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空洞症是什么
脊髓空洞症是一种慢性进展性脊髓病变,主要表现为脊髓内形成异常空腔,常见病因包括先天性畸形、外伤、肿瘤压迫等,典型症状有痛温觉分离、肌无力及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1、病因机制 先天性颅颈交界区畸形如小脑扁桃体下疝是主要病因,导致脑脊液循环障碍,脊髓中央管压力增高形成空洞。 2、典型症状 早期出现节段性痛温觉减退而触觉保留的特征性表现,随病情进展可出现肌肉萎缩、腱反射减弱等运动障碍。 3、诊断方法 核磁共振成像是确诊金标准,能清晰显示空洞位置范围,需结合神经电生理检查评估神经损伤程度。 4、治疗原则 无症状者可观察随访,出现神经功能损害需手术干预,包括后颅窝减压、空洞-蛛网膜下腔分流等术式。 患者应避免颈部剧烈运动,定期复查核磁共振监测病情变化,出现新发神经症状需及时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