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健康资讯 发布时间:2023-09-16 07:43
俗话说,是药三分毒。药物是一把双刃剑,在治疗疾病的同时,常常可能造成身体的各种不良反应,由于肾脏是体内血流丰富的器官,承担着清除体内代谢废物的主要功能,所以是常受毒物损害的器官之一。
当患有肾脏疾病或肾功能减退时,药物更易对肾脏造成毒性反应或诱发免疫反应加重肾脏损伤,而且药物引起的肾小管间质损害往往不可逆转。因此,滥用药物对肾脏病患者危害极大。
临床医生务必熟知较常引起肾损害的药物,原有肾脏疾病的患者也应有所了解,使用这些药物要高度警惕。导致肾损害的常见药物归纳如下:
一、抗生素类药物:
1、氨基糖甙类:链霉素、新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丁胺卡那霉素(阿米卡星);
2、两性霉素B;
3、头孢菌素类:头孢噻啶肾毒性较大,头孢氨苄、头孢唑啉、头孢拉定肾毒性作用较弱;
4、利福平;
5、多粘菌素B、E;
6、半合成青霉素:甲氧苯青霉素、氨苄青霉素;
7、磺胺类:如复方新诺明;
8、氟喹诺酮类:氟哌酸、环丙沙星、氟嗪酸(氧氟沙星)等,其中左氧氟沙星不良反应少且轻。
二、非甾体类抗炎药物:消炎痛(吲哚美辛)、扶他林(羟氯芬酸钠)、托美丁(甲苯酰吡洛乙酸)、羟基保泰松(羟布宗)、阿司匹林(对酰水杨酸)、布洛芬、炎痛喜康、芬必得、奇诺力、萘普生、舒林酸、安乃近等,多数感冒药中含有以上某些成分。
三、镇痛剂:非那西丁、去痛片、复方阿司匹林APC、扑热息痛。
四、造影剂:高浓度大剂量碘化物可导致中毒性肾病,选用泛影葡胺肾损害较少。
五、环孢素A。
六、渗透剂:甘露醇、低分子右旋糖酐。
七、某些抗癌药、硫唑嘌呤、别嘌呤醇、西米替丁(雷尼替丁)等。
八、部分中药:关木通(马兜铃酸)、朱砂、雄黄、防己、细辛、鱼胆、蜈蚣、雷公藤、安宫牛黄丸、龙胆泻肝汤等。
呼吁临床医师及广大患者应充分认识到药物对泌尿系统损害的重要性,增强防范意识,减少药物性肾损害。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贾勇副院长
擅长:牛皮癣、白癜风、皮炎、过敏、湿疹、荨麻疹、扁平疣、疱疹等
男科医生主任医师
擅长: 中西医结合治疗男性功能障碍、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泌尿系感染,男科微创手术等疾病。对泌尿生殖系统肿瘤、结石、前列腺增生等常见及疑难男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
祝肇刚中医内科专家
擅长:咳喘、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肾病、肝病、脾胃病、失眠、肿瘤放化疗术后调理等内科疾病;抽动症、淋巴瘤、过敏性紫癜、肾病综合征、儿童糖尿病、川崎病、湿疹、鼻炎、腺样体肥大等儿科疾病;多囊卵巢综合征、卵巢早衰、不孕症、更年期综合征等妇科疾病。
刘根尚副主任医师
擅长:运用中医治疗长期失眠、焦虑症、抑郁症、过敏性疾病、脾胃病、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高尿酸血症、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等各种疑难病症,以及动脉硬化、多发性斑块、脑出血、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