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东院

医院简介

2009年2月,随着上海市委、市政府“5+3+1”项目工程的正式启动,拥有百年历史的“医疗航母”——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再次起航。9月26日,承载着提升浦东周边地区医疗服务能力,优化全市公立医院布局使命的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东院、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东院(以下简称“市六东院”)在美丽的东海之滨、滴水湖畔正式开工建设。2012年10月26日医院建成并顺利开业试运行。自此,一家驻扎临港、服务浦东、探索公立医院改革发展方向的上海东部新建三... [详情]

2009年2月,随着上海市委、市政府“5+3+1”项目工程的正式启动,拥有百年历史的“医疗航母”——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再次起航。9月26日,承载着提升浦东周边地区医疗服务能力,优化全市公立医院布局使命的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东院、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东院(以下简称“市六东院”)在美丽的东海之滨、滴水湖畔正式开工建设。2012年10月26日医院建成并顺利开业试运行。自此,一家驻扎临港、服务浦东、探索公立医院改革发展方向的上海东部新建三级医院开启了她救死扶伤、创新服务的征程。

一、医院基本情况

“百年底蕴,全新起点”是市六东院给人们最深刻的符号印象。秉承百年六院医疗特色和文化底蕴的市六东院,坐落在美丽的南汇新城滴水湖畔,紧邻上海自由贸易区(洋山),占地面积150亩,建筑面积7.2万多平方米,核定床位600张,设42个专业业务科室(其中临床科室33个、医技科室9个),是一所集医、教、研于一体的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2013年医院门急诊总量达277910人次,其中门诊量222588人次,急诊量55322人次;出院患者9518人次,平均住院天数为10.63天。

先进的医疗设备是提高诊疗质量的关键。市六东院拥有3.0T核磁共振、64排CT、DSA、SPECT、DR、以及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等先进医疗设备,还配备包括HIS、PACS、LIS、RIS、手术麻醉、临床路径管理、心电生理等多套信息系统。

人才建设是立院之本。市六东院与母体医院在人才方面实行一体化管理,六院临床、医技科主任兼任市六东院临床、医技科主任,全面负责东院科室的建设和发展。医院也积极推进不同层次的人才培养,制定后备博导、后备硕导、院级优青和院级课题的建设和管理办法,加大对青年人才的培养和支持力度,鼓励进行基础和临床方向的探索性研究,使中青年医务人员的科研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为申请更高级别人才和科研项目打好基础,目前市六东院医务人员575名,其中高级职称人员65名,博士研究生导师9名、硕士研究生导师11名;全院医生共计172名,其中研究生学历的比例达到90%。

学科建设是衡量医院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市六东院将母体医院省部级以上重点学科(专科)(骨科、内分泌代谢学科、耳鼻咽喉科、医学影像学科)列为重点学科,同时注重发展具有区域特色的学科及专业,根据学科带头人和现有人员科研实力、医疗工作水平以及未来三年发展目标,通过综合评审,确定了6个院级特色学科(肿瘤内科、神经外科、麻醉科、心血管内科、呼吸内科、妇产科)。开业一年多,市六东院初步建立了以重点学科、特色学科、专业学科为梯度结构的学科建设基本框架,明确未来几年的学科发展方向。2013年医院获得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上海医学科技二等奖、华夏医学科技三等奖各1项;获院外纵向课题25项,其中国家级3项、市部级2项、校局级12项、区级8项;发表SCI/EI论文32篇,统计源论文44篇。

二、医院综合改革试点情况

“综合改革创新服务”是上海市委、市政府寄予市六东院的战略期望。市六东院作为上海市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单位之一,建院伊始即在医院管理模式、投入补偿机制、医疗服务规范、内部运行机制、评价监管机制、医保支付机制等多个方面积极探索实施各项综合改革试点工作。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医院实施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管理新模式。2013年3月市六东院理事会成立,作为医院最高决策机构,理事会负责审议医院财务预算编制和执行情况、医院行政工作计划,听取医院院长的年度工作报告并督促检查院长工作,聘任医院行政领导班子,审议医院内部收入分配方案以及决策医院其他重大事项。同时为进一步强化经济运行和财务活动的会计监督工作,加强成本核算与控制,实施内外部相结合的审计制度,2013年10月市六东院正式实施总会计师委派制。市六东院在理事会的领导下创新形式、认真谋划,面对距离市区75公里,周边仅1.5万常驻人口的困难情况,以新的理念、新的思维、新的方法使得医院业务逐渐走上正轨。

规范医疗行为,控制医疗费用是医改惠民的主要方面。市六东院自2013年1月5日起,率先实施药品零加成机制改革,各类药品全部按进价销售,同时适当提高门诊诊疗费、床位费、护理费等30余项医疗服务项目的价格。医院还与上药、国药公司签订药品供应链服务外包合作协议,积极探索药品零库存的服务模式。在药物使用规范方面,医院通过制定临床科室抗菌药物使用指标,将指标完成情况与科室绩效考核挂钩,并组织院领导与各临床科室签订责任书,严格控制抗菌药物使用。年内抗菌药物使用指标均达到国家相关规定。医院同时要求临床优先使用基本药物,优先使用疗效确切、操作方便和价格低廉的适宜技术;严格控制、规范使用抗生素、高值耗材和贵重药品,保证慢性病患者用药。2013年度市六东院基本药物使用金额比例为34%,拟三年内达到40%以上。

改善医疗服务,提高医疗质量是医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市六东院致力探索实行优质医疗服务新规范。制定《门诊医生标准化接诊路径》,规范医生在接诊过程中的问诊、查体、诊断、病史书写、治疗意见与健康宣教等医疗行为,保证每个患者门诊诊疗时间不少于10分钟,进一步改善患者就医体验,提高医疗质量与病人满意度。2013年底前,此项工作已在所有专家门诊开展。推行“一站式”预交款服务,减少患者在不同窗口间的往返,在门诊导医及志愿者对患者加强宣传和引导的同时,使患者在就诊过程中切实感受到“一站式”预交款服务的好处。2013全年共新建“一站式”预交款账户25820户。全面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全院“优质护理服务”病区覆盖率达100%,加强对危重、生活不能自理患者的全程的连续性的责任制护理,将基础护理落实到位。每月发放优质护理服务满意度调查表,2013年度全年满意率达99%。

为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有效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市六东院探索建立绩效考核管理新机制:即实行不直接与医疗服务收入挂钩的医院工资总额预算管理制度和以岗位工作量、服务质量为基础的内部收入分配制度。具体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包括工作量、医疗质量、服务质量和患者满意度、费用控制、成本控制、公益性(作为附加项)等6项一级指标,30余项二级指标。该方案经过多次模拟测试和修改完善,并分别报医院职代会、理事会审议通过,于2013年8月中旬起组织实施。

为更好整合区域内的医疗资源,让周边百姓享受到更加便利、优质的医疗服务,市六东院探索组建区域新型医疗联合体。在浦东新区卫计委的支持下,2013年1月11日医院与临港以及周边地区的光明中医院、东海老年护理院、浦东老年医院等3家二级医院和书院、泥城、大团、芦潮港、万祥、宣桥、老港等7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签署区域医疗联合体合作协议,决定在健康宣教、双向转诊、社区医生培训进修、慢病筛查管理等方面,逐步完善联合体内的分工协作机制,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同时,医院主动对接浙江嵊泗、岱山等地区,探索建立跨省市医疗联合体的新模式,还与区域内的临港集团、南汇消防支队、上海电气临港基地、上海海洋大学、上海电机学院以及73171部队医院签订共建合作协议,提供就诊绿色通道和体检、健康咨询等便捷服务。

在医联体工作的基础上,医院成立“市六东院健康大讲坛”并积极开展各类义诊活动,向社会普及健康知识、提供健康服务。通过“健康知识进社区”、“健康知识进学校”、“健康知识进企业”等活动安排相关专家进入到附近乡镇社区及高校,基本保证每周均有活动安排。组建市六东院巡回医疗队,在附近社区、高校、企业、军营甚至外省市开展义诊活动,保证平均每月至少2次义诊活动。2013全年市六东院组织各类义诊27次。

建院以来,市六东院的建设与发展受到各级领导的关心和社会的广泛关注。2013年5月3日,市委书记韩正莅临市六东院视察工作,市委常委、浦东新区委书记徐麟,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尹弘,副市长沈晓明,市委副秘书长李逸平、张道根、王为人,市政府副秘书长莫负春以及各相关部门负责人陪同。韩书记在视察过程中充分肯定了医院开展的各项工作,并指示,市六东院员工克服了路途遥远、交通不便等诸多困难,为当地老百姓提供了优质的医疗服务,要求各相关部门对东院今后的建设和发展继续给予关心和支持。

2013年11月15日,市委副书记、市长杨雄莅临市六东院视察工作,市委常委、浦东新区区委书记沈晓明等领导陪同。杨雄市长实地察看了医院门诊大厅、放射科和急诊部的工作情况,充分肯定了医院开业试运行一年来,为当地老百姓提供了良好的医疗保障,并要求市六东院进一步发挥郊区新建三级医院的各项优势,让人民群众享受到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

市六东院的建设和发展同样受到浦东新区政府、区卫计委以及南汇新城镇政府等相关部门领导的关心和支持。

今后市六东院将继续坚持“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坚持正确的办院方向,不断提高管理水平,积极推进医疗卫生服务的持续改进与创新,保持六院的优质品牌,为浦东临港及周边地区的居民提供三级医院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

医生团队 更多>

口鎻堂
简介:口锁堂,男,副主任医师,针推伤科执行主任,上海中医药大学兼职副教授,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上海市针灸临床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针灸学会会员、甘肃郑氏针法研究会委员,曾为长宁区卫生系统“明日之星”。从事针推伤科教学、临床与科研工作近26年, 在国内外专业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40余篇,出版专著1部。主持和参与省部级科研课题8项,国家级课题3项,获省级科研进步三等奖1项。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中外健康文摘》特约编辑。临床擅长用药、针、灸结合方法,对“温通针法”和“正骨理筋”等手法有较深造诣,在疑难病症如腰椎疾病、颈椎病、骨关节炎、软组织损伤、神经损伤、哮喘、溃疡性结肠炎、神经血管性头痛、更年期综合症、疲劳综合征、尿道综合症、痛经、男性生殖系统疾病等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治疗效果。
吴耀持_(附)
简介:吴耀持,男,主任医师,教授,针推伤科主任,博士生导师,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治特色专科主任。上海市针灸临床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法国马赛中医学院和爱尔兰上海针灸学院教务长。1984年毕业于上海中医药大学。是上海“新世纪青年医学专家荣誉奖”入选对象、上海卫生系统“银蛇奖”和“上海市医务青年管理十佳”奖获得者。主持承担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上海市科委及上海市卫生局等科研课题20项,获得国家专利以及上海市科技进步奖和上海市医学科技奖多项。在国内外专业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并有6本专著出版。擅长腰突症、中风后遗症、颈椎病的中医针灸推拿及伤科治疗。
口锁堂
简介:口锁堂,男,副主任医师,针推伤科执行主任,上海中医药大学兼职副教授,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上海市针灸临床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针灸学会会员、甘肃郑氏针法研究会委员,曾为长宁区卫生系统“明日之星”。从事针推伤科教学、临床与科研工作近26年, 在国内外专业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40余篇,出版专著1部。主持和参与省部级科研课题8项,国家级课题3项,获省级科研进步三等奖1项。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中外健康文摘》特约编辑。临床擅长用药、针、灸结合方法,对“温通针法”和“正骨理筋”等手法有较深造诣,在疑难病症如腰椎疾病、颈椎病、骨关节炎、软组织损伤、神经损伤、哮喘、溃疡性结肠炎、神经血管性头痛、更年期综合症、疲劳综合征、尿道综合症、痛经、男性生殖系统疾病等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治疗效果。
王建波
简介:王建波,男,副主任医师,从事影像诊断与介入治疗20余年,介入亚学科血管介入手术组负责人。2006年博士毕业于中山大学,2006-2008年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做博士后研究。以第一作者在SCI收录期刊及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作为主要成员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研究2项,省部级科研2项。介入操作技术全面,尤其在胸腹部脏器、外周血管以及颅颈动脉狭窄的介入治疗方面有丰富经验。临床主要治疗:①肿瘤的介入治疗:包括动脉灌注化疗及栓塞,如肝癌、肺癌、骨与软组织肿瘤等;②缺血性疾病(血管狭窄性疾病)的介入治疗:球囊血管成形术、支架植入术等,如颅颈动脉狭窄,糖尿病足等。

推荐医生

推荐医院

健康问答 更多>

专家科普 更多>

股骨头坏死是什么意思

股骨头坏死是指股骨头血供受损导致骨细胞死亡、结构破坏的病理过程,属于骨科常见疾病。
于峥嵘
于峥嵘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菊花茶能去口臭吗

菊花茶通常有助于缓解口臭。菊花茶含有挥发油、黄酮类等成分,可能通过抑制口腔细菌、促进唾液分泌等方式改善口腔异味。口臭可能与口腔卫生不良、胃肠功能紊乱、鼻咽部疾病等因素有关。
谢琪
谢琪 主任医师
桂林市人民医院

甲亢可以吃料酒吗

甲亢患者一般可以少量食用料酒,但需注意控制用量。甲亢是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简称,可能与自身免疫异常、甲状腺结节等因素有关。
谢琪
谢琪 主任医师
桂林市人民医院

黄芪加枸杞功效与作用

黄芪加枸杞具有补气固表、滋补肝肾、增强免疫力的功效,适用于气血不足、肝肾亏虚、免疫力低下的人群。黄芪和枸杞合用可发挥协同作用,主要有补气养血、益精明目、调节免疫、抗疲劳、保护肝脏等作用。
谢琪
谢琪 主任医师
桂林市人民医院

最好的降糖药物是什么

降糖药物的选择需根据患者个体情况决定,不存在适用于所有人的最佳药物。常用降糖药物主要有二甲双胍、磺脲类、格列奈类、α-糖苷酶抑制剂、胰岛素等。1、二甲双胍二甲双胍是2型糖尿病的一线用药,通过抑制肝糖输出和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发挥作用。该药物单用不易引发低血糖,对体重控制有益,但可能引起胃肠不适。肾功能不全患者需调整剂量。2、磺脲类磺脲类药物如格列美脲通过刺激胰岛...
李爱国
李爱国 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治口臭吃啥药比较好

口臭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甲硝唑片、阿莫西林胶囊、奥美拉唑肠溶胶囊等药物,具体用药需根据病因选择。口臭通常由口腔问题、消化道疾病、呼吸道感染等多种因素引起,需要针对性治疗。1、口腔疾病龋齿、牙周炎、牙龈炎等口腔疾病是口臭最常见原因。细菌在口腔内繁殖会产生挥发性硫化物,导致特殊异味。建议每半年进行一次专业洁牙,使用含氯己
张天奇
张天奇
山东省立医院

医生答疑 更多>

婴儿得了轻度外部性脑积水怎么办

婴儿轻度外部性脑积水可通过体位调整、物理治疗、药物治疗、手术引流等方式治疗。该症状通常由产伤、感染、先天性发育异常、脑脊液循环障碍等原因引起。 1、体位调整: 家长需保持婴儿头部抬高15-30度,避免压迫囟门,有助于促进脑脊液回流。日常护理中应减少剧烈摇晃,定期监测头围增长。 2、物理治疗: 医生可能建议进行颅骨按摩或神经发育训练,家长需配合专业康复师操作。物理治疗能改善颅缝张力,缓解脑脊液积聚。 3、药物治疗: 乙酰唑胺可减少脑脊液分泌,甘露醇能降低颅内压,呋塞米辅助利尿脱水。家长须严格遵医嘱用药,观察婴儿意识状态变化。 4、手术引流: 对于进展型病例可能需脑室腹腔分流术或内镜下三脑室造瘘术。手术适用于头围持续增大、颅内压显著升高的患儿。 家长应定期复查头颅超声,喂养时少量多次,避免呛咳。发现嗜睡、呕吐等症状需立即就医。
申杰
申杰 副主任医师

按疾病找医院 更多>

男科 妇科 不孕不育 皮肤科 白癜风 牛皮癣 癫痫病 精神科 脑瘫 性病 儿科 肿瘤 口腔 骨科 肛肠 眼耳鼻喉科 肾病 甲状腺 中医 康复

周边医院 / 专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