骨哦;
3、按顺时针的方向转动呼啦圈,直到左手置于头部正上方,右手置于臀后;
4、回到初始姿势,逆时针转动呼啦圈,直到右手置于头部正上方,左手置于臀后。
温馨提示:以上动作均要保持10秒钟哦,运动过程中尽量保持缓慢的深呼吸,您会有腰部肌肉在拉长的奇妙感觉!
2.转呼啦圈能瘦腰吗
其实呼啦圈是一项很好的瘦腰运动,转呼啦圈持续一定的时间,就可以达到有氧运动阶段,它可以燃烧全身的脂肪,腰腹脂肪自然也会燃烧。因为呼啦圈主要靠腰部用力,充分运动了腰肌、腹肌、侧腰肌等部位,通过对腰部的按摩和转动呼啦圈时持续的肢体运动,有效燃烧腰部脂肪。
当然,呼啦圈运动不仅可以收紧腰腹,美化腰部曲线,还能帮助肠道蠕动,促进消化和排便,可谓是好处多多。那些想瘦身的MM们赶紧买个呼啦圈转起来吧,腰部的赘肉很快就会被您“甩”出去哦。
3.呼啦圈瘦腰注意事项
1、呼啦圈材质的选择。塑料成分加海绵外套的呼啦圈有按摩作用,适合普通MM瘦腰所需,而空金属管或带有弹簧的呼啦圈则适合专业性强的MM使用。
2、呼啦圈并非人人都适合转。转呼啦圈时,肌肉在某些关节的收缩幅度较大,所以患有心脏病、高血压、脊椎病不适合转呼啦圈哦。
3、转呼啦圈前必须做好准备。用力过猛、幅度过大都不是正确的转呼啦圈的方式,MM们初次练习时除了要注意力道,还要检查呼啦圈是否牢固光滑,并记得练习前用肥皂清洗双手。
4、严格控制转呼啦圈的时间。转呼啦圈好在饭后1到1.5个小时后进行练习,并且每次在某个部分转动的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局部肌肉运动过量出现损伤。
4.呼啦圈瘦腰多久见效
要让腰部瘦下去,需要MM们注意运动频率和运动时长。一般来说,每周需要转4-6次,每次2-3组,每组转20-30分钟是比较合理的运动计划,但其实转呼啦圈的运动强度并不强,要实现更好的瘦腰效果,MM们还是根据自身情况适当加大运动量为宜。转呼啦圈虽不是剧烈的有氧运动,却适合MM们日常运动,只要您长期坚持下去,腰腹部的脂肪便会在运动和按摩的作用下慢慢消解掉呢。
5.呼啦圈瘦腰会反弹吗
其实反弹的主要原因并非运动本身的问题,而是MM们没有保证足够的运动量哦!转呼啦圈虽然好玩,但运动强度较低,没有一定的时间保证是不会让腰部持续瘦下去的哦。另外,MM们在运动期间没有注意控制饮食,接触了大量油腻、高热量食品,或者吃的过饱,都会让身体重新积累大量脂肪,出现反弹!所以,MM们转呼啦圈应该循序渐进,逐渐加大运动量,不给反弹以任何可乘之机!
6.仰卧起坐的正确做法
1、双腿屈膝,躺卧在地上,左右脚稍稍分开,手臂屈肘,手托在头下面。
2、仰卧起坐action!接着个姿势,头部抬起来,背部以上的部位离开地面,眼睛盯着小肚子,保持这个离地姿势4秒,然后再次躺下,重复2次。
3、背部离地,头仰起来,右手向前斜上方伸直,而左手则放下。停顿一下,这次换左手向斜上方伸直,右手则放下。这个动作以此重复4次。
4、双手同时向上伸直,双腿伸直后往生上方太高,双腿与地面垂直,背部和头部依然离地,保持这个姿势4秒。
5、接着上一个动作,双腿屈膝,放下小腿,大腿和小腿呈90°角,这个时候头部依然离地,双手收回贴在后脑勺。
6、保持上一个动作,小腿稍微做一些变化,左、右小腿分别往上提,往下放,大腿和地面垂直,保持这个姿势4秒。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贾勇副院长
擅长:牛皮癣、白癜风、皮炎、过敏、湿疹、荨麻疹、扁平疣、疱疹等
男科医生主任医师
擅长: 中西医结合治疗男性功能障碍、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泌尿系感染,男科微创手术等疾病。对泌尿生殖系统肿瘤、结石、前列腺增生等常见及疑难男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
祝肇刚中医内科专家
擅长:咳喘、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肾病、肝病、脾胃病、失眠、肿瘤放化疗术后调理等内科疾病;抽动症、淋巴瘤、过敏性紫癜、肾病综合征、儿童糖尿病、川崎病、湿疹、鼻炎、腺样体肥大等儿科疾病;多囊卵巢综合征、卵巢早衰、不孕症、更年期综合征等妇科疾病。
刘根尚副主任医师
擅长:运用中医治疗长期失眠、焦虑症、抑郁症、过敏性疾病、脾胃病、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高尿酸血症、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等各种疑难病症,以及动脉硬化、多发性斑块、脑出血、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