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7N9,不可怕但须严防
健康报2014-01-23:今年1月以来,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广东连续报告人感染H7N9禽流感确诊病例,平均每天1例~2例;从去年3月底我国发现全球首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至今,全国累计报告确诊病例已超过200例;日前,上海市一名普外科急诊医生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后死亡。短期内人感染H7N9确诊病例连续增加,意味着什么?春运中人口跨区域流动是否会增加H7N9传播风险?如何看待当前的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态势和防控工作?本报记者1月22日采访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曾光教授。病例增多不表示病毒传播力增强上海市浦东新区某医院普外科急诊医生张某某1月11日发病,1月18日死亡,1月19日确诊为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这是目前报告的首例医务人员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由于其特殊职业身份,备受关注。曾光表示,流行病学调查已显示,该医生的感染与其职业没有关系,他没有接诊任何禽流感病人,这个个案没有改变目前对H7N9禽流感病毒易感性和人传人风险的判断。“H7N9禽流感病毒由禽传给人是肯定的,没有发现有效的人传人;暴露的人多、感染的人极少,而且感染者未必就是接触禽类机会最多的人。”他表示,目前对于什么人容易感染还不是很清楚,但可以确定暴露者中真正易感的人所占比例很小。对于短期内报告确诊病例连续增加,曾光解读为H7N9禽流感疫情的季节性升高,目前的季节因素有利于H7N9禽流感病毒广泛播散。尽管如此,监测结果表明,该病毒的传播能力、致病严重性、对抗病毒药物的耐药性等主要指标并没有改变。曾光同时表示,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从发现到现在还不到1年,其流行规律还没有被完全弄清楚,需要更多的观察和研究。从防治需求分析,目前需要尽快知道哪些人更易感染,以便今后考虑接种疫苗,但“没有必要为全民接种H7N9疫苗”。严管活禽,跨区域调运是关键1月初,贵州省曾报告一例输入性H7N9禽流感疑似病例,患者最终经抢救无效死亡。随着春运的到来,人口跨区域流动是否会增加人感染H7N9禽流感传播的风险?曾光强调,H7N9禽流感病毒是由禽传给人,不会人传人,所以人口流动不会增加传播风险,但是春节期间活禽跨区域运输的商业需求有可能增加,进而相应增加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风险。目前,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主要集中在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并未明显向其他地区扩散。对此曾光认为,一方面是该病毒传播仍处于早期,还没有更广泛扩散;另一方面也与目前的活禽养殖、运输、消费等整个生产链的特点有关,珠三角、长三角是经济发达地区,活禽主要是调入而不是调出。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出现后,农业部、公安部、交通运输部、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工商总局、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在2013年5月联合发出通知,在相关省份暂停活禽跨省调运。随着夏季禽流感疫情消退,2013年11月农业部放宽了活禽跨省调运限制,允许经产地检疫合格的禽群在全国范围内流通。对此,有关专家表示,关键在于产地检疫等规定能否得到严格执行。我国家禽养殖业普遍存在规模小、分布散、监管力量薄弱的问题,而家禽跨省流通管理,涉及农业、交通、工商等多部门,具体防控措施的落实也面临一定阻力,如何堵住漏洞、填补空白将是很大的挑战。曾光呼吁,春节期间各地要加强对禽类和活禽市场的管理,“如果疫情继续加重,应该出台更严厉的活禽管理措施”。“对人间病例的早发现、早治疗,是各地卫生部门的重要工作。”曾光表示,H7N9禽流感病毒对人的传播能力弱,但是致病能力较强,病死率较高。春节期间大量人口从城市流向农村,尤其是偏远地区的农村,一旦发病,当地医疗机构的识别、诊断、救治能力有限。建议相关疑似病例要及时转诊到地市级以上专科医院,并加强相关医疗机构的ICU能力建设。据了解,国家卫生计生委日前已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加强疫情监测报告、医疗救治、风险沟通和健康教育等工作,切实做好春节前后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防控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