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哈尔滨贵生堂中医医院
擅长领域:
糖尿病/糖尿病足/甲亢/甲状腺结节/偏沮/湿痹/老年肺癌/咽旁脓肿/颈椎结核/小儿血尿/咽角化症/椎管狭窄
联系方式:
客服:0451-88897272
出诊时间:
早8:30-晚17:30
在线咨询 预约挂号

医院简介

哈尔滨贵生堂中医医院是由贾春宝博士创建的特色专科门诊,该医院特色专科为甲状腺病专科和糖尿病足专科。甲状腺病和糖尿病及并发症均为常见的内分泌疾病,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环境的污染,生活压力等诸多因素,导致这两种疾病都暴发性增长,成为危害人们身体健康,造成生活质量下降和增加医疗费用支出的最主要的慢性疾病。尤其糖尿病已成为我国严重的经济问题... [详情]

医院科室 更多>

医生团队 更多>

贾春宝
简介: 贾春宝,男,博士,1988年毕业于黑龙江中医学院,同年考取本院院长黄炳山教授的硕士研究生,从事中医基础理论研究。研究生毕业后在哈尔滨市中医院从事中医外科临床工作,对痈、疽、疔、疮之类病证积累了大量的临床经验,总结出卓有疗效的中医外科病证的内治和外治方药。坚实的中医基本理论功底,又加上丰富的临床经验,贾春宝开始把精力集中在糖尿病足的治疗项目上。为了攻克糖尿病足不截肢治疗的难关,1997年他又进入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攻读博士学位,2000年毕业并获得博士学位,旋即进入哈尔滨医科大学博士后流动站再行深造,专门从事糖尿病足的中医治疗和糖尿病足的临床及药理研究。先后发表论文20多篇,著作三部,参与全国、国际学术会议十余次。

医院环境 更多>

健康问答 更多>

专家科普 更多>

为什么得甲状腺结节

甲状腺结节可能由碘摄入异常、遗传因素、辐射暴露、甲状腺炎症、内分泌紊乱等原因引起。1、碘摄入异常:碘元素是甲状腺激素合成的关键原料。长期碘缺乏会导致甲状腺代偿性增生,形成结节性甲状腺肿;而碘过量可能刺激甲状腺细胞异常增殖。我国沿海地区居民需注意控制高碘食物摄入,内陆人群则应适当补充含碘盐。2、遗传因素:家族性非毒性甲状腺肿、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等遗传性疾病可增...
李爱国
李爱国 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怎样去除甲状腺结节

甲状腺结节可通过定期复查、药物控制、射频消融、手术切除、中医调理等方式干预。多数结节为良性,需根据性质选择处理方案。1、定期复查:体积小于1厘米且超声分级≤3类的结节建议每6-12个月随访。复查项目包括甲状腺功能检测、颈部超声弹性成像,观察结节增长速度及血流信号变化。良性结节年增长超过2毫米或出现钙化需提高警惕。2、药物控制:甲状腺功能异常伴结节可考虑左甲状...
李爱国
李爱国 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怎样预防甲状腺结节

甲状腺结节可通过调整饮食、规律作息、控制情绪、避免辐射暴露和定期体检五种方式预防。甲状腺结节的发生与碘摄入异常、内分泌紊乱、慢性炎症刺激、遗传因素和环境毒素暴露密切相关。1、调整饮食:保持均衡的碘摄入是关键,沿海地区居民建议选择无碘盐,内陆人群可适量增加海带、紫菜等富碘食物。限制十字花科蔬菜如卷心菜、西兰花的过量摄入,其中硫氰酸盐可能干扰甲状腺功能。每日保证...
李爱国
李爱国 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糖尿病足怎么做护理

糖尿病足护理方法主要包括血糖控制、足部清洁、皮肤保湿、伤口处理和选择合适的鞋袜。1、血糖控制:维持稳定的血糖水平是预防糖尿病足恶化的关键。长期高血糖会损害神经和血管,导致足部感觉减退和血液循环障碍。定期监测血糖,遵医嘱使用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配合低升糖指数饮食,将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7%以下。血糖达标可显著降低足部溃疡和感染风险。2、足部清洁:每日用37℃以下...
李爱国
李爱国 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糖尿病足该怎么确诊

糖尿病足的确诊需结合临床症状、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综合判断,主要方法包括足部神经评估、血管检查、溃疡分级和影像学检查。1、症状评估:典型表现为足部麻木、刺痛或感觉减退,可能伴随皮肤干燥皲裂。早期常见足底压力异常分布导致的胼胝形成,进展期出现难以愈合的溃疡,严重者可观察到足趾变形。需特别关注是否存在间歇性跛行等缺血症状。2、神经检查:采用10克单丝测试保护性感觉...
李爱国
李爱国 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糖尿病足要注意什么

糖尿病足患者需重点关注血糖控制、足部护理、感染预防、血液循环改善和定期检查五个方面。1、血糖控制:持续高血糖会损害周围神经和血管,导致足部感觉减退和供血不足。建议通过饮食调整、规律运动和药物干预将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7%以下。口服降糖药如二甲双胍、格列美脲或胰岛素治疗需严格遵医嘱,避免血糖波动过大。2、足部护理:每日用温水清洗足部后彻底擦干,尤其注意趾缝部位。...
李爱国
李爱国 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医生答疑 更多>

反应性淋巴结是什么

反应性淋巴结是指淋巴结因感染、炎症或免疫刺激出现的良性增生性病变,属于免疫系统正常应答反应。主要有感染性因素、免疫性疾病、肿瘤性疾病、疫苗接种反应、其他因素等原因引起。 1、感染性因素 细菌或病毒感染是导致反应性淋巴结肿大的常见原因。链球菌性咽炎可引发颈部淋巴结肿大,表现为局部压痛和发热;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可能引起纵隔淋巴结钙化,伴随低热和盗汗。EB病毒感染常导致全身多发性淋巴结肿大,需通过血清学检测确诊。治疗需针对病原体选择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利福平胶囊等药物,并配合休息和营养支持。 2、免疫性疾病 类风湿关节炎等自身免疫疾病可刺激淋巴结免疫活性增强。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可能出现腋窝淋巴结持续肿大,伴随关节疼痛和蝶形红斑。干燥综合征可引发腮腺区淋巴结反应性增生,需通过自身抗体检测辅助诊断。治疗需使用甲氨蝶呤片、泼尼松龙片等免疫调节药物,同时监测肝肾功能。 3、肿瘤性疾病 淋巴瘤或转移癌可导致淋巴结病理性增大。霍奇金淋巴瘤典型表现为无痛性颈部淋巴结肿大,伴随B症状如夜间盗汗;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可出现硬质固定包块。诊断需依靠淋巴结活检病理检查,治疗需根据肿瘤类型选择化疗方案如环磷酰胺注射液联合放疗。 4、疫苗接种反应 疫苗抗原刺激可能引起局部引流淋巴结短暂肿大。破伤风疫苗接种后常见腋窝淋巴结反应,表现为接种侧轻度肿痛;卡介苗接种可导致同侧锁骨上淋巴结肿大。这种反应通常2-3周自行消退,无须特殊处理,但需与感染性淋巴结炎鉴别。 5、其他因素 药物超敏反应或不明原因刺激也可引发淋巴结反应性改变。苯妥英钠等药物可能引起全身淋巴结肿大伴药疹;部分患者出现持续性淋巴结增生但无明确病因。这类情况需停用可疑药物,进行淋巴结超声随访观察,必要时行病理检查排除恶性病变。 发现淋巴结肿大时应避免反复触摸刺激,观察是否伴随发热、体重下降等全身症状。保持充足睡眠有助于免疫调节,适量补充优质蛋白和维生素C可增强机体抵抗力。若淋巴结持续增大超过2周、质地变硬或固定粘连,应及时进行血常规、超声或病理检查明确性质。日常注意口腔卫生和皮肤清洁,减少感染风险,接种疫苗后出现淋巴结反应可局部热敷缓解不适。
张英泽
张英泽 副主任医师

按疾病找医院 更多>

男科 妇科 不孕不育 皮肤科 白癜风 牛皮癣 癫痫病 精神科 脑瘫 性病 儿科 肿瘤 口腔 骨科 肛肠 眼耳鼻喉科 肾病 甲状腺 中医 康复

周边医院 / 专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