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医院简介

医院占地面积148亩,开放床位1800张,设有一线科室42个,拥有128层螺旋CT、1.5T核磁共振、数字血管造影机、DR、高压氧舱等先进设备,设备总价值3.59亿元。医疗服务主要覆盖新都区、彭州市、青白江区、金堂县等成都市东北部县(区),以及德阳市部分地区。现有职工1598人,卫技人员1380人,卫生高级职称201人;专业技术人员1433人,高级职称212人;博士后、博士、硕士350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3人,全国卫生计生系统先进... [详情]

医院占地面积148亩,开放床位1800张,设有一线科室42个,拥有128层螺旋CT、1.5T核磁共振、数字血管造影机、DR、高压氧舱等先进设备,设备总价值3.59亿元。医疗服务主要覆盖新都区、彭州市、青白江区、金堂县等成都市东北部县(区),以及德阳市部分地区。现有职工1598人,卫技人员1380人,卫生高级职称201人;专业技术人员1433人,高级职称212人;博士后、博士、硕士350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3人,全国卫生计生系统先进工作者1人,省及省卫健委学术技术带头人11人、后备人才25人,“天府万人计划”天府名医、省卫生健康首席专家、领军人才、省部级有突出贡献专家等专家人才10余人,各级学会协会任职副主任委员及以上20余人,其中3人担任全国医学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学科建设与技术水平坚持创建“院有品牌、科有特色、人有专长”的发展格局,以学科建设为载体,推动医院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提升。医院现有12个省医学重点学科(消化内科学、医学影像学、烧伤外科学、呼吸内科学、心血管内科学、临床检验诊断学、肾脏病学、内分泌代谢病学、神经病学、风湿病学与自体免疫病学、胃肠外科学、骨科学)、1个省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肛肠科)、3个省高校重点实验室(消化系肿瘤与微循环、衰老与血管稳态、老年呼吸病),康复医学科为四川省康复医学会疼痛与瘫痪康复中心。医院形成了大面积烧创伤的救治、CAR-T细胞治疗终末期肿瘤、呼吸疾病介入治疗、呼吸危重症救治等一批具有区域影响力的技术项目,其中呼吸疾病介入治疗技术达到全国先进水平;风湿免疫科、消化内科、骨科实力居全省前列。教育教学作为教学医院,医院承担了成都医学院本科生和研究生教育、规培生及继续教育等教学任务。临床医学专业为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开设有临床、影像、麻醉、康复、儿科五个本科专业,承担“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全科医学”专科教育,举办成医一附院护士学校,形成了“研究生—本科—大专—中专”多层次教学格局,连续多年在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中获奖。医院为“省级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实践基地”,临床医学实验教学中心为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省级教学示范中心;医学影像专业为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临床医学实验教学中心、医学影像实验教学中心为“中央与地方共建高校特色优势学科实验室”项目;“全科医学教育实训中心”获批“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基金”项目。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健全,拥有22个国家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科研水平强化科研管理制度建设,鼓励科技成果转化,不断完善科研激励机制。近年来,医院获批各级科研课题632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6项,省部级、厅局级项目315项。发表科技学术论文1783篇,其中SCI收录136篇。获中华医学会科技奖1项、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特殊贡献奖1项、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科学进步奖1项、四川省人民政府科技进步奖7项(其中一等奖3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中国人民解放军军队医疗成果奖8项(其中二等奖1项,三等奖7项)、中国人民解放军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四川省医学科技奖二等奖3项、其他省市级科技成果奖10项。主编参编出版教材、专著67部;获批专利35项;获批109项国家级及省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社会公益职责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四川省委省政府关于脱贫攻坚重大决策部署,根据四川省卫生健康委安排,切实组织实施精准帮扶凉山州普格县螺髻山镇德育村。以党建为抓手,产业帮扶为核心,卫生健康指导和教育支持为重点,切实履行帮扶职责,确保帮扶工作取得实效。多举措开展医疗精准扶贫,累计选派挂职副院长4人、驻村干部6人,精选科室有效开展“十院百科帮百村”和贫困县卫生“三下乡”活动;结合受援医院发展需求认真做好对口支援,培训受援医院骨干医师,并向11家受援医院派出驻点支援医生,开展义诊巡诊、手术示教、举办学术讲座等;持续开展健康服务和区域技术帮扶,切实帮助对口帮扶地区及医院提高临床诊疗水平。医院历年来在处置重大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在援外医疗,在“5.12”汶川大地震、“4.20”芦山地震的抗震救灾、伤员转运、伤员救治等方面始终以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不惧危险、冲锋在前,发挥着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教学医院的重要作用,受到广大人民群众、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的好评。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全体成医附院人继承和发扬着军队优良传统,秉承“崇道尚德自强不息”的医院精神,尊崇“精诚为术仁爱为医”的医院院训,坚持以病人中心,努力为广大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

医生团队 更多>

胡清林
简介: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乳腺甲状腺外科主任,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外科规培基地主任,近三年主持省级课题二项、参与国家自然基金一项。在2015年首届“四川好医生-成都”评选活动中荣获“四川好医生”称号。
谢喜
简介:谢喜,副主任医师,毕业于四川大学华西医学院,后于华西医院就行规范化住院医师培训。有14年的泌尿外科临床科研经验。擅长泌尿生殖系统肿瘤,结石,前列腺疾病的诊断及微创治疗,能熟练完成各类腹腔镜手术,输尿管镜/软镜,经皮肾镜碎石,经尿道前列腺电切/剜除术,膀胱肿瘤电切术等微创手术;对男科疾病,不育,女性泌尿疾病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近年来在权威杂志发表科研论文5篇,参编学术专著2本。
杨林
简介:杨林,男,副主任医师,急诊科主任,重症监护室副主任,擅长心血管内科。对疑难杂症及内科急重病病人的处理有自己独到见解。
夏宗渭

健康问答 更多>

专家科普 更多>

低焦油香烟是否能减少肺癌风险

低焦油香烟不能减少肺癌风险。虽然低焦油香烟的焦油含量较低,但吸烟者往往会通过增加吸烟量或改变吸烟方式来补偿,导致实际吸入的有害物质并未减少。吸烟是导致肺癌的主要原因之一,任何类型的香烟都会增加肺癌风险。
支修益
支修益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膀胱癌是怎么引起的

膀胱癌可能由长期吸烟、职业化学暴露、慢性膀胱感染、遗传因素及饮用水污染等原因引起,可通过手术切除、化疗、放疗、免疫治疗及靶向治疗等方式干预。1、长期吸烟:烟草中的亚硝胺等致癌物质经尿液浓缩后长期刺激膀胱黏膜,吸烟者患病风险是非吸烟者的2-6倍。戒烟可降低风险,确诊后需通过尿液脱落细胞学检查监测病情。2、职业化学暴露:长期接触苯胺染料、橡胶制造中的芳香胺类化合...
胡兴胜
胡兴胜 副主任医师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如何治疗转移性膀胱癌

转移性膀胱癌需采取多学科综合治疗,主要方法包括全身化疗、免疫治疗、靶向治疗、局部放疗及姑息性手术。1、全身化疗:以铂类为基础的联合化疗是核心方案,常用药物有吉西他滨联合顺铂、甲氨蝶呤联合长春碱等。化疗可缩小肿瘤体积并延缓转移进展,但需评估患者肾功能及体能状态。骨髓抑制和消化道反应是常见副作用,治疗期间需定期监测血常规。2、免疫治疗:PD-1/PD-L1抑制剂...
胡兴胜
胡兴胜 副主任医师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膀胱癌的术后护理和随访

膀胱癌术后护理与随访需重点关注伤口管理、排尿功能恢复、并发症预防、定期复查及心理支持。主要措施包括导尿管护理、膀胱功能训练、饮食调整、影像学复查和情绪疏导。1、导尿管护理:术后通常留置导尿管1-2周,需保持引流袋低于膀胱水平防止逆流感染。每日用生理盐水清洁尿道口,观察尿液颜色和量,若出现血尿加重或絮状沉淀需及时就医。导尿管拔除前需进行膀胱造影确认吻合口愈合。...
胡兴胜
胡兴胜 副主任医师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膀胱癌术后需要注意什么

膀胱癌术后需重点关注伤口护理、排尿功能恢复、感染预防、饮食调整及定期复查。主要注意事项包括术后引流管维护、尿液颜色监测、适度活动促进康复、高蛋白饮食补充营养、严格遵医嘱随访。1、引流管护理:术后留置导尿管或膀胱造瘘管需保持通畅,避免扭曲受压。每日记录尿量及性状,发现血尿加重或脓性分泌物需及时告知引流袋位置应低于膀胱水平,防止尿液反流引发感染。通常术后7-10...
胡兴胜
胡兴胜 副主任医师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膀胱癌的患病因素有哪些

膀胱癌的患病因素主要有长期吸烟、职业化学暴露、慢性膀胱炎症、遗传因素以及饮水习惯不良。1、长期吸烟:烟草中的芳香胺类物质是明确的膀胱癌致癌物,吸烟者患病风险是非吸烟者的2-4倍。烟雾中的有害成分经肺部吸收后通过尿液排泄,长期刺激膀胱黏膜上皮细胞,导致DNA损伤和异常增殖。戒烟10年后风险可降低至接近非吸烟者水平。2、职业化学暴露:接触苯胺染料、橡胶、皮革、印...
胡兴胜
胡兴胜 副主任医师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医生答疑 更多>

子宫切除手术并发症

子宫切除手术并发症主要有出血、感染、尿路损伤、肠管损伤、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子宫切除手术是妇科常见手术,适用于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病、子宫内膜异位症等疾病,术后可能出现多种并发症,需密切观察并积极处理。 1、出血 子宫切除手术中或术后可能出现出血,术中出血多与手术操作有关,术后出血可能与血管结扎不牢固或凝血功能障碍有关。出血量较大时可导致休克,需及时输血或再次手术止血。术后应密切观察阴道出血量及生命体征,发现异常及时就医。可遵医嘱使用氨甲环酸注射液、酚磺乙胺注射液等止血药物。 2、感染 子宫切除术后可能发生切口感染、盆腔感染或泌尿系统感染,表现为发热、切口红肿渗液、下腹痛等症状。感染多由术中污染或术后护理不当引起。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如头孢呋辛钠注射液、甲硝唑氯化钠注射液可降低感染风险。术后保持切口清洁干燥,遵医嘱按时换药,出现感染症状及时就医。 3、尿路损伤 子宫与膀胱、输尿管解剖关系密切,手术中可能误伤膀胱或输尿管,导致尿瘘或排尿困难。术中精细操作可降低损伤风险,一旦发生需及时修补。术后出现尿频、尿急、尿痛或尿失禁等症状时应及时检查,可进行膀胱训练或遵医嘱使用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琥珀酸索利那新片等药物改善症状。 4、肠管损伤 子宫与直肠相邻,手术中可能损伤肠管,导致肠瘘或肠梗阻。术中仔细分离可避免损伤,一旦发生需及时修补。术后出现腹胀、排便困难或肛门停止等症状时应警惕肠管损伤,需禁食并就医处理。可遵医嘱使用乳果糖口服溶液、多潘立酮片等药物缓解症状。 5、深静脉血栓形成 子宫切除术后卧床可能导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表现为下肢肿胀、疼痛。高龄、肥胖、长期卧床者风险较高。术后早期下床活动、穿弹力袜可预防血栓形成。确诊后可遵医嘱使用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华法林钠片等抗凝药物。 子宫切除术后应保持切口清洁干燥,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术后1-2个月内禁止性生活。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多摄入优质蛋白和维生素,促进切口愈合。适当进行盆底肌锻炼,预防盆底功能障碍。定期复查,出现发热、异常阴道出血、持续排尿排便异常等症状应及时就医。保持良好心态,避免焦虑情绪影响恢复。
曲中玉
曲中玉 副主任医师

按疾病找医院 更多>

男科 妇科 不孕不育 皮肤科 白癜风 牛皮癣 癫痫病 精神科 脑瘫 性病 儿科 肿瘤 口腔 骨科 肛肠 眼耳鼻喉科 肾病 甲状腺 中医 康复

周边医院 / 专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