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奉化中医院

市中医院积极开展中医特色护理

作者:复禾健康

  奉化市中医院作为宁波大市县级中医院内唯一的一家三级中医院,始终坚持以等级医院评审标准为准绳,“以病人为中心,以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为主题持续改进医疗服务质量,积极开展中医特色护理,强化中医操作管理,不断完善中医护理内涵建设,进一步降低医疗成本,充分发挥中医特色护理在保健、调理、养生、治疗疾病等方面的水平和疗效。

  中医护理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院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是体现医院中医特色优势的重要方面。为推动我院中医护理工作扎实开展,提高我院中医护理科学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促进临床护理工作健康、可持续发展,护理部成立中医特色护理小组负责中医护理的管理和推进。加强中医护理在治疗疾病和维护健康中的作用,定期收集问题,提出改进措施,指导各科室护理人员开展中医护理技术操作、中医特色健康教育,护理小组成员以点带面,将中医护理操作在各科室进行全面推广。

  重培训,提质量,显特色。积极组织中医药知识及中医护理操作技术培训,通过职工自学、继续教育、院内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加强护理队伍中医护理相关知识的系统培训。通过培训,护理人员运用中医学理论对病人实施辩证施护,提供康复和健康指导;急诊科护士利用掌握中医急诊护理知识和技能,在急诊抢救中适时应用。加强护理基本技能训练,定期对基本理论和常用操作技术进行考试,各护理单元每月进行中医护理操作考核,护理部年底进行护理理论、操作专题考核,以提高护理人员的理论水平和实践技能。

  认真落实《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全院共组织开展20余项中医特色护理操作项目,每月对中医特色护理进行评价,分阶段制订改进措施。其中,艾条灸、耳穴埋籽、穴位按摩、穴位贴敷为各科室普遍开展的项目,中药涂药、穴位注射、中药雾化吸入、中药保留灌肠、中药换药、中药薰药、脐疗、拔罐、电针、温针、普通针刺、头皮针、敷药、刮痧、中药热奄包、中药泡脚等项目在不同病区开展。一进入病区,便可闻及一股浓郁的中药香味,沁人心脾,让人感受到一种浓厚的中医氛围。不同的病症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和护理技术,中、西医护理相互融合贯通,如用“开天门”操作治疗头昏、失眠;耳穴埋豆治疗眩晕、高血压;艾条灸双向治疗便秘、腹泻;穴位贴敷治疗尿频、小便失禁等,很多患者在体验疗效后主动要求中医保健和治疗,充分体现了中医特色护理的优势和疗效。这些技术易于普及,对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方面有显著的作用,具有操作方便、适用广泛、疗效快捷、经济实用、容易被患者接受的优点,2013年全院各病区针对不同患者共实施各种中医护理操作93000余次,同比增长169%。同时,积极开展中医护理新技术的推广,葱泥穴位外敷、微波中医熨法、中药鼻吸氧、蜡疗、药枕法、火烧药熨疗法等项目,已在各病区进行演示和推广。

  随着时代的进步,中医的发展越来越成熟,在人们追求返璞归真、尽享天年的今天,中医护理必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优势和特色。我院将以提高护理质量为核心,以提升护理队伍整体素质为目的,以加强护理工作内涵为目标,实施中医护理常规并积极开展专科(专病)中医特色护理,提供具有中医药特色的康复和健康指导,实施持续改进护理质量的新模式,来强化特色护理、来探索辩证施护与现代护理的有效融合。

上一篇: 市中医院成为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奉化分院

医院动态 更多>

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哮喘

秋冬季节是哮喘、急性喉炎等气道炎症类疾病的多发季节。特别是婴幼儿急性哮喘,随着气温降低发作愈发频繁。临床上以往都是通过口服药物或静脉输液来治疗,给病人带来了很多的不便和痛苦,特别是婴幼儿,配合度不够,不良反应大。随着医学的发展,药物雾化吸入这种治疗方法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它具有缓解支气管痉挛、稀化痰液、防治呼吸道感染的作用,且此方法适用于各年龄层次,目前已成为治疗急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一项重要方法。雾化吸入法是利用高速气流,使药液形成雾状,再由呼吸道吸入,达到治疗的目的,雾化吸入对于幼儿不需要主动吸气配合,幼儿可以通过面罩或口器吸入药物,无任何不适,给家长减少了很多的麻烦。雾化吸入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与口服给药和静脉输液等方法相比具有用药剂量小、见效快、副作用少、使用方法方便等优点,且疗效显著。近几年,我院也购置了十几台气体压缩式雾化器应用于临床上。随着医疗知识的普及和雾化吸入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病人及家属开始接受这一治疗方法。近期,我院急诊室做雾化吸入的病员增多,新进两台气体压缩式雾化器供病人使用,避免了排队现象,受到了患者和家属的好评。

微创注射整形

微创注射整形可有效地祛除皱纹、丰太阳穴、丰下巴、隆鼻、填充鼻唇沟、丰颊等,注射填充的材料有很多。1、Botox注射祛除皱纹效果佳。BOTOX之所以有祛皱的功效,因为麻痹了肌肉让肌肉失去运动能力而消除了皱纹。现在世界上只有三个国家能够生产BOTOX注射填充材料,中国、美国、英国。其具有的优势有:无创伤、见效快、价格便宜、操作方便、不影响工作,和传统的化学换肤、拉皮、胶原注射充填相比拥有更好的效果。2、自体脂肪自体脂肪组织游离移植作为自体填充材料在乳房成形、治疗外伤后的组织缺损及矫正软组织塌陷畸形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3、透明质酸透明质酸凝胶临床应用已有20余年的历史。可分为Hylaform粘弹性凝胶和Restylane凝胶。它在细胞基质中起稳定细胞外基质完整的作用,无毒性,无炎性反应,主要用于软组织增大。其中Restylane有较大的吸水性,因此注入后作用较持久,每次注入3-4ml,可持续6-12个月,用于鼻唇沟处或作丰唇用。4、胶原蛋白目前,用于临床的胶原注射剂有2种,一种是高度纯化的牛胶原,另一种是高度纯化的人体胶原。国内临床常用的医用美容胶原注射剂是由高度纯化的人体胶原蛋白制成。临床主要用于颜面软组织凹陷、皮肤静态皱纹及组织轮廓的改善,包括痤疮等引起的凹陷性瘢痕、创伤感染、先天性因素引起的软组织萎缩等。

孕产妇如何预防腰突症的发生

女性在怀孕时,尤其是到了怀孕后期,随着子宫内胎儿的不断长大,使得准妈妈的腰椎弧度过度向前凸出。如果经常保持这种姿势,容易增加了腰部负担,留下了隐患。而产后的女性,由于内分泌系统还没有完全恢复,骨关节及韧带比较松弛,对腰椎的约束、坚固的力量减弱,容易导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生。特别是很多新妈妈产后以养为主,很少活动,体重有所增加,由于腹部偏于肥胖,使支撑腰部的肌肉负荷增大,从而增加了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生率。当出现什么样的症状时,我们需要高度怀疑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生呢?最重要的一个信号就是疼痛,特别是腰痛伴有一侧或双侧下肢疼痛、麻木等。疼痛常向臀部、大腿、小腿外侧及足底放射。咳嗽、打喷嚏、用力排便时腰腿疼痛,下肢麻木会加重,腰部活动时疼痛加剧,卧床屈膝休息常能使疼痛减轻。疼痛发作多属突然性、周期性。如果平时或怀孕期间经常腰痛,这就提示我们可能得了腰肌劳损。腰肌劳损如果不及时治疗,在产后很容易诱发腰椎间盘突出症。另外,反复发作的腰扭伤,虽经休息、热敷、口服止痛药后疼痛消失,但它也可能是腰椎间盘出症的信号。为了预防孕产妇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生,要重视妇女围产期的保健。1、怀孕期间预防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生的几点建议:(1)怀孕前注意加强身体锻炼。这不但可增强怀孕妇女的体质和腰背肌肉得力量,便于日后分娩,也可减少怀孕时产生的腰酸背痛。强健的腰背肌及腹肌能够帮助稳定脊柱,防止腰椎间盘突出的发生。(2)怀孕期间注意劳逸结合,可进行适度的活动。活动方式不宜剧烈,不要增加腰部负担,于临产前3个月即停止。(3)怀孕期间平卧睡觉时,可在膝关节后方垫上枕头或软垫,使髋关节、膝关节屈曲,以减少腰部后伸,使腰背肌肉、韧带、筋膜得到充分的休息。最好采用侧卧位睡觉。此外,不要穿高跟鞋,以防止加重原有挺腰姿势,增加腰骶部的负担等。2、产后预防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生的几点建议:(1)保暖:由于分娩时产妇出血、出汗、体力消耗较大,气血、筋骨都很虚弱,容易受凉,尤其是怀孕期间受力较重的腰部,更容易受风寒侵袭。因此,根据东方人的体质状况,建议产后1个月内不出门。这也就是民间俗称的“坐月子”。(2)休息:充分的睡眠可帮助产妇恢复体力,恢复肌肉的弹性,在照顾好孩子的同时,可尽量多睡一会。不能搬动较重的物体,减少腰部受伤的机会。(3)控制体重:大多数产妇产后体重都有明显的增加,这样,腰椎的负担就会加重,成为腰痛的原因。因此,产妇要适当控制体重。(4)适当锻炼:锻炼腹部及腰骶部的肌肉力量,以增强腰椎的稳定性,最好在产后2周左右开始锻炼。当我们知道了如何预防孕产妇发生腰椎间盘突出症后,孕产妇可自我加强腰背肌及腹肌力量的锻炼,以增强腰椎的稳定性。预防腰痛的体操最好在产后2周左右就逐渐开始做。以下锻炼的方法,可供选用。(1)腰部前屈后伸运动:产妇两腿稍分开站立,均匀呼吸,一边将腰部慢慢向前弯曲,双手手指伸直尽量碰触地板,起身还原。然后将上身慢慢向后仰,还原。(2)转腰运动:产妇分腿站立,双上肢侧平举,然后向左转动上半身。还原后,向右转动上半身。(3)仰卧起坐运动:产妇仰卧屈膝,双手抱头,用力使上半身坐起。(4)仰卧扭腰运动:产妇仰卧,双手扶住床沿,扭动腰部,把左腿伸向床的右侧,脸向左侧,上半身尽量平卧于床。还原后再向相反方向重复上述动作。(5)飞燕运动:产妇俯卧,双手后伸,上半身和双腿向后抬起,坚持数秒后还原。此外,产妇可做些强健下肢的运动。比如伸展运动:产妇面向墙壁,双手扶墙,一条腿尽量向后伸直,另一条腿慢慢下蹲,然后起立还原。或者屈膝运动:产妇双腿前后分立,均匀呼吸,向前弯腰,使前方膝关节屈曲,然后起立还原。值得一提的是:孕产妇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生率相对较高,腰痛有相当一部分原因是由于其特殊的生理阶段的生理改变所致,除了进行必要的生活及锻炼指导外,在病情较为复杂和严重时,孕产妇朋友们还是应该及时前往医院检查并接受正规治疗。

过度肥胖为什么容易患腰突症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过度肥胖者不断增加,超重和肥胖在我国有流行的趋势,肥胖问题已经成为当前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它是影响我国未来民族体质和健康的严重问题。许多研究发现,将多个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肥胖是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认为肥胖可引起下腰痛发病率升高,也是引起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病率增高的原因之一。什么样的体重才算得上是肥胖呢?判断肥胖的国际通用术语为体重指数(BMI),BMI=体重(公斤)值/身高(米)的平方。正常范围是18.5~24;我们中国人等于或高于24为超重;等于或高于28为肥胖。简易计算公式为:身高(厘米)-105=标准体重(公斤)。体重超过标准值的10%为超重,超过20%为肥胖。体重在标准值的90%~110%以内上下波动是允许的。这样我们就可以根据这些公式和数值衡量一下自身是否超重。在得知过度肥胖容易引发腰椎间盘突出症之后,其中的原因我们可以做一简单的分析。肥胖引起下腰痛可能与肥胖引起的腰部机械负荷增大有关,单从腰部而言,额外增加的体重,一方面使身体重心过度远离人体的轴线,加剧了腰背肌的负担,同时亦加大了对椎间盘的压力负荷。过度肥胖的患者腰背肌力减退,腰椎活动度小,亦容易诱发腰椎间盘突出症。同时,我们知道腰椎间盘突出的发生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因主要是腰椎间盘退变,即随着岁数的增长,构成椎间盘的组成部分纤维环和髓核含水量逐渐减少,使髓核张力下降,椎间盘变薄,椎间隙也随之变窄,周围韧带松弛而产生裂隙,从而形成了腰椎间盘突出的内在基础。虽然这种退变存在于每个人当中,腰椎间盘突出的发生并不是必然的,这主要是因为一些外在的因素的影响,比如家族史、工作姿势、居住条件、职业、体质指数等,对腰椎间盘的退变过程均有影响。所以说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里说到体质指数就和过度肥胖有密切关系了。所以,为降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率,我们应高度重视肥胖问题,采取加强健康教育、增强防病意识、减少热量摄入、调整饮食结构、增加体能锻炼等措施来预防肥胖症的发生。在生活中,过度肥胖的患者具体该形成怎样良好的生活习惯及如何进行适度的锻炼呢?首先,增强健康意识。医生单纯告诫患者注意不要发胖,并不能阻止肥胖病的流行,应告知肥胖是多种疾患的重要危险因子。患者认识到肥胖的危害性后,心里要有根弦,在生活中时时刻刻就要开始注意饮食。其次,校正饮食习惯。校正饮食习惯,包括食品的选购、储存、烹饪,以及形成良好的摄食行为,包括时间、地点、点菜、陪伴、环境、氛围等。可以使肥胖者享有有自尊的摄食,能在“少吃一些”的同时感觉良好,这样身体总热量的摄取逐步减少,最终得以维持理想体重。这里特别值得推荐的一点是要慢食。口中的食物尽量多次咀嚼,可使我们大脑中控制饮食的中枢有充足的反应时间来产生“饱的感觉”。通常大脑的这种“饱感”需要超过20分钟时间方可做出自觉停止进食的决定。另外细嚼慢咽的最大益处是唾液中含有的多种酶和免疫球蛋白与食物充分混合后,可将许多病原体杀死,并将约90%的有害致癌物灭活,可有效解除食物中的某些有害添加剂的毒性作用,从而最大程度地减低人体感染性疾病和恶性肿瘤的发生。再次,适度功能锻炼。对于肥胖引发的腰椎间盘突出症,锻炼腰背肌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预防和治疗手段。常用的锻炼腰背肌的动作有:(1)练习倒走:选择平坦地面练习倒走,腰部挺直,重心稍向前进方向,按平时走路习惯匀速前进,亦可在行走中附带抬高膝关节。(2)仰卧位直腿抬高:取仰卧位,双下肢伸直,在不负重的情况下,双下肢交替做直腿抬高练习,在熟练掌握锻炼技巧后,可在双侧小腿处绑定适当的重量,以增强锻炼效果。(3)俯卧位直腿抬高:取俯卧位,伸直双下肢,并向后伸抬起至最高位维持5~10秒,交替进行。(4)抬高臀部:取仰卧位,肩肘和足跟支撑,抬起臀部维持5~10秒,然后放下,再抬高臀部,反复进行。(5)“飞燕”:取俯卧位,双上肢放置身体两侧,然后慢慢抬高头颈部、胸部,上肢也抬起离开床面,双下肢伸直位向后抬起,使身体呈现头脚翘起,腹部紧贴床面的“飞燕”姿势,在最大幅度时维持5~10秒,复原再重复进行。(6)腰部活动度练习:取直立位,双脚张开与肩同宽,双手叉腰,做腰部前、后、左右侧屈和旋转运动,每次一个方向,做完后复原到直立位再向反方向进行综上所述,对于过度肥胖引发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除了饮食的控制外,腰背部肌肉的锻炼还是相当重要的。当然,锻炼的方式多种多样,应根据自身情况选择一二,坚持、长期锻炼即可。比如过度肥胖的患者,俯卧位直腿抬高时,胸部受到自身重量的压迫,会引发头晕、胸闷、呼吸困难等,这时就不必勉强完成该动作,而应选取仰卧位直腿抬高或者练习倒走等运动。以上推荐的锻炼方式应注意:动作的幅度可大些,但速度宜放慢,每次锻炼的时间以不引发剧烈疼痛和腰腿部不适为度。

腰突症患者的日常生活注意事项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应采取什么样的坐姿?久坐或坐姿不正确是导致椎间盘突出的原因之一,那么究竟采取什么样的坐姿才能将这种风险减少到最低呢?正确的坐姿应是上身挺直,收腹,下颌微收,两下肢并拢。如有可能,最好在双脚下垫一踏脚或脚凳,使膝关节略高出髋部。如坐在有靠背的椅子上,则应在上述姿势的基础上尽量将腰背紧贴并倚靠椅背,这样腰骶部的肌肉不会太疲劳。久坐之后也应活动一下,松弛下肢肌肉。另外,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不宜坐低于20cm的矮凳,应坐有靠背的椅子,因为这样可以承担躯体的部分重量,使腰背部相对处于松弛状态,减少腰背劳损的机会。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取什么样的睡眠体位比较好?人的睡眠姿势大致可分为仰卧、侧卧和俯卧三种方式。仰卧时,只要卧具合适,四肢保持自然伸展,脊柱曲度变化不大。侧卧一般不必过于讲究左侧还是右侧卧位,因为人在睡眠中为了求得较舒适的体位,总要不断翻身,一夜约20-45次。俯卧位时胸部受压,腰椎前凸增大,易产生不适感。所以,一般以采取仰卧和侧卧位为宜。有条件的患者,仰卧位时应在双下肢下方垫一软枕,以便双髋及双膝微屈,全身肌肉放松,椎间盘压力降低,减小椎间盘后突的倾向,同时也降低髋腰肌及坐骨神经的张力,这样能有效地防止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复发,是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最佳体位。卧床休息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怎样下床?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在卧床休息期间,可能会遇到一些情况需要下床,怎样下床才能避免腰椎过度活动,减少腰部负担呢?患者仰卧位下床时,先将身体小心地向健侧侧卧,即健侧在下,两侧膝关节取半屈曲位,用位于上方的手抵住床板,同时用下方的肘关节将半屈的上身支起,以这两个支点用力,患者会较容易坐起,然后再用手撑于床板,用臂力使身体离床,同时使半屈的髋、膝关节移至床边,然后再用拐杖等支撑物支持站立。按上述方法起床可使躯干整体移动,从而减少了腰部屈曲、侧屈、侧转等动作,不致引起腰部疼痛或不适。如病人难以单独下床,可在家属帮助下以同样方式下床。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使用腰围有什么好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卧床或牵引后,医生总要求患者佩戴腰围,那么,腰围对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有什么好处呢?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佩戴腰围的主要目的是制动,就是限制腰椎间的屈曲等运动,特别是协助背肌限制一些不必要的前屈动作,以保证损伤的腰椎间盘可以局部充分休息。特别是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因局部的急性炎性反应和刺激,可有不同程度的肌肉痉挛,佩戴腰围后,减少了腰的活动,可起到加强保护的作用。合理使用腰围,还可减轻背肌肉劳损,在松弛姿势下,减轻腰椎周围韧带负担,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和改善椎间隙内的压力。经过卧床和牵引后的患者开始下床时,每次时间较短,运动量较少,运动范围也不宜太大,这时,佩戴腰围可使腰椎曲线保持较好状态,对加强疗效很有好处

健康问答 更多>

专家科普 更多>

男生检查私处应该挂什么科

男生检查私处通常应挂泌尿外科或男科。泌尿外科主要诊治泌尿系统和男性生殖系统疾病,男科则专门处理男性生殖健康问题。具体选择可根据症状表现和就诊医院科室设置决定。1、泌尿外科适合处理阴茎异常、睾丸肿痛、血尿等常见症状。可诊治包皮龟头炎、睾丸炎、附睾炎等感染性疾病,以及精索静脉曲张、尿道下裂等器质性问题。多数综合医院都设有该
杜鹏
杜鹏 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太子参泡水喝的功效

太子参泡水喝具有补气生津、健脾益肺、增强免疫等功效,适合气阴两虚、体倦乏力的人群饮用。太子参是五加科植物孩儿参的干燥块根,药性平和,可长期适量服用。
王志学
王志学 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阴唇有点黑怎么回事,怎么办

阴唇颜色变黑可能与遗传因素、激素水平变化、摩擦刺激、炎症反应、色素沉着等原因有关。阴唇颜色变化可通过日常护理、药物治疗、激光治疗等方式改善。
钱瑾
钱瑾
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

脸部整形需要多少钱

脸部整形一般需要5000元到50000元,实际费用受到手术类型、医院等级、医生资质、麻醉方式、术后护理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钱瑾
钱瑾
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

心脏支架手术多少钱

手术的价格高根据具体的病情和选择的支架来看。一枚国产支架需要2-3万元作业,一枚进口支架需要3万元左右。手术过程是通过造影结果来查看是否需要手术,手术主要是经桡动脉和股动脉两条通路。
姜睿
姜睿 副主任医师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

低焦油香烟是否能减少肺癌风险

低焦油香烟不能减少肺癌风险。虽然低焦油香烟的焦油含量较低,但吸烟者往往会通过增加吸烟量或改变吸烟方式来补偿,导致实际吸入的有害物质并未减少。吸烟是导致肺癌的主要原因之一,任何类型的香烟都会增加肺癌风险。
支修益
支修益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医生答疑 更多>

b超做多了对宝宝有影响吗

孕期B超检查通常对胎儿没有明显影响,但需避免不必要的频繁检查。B超是一种利用超声波成像的无创检查手段,目前尚无证据表明诊断性超声会对胎儿发育造成危害。 常规产前检查中,医生会根据临床指南建议的检查频率安排B超,如孕早期确认妊娠、孕中期排畸筛查、孕晚期评估胎儿生长情况等。这些检查使用的超声波能量严格控制在安全范围内,单次检查时间通常较短,不会产生累积性热效应或机械效应。胎儿主要器官发育期进行的结构筛查也经过严格风险评估,检查时操作者会主动调低输出功率并缩短扫查时间。 但非医学指征的频繁检查可能存在潜在风险,如商业机构提供的胎儿摄影服务可能延长超声暴露时间,或使用更高强度的多普勒模式。虽然目前缺乏明确有害证据,但理论上持续高能量超声波可能使局部组织温度轻微升高。孕期出现阴道流血等异常症状时,需遵医嘱进行必要检查,不应因担心超声影响而拒绝医疗评估。 建议孕妇在正规医疗机构完成产前超声检查,避免非医疗需求的重复扫描。检查前可主动询问医生使用的超声模式及必要性,检查中配合医生调整体位缩短操作时间。日常可通过胎动计数替代部分超声监测,若发现胎动异常仍需及时就医。保持均衡饮食和适度运动有助于胎儿健康发育,减少对超声检查的过度依赖。
冷启刚
冷启刚 主任医师

按疾病找医院 更多>

男科 妇科 不孕不育 皮肤科 白癜风 牛皮癣 癫痫病 精神科 脑瘫 性病 儿科 肿瘤 口腔 骨科 肛肠 眼耳鼻喉科 肾病 甲状腺 中医 康复

周边医院 / 专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