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妇产科成功摘除巨大子宫肌瘤
近日,医院妇产科成功为一位巨大子宫肌瘤患者施行手术。
2014年3月11 日,妇产科张林副主任医师接诊了一个较为特殊的病人。患者周XX女士,全身皮肤蜡黄,口唇、眼睑粘膜苍白,腹部膨隆如怀孕6个月大,饱受病痛折磨已达4年多,在外院已给予米非司酮等药物治疗,肿瘤无明显缩小,花费在这上面的费用已达数千元。入院后经检查血红蛋白仅41G/L,超声发现子宫大小163X100X137CM,形态饱满,子宫被多个大小不等的肿块及结节所占据,宫内膜显示不清。CDFI:内可见丰富的点条状血流信号。临床诊断为:子宫肌瘤,重度失血性贫血。为早日减除病人的痛苦,科室及时组织进行了术前讨论,拟定了手术治疗方案。并积极行术前准备,筹备血源,纠正贫血。
3月17 日,各种手术程序有条不紊的进行。打开腹腔,如术前医生想象的一样,患者子宫左侧、后壁、宫颈多发性巨大子宫肌瘤,它由多个肌瘤融合而成,最大的达到15×10×8cm,肌瘤左后侧达侧后盆壁,下端直顶宫颈。巨大的肌瘤表面血管扭曲丰富粗大,血运非常丰富,双侧卵巢及输卵管爬行于子宫之上。术中稍有不慎,就会导致致命性的大出血,而患者今年43岁,必须保留她的卵巢功能。每一步手术操作,张林及其手术团队都要小心谨慎的完成,尽可能的减少出血,及时剥离出肌瘤瘤体,快速止血,送冰冻切片。手术进展顺利,双侧卵巢完整保留,术中出血大约少于500毫升,临近脏器无损伤。当快速冰冻切片报告为“子宫良性平滑肌瘤”,医生欣慰的笑了,常规关腹。手术历经2小时,成功为周XX 女士摘除了巨大的子宫肌瘤。目前,病人情况良好,血红蛋白升至97G/L 。
张林提醒广大妇女,子宫肌瘤是常见的妇科肿瘤,一般来说小的肌瘤可以用药物保守治疗,不用切除,但是患者一定要定期检查,如果发现肌瘤增长迅速、月经量明显增多、经药物保守治疗无效则应尽快切除,以免造成更大伤害。即使身体健康的妇女,每年也应该做一次健康体检,尽可能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外一科成功完成一例巨脾切除术
患者李某,男性,73岁,因左上腹部肿块伴疼痛4天于2月5日入住我院外一科,经过相关检查发现患者腹部肿块为肿大的脾脏,血小板已低至23×109/L(血小板正常值100-300×109/L),调阅10年前病历(患者曾在我院外科行阑尾炎治疗),即已发现脾脏轻度肿大,由于其生活条件有限,一直未予系统治疗,以至体质消瘦,且合并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等多种疾病,患者一度对治疗失去信心。入院后,科主任王建民副主任医师积极组织科内讨论,并请相关科室专家会诊,诊断为“脾肿大脾功能亢进并脾梗死”,只有手术治疗才能彻底解决问题。该患者脾脏下极达髂嵴水平即骨盆入口处,腹内脏器多已挤压移位,手术操作空间有限,加上病程长,脾脏周围形成的侧枝循环极其丰富,且患者血小板严重偏低,极易导致术中出血,术后创面渗血。
2014年2月13日,在傅儒沐主任医师的指挥下,由王主任、王少文副主任医师、徐舒畅主治医师在全麻下为患者施行巨脾切除术,术中先将脾动脉结扎,以减少术中出血,使脾血自体回输,脾脏缩小,便于操作,然后精准处理脾蒂以及周围韧带内的大血管,最后完整切除脾脏,术中失血少于100毫升,未输血。术后无并发症,3天可进流质,无不适。经过一个多星期的综合治疗,血小板恢复至113×109/L,于2月24日康复出院。多年来的困扰得以解决,出院时病人及家属感激不尽。术后多次回访,均无不适。
据专家介绍,临床中的巨脾切除与一般性脾切除相比, 巨脾手术风险大、难度高。其原因是脾脏病理性充血肿大, 周围间隙狭窄, 侧支循环丰富, 更伴有或多或少的粘连, 术中稍有不慎就可造成大量失血, 操作中易误伤胃壁、胰尾等器官,加上血小板、白细胞、血红蛋白下降,凝血功能差,术中易大出血,或创面渗血不止。术后出血再次手术也可危及生命。
此例手术的成功施行充分体现了我院外科高超的医疗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