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健康资讯 发布时间:2023-04-12 13:59
但是,当涉及到如何养生,即在养生方式的具体实施中,如何处理动静关系时,意见就不一致了。
有一种观点认为,为了实现健康和长寿,我们应该强调运动,只有多动,身体才能健康,才能实现长寿的目的。春秋时期,有一个中国人,他认为“水不腐烂,因为它的旅行;家庭枢纽不是甲虫,因为它的运气”(子华子·北宫问题)。后来,秦国的吕不韦充分发挥了这一思想,认为:“水不腐烂,家庭枢纽不是甲虫,移动。”
形气也是如此,形不动则精不流,精不流则气郁,郁处头则肿为风,处耳则损为聋。“(吕氏春秋尽数)吕不韦不是医学家,而是政治家,但他推断自然界的常识,认为自然界的一切都需要动,不动就会出现故障,就像不动的树会生蛀虫,不动的水会生虫腐败一样。抑郁的身体会在头部产生风肿,形成头痛,导致耳聋。
这种动态思想对养生有很大的影响。1975 在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一批古代文物中,有一幅“指南图”。从图形上看,它是一张包含44张小图片的人体活动图,旁边写着“熊经”、“鹞背”、“以杖通阴阳”
等等,这些所谓的“引导”是模仿熊、风筝等动物的动作,活动和伸展四肢,以达到运动的目的,即一种保持健康的方法。
汉代著名医生华伦在医学上阐述了这一理论,认为“如果动摇,谷气就会消失,血液循环就会消失,疾病就不会生存,比如户枢就会不朽。”(《后汉书·华伦传》)。
他提倡“五禽戏”,即模仿动物活动的引导方法。
从那时起,有很多人提倡保持健康,并不断发展各种不同的技能来锻炼。重要的方面包括按摩,从汉魏六朝开始,隋唐达到了高潮。
还有太极拳、八段锦、十六段锦等。自宋代以来逐渐发展起来,形式上几乎都是以“动”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养生方法。
然而,还有另一种养生学校强调以静为主。道教是这种养生学派的代表,其祖先老子的思想极具代表性。老子的《道德经》说:“虚极,守静”,“归根日静”(第十六章)。另一位著名代表庄子也说:“纯而不杂,静而不变,淡而无为,动而以天行,这种养生之道也是如此。“(庄子故意)对此,明显接受道家思想的古代医经《黄帝内经》发挥得淋漓尽致:“宁静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永远。唐代医生王冰训说:“宁静虚无,静也。法道安静,精气内持,所以其气从,邪不能为害。”
也就是说,养生的目的是一个“静”字。只要能做到虚极静态,人体内的精气就能内持而不消耗。这样,外邪就无法入侵,疾病永远。“淮南子原道训”甚至把“静”描述为人性:“人生而静,天性也是。“夫精神气志者,静而日充者以壮,躁而日耗者以老。“提倡静的养生人提倡的方法主要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气功”。在古代,没有气功的名字,但静坐炼功夫的方法起源于古代。比如《黄帝内经》早就提出了“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一致”的呼吸炼制原则(《素问·古天真论》),并具体提出了一些疾病的呼吸疗法:
肾脏长期患者,可以面朝南,净神不乱思,闭气七次,引导颈咽气顺其自然,如咽很硬,所以七次后,饵舌下津无数。(《素问·刺法论》)这显然是现代气功的前身,当时被称为“吐口水”,即通过有意识地控制呼吸来提炼。
然后,这种吐纳技术不断发展,形成了各种技术,后来称为气功。到目前为止,气功技术多种多样,真的展示了自己的魔力,令人眼花缭乱。
那么,就养生而言,应该以静为宜还是以动为宜呢?古人的不同学派,各有各的道理,也都说头头是道。在现代,倡导运动的人往往喜欢引用18 世纪法国思想家伏尔泰的名言“生命在于运动”,用现代运动生理学的实验数字来解释运动引起的生理变化,证明它有利于健康;主静气功学校还可以列出气功炼制后对身体的好处。真是让人无所适从。有趣的是,古代就有人批评了这种动静养生的绝对化。汉代的王充是唯物主义思想家,他反对静坐养生,说:“夫草无欲,寿不过岁;人多情欲,寿至百。这个无情的人反过来,有情欲的人也活着。丈夫是这样的,老子之术以宁静虚无的欲望延年益寿,复虚也是如此。但他也反对引导运动的养生方法,认为“人的引导引导动摇形休者,为什么寿而不死?”隐藏在身体里的夫血脉,犹江河的流地。河流,浑浊而不清,血脉之动,也扰乱不安。不安,犹人勤奋无聊,安能长生不老?“(《论衡·道虚篇》)在这里,王充只是从哲学的角度从思想家的角度来讨论动静养生的意义。从人体学的角度来说,他的言论可能不是很中肯。事实上,我们很难同意王充的养生观点,他既不提倡静态,也不反对动态。古人不仅在理论上讨论了这个问题,认为片面强调哪种方法,走极端,不利于健康,而且在实践中已经有意识或无意识地移动和安静地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从而获得两者在健康方面带来的大好处。
让我们来看看静态的典型技术,即气功。形式上,炼者要么盘坐,要么静静地躺着,呼吸缓慢而浅,似乎静到了极点。但就炼功而言,其要求是通过调整身体(姿势)、调节气(呼吸)以达到调节心脏(精神)的目的。气功学要求气和血液可以在全身流动,即所谓的小周日,大周日。例如,明代杨继洲的针灸成就
说:“慢慢咽一口气,慢慢放进丹田,冲上命门,引导督脉过尾,上升泥丸(脑),追动元,引导脉降重楼(即咽喉),下回气海。两脉上下,旋转如圆,前后上升,络绎不绝。”这就是“小周日”,也就是说,气炼必须在周围流淌。如果这种气不动,炼功就失败了,等于没用了。这不是安静的动作吗?
再说提倡动态养生法。以太极拳为例,我看到其他人不停地伸展四肢,摇动腰部和颈部,似乎不停地移动。然而,无论是炼太极拳、五禽戏、易筋经还是八段锦,都要求炼者形神俱炼。此时,他们的精神需要高度集中,消除各种杂念,用肢体动作吸引精神,随着动作缓慢集中精神。如果他们放弃集中精神,效果会大大降低,无法达到保持健康的目的。在这方面,也是动中有静啊。
五代时期,人们对动静的巧妙结合有着深刻的辩证关系。
形动而心静,神凝而迹移者,无为此。闲居而神扰,拱默(即拱手不语)而心驰,有为也。无为则理,有为则乱。无为易,非至明者,不可致也。(南唐谭崖的《化书》)也就是说,虽然身体工作努力,心平气和,却能达到“无为”的境界,这是养生的方式;相反,虽然身体休闲,但不能达到养生的目的。
动静要巧妙结合,这是养生的关键之一。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贾勇副院长
擅长:牛皮癣、白癜风、皮炎、过敏、湿疹、荨麻疹、扁平疣、疱疹等
男科医生主任医师
擅长: 中西医结合治疗男性功能障碍、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泌尿系感染,男科微创手术等疾病。对泌尿生殖系统肿瘤、结石、前列腺增生等常见及疑难男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
祝肇刚中医内科专家
擅长:咳喘、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肾病、肝病、脾胃病、失眠、肿瘤放化疗术后调理等内科疾病;抽动症、淋巴瘤、过敏性紫癜、肾病综合征、儿童糖尿病、川崎病、湿疹、鼻炎、腺样体肥大等儿科疾病;多囊卵巢综合征、卵巢早衰、不孕症、更年期综合征等妇科疾病。
刘根尚副主任医师
擅长:运用中医治疗长期失眠、焦虑症、抑郁症、过敏性疾病、脾胃病、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高尿酸血症、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等各种疑难病症,以及动脉硬化、多发性斑块、脑出血、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