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糖高的症状主要包括多饮、多尿、多食、体重下降、视力模糊等,长期高血糖可能导致糖尿病肾病、视网膜病变、神经病变、心血管疾病等危害。高血糖通常由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抵抗引起,建议定期监测血糖并遵医嘱调整生活方式或药物治疗。
1、多饮多尿高血糖会导致血液渗透压升高,刺激下丘脑口渴中枢引发多饮,同时肾小球滤过葡萄糖增多引发渗透性利尿,表现为排尿频繁且尿量增多。典型患者每日饮水量超过3000毫升,夜尿次数增加。这种情况需通过血糖监测和糖化血红蛋白检测明确诊断,日常需限制高糖饮食并增加水分摄入。
2、多食消瘦尽管进食量增加,但葡萄糖无法被有效利用,机体转而分解脂肪和蛋白质供能,导致体重进行性下降。部分患者1个月内体重减轻超过5公斤,伴随明显乏力。可能与胰岛β细胞功能衰竭有关,需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必要时使用二甲双胍片或格列美脲片等药物控制血糖。
3、视力障碍长期高血糖可引起晶状体渗透压改变导致屈光不正,表现为视物模糊、聚焦困难。若持续超过3个月未控制,可能诱发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出现飞蚊症或视野缺损。建议每半年进行眼底检查,可使用羟苯磺酸钙胶囊改善微循环,同时严格控制血糖在7mmol/L以下。
4、神经病变手脚麻木刺痛是高血糖损害周围神经的常见表现,多从足部开始呈袜套样分布,夜间症状加重。严重者可出现自主神经病变,表现为腹泻便秘交替、体位性低血压。甲钴胺片和硫辛酸注射液可用于营养神经,但需配合血糖管理才能延缓病情进展。
5、血管并发症持续高血糖会损伤血管内皮,加速动脉粥样硬化,增加心肌梗死、脑卒中风险。微量白蛋白尿是早期肾损伤标志,后期可能进展为尿毒症。阿托伐他汀钙片可调节血脂,但根本在于将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7%以内,血压维持在130/80mmHg以下。
建议每日进行30分钟以上有氧运动如快走或游泳,饮食选择低升糖指数食物如燕麦、糙米,避免精制糖和饱和脂肪酸摄入。定期监测空腹及餐后2小时血糖,出现伤口不愈、反复感染等症状时需及时就医。长期血糖管理需在医生指导下结合药物治疗、饮食控制和运动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