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蕉岭县人民医院
擅长领域:
冠心病/高血压/脑出血/阑尾炎/疝气/小儿腹泻/心肌梗死/眩晕症/胃溃疡/膝关节损伤/肝炎/骨折
联系方式:
总机:0753-7873529
出诊时间:
早8:30-晚17:30
在线咨询 预约挂号

医院简介

蕉岭县人民医院是我院唯一一所“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建院以来,在县委、县政府和上级卫生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华侨和港澳同胞、社会贤达的鼎立支持下,经过全院职工的共同努力,医院的基础设施建设已日臻完善。医院现有占地面积达3万平方米,医疗用房1.3万平方米,万元以上医疗设备80多台(件)价值1200多万元。医院设开放病床200张,在职员工有288人,其中高级职称医... [详情]

医院科室 更多>

医生团队 更多>

彭刚
简介:彭刚,男,蕉岭县人民医院内科主任,内科副主任医师。从事内科临床工作20年,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曾到华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进修。对诊治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特别是心脑血管疾病有较深的造诣。是本院的内科学术带头人。
程刚
简介:程刚,男,主治医师,感染性疾病科副主任,大学本科学历,学士学位,中医药学会联合会肝病专业会会员。1997年湖北省中医学院附属医院进修中医内科及肝病1年; 2005年前往湖北同济,协和医院培训学习感染性疾病3个月;2008年前往北京地坛医院进修肝病6个月。工作13年以来先后在中医杂志、美国健康卫生杂志等国际国内杂志上发表论文6篇。擅长以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治疗病毒性、脂肪性、酒精性、药物性、自身免疫性肝炎,肝硬化,在治疗重型肝炎方面也有较大突破。08年将中药协定方复肝1、2、3号运用于临床,使中医中药治疗肝病趋于正规化、统一化、简捷化。09年拟将重肝1、2、3号用于临床。
林烈民
简介:林烈民,男,蕉岭县人民医院原内科主任,内科副主任医师。从事临床医疗工作33年,对诊治内科常见病、多发病及各种疑难重症有较高造诣。
林伟先
简介:林伟先,男,蕉岭县人民医院内科副主任医师。从事内科临床工作10多年,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对诊治内科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急、重病症有较深的造诣。

医院环境 更多>

医院动态 更多>

我医院举行庆祝5•12国际护士节暨“品管圈”活动成果发布会

为庆祝5•12国际护士节,提高医院护理人员品质管理意识,推进护理质量持续改进,5月8日下午,蕉岭县人民医院举办的庆祝5•12国际护士节暨首届“品管圈”活动成果发布会。县卫计局副局长、人民医院院长陈建强、县卫计局副局长曾利霞、县护理学会会长张似娜及院部领导亲临现场参加了发布会。“品管圈”活动成果发布会在郭峰松副院长热情洋溢的致辞中拉开帷幕。发布会上,11个品管圈的发布人就本圈当前的圈主题以及成果进行了展示。外一科护理组“同心圈”的主题是同心协力,呵护患者健康,预防压疮发生,经过圈员努力,压疮发生率降为0;急诊科护理组“平安圈”的主题是提高院前急救静脉穿刺成功率,通过护士们的共同努力,院前急救静脉穿刺成功率达到了95%,完成目标设定;外二科护理组“齿轮圈”的主题是通过电话回访在医院和患者及患者家属间建立有目的地互动,保证出院后治疗与护理的连续性......护理部张惠芬主任对各个品管圈的成果汇报情况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随后,大会对十一个品管圈进行了评比,其中,门急诊的“平安圈”获得一等奖;内一科的“动力圈”、静脉输液小组的“绿芽圈”、外一科“同心圈”、外二科“齿轮圈”获得二等奖;儿科的“蘑菇圈”等6个“品管圈”获得三等奖。在展示过程中,参赛成果得到了大会的赞赏和迎来了阵阵热烈的掌声,选手们在大赛中也收获了喜悦、激情和宝贵经验。品管驱动,圈圈相连,护理品质,持续改进。本次活动旨在更好地简化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持续改进,不断为患者提供良好的医疗环境,提升护理服务质量。从2012年起我院先后派出护理骨干8名到省级医院学习质量改进先进方法(品管圈),继而在全院各护理单元广泛宣传,2013年起开展“品管圈”小组活动。在“品管圈”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得到了医院领导的关心和支持,激发了广大护士参与品管圈活动的积极性,使广大护理人员对质量控制的改进有了更多的认识,更加自觉、自发地改善身边的不足和缺陷,从之前被要求怎样去做,变为现在自觉去做。相信我院“品管圈”活动将会开展得更加广泛,品管之路会走得越走越好…… 

我院组织“绿满蕉岭人长寿、共植一片生态林”义务植树活动

植树造林,绿化家园,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当前正值植树造林的黄金季节,我院响应省委、省政府《关于全面推进新一轮绿化广东大行动的决定》以及县委、县政府提出全面掀起新一轮绿满蕉岭大行动的要求,决定深入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改善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3月12日我院在陈建强院长和郭峰松副院长的带领下,院团委团干及各科室医务人员积极响应号召一同深入到我县蓝坊镇与该镇村民一同义务种植树苗,场面气氛热烈,刨坑、放树苗、浇水,大家分工合作、各司其职、井落有序,植树热情高涨,500多株树苗在大家的密切配合下认真的种栽了山岗上,确保种植一片、成活一片、美化一片,为绿满蕉岭,建设美丽蕉岭提高工作的有效性。 

人感染H7N9禽流感诊疗方案

人感染H7N9禽流感是由H7N9禽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其中重症肺炎病例常可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感染性休克,甚至多器官功能衰竭。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治疗,加强重症病例救治,注意中西医并重,是有效防控、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的关键。一、病原学禽流感病毒属正粘病毒科甲型流感病毒属。甲型流感病毒颗粒呈多形性,其中球形直径80~120nm,有囊膜。基因组为分节段单股负链RNA。依据其外膜血凝素(H)和神经氨酸酶(N)蛋白抗原性不同,目前可分为16个H亚型(H1~H16)和9个N亚型(N1~N9)。禽甲型流感病毒除感染禽外,还可感染人、猪、马、水貂和海洋哺乳动物。可感染人的禽流感病毒亚型为H5N1、H9N2、H7N7、H7N2、H7N3等,此次为H7N9禽流感病毒。该病毒为新型重配病毒,编码HA的基因来源于H7N3,编码NA的基因来源于H7N9,其6个内部基因来自于H9N2禽流感病毒。禽流感病毒普遍对热敏感,对低温抵抗力较强,65℃加热30分钟或煮沸(100℃)2分钟以上可灭活。病毒在较低温下可存活1周,在4℃水中或有甘油存在的情况下可保持活力1年以上。二、流行病学(一)传染源。目前已经在禽类及其分泌物或排泄物以及活禽市场环境标本中检测和分离到H7N9禽流感病毒,与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高度同源。传染源可能为携带H7N9禽流感病毒的禽类。目前,大部分为散发病例,有个别家庭聚集发病现象,但尚无持续人际间传播的证据。(二)传播途径。具体途径可经呼吸道传播或密切接触感染禽类的分泌物或排泄物而获得感染;或通过接触病毒污染的环境传播至人;不排除有限的非持续的人传人。(三)高危人群。在发病前1周内接触过禽类或者到过活禽市场者,特别是老年人。三、发病机制和病理H7N9禽流感病毒可以同时结合唾液酸α-2,3型受体(禽流感病毒受体)和唾液酸α-2,6型受体(人流感病毒受体),较H5N1禽流感病毒更易与人上呼吸道上皮细胞(唾液酸α-2,6型受体为主)结合,相对于季节性流感病毒更容易感染人的下呼吸道上皮细胞(唾液酸α-2,3型受体为主)。H7N9禽流感病毒感染人体后,可以诱发细胞因子风暴,导致全身炎症反应,可出现ARDS、休克及多脏器功能衰竭。个别重症病例下呼吸道病毒可持续阳性至病程的3周以上。四、临床表现根据流感的潜伏期及现有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的调查结果,潜伏期一般为3~4天。(一)症状、体征和临床特点。患者一般表现为流感样症状,如发热、咳嗽、少痰,可伴有头痛、肌肉酸痛、腹泻等全身症状。重症患者病情发展迅速,多在发病3~7天出现重症肺炎,体温大多持续在39℃以上,出现呼吸困难,可伴有咯血痰。常快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感染性休克,甚至多器官功能障碍,部分患者可出现胸腔积液等表现。(二)实验室检查。1.血常规。白细胞总数一般不高或降低。重症患者多有白细胞总数及淋巴细胞减少,可有血小板降低。2.血生化检查。多有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C反应蛋白升高,肌红蛋白可升高。3.病原学及相关检测。抗病毒治疗之前必须采集呼吸道标本送检(如鼻咽分泌物、口腔含漱液、呼吸道分泌物、气管吸出物),气管深部咳痰或气管吸出物检测阳性率高于上呼吸道标本。有病原学检测条件的医疗机构应尽快检测,无病原学检测条件的医疗机构应留取标本尽快送指定机构检测。(1)核酸检测。对可疑患者呼吸道标本采用real-timePCR(或普通RT-PCR)检测H7N9禽流感病毒核酸,在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病例早期识别中宜首选核酸检测。对重症病例应定期行呼吸道分泌物核酸检测,直至阴转。有人工气道者优先采集气道内吸取物(ETA)。(2)甲型流感病毒抗原检测。呼吸道标本甲型流感病毒抗原快速检测阳性。仅适用于没有核酸检测条件的医疗机构作为初筛实验。(3)病毒分离。从患者呼吸道标本中分离H7N9禽流感病毒。(4)动态检测急性期和恢复期双份血清H7N9禽流感病毒特异性抗体水平呈4倍或以上升高。(三)胸部影像学检查。发生肺炎的患者肺内出现片状阴影。重症患者病变进展迅速,常呈双肺多发磨玻璃影及肺实变影像,可合并少量胸腔积液。发生ARDS时,病变分布广泛。(四)预后。人感染H7N9禽流感重症患者预后差。影响预后的因素可能包括患者年龄、基础疾病、并发症等。五、诊断与鉴别诊断(一)诊断。根据流行病学接触史、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可作出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诊断。在流行病学史不详的情况下,根据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和实验室检测结果,特别是从患者呼吸道分泌物标本中分离出H7N9禽流感病毒,或H7N9禽流感病毒核酸检测阳性,或动态检测双份血清H7N9禽流感病毒特异性抗体水平呈4倍或以上升高,可作出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诊断。1.流行病学史。发病前1周内接触禽类及其分泌物、排泄物或者到过活禽市场,或者与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有流行病学联系。2.诊断标准。(1)疑似病例:符合上述临床表现,甲型流感病毒抗原阳性,或有流行病学史。(2)确诊病例:符合上述临床表现,或有流行病学接触史,并且呼吸道分泌物标本中分离出H7N9禽流感病毒或H7N9禽流感病毒核酸检测阳性或动态检测双份血清H7N9禽流感病毒特异性抗体水平呈4倍或以上升高。(3)重症病例:符合下列任一条标准,即诊断为重症病例:1.X线胸片显示为多叶病变或48小时内病灶进展>50%;2.呼吸困难,呼吸频率>24次/分;3.严重低氧血症,吸氧流量在3~5升/分条件下,患者SpO2≤92%;4.出现休克、ARDS或MODS(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易发展为重症的危险因素包括:1.年龄>60岁;2.合并严重基础病或特殊临床情况,如心脏或肺部基础疾病、高血压、糖尿病、肥胖、肿瘤,免疫抑制状态、孕妇等;3.发病后持续高热(T>39℃)3天及3天以上;4.淋巴细胞计数持续降低;5.CRP、LDH及CK持续增高;6.胸部影像学提示肺炎。出现以上任一条情况的患者,可能进展为重症病例或出现死亡,应当高度重视。(二)鉴别诊断。应注意与人感染高致病性H5N1禽流感等其他禽流感、季节性流感(含甲型H1N1流感)、细菌性肺炎、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腺病毒肺炎、衣原体肺炎、支原体肺炎等疾病进行鉴别诊断。鉴别诊断主要依靠病原学检查。六、治疗(一)隔离治疗。对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应尽早隔离治疗。(二)对症治疗。可吸氧,根据缺氧程度可采用鼻导管、开放面罩及储氧面罩进行氧疗。高热者可进行物理降温,或应用解热药物。咳嗽咳痰严重者可给予复方甘草片、盐酸氨溴索、乙酰半胱氨酸、可待因等止咳祛痰药物。(三)抗病毒治疗。应尽早应用抗流感病毒药物。1.抗病毒药物使用原则。(1)在使用抗病毒药物之前应留取呼吸道标本。(2)抗病毒药物应尽量在发病48小时内使用。重点在以下人群中使用:①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②甲型流感病毒抗原快速检测阳性的流感样病例;③甲型流感病毒抗原快速检测阴性或无条件检测的流感样病例,具有下列情形者,亦应使用抗病毒药物:A.与疑似或确诊病例有密切接触史者(包括医护人员)出现流感样症状;B.聚集性流感样病例;C.1周内接触过禽类的流感样病例;D.有慢性心肺疾病、高龄、妊娠等情况的流感样病例;E.病情快速进展及临床上认为需要使用抗病毒药物的流感样病例;F.其他不明原因肺炎病例。(3)对于临床认为需要使用抗病毒药物的病例,即使发病超过48小时也应使用。2.神经氨酸酶抑制剂:(1)奥司他韦(Oseltamivir):成人剂量75mg每日2次,疗程5~7天,重症病例剂量可加倍,疗程可延长一倍以上。1岁及以上年龄的儿童患者应根据体重给药:体重不足15Kg者,予30mg每日2次;体重15~23Kg者,予45mg每日2次;体重不足23~40Kg者,予60mg每日2次;体重大于40Kg者,予75mg每日2次。对于吞咽胶囊有困难的儿童,可选用奥司他韦混悬液。(2)帕拉米韦(Peramivir):重症病例或无法口服者可用帕拉米韦氯化钠注射液,成人用量为300~600mg,静脉滴注,每日1次,1~5天,重症病例疗程可适当延长。目前临床应用数据有限,应严密观察不良反应。(3)扎那米韦(Zanamivir):成人及7岁以上青少年用法:每日2次,间隔12小时;每次10mg(分两次吸入)。3.离子通道M2阻滞剂:目前监测资料显示所有H7N9禽流感病毒对金刚烷胺(Amantadine)和金刚乙胺(Rimantadine)耐药,不建议使用。(四)中医药辨证论治。1.疫毒犯肺,肺失宣降证(疑似病例或确诊病例病情轻者)。症状:发热,咳嗽,少痰,头痛,肌肉关节疼痛。舌红苔薄,脉数滑。舌红苔薄,脉滑数。治法:清热解毒,宣肺止咳。参考处方和剂量:银翘散合白虎汤。金银花30g、连翘15g、炒杏仁15g、生石膏30g知母10g、桑叶15g、芦根30g、青蒿15g黄芩15g、生甘草6g水煎服,每日1~2剂,每4~6小时口服一次。加减:咳嗽甚者加枇杷叶、浙贝母。中成药:可选择疏风解毒胶囊、连花清瘟胶囊、金莲清热泡腾片等具有清热解毒,宣肺止咳功效的药物。中药注射液:痰热清注射液、喜炎平注射液、热毒宁注射液、血必净注射液、参麦注射液。2.疫毒壅肺,内闭外脱证(临床表现高热、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感染性休克等患者)。症状:高热,咳嗽,痰少难咯,憋气,喘促,咯血,或见咯吐粉红色泡沫痰,伴四末不温,四肢厥逆,躁扰不安,甚则神昏谵语。舌暗红,脉沉细数或脉微欲绝。治法:解毒泻肺,益气固脱。参考处方和剂量:宣白承气汤合参萸汤。生大黄10g、全瓜蒌30g、炒杏仁10g、炒葶苈子30g生石膏30g、生栀子10g、虎杖15g、莱菔子15g

我院新放射科于近期启用

近年来,蕉岭县人民医院把放射科作为重点建设发展科室,投入大量资金,重新规划放射科的发展蓝图。近期,放射科正式搬进了新住院大楼一楼,标志着我院影像诊断迈上了一个新台阶。新搬迁的放射科内设有CT室、4个规范的X线机房及登记处、宽敞的候诊走廊,逐步使放射科管理及防护规范化。与此同时,我院积极筹措资金近千万元购置美国GE16排螺旋CT、荷兰西门子DR、日立胃肠机等先进设备,完成设备更新换代,拍片、普通透视等全面实现数字化。该批先进设备的全面投入使用,不仅使放射成像速度及病变检出率明显提高,而且大大提高了放射科的诊断质量,为患者提供了更为方便和快捷的检查服务。

我院引进专业公司实现后勤社会化

11月1日,深圳众安康后勤服务有限公司正式进驻我院。实现后勤社会化,是我院创新管理,优化服务的一项重大举措。在医院实行后勤社会化,首先是确保临床安全平稳运转,其次是后勤保障服务平稳安全交接,第三是新管家为医院创造良好的就医环境,共建和谐医院。把保洁工作由传统的直接管理变为服务、指导、监督和协调,逐步建立起科学的医院后勤服务工作管理和保障机制,有效促进医院提高后勤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从而更好地服务医疗临床一线。同时,有序的企业化运作对医院职工转变观念、培养服务意识、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也将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卸下包袱轻装上阵,将医护人员从繁琐的事务中解脱出来,医生、护士一心扑在医疗救护上,腾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救死扶伤,提高医疗水平,改善医患关系。 

健康问答 更多>

专家科普 更多>

传染性软疣原因是什么

传染性软疣可能由直接接触感染、皮肤屏障受损、免疫力低下、共用物品传播、环境湿热等因素引起。1、直接接触感染:传染性软疣病毒MCV通过皮肤直接接触传播,如与感染者皮肤摩擦或性接触。儿童常见于玩耍时肢体接触,成人多与性行为相关。病毒侵入表皮细胞后复制增殖,形成特征性蜡样丘疹。2、皮肤屏障受损:皮肤存在微小破损时更易感染,如湿疹抓伤、剃须刮伤或外伤。病毒通过破损处...
王超
王超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脑出血恢复期吃什么食物

脑出血恢复期饮食需兼顾营养支持和神经修复,推荐高蛋白、低钠、富含抗氧化物质的食物,包括深海鱼类、全谷物、深色蔬菜、低糖水果以及坚果种子类。1、优质蛋白:三文鱼、鸡胸肉、鸡蛋等提供必需氨基酸促进组织修复。每周摄入2-3次深海鱼补充Omega-3脂肪酸,其具有抗炎作用并能改善脑血管弹性。豆浆和希腊酸奶可作为植物性与动物性蛋白的互补来源。2、全谷物碳水:燕麦、糙米...
胡乃文
胡乃文
山东省立医院

针灸对脑出血病人有用吗

针灸可能对脑出血患者的功能恢复有一定辅助作用,其疗效与出血部位、病情阶段及个体差异相关。临床应用需结合现代医学治疗,包括急性期止血管理、康复期神经修复等。针灸作用主要体现在促进侧支循环、减轻脑水肿、调节神经可塑性等方面。1、促循环作用:针灸通过刺激特定穴位可改善局部微循环,促进颅内血肿吸收。足三里、百会等穴位能调节脑血管舒缩功能,增加缺血区供血。临床观察发现...
胡乃文
胡乃文
山东省立医院

怎样预防脑出血和脑梗塞

预防脑出血与脑梗塞需控制基础疾病、改善生活方式、定期监测指标、规避风险诱因、强化健康管理。1、控三高: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是脑血管病主要危险因素。每日监测血压并控制在140/90mmHg以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需低于7.0mmol/L,血脂异常者低密度脂蛋白建议<2.6mmol/L。常用降压药包括氨氯地平、缬沙坦、美托洛尔,降脂药物有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
胡乃文
胡乃文
山东省立医院

脑出血一般昏迷几天能醒

脑出血患者昏迷持续时间差异较大,通常与出血量、部位及并发症相关,轻者3-7天清醒,重者可持续数周或长期昏迷。1、出血量影响:小量出血<30ml患者多在一周内逐渐恢复意识,可能与血肿对周围组织压迫较轻有关。早期通过脱水降颅压如甘露醇、神经营养药物如神经节苷脂等治疗可促进苏醒。2、出血部位关键:脑干、丘脑等关键部位出血即使量少也可能导致长期昏迷,这与生命中枢受累...
胡乃文
胡乃文
山东省立医院

儿童传染性软疣该怎么治疗

儿童传染性软疣可通过局部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免疫调节、生活习惯调整及预防传播等方式治疗。该病通常由病毒感染、皮肤接触传播、免疫力低下、皮肤屏障受损及环境因素等原因引起。1、药物治疗:传染性软疣可选用外用药物如水杨酸制剂、咪喹莫特乳膏或三氯醋酸溶液涂抹疣体。这些药物通过促进表皮脱落或刺激局部免疫反应发挥作用。使用前需清洁患处,避免药物接触正常皮肤。患儿可能因药...
王超
王超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医生答疑 更多>

小孩老是注意力不集中怎么办

小孩注意力不集中可通过行为训练、环境调整、营养补充、心理疏导、药物治疗等方式改善。该现象可能由生理发育未成熟、睡眠不足、微量元素缺乏、多动症倾向、家庭教养方式不当等原因引起。 1、行为训练: 通过结构化任务培养专注力,如每天15分钟拼图或积木游戏,采用番茄钟法分段完成作业。建立明确的奖惩制度,完成目标后给予非物质奖励。避免同时布置多项任务,每次只安排单一指令。 2、环境优化: 减少电视、手机等电子设备干扰,学习区域保持简洁无杂物。使用防噪耳塞降低环境噪音,选择自然光线充足的场所。建立固定作息表,确保每天相同时段进行专注训练。 3、营养干预: 增加富含Omega-3的三文鱼、亚麻籽,补充锌含量高的牡蛎、牛肉。早餐搭配全麦面包和鸡蛋,避免高糖零食。检测血清铁蛋白水平,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补充葡萄糖酸锌口服液。 4、心理评估: 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可能表现为持续6个月以上的分心、多动,伴随学习效率低下。通过Conners量表筛查,表现为冲动行为、情绪控制困难。需与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鉴别诊断。 5、医学干预: 确诊ADHD后可考虑盐酸哌甲酯缓释片、托莫西汀等处方药。结合感觉统合训练改善前庭功能,每周3次游泳或平衡木练习。家庭治疗需配合行为契约法,避免体罚等负面管教。 保证每日1小时中高强度运动如跳绳、篮球,促进多巴胺分泌。增加亲子共读时间,选择需要持续专注的绘本故事。定期监测生长发育曲线,学龄儿童每天需保持9-11小时睡眠。持续6周无效或伴随攻击行为时,建议儿童心理科就诊评估。注意避免在餐后立即进行专注力训练,血糖波动可能影响认知功能。
邵红
邵红 副主任医师

按疾病找医院 更多>

男科 妇科 不孕不育 皮肤科 白癜风 牛皮癣 癫痫病 精神科 脑瘫 性病 儿科 肿瘤 口腔 骨科 肛肠 眼耳鼻喉科 肾病 甲状腺 中医 康复

周边医院 / 专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