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路结石晚上疼痛怎么办
尿路结石晚上疼痛可通过多喝水、热敷、调整体位、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缓解。尿路结石通常由代谢异常、尿路梗阻、感染、饮食因素、药物因素等原因引起。 1、多喝水 夜间疼痛发作时建议立即饮用大量温水,每日饮水量保持在2000毫升以上。大量液体摄入可增加尿量,有助于冲刷尿道并促进小结石排出。但需避免短时间内快速饮水,防止加重肾脏负担。家长需帮助儿童规律饮水,可使用带刻度的水杯定时定量补充。 2、热敷 将热水袋置于下腹部或腰部疼痛区域,温度控制在40-50摄氏度,每次持续15-20分钟。热敷能放松输尿管平滑肌,缓解痉挛性疼痛。操作时需用毛巾包裹热源避免烫伤,糖尿病患者及皮肤感觉障碍者应在家长监督下进行。 3、调整体位 采取疼痛侧向上的侧卧位,或在膝盖下方垫枕头保持屈髋体位。该姿势能减轻结石对输尿管的压迫,降低尿路内压力。对于儿童患者,家长需协助其保持合适体位,避免因疼痛翻滚导致坠床。 4、药物治疗 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扩张输尿管,双氯芬酸钠栓剂镇痛消炎,碳酸氢钠片碱化尿液。这些药物需严格遵医嘱使用,不可自行调整剂量。若儿童出现呕吐无法口服药物,家长应及时告知医生更换剂型。 5、手术治疗 对于直径超过6毫米的结石或合并感染的情况,需采用输尿管镜碎石术或经皮肾镜取石术。术前需完成泌尿系CT等检查评估结石位置,术后需留置双J管2-4周。家长应关注儿童术后发热、血尿等情况,定期复查超声确认排石效果。 尿路结石患者日常需限制高草酸食物如菠菜、浓茶,减少钠盐摄入,每日保持适量跳跃运动促进排石。出现持续腰痛、血尿、发热时应及时就医,避免盲目使用偏方。儿童患者家长需定期监测尿常规,培养定时排尿习惯,预防结石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