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建省立医院

医院动态 更多>

穿30多斤铅衣 医生秀绝活 日本专家和我院医生联手,为三病人“疏通”完全堵死的血管

据2014年5月31日《海峡都市报》第A10版:闽闻从头到脚穿着30多斤重的铅衣,站6个小时,接连做了3台手术,5月29日,在省心血管病研究所新心脏介入导管室正式启用之际,来自日本的著名冠心病介入治疗专家村松俊哉教授和省立医院医生联合手术。他们运用“穿针引线”般的娴熟手法,帮助我省3名严重冠心病病人“疏通”完全堵死的血管。本报记者独家进入手术室,见证了中日专家“通”血管的巧思和巧手。手术探查为防辐射医生“全副武装”张力(化名)今年只有37岁,爱抽烟,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他的右冠状动脉已经完全闭塞、左冠状动脉近完全闭塞,导致他常常心绞痛。省立医院心导管室主任、心内科主任医师郭延松说,从检查上判断,张力的血管闭塞至少一年。在医学上,这类病人冠状动脉中的斑块变硬,有的甚至比石头还硬,血管难打通,手术难度极大,被称为冠心病介入治疗需要攻克的最后一个“堡垒”。日本在这类疾病介入治疗的经验很丰富。适逢国际著名冠心病介入治疗专家村松俊哉教授到上海参加国际会议前夕,经过卫生部门批准,省立医院邀请其到我省联合手术,为包括张力在内的3名患者做手术。前日上午9点,村松俊哉教授和省立医院医生们穿上重达30多斤的铅衣,全副武装进入手术室。因为术中需要反复利用X射线来探查手术进展,放射线剂量非常大,需要“武装到牙齿”。血管内逆向穿丝“杀”出一条路张力的手术安排在第三台。医生们先在张力大腿上打个小孔,在X光的导引下,一根精细的医用导管从大腿上的小孔进入身体,并沿着动脉上行,最终到达心脏右冠状动脉口。这样就在血管内开辟了一条“通道”。然后,医生们把一根更细的导丝放入导管。当导丝来到堵塞血管附近时,考验医生的关键时刻到了。因为血管完全堵死,这里好比“断头路”,医生们必须靠自己丰富的经验和手感,来确保导丝在血管内穿行,失之毫厘,就有可能造成血管穿孔。导丝通行到堵塞“路段”,血栓果真硬得跟石头一样,无论导丝怎么“突破”,都无法打通。于是,村松俊哉改变战术,改从左冠状动脉的侧支血管逆向进入,绕到血管堵塞“路段”另一侧“突围”,胜利“杀”出一条路来,顺利放入支架,撑起了血管壁。很快血流就恢复了通行。从上午9点半到下午3点半,三台手术连轴转。闷在厚重的铅衣里,中日医生们都汗流浃背。一同手术的郭延松说,日本专家经验丰富,动作娴熟,手术方法也使大家受益匪浅。(海都报记者章微/文)

我院成功主办“脑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康复治疗新进展学习班暨脊柱与骨关节疾病康复治疗新进展学习班”

本报讯由我院主办的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脑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康复治疗新进展学习班”暨省级继续教育项目“脊柱与骨关节疾病康复治疗新进展学习班”5月14-18日在武夷山市成功举行。本次学习班由福建省立医院、福建省康复医学会、福建省医学会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分会、福州市第二医院及南平市第一医院联合举办。开班仪式上,南平市卫生局局长、武夷山市副市长及学会领导分别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对学习班的举行表示热烈的祝贺。学习班邀请中国康复医学会常务副秘书长王跃进教授、北京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运动医学研究所康复医学中心主任周谋望教授、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康复科主任刘宏亮教授等国内著名康复专家以及省内知名专家授课,我院康复科主任、主任医师陈捷、康复科副主任、主任医师黄炼红在大会做了专题报告和经验交流。本次学习班是今年我省康复医学领域召开的第一次国家级学习班,是神经系统及骨关节疾病康复领域的一次盛大学术聚会,吸引了全国各地100多名学员参会,大家就脑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及骨关节疾病的预防、诊治、康复相关研究等方面进行深入广泛的研讨交流,不仅传播康复医学领域的最新进展,更充分展示了我院康复医学领域所取得的成绩。参会代表认为,本次学习班立题新颖,在省内首次将脑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康复治疗新进展和骨关节疾病康复治疗相结合,并首次围绕脑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的康复领域进行专业的学习,切实提高康复治疗理论和技术水平,对推动我省康复事业的蓬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康复科)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来院督查医疗器械“五整治”专项行动

本报讯6月19日下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医疗器械“五整治”专项行动督察组一行,在医疗器械监管司副司长孙磊的带领下来我院检查工作,福建省、福州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相关领导陪同,我院副院长、省急救中心副主任陈锋和副院长郑铭及相关科室负责人陪同检查。督察组听取了设备处林强处长对我院针对“五整治“行动的工作汇报,并分别对我院卫生材料储存库房和检验科、体外诊断试剂冷库等进行了现场详细检查。每到一处,督察组都耐心询问我院医疗器械的购进、使用情况,细心观察内部管理流程。督察组指出,医疗器械“五整治”行动是国家总局今年做出的一项重要部署,医疗机构是一次性无菌医疗器械使用较多和大型医疗设备使用相对集中的单位,一定要本着对广大患者生命安全高度负责的态度,严格购进,严加管理,严把安全关。副司长孙磊强调,医院要充分认识医疗器械“五整治”的重要性,贯彻落实国家总局精神和省局的工作部署,统一行动。市局要强化监管人员培训,提升执法能力,提高医疗器械从业人员安全意识和管理水平;要加大检查和督查力度,确保整治工作落到实处。督查结束后,督察组对我院医疗器械的三证管理、卫生材料及体外诊断试剂的验收入库及规范存放表示满意。此次检查,是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为加强医疗器械监管,切实维护广大患者利益,有效解决社会关注度高、群众反映强烈的医疗器械热点、难点问题,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自3月中旬开始,在全国集中开展为期5个月的医疗器械“五整治”专项行动,重点整治医疗器械虚假注册申报、违规生产、非法经营、夸大宣传、使用无证产品等五种行为。通过此次专项检查,可进一步加强医疗机构对医疗器械购进的监管力度,规范医疗机构存在从非法渠道购进医疗器械、经营使用未经注册产品和过期产品、无证生产经营医疗器械的行为,对促进医疗器械产业健康良好有序发展具有保障作用。(设备处唐丽琴)

心外一科成功实施I型主动脉夹层急诊手术

本报讯5月22日傍晚,我院急诊抢救室收治一名I型主动脉夹层病危患者。医院开通绿色生命通道,在韩涛副所长的带领下,心外一科成功为其实施急诊手术,把病人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患者林某,男,58岁,职业渔夫,入院前7个小时在捕鱼时突发胸骨后剧烈的撕裂样疼痛,反复呕吐,持续无尿,不能平卧。入院后立即安排患者做CTA检查,检查报告为I型主动脉夹层。主动脉夹层就像一颗不定时炸弹,一旦夹层破裂,患者将立即死亡。省心血管病研究所副所长韩涛接到急诊科电话后立即组织科室急救小组成员心外一科林承元主任医师、丁杭主任医师、雷云宏医师、麻醉医师钟白、体外循环师阮秀璇和心脏彩超戴莹医师到位。韩涛副所长主持召开病例讨论会,确定手术方案为“Bentall+升主动脉切除人工血管置换+象鼻血管支架植入术”。经过争分夺秒的术前准备,病人在入院后3小时内即被推进手术室,于5月22日晚上7点手术开始,手术由丁杭主任医师主刀,林承元主任医师和雷云宏医师为助手。在技术精湛的心脏外科手术中,这种手术仍以其高难度、高风险成为心外科手术的高峰。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20点,21点,23点……次日凌晨3点,在外科医师、麻醉师、体外循环师、心脏彩超科医师和手术室护士的共同努力下,经过8个小时的艰苦奋斗,手术顺利完成,术后病人被送到重症医学四科进一步监护和治疗。在手术室外焦急等待的家属们总算可以松了一口气,病人被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经过术后精心地治疗与护理,患者病情平稳,没有出现任何并发症,于2周后康复出院。据韩涛副所长介绍,主动脉夹层是指由于动脉内膜局部撕裂,受到高压血流的冲击,内膜进一步剥离、扩展,在动脉内形成真、假两腔。主动脉是身体的主干血管,承受直接来自心脏跳动的压力,血流量巨大,出现内膜层撕裂,如果不进行恰当和及时的治疗,破裂机会非常大,死亡率也非常高。急性I型主动脉夹层是目前病死率最高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发病率为每年5~10例/1000000,多急剧发病,48小时内病死率达50%,12个月后生存率只有2%~8%。急诊外科手术是I型主动脉夹层首选的治疗方案。目前,我院心血管外科在主动脉夹层的治疗上处于国内领先水平,有强大的医疗团队可以处理各种急重症的心血管疾病。(心外一科)

心脏电风暴来袭 临时起搏显神威 重症医学四科开展床边临时心脏起搏技术

虽然是周日,重症医学四科的病房仍是一如既往地忙碌。那个周日的上午,16床的监护报警突然响起,值班医生护士迅速赶到床边,看到床头的心电监护闪烁不停,心率值高达180次/分,患者气促烦躁,几秒钟后出现牙关紧闭、四肢抽搐、意识丧失。“室速发作,电复律!”值班医生冷静而快速的判断,护士立刻推来除颤仪,200焦耳电击后患者心率恢复窦性,但是几分钟后反复多次室速发作,多次电复律及辅助抗心律失常药物应用后,患者病情仍极不稳定。危急关头,林凤辉主任及时赶到床边,准确判断患者为急性心肌梗死后电风暴,这是一种死亡率极高的疾病,死神就在患者的头上徘徊。“紧急床边临时心脏起搏!”林主任果断决策。吴畏主治医师迅速行动,消毒、铺巾、穿刺,一气呵成,心脏起搏导线顺利植入,在心电监护引导下,将带有漂浮球囊的起搏导线准确送到位,整个过程用时不到10分钟,在心脏起搏带动后,患者心律逐渐稳定下来,终于,所有人都松了口气,再一次将患者从死神手里夺回来。重症医学四科是以收治心脏重症患者为主的新成立的科室,以恶性心律失常反复发作为特征的心脏电风暴常常危及患者生命。我科积极开展床边临时心脏起搏技术,吴畏主治医师及陈明光医师均已熟练掌握该项技术,目前已成功完成多例,治疗此类疾病安全有效,可以为患者后续治疗赢得时间,值得推广应用。(重症医学四科吴畏) 

严格执行“九不准” 卫生行业树新风

本报讯近期,我院认真贯彻全国医疗卫生行业树新风、深入执行“九不准”文件精神,对全院职工进行了廉洁行医、树立医疗新风的警示教育。医院及时组织召开全院中层干部、护士长会议,魏世超副书记传达国家卫生计生委召开深入贯彻“九不准”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同时传达了福建省卫生计生委党组书记、主任朱淑芳关于落实“九不准”的工作要求,贯彻落实全省卫生计生纪检监察工作会议精神。医院以院行政周会、科务会、院内综合信息平台、印发“九不准”宣传册等形式,确保学习教育覆盖面达到100%,努力在医护人员中弘扬主流价值观,努力使遵守和执行“九不准”成为我院全体人员的自觉行为

福建省救护车管理暂行办法发布

据福建卫生信息网4月10日信息福建省卫生计生委、福建省公安厅联合发布《福建省救护车管理暂行办法》,要求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公安部门要严格按照要求加强辖区内救护车的监督管理工作,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加强对本单位救护车的管理,严格落实转院转诊等各项医疗质量核心制度,加强内部管理,杜绝内外勾结、违规牵线假冒救护车等违法违纪行为,切实维护患者及家属合法权益。办法规定,救护车原则上只能用于院前急救与院际转运。院前急救是指对遭受各种危及生命的急症、创伤、中毒、灾难事故等病人在到达医疗机构之前进行的紧急救护,包括现场紧急处理和监护转运至医疗机构的过程。院际转运是指医疗机构将所收治病人转诊至其他医疗机构的监护运送过程。

介入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效果好

今年3月,福建省立医院、省心血管病研究所多功能一站式手术室正式投入使用,也为我院血管外科开展介入杂交手术提供新的平台。近日,37区血管外科组医师在第二手术部的多功能一站式手术室成功为1例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女性患者地施行“左髂静脉球囊扩张术+支架置入术”。困扰患者多年的踝部溃疡也在术后一个月顺利愈合。患者唐XX,53岁,以“左下肢肿痛5年,踝部皮肤破溃6个月”为主诉就诊我院心外一科,王沆主治医师询问病史发现该患者6年前曾患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当时未予及时治疗,5年前即出现左下肢反复肿痛,久站后尤为明显,6个月前左踝部出现破溃,伴疼痛、瘙痒、流脓,经多方治疗均不见好转,严重影响日常生活。患者入院后,血管外科组的林隆辉副主任和王沆主治医师积极安排患者行血管造影等检查,在检查的过程中双下肢CTV显示其左侧髂总静脉及髂外静脉全程闭塞,再结合其临床症状确认患者诊断为: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林隆辉副主任和王沆主治医师制定了详细的手术方案,3月4日在心研所多功能一站式手术室(又称杂交手术室)林隆辉副主任和王沆主治医师在局麻下为该患者施行手术,手术在B超引导下从左侧股静脉处置入动脉鞘管,DSA下利用导丝导管开通患者闭塞静脉后,放入球囊扩张并置入支架,再放入溶栓管,手术顺利完成后患者返回病房,予以溶栓治疗,术后第3天患者行血管造影检查显示静脉闭塞处血流正常;经过心外一科血管外科医疗组及护理组5天的精心治疗护理,患者的下肢疼痛明显缓解,肿胀逐渐消退,康复出院,踝部溃疡也在术后一个月顺利愈合。据省心研所韩涛副所长介绍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post-thromboticsyndromePTS)是深静脉血栓形成以后的一种慢性状态,是一种表现为患肢慢性疼痛、肿胀、甚至溃疡的综合征。该病多由于血栓急性期未能及时地再通血管,导致深静脉瓣膜受到破坏,引起下肢静脉高压,从而出现一系列临床症状,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以往对该病的治疗得通过开腹手术进行血管搭桥,不仅手术创伤大而且疗效欠佳。随着近年来血管腔内技术的发展及仪器设备的更新换代,微创介入手术逐渐成为新的治疗手段。微创介入手术在该病的治疗上有着明显的优势:一个针眼代替了腹部十几公分的切口,术后第1天即可正常活动,术后3-5天出院。我院心研所杂交手术室先进的仪器设备为微创治疗此类疾病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在行介入手术前血管外科组医师制定了详尽的手术方案,如果手术中需要,在杂交手术室里可即刻中转进行开腹血管搭桥,避免了病人搬运及二次手术,降低手术风险及费用。近年来外周血管病发病率不断增加,在医院领导的关怀下,2013年9月份我院血管外科组正式成立,位于心研所6号楼5楼37区心外一科,目前除应用传统方法治疗周围血管疾病外,新开展了下肢深静脉血栓、血栓后综合征,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糖尿病足及腹主动脉瘤等疾病的介入治疗以及下肢静脉曲张微创激光治疗,治疗规范,效果明显,获得广大患者的好评。

健康问答 更多>

专家科普 更多>

骨巨细胞瘤是骨癌吗

骨巨细胞瘤属于交界性骨肿瘤,并非严格意义上的骨癌。骨巨细胞瘤具有局部侵袭性但极少转移,其性质介于良恶性之间,主要特征包括溶骨性破坏、易复发、好发于长骨骨骺端。1、生物学行为:骨巨细胞瘤被世界卫生组织归类为中间型肿瘤,其组织学表现虽可见多核巨细胞,但细胞异型性低于典型骨肉瘤等恶性肿瘤。约5%-10%病例可能发生恶性转化,多数表现为局部骨质破坏而非全身转移。2、...
胡兴胜
胡兴胜 副主任医师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骨巨细胞瘤是恶性的吗

骨巨细胞瘤多数属于良性肿瘤,但具有局部侵袭性,约5%-10%可能恶变为肉瘤。其性质判断需结合病理分级、影像学特征及临床表现综合评估。1、病理分级: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分类,骨巨细胞瘤分为三级:Ⅰ级为良性,细胞异型性低;Ⅱ级具有侵袭性,可见核分裂象;Ⅲ级为恶性,表现为肉瘤样变。约90%病例为Ⅰ-Ⅱ级,仅少数进展为Ⅲ级。2、影像学特征:X线典型表现为偏心性、膨胀性溶...
胡兴胜
胡兴胜 副主任医师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骨癌和骨巨细胞瘤的区别

骨癌与骨巨细胞瘤的主要区别在于病理性质、发病部位和预后,骨癌多为恶性且易转移,骨巨细胞瘤多为良性但具有局部侵袭性。1、病理性质:骨癌是恶性肿瘤的统称,包括骨肉瘤、软骨肉瘤等,细胞异型性明显,具有侵袭性和转移能力。骨巨细胞瘤属于交界性肿瘤,病理学表现为大量破骨细胞样多核巨细胞,虽无远处转移倾向,但局部破坏性强,约10%可能恶变。2、发病年龄:原发性骨癌好发于青...
胡兴胜
胡兴胜 副主任医师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骨巨细胞瘤需要做哪些检查

骨巨细胞瘤确诊需结合影像学检查、病理活检及实验室检查,主要方法有X线平片、CT扫描、MRI检查、穿刺活检、碱性磷酸酶检测。1、X线平片:X线检查是骨巨细胞瘤的初步筛查手段,典型表现为长骨骨骺端偏心性膨胀性溶骨破坏,病灶边界清晰呈"肥皂泡样"改变。约70%病例可通过X线发现骨质破坏、骨皮质变薄等特征性表现,但对软组织侵犯评估有限。2、CT扫描:CT能清晰显示肿...
胡兴胜
胡兴胜 副主任医师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骨巨细胞瘤不手术自愈可以吗

骨巨细胞瘤通常不建议等待自愈,多数情况需手术干预。骨巨细胞瘤属于局部侵袭性肿瘤,自愈可能性极低,主要治疗方式包括病灶刮除术、瘤段切除术等。未及时治疗可能导致病理性骨折、关节功能障碍等并发症。1、肿瘤特性:骨巨细胞瘤具有活跃的破骨细胞样巨细胞增殖特性,生物学行为介于良恶性之间。肿瘤生长过程中会持续破坏正常骨结构,仅靠机体自身修复机制难以实现逆转。影像学上可见膨...
胡兴胜
胡兴胜 副主任医师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骨巨细胞瘤治疗结束后如何复查

骨巨细胞瘤治疗后复查主要通过影像学检查、临床评估和实验室检测进行,主要方法包括X线平片、磁共振成像、骨扫描、肿瘤标志物检测和定期门诊随访。1、X线平片:术后3个月内需每月进行患肢X线检查,观察骨愈合情况。6个月后改为每3个月复查,重点监测局部有无溶骨性改变或病理性骨折迹象。对于骨盆等特殊部位,需加拍斜位片避免解剖重叠干扰。持续2年无异常可延长至每年复查。2、...
胡兴胜
胡兴胜 副主任医师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医生答疑 更多>

尿黄尿臭吃什么药最好最有效

尿黄尿臭多数情况下无需用药,需先明确病因再针对性处理。尿液颜色和气味异常可能与饮水不足、饮食因素或泌尿系统感染有关。 一、生理性因素导致的尿液异常: 饮水过少会使尿液浓缩,颜色加深并伴有氨味。建议每日饮水量保持在1500-2000毫升,观察2-3天。摄入芦笋、大蒜等含硫食物也可能引起暂时性气味变化,调整饮食后即可缓解。长时间憋尿会使尿素分解产生异味,需养成及时排尿习惯。 二、病理性因素需就医确诊: 泌尿系统感染可能出现尿黄伴腐臭味,常见于膀胱炎或尿道炎。此类情况需进行尿常规和细菌培养检查,确诊后可选用喹诺酮类、头孢类或磷霉素等抗生素治疗。肝胆疾病导致的胆红素尿会呈现深黄色,伴随皮肤黄染,需检查肝功能并服用护肝药物。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时尿液有烂苹果味,需紧急监测血糖和酮体。 日常需保持会阴部清洁,选择棉质透气内衣。饮食避免过量摄入动物内脏、海鲜等高嘌呤食物,适当增加冬瓜、薏仁等利尿食材。出现持续48小时以上的尿液异常,或伴随发热、腰痛、尿频尿痛等症状时,应及时到泌尿内科就诊。不建议自行服用消炎药或利尿剂,以免掩盖病情或导致电解质紊乱。
徐涛
徐涛 主任医师

按疾病找医院 更多>

男科 妇科 不孕不育 皮肤科 白癜风 牛皮癣 癫痫病 精神科 脑瘫 性病 儿科 肿瘤 口腔 骨科 肛肠 眼耳鼻喉科 肾病 甲状腺 中医 康复

周边医院 / 专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