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驻马店第二中医院

医院简介

驻马店第二中医院始建于1956年,是全省建院最早、中医突出特色、实力强劲的“二甲”中医院,是市、区医疗保险定点医院,驿城区老干部定点医院,市婚检定点医院,市残疾人鉴定医院,市120急救网络成员单位,河南省中医学院实习基地,先后被授予全国卫生文明先进集体,河南省卫生先进集体,驻马店市文明单位等称号。驻马店第二中医院历史悠久,科室齐全。现占地面积757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19430平方米,全院整体布局合理,基础设施完... [详情]

驻马店第二中医院始建于1956年,是全省建院最早、中医突出特色、实力强劲的&ldquo;二甲&rdquo;中医院,是市、区医疗保险定点医院,驿城区老干部定点医院,市婚检定点医院,市残疾人鉴定医院,市120急救网络成员单位,河南省中医学院实习基地,先后被授予全国卫生文明先进集体,河南省卫生先进集体,驻马店市文明单位等称号。
驻马店第二中医院历史悠久,科室齐全。现占地面积757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19430平方米,全院整体布局合理,基础设施完善,病区整洁卫生,配有空调、供氧、呼叫等系统设施。住院部设有内一、内二、外科、肛肠科等临床科室和放射、检验、功能检查病理、CT等医技科室。门诊部设有急诊、内一、内二、肝胃、外科、儿科、中医科、五官、口腔及康复理疗、专家门诊和国医堂。开放病床203张,年门诊量74787人次,年住院数2120人次,连续三年业务收入超过1000多万元,固定资产1400多万元,总负债800多万元,资产结构优良。
驻马店第二中医院坚持实施&ldquo;科技兴院&rdquo;方针,先后购置了CT进口A-POGEE-800型全身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德国进口STORI型电视腹腔镜、眼科手术显微镜、美国进口超声乳化仪、美国产准分子激光治疗仪、眼B超、PM型心电工作站、眼电生理检查系统、动态心电监护仪、脑多普勒24小时动态心电图等大型医疗设备20余台(套)。在豫南地区率先开展腹腔镜胆囊摘除术,已使12000多例患者恢复健康;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以使4000余例白内障患者重见光明。
驻马店第二中医院现有在职职工338人,退休职工114人。其中,在职职工中,有客座教授、博士生导师1人,高级职称32人,中级职称67人,区级拔尖人才6人,市级拔尖人才3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有突出贡献专家5人;一批才华横溢、医术精湛的中青年学科带头人享誉豫南,活跃在临床建设的前沿。院内学术氛围浓郁,人才梯队结构优良,科技兴院呈现出盎然生机。
驻马店第二中医院共开展新技术、新项目141项次;出版医学专著20部,在中华级医学期刊发表论文100多篇。医院对外交流与合作成效显著,先后与武汉艾格医院等建立了友好协作关系,每年选派专业技术人员外出学习深造,迄今为止已有30名中青年专家学成归院,到全国各地进行学术交流共300多人次。
驻马店第二中医院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以科技为动力,开展整体医疗,整体护理;实行&ldquo;医患沟通制&rdquo;,礼仪上岗;提供以满足病人需求为宗旨的高品质服务。
驻马店第二中医院以&ldquo;关注病人为焦点&rdquo;,尽最大可能满足病人需求。为病人提供合理、经济、透明的治疗服务,自觉接受社会监督。严格执行物价政策,实行&ldquo;一日清单制&rdquo;,收费、计价微机管理,物价上墙。医院基本实现了局域网化。
驻马店第二中医院正以朝气勃发的崭新面貌,沿着医疗资源整合重组的改革之路,做大做强,做活做响,努力将医院建成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现代化中医院。

医生团队 更多>

张光新
简介:张光新,女,毕业于河南中医学院,副主任医师职称,急诊科主任,从事临床工作30年,医学理论功底扎实,临床经验丰富,擅长应用中药辨证治疗内科疾病,尤其对咳嗽,哮喘,咯血,消渴,胸痹,胃脘痛,泄泻等疾病治疗效果好,近年来在省级以上医疗刊物上发表医学论文6篇,获市级科技进步奖2项.
王蜂
简介:王蜂,男,主治医师,1985年毕业于河南中医学院,1997年在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进修呼吸内科,2009年在郑大一附院进修急诊内科,多次参加全国内科学新进展学习班。擅长中西医结合诊疗肺病、心血管病;对常见身心疾病、躯体疾病合并焦虑及抑郁障碍有体会。秉承诚信、谨慎、敬业、勤奋的执业理念,善于和他人沟通,欢迎咨询。
王艳芳
简介:王艳芳,女,大学文化,内科副主任医师,驻马店市驿城区政协委员。现任驻马店市第二中医院业务副院长,河南医药学会理事,兼任河南中医学院副教授,市内科学会理事,市心血管学会常务理事,市糖尿病学会理事,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委员,市医学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席成员,市医药卫生学会特聘医学专家顾问团顾问。1996年10月被中共驻马店市委市政府评为“优秀科技工作者”,1998年12月被驻马店地区人事局任名为“驻马店地区跨世纪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培养对象”,为我市心脑血管学科带头人之一。从事临床工作以来,率先在我区进行《国内简易麻醉机麻醉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的研究》、《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临床应用的研究》,《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中内科临床监护的研究》并完成《自拟益血康合剂对高血脂症交粘血症肥胖症的治疗研究》、《肝递增法治疗临床运用的研究》、《加兰他敏配任“三B针”穴位针封闭治疗脑瘫的临床运用研究》等7项科研项目,分别荣获驻马店地区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1项。《中毒性心肌炎17例诊疗研究》、《药物至急性胃粘膜病变34例分析》、《水蛭的临床研究》等20余篇有较高学术价值的论文在国家级学术刊物上发表。由本人任副主编的医学专著《心血管疾病现代诊断与治疗》由中国药科技出版社出版。由本人任第一副主编的医学专著《心脑病的中医药防治》一书由药苑出版社。
喻景兰
简介:喻景兰,女,毕业于河南中医学院,副主任医师,河南中医院兼职副教授,她出生于中医世家,从事临床工作30余年,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如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脑梗塞,脑出血,中风后遗病及肾病,疑难杂症,曾在省级以上医学刊物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获市科技术成果奖2项。

健康问答 更多>

专家科普 更多>

直肠肿瘤有良性的吗

直肠肿瘤确实存在良性类型,常见良性直肠肿瘤主要有直肠腺瘤、直肠平滑肌瘤、直肠脂肪瘤、直肠血管瘤、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等。1、直肠腺瘤:直肠腺瘤是最常见的良性直肠肿瘤,占所有良性直肠肿瘤的70%以上。这类肿瘤起源于直肠黏膜上皮细胞,通常表现为肠腔内突出性生长。直肠腺瘤可能与长期高脂饮食、慢性炎症刺激等因素有关,患者可能出现便血、排便习惯改变等症状。通过肠镜检查可...
胡兴胜
胡兴胜 副主任医师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结直肠肿瘤与饮食的关系

结直肠肿瘤的发生与饮食习惯密切相关,高脂肪低纤维饮食、红肉及加工肉制品摄入过多、维生素与矿物质缺乏、酒精摄入过量、肥胖及代谢异常是主要影响因素。1、高脂肪低纤维饮食:长期高动物脂肪饮食会刺激胆汁分泌,肠道菌群将胆汁酸分解为次级胆汁酸等致癌物质。膳食纤维摄入不足导致肠蠕动减缓,延长致癌物与肠黏膜接触时间。建议用橄榄油替代动物油,每日摄入25克以上膳食纤维,如燕...
胡兴胜
胡兴胜 副主任医师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结直肠肿瘤的高危人群有哪些

结直肠肿瘤的高危人群主要包括有家族遗传史者、长期炎症性肠病患者、不良生活习惯者、年龄超过50岁人群以及既往有肠道息肉病史者。1、家族遗传史:直系亲属中若有结直肠癌或腺瘤性息肉病史,患病风险显著增加。林奇综合征、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等遗传性疾病可直接导致结直肠肿瘤高发。这类人群建议从20岁起定期进行结肠镜检查,必要时需进行基因检测。2、炎症性肠病:溃疡性结肠炎和...
胡兴胜
胡兴胜 副主任医师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肠肿瘤需要定期检查吗

肠肿瘤患者通常需要定期检查。定期随访可监测病情变化,主要检查方式包括肠镜复查、肿瘤标志物检测、影像学评估、病理活检确认以及遗传风险筛查。1、肠镜复查:术后每1-3年需进行全结肠镜检查,腺瘤性息肉患者需缩短至6-12个月。高清染色内镜能发现早期黏膜病变,必要时可同步实施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合并溃疡性结肠炎者应增加监测频率。2、标志物检测:癌胚抗原CEA和CA19...
胡兴胜
胡兴胜 副主任医师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结直肠肿瘤新辅助化疗的优点

结直肠肿瘤新辅助化疗可缩小肿瘤体积、降低分期、提高手术切除率、减少转移风险并延长生存期。主要优势包括提高根治性切除可能性、控制微转移灶、评估化疗敏感性、保留器官功能及改善预后。1、缩小原发肿瘤:新辅助化疗通过细胞毒性作用直接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使原发病灶体积缩小。临床数据显示约60%患者肿瘤直径减少30%以上,部分病例甚至达到病理完全缓解。这种降期效果为后续手...
胡兴胜
胡兴胜 副主任医师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结肠肿瘤有良性的吗

结肠肿瘤确实存在良性类型,常见良性肿瘤包括结肠腺瘤、脂肪瘤、炎性息肉、错构瘤和平滑肌瘤。这些病变生长缓慢且极少转移,但部分可能恶变需定期监测。1、结肠腺瘤:结肠腺瘤是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占所有结肠息肉的70%以上。病理学上分为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和混合型腺瘤,其中绒毛状腺瘤癌变风险较高。内镜检查可见黏膜表面隆起或分叶状结构,直径超过1厘米的腺瘤建议切除。2、脂...
胡兴胜
胡兴胜 副主任医师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医生答疑 更多>

孕妇睡着了胎儿会动吗

孕妇睡着了胎儿一般会动,胎动是胎儿正常的生理活动,与孕妇是否睡眠无关。 胎儿在母体内的活动不受孕妇睡眠状态影响,胎动可能发生在任何时间。胎儿有自己的活动周期,通常与孕妇的作息不完全同步。孕妇进入睡眠状态后,胎儿可能继续活动,部分孕妇会在睡眠中被胎动唤醒。胎动频率和强度因人而异,与胎儿发育阶段、孕妇体位、外界刺激等因素有关。妊娠中晚期胎动更为明显,部分胎儿在夜间活动增多。孕妇平躺时子宫空间相对受限,可能感受到更明显的胎动。胎儿睡眠周期较短,约持续20-40分钟,清醒时活动较为频繁。 极少数情况下孕妇睡眠中胎动减少可能与胎儿缺氧有关。若孕妇发现胎动明显减少或消失,需警惕胎儿宫内窘迫。妊娠晚期胎动规律性较强,突然改变需引起重视。孕妇长期保持同一体位可能影响胎盘供氧,间接导致胎动异常。某些药物或孕妇低血糖状态也可能暂时抑制胎动。胎盘功能减退、脐带绕颈等病理因素会减少胎儿活动。 建议孕妇每天固定时间计数胎动,妊娠28周后每日早中晚各1小时,正常胎动为每小时3-5次。睡眠时采用左侧卧位有助于改善胎盘血流。避免长时间仰卧或右侧卧位,减少子宫对下腔静脉压迫。定期产检监测胎儿发育情况,通过胎心监护评估胎儿状态。如发现12小时内胎动少于10次或较平时减少一半以上,应及时就医检查。保持规律作息和均衡饮食,避免过度劳累或情绪波动影响胎儿活动。
王志新
王志新 主任医师

按疾病找医院 更多>

男科 妇科 不孕不育 皮肤科 白癜风 牛皮癣 癫痫病 精神科 脑瘫 性病 儿科 肿瘤 口腔 骨科 肛肠 眼耳鼻喉科 肾病 甲状腺 中医 康复

周边医院 / 专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