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发热尿疼可通过多喝水、物理降温、使用抗生素、抗炎药物、解热镇痛药等方式治疗。小儿发热尿疼通常由尿路感染、急性肾炎、泌尿系统结石、脱水、药物副作用等原因引起。
1、多喝水多喝水有助于稀释尿液,减少尿液对尿路的刺激,缓解尿疼症状。家长需确保儿童每日饮水量充足,可适当增加温开水或淡盐水的摄入。对于年龄较小的儿童,家长需定时喂水,避免因发热导致脱水加重尿路不适。若儿童因疼痛抗拒饮水,可尝试少量多次喂服。
2、物理降温物理降温适用于体温未超过38.5摄氏度的发热情况。家长可用温水擦拭儿童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分布区域,或使用退热贴辅助降温。避免使用酒精擦拭,防止皮肤吸收或刺激。若儿童出现寒战,需暂停物理措施并注意保暖。物理降温可缓解发热引起的不适,但无法治疗尿疼的根本病因。
3、使用抗生素尿路感染引起的发热尿疼需遵医嘱使用抗生素,如头孢克洛干混悬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颗粒、磷霉素氨丁三醇散等。抗生素可抑制细菌繁殖,消除尿路炎症。家长需按疗程给儿童服药,不可自行增减剂量。用药期间观察儿童是否出现皮疹、腹泻等不良反应,并及时复诊评估疗效。
4、抗炎药物对于非感染性泌尿系统炎症,医生可能开具布洛芬混悬液、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溶液等抗炎药物。这类药物可减轻尿路黏膜水肿和疼痛,同时具有退热作用。家长需注意药物与食物的相互作用,避免与酸性果汁同服。若儿童有哮喘或消化道溃疡病史,需提前告知医生调整用药方案。
5、解热镇痛药对乙酰氨基酚滴剂、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等解热镇痛药可缓解发热和尿疼伴随的全身不适。家长需严格按体重计算给药剂量,24小时内不超过4次用药。避免与其他含相同成分的感冒药联用,防止药物过量。用药后若体温持续超过39摄氏度或尿疼加剧,需立即就医。
家长需保持儿童会阴部清洁,每日用温水清洗并更换棉质内裤。发热期间提供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如米汤、蔬菜粥等,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记录儿童每日排尿次数、尿量及尿液颜色变化,就医时提供详细病史。若儿童出现持续高热、呕吐、精神萎靡或血尿等症状,须立即前往儿科或泌尿外科急诊处理。恢复期避免剧烈运动,定期复查尿常规直至指标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