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空军总医院核医学科PET-CT中心

医院简介

空军总医院核医学科PET-CT中心于1997年引进西门子全身PET设备,同年在北京地区最早开展全身各种恶性肿瘤FDG-PET显像临床诊断应用,2006年再次更新引进西门子公司BiographHR16PET/CT(39环高速高分辨LSO晶体PET与16层螺旋CT一体化组合的大型功能分子影像设备),使科室恶性肿瘤功能与分子影像诊断技术平台达到国内一流水平,主要应用于指导各种恶性肿瘤的诊断分期、临床治疗决策与治疗效果的临床评价,现年均各种肿瘤... [详情]
空军总医院核医学科PET-CT中心于1997年引进西门子全身PET设备,同年在北京地区最早开展全身各种恶性肿瘤FDG-PET显像临床诊断应用,2006年再次更新引进西门子公司BiographHR16PET/CT(39环高速高分辨LSO晶体PET与16层螺旋CT一体化组合的大型功能分子影像设备),使科室恶性肿瘤功能与分子影像诊断技术平台达到国内一流水平,主要应用于指导各种恶性肿瘤的诊断分期、临床治疗决策与治疗效果的临床评价,现年均各种肿瘤患者的PET-CT检查诊断超过2500例。

空军总医院核医学科PET-CT中心学科带头人李立伟主任医师,1983年毕业于第三军医大学,先后从事X线CT、磁共振成像(MRI)、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PET、PET/CT)及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SPECT、SPECT/CT)等技术的临床诊断与研究工作近30年,1992年曾在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教学医院接受过系统影像技术的专业培训,对PET、PET/CT、SPECT/CT等核医学显像与X线CT、磁共振成像(MRI)在临床各种疑难复杂肿瘤性疾病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优势互补和优选应用有较深入的研究,在国内外发表专业学术论文80余篇,先后获得军队科技进步成果奖共计6项,参与编写《临床核医学技术操作规范》、《临床核医学诊断指南》、《PET诊断学》、《PET/CT诊断学》等国内权威性核医学专著10余本。目前,李立伟主任担任的国内专业学术职务有: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全国委员、中华核医学杂志编委、中国医学影像技术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医学影像技术研究会核医学分会主任委员、北京医学会核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军核医学与分子影像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主要研究方向有:(1)肿瘤、心脑血管疾病功能代谢与分子影像前沿技术的临床应用。(2)PET/CT、SPECT/CT技术对各种恶性肿瘤个性化治疗决策的指导与疗效评估的临床应用。(3)现代多种影像技术在肿瘤、心脑血管疾病临床诊治中的优势互补与综合效能。

空军总医院核医学科PET-CT中心现有各类专业骨干技术人员19人,科室骨干技术人员均经过严格的核医学和放射学两个学科的规范化技术培训,并通过国家卫生部考试中心举办的全国核医学和放射学大型设备上岗证的考试合格,同时持有核医学(PET、SPECT)和放射学(CT、MRI)两个大型设备上岗证,在临床应用中能较好发挥分子影像与多层CT“技术与知识融合”综合优势,使之成为空军总医院核医学科的技术特点与竞争优势,在“多学科知识与技能融合”的层面实现PET-CT诊断信息资源的优势互补与综合运用水平达到国际一流水平。

空军总医院PET-CT中心发挥多学科人才融合的团队技术优势,通过长期、分层次多学科交叉技术培训,使PET-CT中心专业技术人员均达到复合型多学科专业能力标准,建立了科学的PET-CT检查流程与诊断报告书写标准,严格规范PET-CT诊断报告的书写形式、要求、内容和标准,以符合临床诊疗需求和提高PET-CT诊断准确性为核心目标,要求PET-CT中心工作人员将每一次PET-CT检查和每一份PET-CT诊断报告当作一件“精品”来完成,以最终手术或病理结果来验证空军总医院PET-CT诊断报告的准确性,一句话,空军总医院PET-CT诊断报告能够经得起临床实践的检验。近期,通过对获得手术病理证实的近800例肿瘤患者术后组织病理诊断对照结果显示,空军总医院PET-CT肿瘤检查诊断报告的总体准确性达到92%,进入国内外PET-CT临床应用先进行列。

医生团队 更多>

王剑杰
简介: 王剑杰,男,30岁,天津医科大学研究生院医学影像专业毕业(硕士学位),毕业后一直从事CT及核磁共振临床诊断工作,曾在多家专业期刊及杂志上发表论文
赵丽红
简介: 赵丽红,核医学科主治医师,河北医科大学影像医学与核医学硕士研究生毕业从事核医学诊断工作至今
周鑫
简介: 周鑫,男,毕业于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医学影像诊断专业,毕业后先后从事核医学、磁共振及CT诊断工作至今。
马潞娜
简介: 马潞娜,女,40岁。核医学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1993年白求恩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主要从事核素治疗和核素显像诊断工作。在核素治疗方面开展了以下工作:局部组织间注射同位素法治疗皮肤海棉状血管瘤,既避免了手术创伤和复发又不影响患者美容;局部组织间注射同位素法治疗浅表淋巴结转移瘤,有效地缓解了压迫症状,避免了外放疗的副作用;同位素敷贴法治疗限局性神经性皮炎,有效地缓解了搔痒症状,降低了复发率;开展了局部注射法和敷贴法治疗癍痕疙瘩,有效抑制了癍痕增生和复发;核素治疗甲亢和甲状腺癌转移以及骨转移瘤。此外,能够完成常规和疑难病例的SPECT和PET相关临床与科研工作。先后获得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二项,三等奖三项,四等奖一项,发表文章30余篇,参编著作5部。

健康问答 更多>

专家科普 更多>

胃癌扩散途径和部位

胃癌扩散主要通过直接浸润、淋巴转移、血行转移、种植转移和神经侵犯五种途径,常见转移部位包括肝脏、腹膜、肺部和骨骼等。1、直接浸润:胃癌细胞向胃壁深层浸润可突破浆膜层,侵犯邻近器官如胰腺、横结肠、肝脏等。肿瘤浸润深度与预后密切相关,黏膜下层浸润者5年生存率可达80%,而穿透浆膜层者降至20%。内镜超声检查可准确评估浸润深度。2、淋巴转移:胃癌淋巴转移遵循由近及...
邵彬
邵彬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胃癌腹膜转移生存期

胃癌腹膜转移患者的中位生存期通常为3-6个月,实际生存时间受到肿瘤分化程度、转移范围、治疗方案、营养状态及并发症控制等因素影响。1、肿瘤分化程度:低分化腺癌侵袭性强,进展速度快,生存期多短于6个月;中高分化肿瘤对治疗反应较好,部分患者生存期可延长至1年以上。病理分型是评估预后的核心指标,需通过免疫组化进一步明确。2、转移范围:腹膜癌指数PCI评分直接影响生存...
邵彬
邵彬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甲状腺癌手术后多久可以恢复

甲状腺癌手术后通常需要3-6个月逐步恢复。术后恢复时间受手术范围、病理类型及个体差异影响,早期微小癌患者恢复较快,广泛切除或淋巴结清扫者需更长时间。1、术后分期与恢复周期:甲状腺乳头状癌(占比80%)患者若行腺叶切除,2-3周可恢复日常活动;全切患者需4-6周伤口愈合。髓样癌或未分化癌因需联合放化疗,完全恢复可能延长至半年以上。术后1个月需复查甲状腺功能,调...
胡兴胜
胡兴胜 副主任医师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甲状腺癌晚期能治愈吗

甲状腺癌晚期通常难以完全治愈,但通过规范治疗可有效控制病情进展并延长生存期。1、疾病分期与预后:甲状腺癌晚期指肿瘤侵犯周围组织或发生远处转移。未分化癌进展快、预后差;分化型癌(如乳头状癌、滤泡状癌)对治疗反应较好。五年生存率随分期下降,IV期约为50%-70%,但个体差异显著。预后与病理类型、年龄、转移部位密切相关。2、综合治疗方案:手术切除仍是主要手段,晚...
胡兴胜
胡兴胜 副主任医师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甲状腺癌全切除后是否会复发扩散

甲状腺癌全切除后存在复发风险,但概率相对较低。术后规范治疗和定期随访可显著降低复发扩散可能性。1、复发风险因素:甲状腺癌复发与病理类型密切相关,乳头状癌复发率约5%-20%,滤泡状癌约10%-30%,未分化癌复发风险最高。肿瘤大小超过4厘米、突破包膜侵犯周围组织、淋巴结转移数量多、术后甲状腺球蛋白水平持续升高等均为高危因素。2、预防复发措施:术后需根据病理结...
胡兴胜
胡兴胜 副主任医师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宫颈HPV阳性是不是宫颈癌

宫颈HPV阳性并不等同于宫颈癌。HPV(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是宫颈癌的主要诱因之一,但并非所有HPV感染都会发展为宫颈癌。大多数HPV感染会在一段时间内被人体免疫系统清除,只有少数持续感染的高危型HPV可能导致宫颈癌前病变或宫颈癌。HPV感染分为低危型和高危型。低危型HPV通常引起生殖器疣,而高危型HPV与宫颈癌的发生密切相关。高危型HPV持续感染可能导致宫颈...
胡兴胜
胡兴胜 副主任医师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按疾病找医院 更多>

男科 妇科 不孕不育 皮肤科 白癜风 牛皮癣 癫痫病 精神科 脑瘫 性病 儿科 肿瘤 口腔 骨科 肛肠 眼耳鼻喉科 肾病 甲状腺 中医 康复

周边医院 / 专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