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抗癌,关爱生命(中山大学肿瘤医院结直肠科万德森)
作者:复禾健康
今年4月15日至22日是第二十届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主题是“科学抗癌,关爱生命”。
众所周知,恶性肿瘤,俗称癌症,是危害人类健康最大杀手之一。根据《世界癌症报告》,2012年癌症新发病例达1409万,死亡820万,现有癌症患者3254.5万,分别比2000年的1000万、620万、2240万增加40.9%、32.3%、45.3%。世界卫生组织预测2025年全球人口83亿,癌症新发病例将达到2000万,死亡病例达到1140万。我国癌症流行情况亦如此,根据1990—1992年和2004—2008年次全国死亡原因调查,15年间癌症死亡率上升25.5%,占总死因构成比由17.94%上升至22.32%。2012年中国癌症新病例达312万,每分钟就有6人患上癌症;癌症死亡220万,占全球癌症死亡26.9%。到2020年将达276万。更令人关注的是,2012年中国新增癌症病例高居世界第一位,肝癌和食管癌患者约占全球一半,死亡分别占全球的51%和49%;胃癌症例和死亡均占全球40%;鼻咽癌80%发生在中国。由此可见,癌症是本世纪人类的第一杀手,并成为全世界的公共卫生问题。
癌症是一种古老的疾病,近200多年来人类科学抗癌取得显著的战绩。1761年,首次宣教称烟草与癌发病有关。1775年,Pott医生发现职业致癌物——煤烟灰和沥青,使扫烟窗工人易患阴囊癌。1809年,美国McDowell医生切除了一个10公斤的卵巢肿瘤,术后病人生存30年,此举揭开了肿瘤外科治疗的新一页。此后,随着无菌术和麻醉技术的进展,肿瘤外科蓬勃发展,成为癌症治疗的第一个主要手段。1895年,伦琴发现了X线,为肿瘤放疗奠定了基础;1898年居里夫人发现镭,1905年Abbe医生第一次用镭植入肿瘤中进行治疗——组织间插植治疗。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放射治疗得到更大发展,X线照射与镭的联合应用,使肿瘤治疗进入一个新阶段。后来发明了钴机、直线加速器,更后来出现重粒子机等等,使之形成治疗癌症的第二主要手段。化学治疗最早尝试是1856年,Lissaner应用Fowler氏溶液治疗白血病。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人们发现芥子气使人白细胞和淋巴细胞减少。1943年耶鲁大学首次应用烷化剂(氮芥)治疗何杰金病获得成功,但这成果直至1946年才公布,并迅速获得广泛重视,可以说是现代肿瘤化疗的开端。后来,好些抗癌新药陆续上市,特别是1957年合成的环磷酰胺和氟尿嘧啶,以及近20年来无数化疗药物和靶向药物问世,使化学药物治疗真正成为癌症治疗的第三个主要手段。近20-30年来崛起一些新的治疗手段如肿瘤免疫治疗、激光、冷冻、微波、热疗、超声波治疗等等,特别是肿瘤免疫治疗,虽然尚在起步的萌芽阶段,但是它符合治疗的生物学原则,前途是无限美好的。此外,我国中医中药是一个伟大宝库,其中有许多治疗癌症的药物和药方,有待我们进一步发掘。
早在上世纪80年代,世界卫生组织就提出1/3癌症可以预防;1/3癌症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可以治愈;1/3癌症经过积极治疗可以减轻痛苦,延长寿命。但为什么至今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仍然飙升呢?
原因在于人们对癌症的预防缺少科学的认识,平时不注意检查身体、吸烟、酗酒、大鱼大肉、饮食“三高一低”(高脂肪、高蛋白、高能量、低纤维)、少运动等等不良生活习惯,加上外界有害的环境因素容易患上癌症。得了癌症“急病乱投医”、误信巫医、游医,未得到及时的正确治疗。其实,只要人人提高防癌意识,主动参加癌症筛查。70%以上的癌症可以早期发现,早期癌症90%可以治愈。如果我们能注意个人和环境卫生,去除不良的习惯和生活行为,特别是不抽烟,少饮酒,多吃蔬菜水果,减少红肉摄入,多运动,控制体重,防止肥胖,了解癌症征兆,主动接受筛查,这样就会减少癌症发生。得了癌症应听从医生安排,及早接受现代医学的多学科治疗,效果会更好。当然,医务人员有责任对群众进行防癌健康教育,并熟悉癌前病变和早期表现,对来诊者认真细致检查,正确运用现有的先进诊疗技术。
今年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主题“科学抗癌,关爱生命”,就是要唤起人们科学地认识癌症,运用科学的方法防治癌症,更有效地降低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挽救更多癌症病人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