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病室患者王某,男,53岁,主诉畏冷发热腹痛腹泻十余天于2014年3月3日入院。入院后仍持续发热腹泻。3月6日上午同时送检血培养两次,置于BD-BACTEC9120型血培养仪37度培养,于3月9日上午9时左右相继预报阳性结果,提示有细菌生长。直接涂片染色镜检为革兰氏阴性细小球杆菌,后转种普通血琼脂平板37度培养,24小时后长出针尖样细小,不溶血,无色菌落。抹片镜检菌体呈“细沙”状排列。触酶、氧化酶实验均阳性,初步怀疑布鲁菌。取其血清样本及菌株送上级医院和省疾控中心作作进一步检查,证实为马尔他布鲁菌。
布鲁菌为人畜共患病原菌,通过人的皮肤、呼吸道、消化道进入人体引起感染,以长期发热、多汗、关节痛及全身乏力、疼痛为主要特征。发病年龄以青壮年为主,从事兽医、皮毛加工业、屠宰业的工人发病率较高。
由于布鲁菌对人有极强的致病力,极易引起实验室获得性感染,被认为是潜在的生物恐怖病原菌。加上布鲁菌生长非常缓慢,菌落细小,工作中极易被忽视掉,医院检验科培养出第一株布鲁菌,标志着医院的临床检验技术水平获得了新的突破。
通过对这一例患者病原学的诊断过程,我们总结出以下两点经验:1、对临床有发烧、腹泻等症状,同时血常规检查白细胞不升高的患者应第一时间内送血培养,并且采用双侧双瓶的方式,以排除污染可能;2、检验科微生物室医生应及时与临床医生加强沟通,提高对感染性疾病的全面认识,促进对非常见病原体认知水平和诊断水平的提高。3、在检验工作中应认真仔细,加强生物安全防护意识,确保生物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