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180毫米汞柱属于3级高血压,需立即就医并采取药物治疗结合生活方式干预。主要措施包括降压药物治疗、低盐饮食、规律运动、控制体重、戒烟限酒等。
1、降压药物治疗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长效降压药控制血压,常用药物包括苯磺酸氨氯地平片、缬沙坦胶囊、盐酸贝那普利片等。这些药物通过不同机制降低外周血管阻力或减少血容量,需定期监测血压调整用药方案。避免自行增减药量或更换药物,服药期间出现头晕或乏力需及时复诊。
2、低盐饮食每日食盐摄入量控制在5克以下,避免腌制食品、加工肉类等高钠食物。增加新鲜蔬菜水果和全谷物摄入,推荐食用西蓝花、菠菜、燕麦等富含钾、镁的食物。可采用醋、柠檬汁等代替部分食盐调味,外出就餐时要求少放盐或单独准备蘸料。
3、规律运动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运动时心率控制在220-年龄×60%范围内。避免举重、憋气等可能引起血压骤升的运动项目,运动前后做好热身和放松。血压未稳定控制前避免晨起立即运动,建议选择下午或傍晚时段锻炼。
4、控制体重通过饮食和运动将体重指数控制在24以下,腰围男性不超过90厘米、女性不超过85厘米。减重速度以每周0.5-1公斤为宜,避免快速减肥导致代谢紊乱。可记录每日饮食和体重变化,必要时在营养师指导下制定个性化减重方案。
5、戒烟限酒烟草中的尼古丁会导致血管持续收缩,每日饮酒量应限制为男性不超过25克酒精、女性不超过15克。突然戒酒可能引起血压波动,需在医生指导下逐步减量。同时避免被动吸烟,参加戒烟门诊或使用尼古丁替代疗法提高戒烟成功率。
高血压患者需每日早晚测量并记录血压,购买经过认证的上臂式电子血压计,测量前静坐5分钟、排尿后取坐位测量。避免摄入咖啡因或运动后立即测压,定期进行心电图、尿微量白蛋白等靶器官损害评估。保持规律作息和情绪稳定,突发剧烈头痛或视物模糊需立即急诊处理。长期规范管理可使多数患者血压达标,显著降低心脑血管事件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