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空军军医大学(第四军医大学)

西京医院成功实施西北首例内科肺减容术治疗重症慢阻肺患者

8月6日,西京医院呼吸内科?新宇副教授团队,成功为一名重症慢阻肺患者实施经气管镜单向活瓣植入肺减容术(简称“内科肺减容术”),这也是该项治疗在西北地区的首次应用。 现年65岁的韩老伯,饱受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折磨,长期卧床不能活动。入院后,西京医院呼吸内科李志奎主任多次组织专家教授为其会诊,制定出严密的治疗方案。8月6日,由?新宇副教授团队协作,成功为老伯开展内科肺减容术。术后韩老伯恢复良好,气短明显改善,活动能力也显著增强。 据西京医院呼吸内科李志奎主任介绍,慢阻肺是全球第四大致死性疾病,具有发病率、致残率较高,患者肺功能呈现不可逆性进行性下降等特点,往往给患者和社会都带来沉重负担。目前,药物治疗虽可明显缓解症状,减少急性发作次数,但对于肺功能严重受损的重症患者收效甚微。此次,由西京医院呼吸内科完成的西北首例经气管镜内科肺减容术,通过闭塞多余的过度充气肺组织,改善肺通气功能和通气血流比例,从而显著提高患者运动耐力和生活质量。与传统外科肺减容术相比,该治疗具有创伤小、易耐受、操作简单、见效快、并发症少等优点,为众多重症慢阻肺患者带来了福音。

西京医院药剂科王婧雯副主任面向基层部队开展远程健康讲座

6月25日,西京医院药剂科王婧雯副主任利用先进的远程会诊系统,以《多重耐药菌与抗菌药物合理使用》为题,面向某集团军近百个单位部队官兵开展远程健康讲座。 抗生素是人类医药史上的重大革命,从1940年到1970年的三十年间,以青霉素为代表的抗生素挽救了数以千百万计的生命,使人类平均寿命从40岁提高到了65岁。但由于人们长期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和感控意识淡漠,使多重耐药细菌愈加猖獗,感染性疾病的治疗也面临巨大挑战。讲座中,王婧雯副主任运用丰富实例,结合对临床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的9个方面问题,对多重耐药菌与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相关知识进行了生动讲授,受到官兵们的欢迎和好评。

西京医院举办“风湿免疫大讲堂”痛风专场

6月25日,西京医院临床免疫科举办“风湿免疫大讲堂” 痛风专场,科室冷南教授、贾俊峰副主任、丁进博士现场为近百名患者及其家属进行了精彩讲座。讲座由贾俊峰副主任主持。 痛风属于代谢性风湿病,是一种最常见急慢性关节炎,临床表现为高尿酸血症和尿酸盐结晶沉积所致的特征性急性关节炎,严重者可出现关节致残、肾功能不全。该疾病是现代社会生活方式病之一,近年有发病率逐年增加。讲座中,冷南教授、贾俊峰副主任、丁进博士运用丰富多样的形式、形象生动的语言向患者及家属全面讲授了痛风的规范治疗、功能锻炼、日常护理等知识,受到患者及家属的欢迎和好评。

西京医院预防保健科开展防治碘缺乏病日宣传活动

2014年5月15日是我国第21个“防治碘缺乏病日”,今年的宣传主题是“科学补碘,保护智力正常发育”,西京医院院务部预防保健科于5月15日早上在门诊大厅东侧开展了防治碘缺乏病日宣传活动。 本次宣传活动通过设置咨询点,悬挂横幅,摆放宣传图板,发放宣传单、折页等方式,针对不同人群加强核心信息宣传,开展现场义务咨询,紧密围绕今年的宣传主题,引导公众对“食盐加碘防治碘缺乏病”的认同和支持,让更多的人认识碘缺乏病危害、掌握科学补碘有关知识,碘盐的正确食用方,有力促进碘缺乏病防治工作。

西京医院重症肺炎多学科协作中心宣讲团走进正和住院部

4月1日下午,西京医院重症肺炎多学科协作中心宣讲团在正和住院部举办“抗感染方案制定的临床策略”讲座。宋立强副教授、屈朔瑶博士、陈洁主治医师分别做了专题发言,来自内分泌科、肾脏内科、临床免疫科及呼吸内科的50余名医生参加。 正和住院部的患者呈现平均年龄大、慢性基础疾病多、涉及脏器广的特点,免疫功能低下人群比例高,极易发生以肺部为主的感染,并表现出起病隐匿、症状不典型、发展快、机会病原体及耐药菌多、死亡率高的临床特征。怎样提高此类人群肺部感染诊断与治疗的水平,降低患者的归因死亡率是众多科室和重症肺炎多学科协作中心共同面临的临床课题。此次学术讲座,以精析病例为基础,以总结归纳为提升,重在开拓视野、梳理思路。

西京医院心身科谭庆荣主任面向基层开展远程健康讲座

3月27日,西京医院心身科谭庆荣主任利用先进的远程会诊系统,面向第二十一集团军、第四十七集团军、海军四一三医院共79个单位部队官兵开展远程健康讲座。 讲座中,谭庆荣主任结合部队官兵实际,以《绿色心情 健康人生》为题,从压力对身心健康的影响、青年官兵常见的压力、自我情绪管理技巧等多个方面,就基层部队官兵压力应对与情绪管理等,进行了生动讲授。谭主任的讲座形式丰富多样,语言生动形象,受到官兵们的欢迎和好评。

临床免疫科举办年内首场“西京医院风湿免疫大讲堂”

3月26日,临床免疫科举办2014年首场“西京医院风湿免疫大讲堂” 类风湿关节炎专场,临床免疫科吴振彪主任、李学义副主任分别作了精彩专题讲座。近200名患者及家属进行了现场聆听,讲座由贾俊峰副主任主持。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病,在我国约有500万病人。该病的致残率较高,如果未经治疗,在发病最初2年内骨质破坏发生率达50%至70%,患者的平均寿命缩短10年至15年。讲座中,吴振彪主任、李学义副主任,分别以“战顽疾 祛风湿-规范治疗类风湿”和“勤锻炼重饮食-科学战胜类风湿”为主题,运用多样的形式,通俗易懂的语言,形象生动地向患者及家属介绍了类风湿关节炎的规范治疗和在饮食、功能锻炼等方面的知识,受到患者的欢迎与好评。 风湿性疾病是一种全身性的慢性疾病,只有科学对待、规范治疗才能尽快控制病情。2014年,临床免疫科将举办多场“西京医院风湿免疫大讲堂”,定期为广大患者及家属提供风湿病知识讲座及相关资料,切实提高大家对相关疾病的认识,做到早发现、早预防和早治疗。
上一页
2/2
末页

健康问答 更多>

专家科普 更多>

引起男人少精子症的原因

男性少精子症可能由精索静脉曲张、内分泌异常、生殖道感染、染色体异常、不良生活习惯等原因引起。少精子症指精液中精子数量低于正常值,可能影响生育能力,需结合精液分析等检查明确诊断。1、精索静脉曲张精索静脉曲张是男性不育的常见原因,由于睾丸静脉回流受阻导致局部温度升高,影响精子生成。患者可能伴有阴囊坠胀感,久站后症状加重。治
仲秋
仲秋 副主任医师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

低焦油香烟是否能减少肺癌风险

低焦油香烟不能减少肺癌风险。虽然低焦油香烟的焦油含量较低,但吸烟者往往会通过增加吸烟量或改变吸烟方式来补偿,导致实际吸入的有害物质并未减少。吸烟是导致肺癌的主要原因之一,任何类型的香烟都会增加肺癌风险。
支修益
支修益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膀胱癌是怎么引起的

膀胱癌可能由长期吸烟、职业化学暴露、慢性膀胱感染、遗传因素及饮用水污染等原因引起,可通过手术切除、化疗、放疗、免疫治疗及靶向治疗等方式干预。1、长期吸烟:烟草中的亚硝胺等致癌物质经尿液浓缩后长期刺激膀胱黏膜,吸烟者患病风险是非吸烟者的2-6倍。戒烟可降低风险,确诊后需通过尿液脱落细胞学检查监测病情。2、职业化学暴露:长期接触苯胺染料、橡胶制造中的芳香胺类化合...
胡兴胜
胡兴胜 副主任医师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如何治疗转移性膀胱癌

转移性膀胱癌需采取多学科综合治疗,主要方法包括全身化疗、免疫治疗、靶向治疗、局部放疗及姑息性手术。1、全身化疗:以铂类为基础的联合化疗是核心方案,常用药物有吉西他滨联合顺铂、甲氨蝶呤联合长春碱等。化疗可缩小肿瘤体积并延缓转移进展,但需评估患者肾功能及体能状态。骨髓抑制和消化道反应是常见副作用,治疗期间需定期监测血常规。2、免疫治疗:PD-1/PD-L1抑制剂...
胡兴胜
胡兴胜 副主任医师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膀胱癌的术后护理和随访

膀胱癌术后护理与随访需重点关注伤口管理、排尿功能恢复、并发症预防、定期复查及心理支持。主要措施包括导尿管护理、膀胱功能训练、饮食调整、影像学复查和情绪疏导。1、导尿管护理:术后通常留置导尿管1-2周,需保持引流袋低于膀胱水平防止逆流感染。每日用生理盐水清洁尿道口,观察尿液颜色和量,若出现血尿加重或絮状沉淀需及时就医。导尿管拔除前需进行膀胱造影确认吻合口愈合。...
胡兴胜
胡兴胜 副主任医师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膀胱癌术后需要注意什么

膀胱癌术后需重点关注伤口护理、排尿功能恢复、感染预防、饮食调整及定期复查。主要注意事项包括术后引流管维护、尿液颜色监测、适度活动促进康复、高蛋白饮食补充营养、严格遵医嘱随访。1、引流管护理:术后留置导尿管或膀胱造瘘管需保持通畅,避免扭曲受压。每日记录尿量及性状,发现血尿加重或脓性分泌物需及时告知引流袋位置应低于膀胱水平,防止尿液反流引发感染。通常术后7-10...
胡兴胜
胡兴胜 副主任医师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医生答疑 更多>

刮疣治疗是怎样治疗的

刮疣治疗通常采用物理清除联合药物治疗的方式,主要包括冷冻治疗、激光治疗、电灼治疗、手术切除及外用药物等。疣是由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引起的皮肤赘生物,需根据疣体类型、大小及部位选择个体化方案。 一、冷冻治疗 冷冻治疗通过液氮低温使疣体组织坏死脱落,适用于寻常疣、跖疣等表浅疣体。治疗时可能伴随短暂疼痛,需重复进行2-3次,间隔2-3周。治疗后局部可能出现水疱或色素沉着,需保持创面干燥避免感染。冷冻治疗对周围正常组织损伤较小,但深部疣体可能需配合其他疗法。 二、激光治疗 激光治疗利用二氧化碳激光气化疣体组织,适用于甲周疣、尖锐湿疣等难治性疣。治疗精准度高且出血少,但可能遗留浅表瘢痕。术后需涂抹抗生素软膏如莫匹罗星软膏预防感染,避免接触水直至结痂脱落。激光治疗对HPV病毒有直接灭活作用,复发概率较低。 三、电灼治疗 电灼治疗通过高频电流烧灼疣体基底部,适用于带蒂疣或较大疣体。治疗时需局部麻醉,术后形成焦痂需自然脱落。可能产生暂时性色素减退,瘢痕体质者慎用。电灼可彻底清除可见疣体,但需配合干扰素凝胶等药物降低复发风险。 四、手术切除 手术切除适用于直径超过1厘米的巨型疣或疑似恶变疣体。采用梭形切口完整剥离疣体并缝合,术后病理检查确认性质。需定期换药并使用复方多粘菌素B软膏预防感染,拆线后可能需加压包扎防止瘢痕增生。手术能一次性解决病灶,但创伤较大且可能影响局部功能。 五、外用药物 外用药物如水杨酸软膏、咪喹莫特乳膏、鬼臼毒素酊等,适用于儿童或面部细小疣体。药物通过腐蚀或免疫调节作用促使疣体脱落,需持续使用4-8周。治疗期间可能出现局部红肿,应避开正常皮肤涂抹。药物疗法痛苦小但疗程长,需配合提高免疫力减少复发。 疣治疗后需保持患处清洁干燥,避免搔抓导致病毒扩散。建议加强营养摄入,适当补充维生素A、维生素C等增强免疫功能。穿透气鞋袜防止足部疣复发,性接触传播型疣应伴侣同治。若疣体反复发作或短期内增多,需排查免疫缺陷疾病并及时复诊调整治疗方案。
王志新
王志新 主任医师

按疾病找医院 更多>

男科 妇科 不孕不育 皮肤科 白癜风 牛皮癣 癫痫病 精神科 脑瘫 性病 儿科 肿瘤 口腔 骨科 肛肠 眼耳鼻喉科 肾病 甲状腺 中医 康复

周边医院 / 专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