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健康资讯 发布时间:2023-09-19 07:43
肠造口(也称肠造瘘),是普外科医生根据病情而在患者腹部开通的排便通道。造口可以是单口,也可以是双口(也称袢式瘘),以结肠造口为多见。由造口和纳便装置(粪袋)构成。住院期间医生、护士对造口的观察护理很重要,而出院后患者家属和患者本人对造口的养护尤为重要,是保证造口长久有效使用的关键。大体上有这样几方面:
一.心理养护。患者对突如其来的肠癌等疾病和在肚子上大便的现实不能接受,心理上受到严重打击,产生心烦、悲伤、绝望和担忧等情绪,这可以理解。这时候家属的亲情至关重要,对病人多鼓励、多关心,必要时可以请心理医生给予心理辅导。患者家属不要怕脏,多参与肠造口的观察和护理。患者自己不要自卑,调整好心态,多参加社会活动和诸如"造口之家"这样的支持团体,既能增强自信又能相互交流造口养护的经验和体会。
二.注意饮食。平时多食含有粗纤维的食物,多喝水,保持大便通畅。注意饮食卫生,不要吃不洁食物或过热、过冷、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免导致腹泻影响造口及其护理。
三.粪袋的正确使用。首先要选择一种适合自己的粪袋(一次性的或重复使用的)。与皮肤粘合紧密,不渗漏。粪袋要经常更换,以免异味影响他人。更换粪袋时动作要轻柔,轻轻揭掉旧袋,用干净的纱布、小毛巾、柔软的卫生纸等擦拭干净造口周围的皮肤,清除胶渍和粪便,禁忌用硬的拭物,以免造成造口周围皮肤的损伤。将新袋剪裁出与造口相契合的袋胶口,不要过小也不要过大,按压胶板时间10分钟左右,使其与皮肤紧密粘合。平时穿稍微宽松一点的衣服,好选择一种特殊的腰带以保护造口。洗澡时可带可不带粪袋均可。外出带足造口袋,以便随时更换。
四.肠造口的观察和护理。肠造口有些并发症,这就需要患者家属和患者本人认真观察和细心护理,这是关键。1.肠造口周围皮肤的护理:由于粪便和肠液等对造口周围皮肤的腐蚀,造成皮肤湿疹、感染、甚至形成溃疡。要勤更换造口袋,以免与皮肤的长时间接触,用棉签仔细清除缝隙里的污物。认真观察造口周围皮肤有无红肿、渗出、皮肤破溃、感染等情况。平时要经常擦拭、清除造口周围的渗出物、保持皮肤干燥,然后涂抹上氧化锌软膏。2.肠造口的观察和护理:在医生、护士的指导下学会自我扩张造口的方法,带上指套或手套,轻柔地扩张造口,切忌粗暴扩张,每1-2周扩张一次。要每天观察造口肠粘膜的顔色,正常情况下是粉红色,如果变成暗黑色,则表明血运不佳;观察造口与皮肤边缘连接处是否有脓液或鼓包;观察造口是否有回缩和明显缩窄而影响到排便;认真观察造口粘膜是否有脱垂等。若出现这些情况应及时就医。
正确和认真细致的观察和护理,会使肠造口长久有效地使用,使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也为需要做"回瘘"手术(如Hartmann手术)创造了局部条件。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贾勇副院长
擅长:牛皮癣、白癜风、皮炎、过敏、湿疹、荨麻疹、扁平疣、疱疹等
男科医生主任医师
擅长: 中西医结合治疗男性功能障碍、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泌尿系感染,男科微创手术等疾病。对泌尿生殖系统肿瘤、结石、前列腺增生等常见及疑难男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
祝肇刚中医内科专家
擅长:咳喘、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肾病、肝病、脾胃病、失眠、肿瘤放化疗术后调理等内科疾病;抽动症、淋巴瘤、过敏性紫癜、肾病综合征、儿童糖尿病、川崎病、湿疹、鼻炎、腺样体肥大等儿科疾病;多囊卵巢综合征、卵巢早衰、不孕症、更年期综合征等妇科疾病。
刘根尚副主任医师
擅长:运用中医治疗长期失眠、焦虑症、抑郁症、过敏性疾病、脾胃病、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高尿酸血症、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等各种疑难病症,以及动脉硬化、多发性斑块、脑出血、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