梗阻性黄疸若由结石引起,需通过影像学检查结合血液检测确诊。主要诊断方式有腹部超声、磁共振胰胆管造影、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血液胆红素检测、肝功能检查等。
1、腹部超声腹部超声是筛查胆道结石的首选无创检查,可显示肝内外胆管扩张及结石位置。结石通常表现为强回声伴声影,胆囊结石检出率较高,但对胆总管下端结石可能受肠道气体干扰。检查前需空腹8小时以提高准确性,若发现胆管扩张但未明确结石,需进一步检查。
2、磁共振胰胆管造影磁共振胰胆管造影能清晰显示胆管树全貌,对结石引起的胆管梗阻定位准确率超过90%。该检查无辐射,可三维重建胆管系统,能发现小至3毫米的结石。适用于超声未明确诊断或疑似肝内胆管结石病例,但体内有金属植入物者禁用。
3、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兼具诊断和治疗功能,可直接观察十二指肠乳头并注射造影剂显示胆管。发现结石后可同期行乳头切开取石,但属有创操作,可能引发胰腺炎或出血。适用于高度怀疑胆总管结石且需紧急解除梗阻的情况,术前需评估凝血功能。
4、血液胆红素检测结石梗阻时血液中结合胆红素显著升高,常超过总胆红素的60%,伴碱性磷酸酶和γ-谷氨酰转肽酶异常。这种"梗阻性"胆红素谱可与肝细胞性黄疸鉴别,但需注意长期梗阻可能导致肝酶同步升高。检测需空腹采血,避免溶血影响结果。
5、肝功能检查肝功能检查显示转氨酶轻度升高,以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为主,通常不超过正常值5倍。若梗阻持续可出现白蛋白下降和凝血时间延长,反映肝脏合成功能受损。该检查需结合影像学判断,单独异常不能确诊结石梗阻,但可评估病情严重程度。
确诊结石性梗阻性黄疸后,应根据结石位置和患者状态选择治疗方案。胆总管结石可考虑内镜取石,肝内胆管结石可能需要手术或经皮肝穿刺治疗。日常需低脂饮食,避免油腻食物诱发胆绞痛,定期复查超声监测结石变化。出现寒战高热或腹痛加剧应立即就医,警惕急性化脓性胆管炎等严重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