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健康资讯 发布时间:2023-10-03 07:43
低烧即低热,宝宝老是低热反复,可能是药物热、捂热综合征、感染、免疫系统障碍、血液疾病等因素导致。宝宝出现反复低热时,家长可以用温水擦拭宝宝的腋窝、腹股沟、四肢等部位,帮助宝宝散热,以缓解症状,并及时带宝宝到医院就诊,明确病因后及时遵医嘱治疗。
1、药物热:如果宝宝由于某种药物的使用而开始出现低热,药物停止使用后即停止低热,此时宝宝的低热症状即药物热,是一种典型的药物不良反应。对于药物热的诊断需要先排除其它问题导致的发热,一般停用致热药物即可改善;
2、捂热综合征:如果家长在较为寒冷的季节给宝宝过度保暖,或是用被子、盖巾等物体将宝宝捂闷过久,由于宝宝体温调节中枢尚未发育完善,对于外界环境温度的适应性差,有可能导致宝宝出现捂热综合征。捂热综合征的宝宝可能会出现低热、苍白、脱水、拒绝吃奶等表现,严重时甚至会出现高热、抽搐、昏迷等现象。宝宝症状较轻时,通常松解包裹、减少被盖即可缓解症状,如果症状较重,则需及时遵医嘱进行物理降温,并遵医嘱给氧、补液;
3、感染:病毒、细菌等病原体入侵可能会使宝宝出现呼吸道感染、消化道感染、泌尿道感染等感染性疾病。如肺炎、肠胃炎等疾病,都有可能导致宝宝低热的现象。呼吸道感染时,除了低热还可能会伴有咽痛、淋巴结肿等症状,家长可以遵医嘱选用抗生素,如克洛己新干混悬剂等药物治疗;
4、免疫系统障碍:如血管炎等免疫系统疾病,病因尚不完全清楚。一般认为,血管炎的发生与遗传、感染与免疫、药物等因素有关。遗传易感者,在感染与免疫、药物等因素的触发下引起异常的免疫应答反应,损伤血管壁,导致血管炎,进而导致上述现象。此类宝宝需遵医嘱使用药物治疗,如注射用甲氨蝶呤等;
5、血液疾病:多见于宝宝发生白血病等血液系统疾病,病因尚不完全清楚,可能与生物、物理、化学、遗传因素或其他血液病有关。其导致白血病细胞自我更新增强、增殖失控、分化障碍、凋亡受阻,而停滞在细胞发育的不同阶段。在骨髓和其他造血组织中,白血病细胞大量增生累积,使正常造血受抑制并浸润其他器官和组织,从而引发上述现象,并伴有皮肤苍白、多汗、乏力、体重减轻,甚至出现贫血等症状。此类宝宝可以遵医嘱通过自体移植、异基因造血移植,或是输注血红细胞等进行治疗。
除此以外,神经母细胞瘤、肝母细胞瘤等也会导致这种情况,需及时就医,避免自行用药,以免由于错误处理而延误治疗。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贾勇副院长
擅长:牛皮癣、白癜风、皮炎、过敏、湿疹、荨麻疹、扁平疣、疱疹等
男科医生主任医师
擅长: 中西医结合治疗男性功能障碍、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泌尿系感染,男科微创手术等疾病。对泌尿生殖系统肿瘤、结石、前列腺增生等常见及疑难男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
祝肇刚中医内科专家
擅长:咳喘、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肾病、肝病、脾胃病、失眠、肿瘤放化疗术后调理等内科疾病;抽动症、淋巴瘤、过敏性紫癜、肾病综合征、儿童糖尿病、川崎病、湿疹、鼻炎、腺样体肥大等儿科疾病;多囊卵巢综合征、卵巢早衰、不孕症、更年期综合征等妇科疾病。
刘根尚副主任医师
擅长:运用中医治疗长期失眠、焦虑症、抑郁症、过敏性疾病、脾胃病、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高尿酸血症、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等各种疑难病症,以及动脉硬化、多发性斑块、脑出血、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