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急性纵膈气肿
急性纵隔气肿是指气体异常积聚在纵隔组织间隙中的急症,可能由外伤、医源性操作或自发性因素引发,需紧急处理。 纵隔是胸腔内两肺之间的解剖区域,包含心脏、大血管、气管等重要结构。当气体因各种原因进入纵隔疏松结缔组织时,会形成局部压迫。典型表现为突发胸骨后剧烈疼痛并向颈部放射,伴随皮下捻发音、呼吸困难、声音嘶哑等症状。胸部CT可清晰显示纵隔内气体分布,颈部X线片可能发现皮下气肿征象。病情进展迅速时可压迫上腔静脉导致面部肿胀,或引发张力性气胸危及生命。 常见诱因包括气管支气管破裂、食管穿孔等空腔脏器损伤,胸腔穿刺、内镜检查等医疗操作并发症,以及哮喘持续状态、机械通气气压伤等。自发性纵隔气肿多见于青少年男性,可能与肺泡破裂相关。治疗需立即解除气道梗阻,给予高流量吸氧促进气体吸收,严重者需纵隔引流术。合并感染时需使用注射用头孢呋辛钠、盐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等抗感染药物。 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避免用力咳嗽或屏气动作。恢复期建议低盐高蛋白饮食,如清蒸鱼、鸡蛋羹等易消化食物,分次少量进食减轻吞咽负担。定期复查胸部影像学评估气体吸收情况,三个月内避免剧烈运动和航空旅行。出现颈部肿胀加重或意识改变时需立即返院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