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鼻喉?头颈外科:“小器官”成就大发展
提起耳、鼻、喉,不生病的时候似乎没有人注意到它们的存在,一旦出现问题,就会让人无所适从,甚至影响正常的生活。这时候,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就成了患者们的首选之地。
“耳鼻喉—头颈外科无小事”。四院副院长、耳鼻喉—头颈外科主任曹文栋说,多年来,市四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始终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以优质的服务、娴熟的技术全面诊治耳鼻喉学科各种常见病以及危、急、重病例,赢得了患者和家属们的广泛好评。
付出总会见成效。2003年,四院耳鼻喉—头颈外科被市卫生局列为全市卫生系统五官科领域唯一的市级重点发展学科,承担全市重大科研项目的研究;2006年,经市科技局、民政局批准四院成立全市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研究所;同时曹文栋也成为中华医学会河北省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会唯一的常委委员。
高起点上的突破
走进四院耳鼻喉—头颈外科门诊室,看病的患者络绎不绝。“好,张开嘴、张大点,再大一点……”在忙碌的人群中,记者发现四院副院长、耳鼻喉—头颈外科主任曹文栋正在为一名十几岁的男孩检查咽喉。诊治完后,他摘下蓝色口罩,一边擦汗一边介绍说,一到冬天,人们容易感冒,咽炎、鼻炎患者就多了起来,现在每天门诊接待量多达四五十人。
无可厚非,门诊量大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老百姓的信任,当然这与耳鼻喉—头颈外科仅仅成立十多年,就已经发展成为我市乃至全省的“一流学科”的“四院速度”是分不开的。
曹文栋介绍说,从1998年开始,四院率先在全市成立了耳鼻喉—头颈外科,从原来单纯治疗耳、鼻、喉的疾病,延伸到包含了耳鼻喉、颌面部、头颈部的疾病。在梁君奎院长等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科室与国家级大医院像北京协和医院、解放军301总医院、肿瘤医院、海军总医院、北京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协作,建立了长期协作关系,进行技术共享,并购进了大量的先进设备仪器。
“有了和这么多大医院亲密接触的机会,我们十分珍惜,事实证明这也是耳鼻喉-头颈外科腾飞的开始。”为什么这么说?曹文栋说,当时耳鼻喉—头颈外科抓住这一机会,一边把北京专家请过来指导,同时派出人员到北京学习,像这种“请进来”、“走出去”当时很少见。如此一来,像协和等大医院最先进的技术都能接触到,通过学习,很快就做到了技术与国内一流同步,开展的技术很多做到了省内首创。
说起省内首创,曹文栋掩饰不住内心地自豪。他说:“我们率先开展了鼻内窥镜微创治疗慢性鼻窦炎、鼻腔泪囊造孔术治疗慢性泪囊炎、鼾症及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的多导睡眠监测以及口腔阻鼾器、经鼻持续正压通气呼吸机及应用低温等离子技术施行鼻、咽全程消融术,显微外科技术治疗声带息肉、良恶性肿瘤等。”
给曹文栋印象最深的一次是:一位患者来四院就诊,经过诊断,患者为广基声带息肉需要切除。医生告诉患者可以用显微外科技术微创切除,但是患者不放心,要到省里去做。可是没几天又回到四院,说省里还没开展这项技术。四院耳鼻喉-头颈外科为这位患者做了手术,特别成功,术后效果很好,复查时激动得不行,说没想到:“省里都不能做的,四院都能做得好,太了不起了!”
在和全国各大知名专科医院合作中,除了先进技术上的重大突破,四院耳鼻喉—头颈外科培养锻炼了一大批人才队伍。他们从更高的起点出发,不断提升自己、丰富自我,为耳鼻喉-头颈外科的快速发展贡献了力量。
创新激发无限活力
“科室要想有大的发展,仅仅靠守是不行的,更要‘创’。我们必须敢于打硬仗,解决一个又一个的技术难题,而解决难题的过程就是不断创新的过程……”对于耳鼻喉—头颈外科,曹文栋带领大家一直走在技术创新的路上。
面对新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在曹文栋的带领下,耳鼻喉—头颈外科上下同心,全力以赴,在强化科室原有特色的基础上,不断开拓新技术,为更多患者解除痛苦。尤其是围绕疑难危重疾病诊治,实行全科及相关学科联合会诊、跨专业组互助协作,在上颌骨锯开外翻鼻咽癌切除术、下颌骨锯开外翻联合胸大肌皮瓣修复治疗口咽癌及舌根癌、经颅中窝进路面神经管减压术治疗外伤性面瘫、面神经管全程减压术治疗面神经麻痹、甲状腺癌晚期侵犯喉腔食管同期施行双侧甲状腺全切除联合喉全切除、喉瓣修复下咽及食管部分切除、经开颅修补外伤性脑脊液鼻漏、切除长期误诊的巨大面神经鞘膜瘤、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悬雍垂腭咽成形术联合软腭折叠术、舌骨悬吊术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的技术特色,填补了省内空白。
提起这些新技术的临床应用,曹文栋说,每一项技术在临床上都非常纯熟,成功率很高,处全市领先地位。以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为例。睡眠呼吸暂停的发生主要是由于上气道堵塞引起的呼吸道不畅,比如人们软腭肥厚、睡眠时舌头后坠堵塞呼吸道、悬雍垂肥大、鼻部病变、咽部呼吸道狭窄等,都会造成呼吸不畅,发生呼吸暂停,如果不加注意长期发展很容易给心脑造成损伤,甚至发生睡眠中窒息死亡。
对于这种疾病,耳鼻喉—头颈外科根据患者不同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手术。如果是悬雍垂软腭肥大引起的就做悬雍垂腭咽成形术、如果是软腭肥大引起的就做软腭折叠术;如果是睡眠中舌头后坠引起的,就做舌骨悬吊术,使它有力量支持着舌头不再后坠。因为这些手术视野、活动范围受限,而且多涉及发挥重要功能的肌肉、部位等,有一定的难度,但是耳鼻喉—头颈外科以自己精湛的技术让大家的信任,无数患者在这里康复出院。
善于挑战高难度
“我在这儿看病,放心,安心。耳鼻喉—头颈外科的医生们技术好,服务好,口碑好……”这是在一次医患见面会上一位患者代表的发言。
曹文栋坦言:最大的欣慰莫过于得到患者以及家属们的认可,每当看到患者恢复身体,健康出院,就会激起大家更大地工作热情,向着更高、更远的目标前进。
回忆起曾经为一位花季少年实施了难度非常高的“造脸”手术而轰动全市,曹文栋说,对于医生,患者的健康最重要。患者郑立(化名)是景县人,从小是个孤儿,常年在外打工,当时他就诊时17岁,人长得也挺标志,但是脸上却长了一个巨瘤,右侧下颌部脸颊也严重变形,高高地隆起成一个鸡蛋大小的突起,用手触摸上去,不是一般肿瘤那样软软的而是硬邦邦的。
来到四院后,医生们为郑立进行了仔细地检查,通过X光片等确诊为造釉细胞瘤,从性质上说造釉细胞瘤属于良性肿瘤,但是容易复发,甚至恶变,故称为“临界瘤”。关于造釉细胞瘤的组织来源,好多不同的看法,但大多数认为由釉质器或牙板上皮发生而来,多发生在青壮年,以下颌骨体部及下颌骨角为常见。生长缓慢,初期无自觉症状,逐渐可使颌骨膨大,左右面部不对称。当肿瘤侵犯牙槽突时,可使牙松动甚至脱落。肿瘤继续增大时,将使颌骨外板变薄甚至吸收,这时肿瘤可侵人软组织内。当肿瘤压迫下齿槽神经时,患侧下唇可能感觉麻木不适。肿瘤继续增大,皮层骨质完全吸收,可影响咀嚼语言等功能。
要想得到有效治疗,只能手术切除。但是由于造釉细胞瘤具有局部浸润性生长的特点,它的组织细胞也因此渗透到了周围的骨骼之中,所以仅仅从颌骨上将肿瘤挖出还是不够的,因为剩余在周围骨骼中的残余肿瘤细胞还会继续发育,再次复发,而且多次反复的结果往往会造成病变恶化,成为恶性肿瘤,危及生命。所以手术时,往往会在病变部位外缘0.5至1厘米处进行切除。如果这样,患者的下颌骨就会失去很大一块,容貌就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咀嚼、语言等功能也会出现问题。
曹文栋立即组织多方会诊研究,最后决定克服一切困难,对郑立的右侧下颌骨肿瘤并下颌骨升支下颌角切除。一切准备过后,曹文栋对郑立的造釉细胞瘤进行了切除,取下自体肋骨修剪成与下颌骨缺损处相匹配的形状后,用成形钛板固定,重建了下颌骨,手术非常成功。
“造脸”手术的成功堪称奇迹,曹文栋介绍说,经过这些年的快速发展,耳鼻喉—头颈外科不但对一般疾病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对于这一领域的肿瘤治疗也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特别是对一些恶性肿瘤诊疗手段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不仅如此,还开展许多高难度手术,如甲状腺癌晚期侵犯喉腔食管同期施行双侧甲状腺全切除联合喉全切除等。
成绩属于过去,发展在于未来。曹文栋说,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全体医护人员将继续用先进技术和满腔热情打造科室品牌,努力奉献社会,造福于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