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每位患者的贴心“保姆”
记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医科主任匡黎明
因为对患者有一份难舍的情怀,退休后仍坚持在岗位上8年。在市第一人民医院,只要提及中医科主任匡黎明,患者们无不翘首称赞她精湛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从医40年来,她应用中医,挽救了无数个生命。休息之余,每年还会带领医务人员深入社区、农村送医送药十余次,义诊3000余人。
做好每位患者的贴心“保姆”
匡黎明今年已62岁,从医40年。匡黎明的同事说,她心里只有病人,只有医院。
2007年退休后,因对患者的一份不舍之情和对中医科的热爱,匡黎明拒绝了外地医院月薪过万的邀请,继续留在医院。
2013年除夕之夜,正当万家灯火、举杯庆祝时,一位刚出生10天的新生儿因长期高烧不退被送入市第一人民医院,匡黎明闻讯后放下手中的碗筷赶到病房,患儿在服用10副中药后康复出院。
匡黎明自己也数不清多少个夜晚是在患者床边度过,在抢救病人中迎接黎明。
由于医术精湛,全国各地前来求治者甚多。轮到匡黎明坐诊时,很多从周边乡镇甚至外省的患者长途跋涉来找她看病,每天能看50号病人。除了中午吃饭,她一步都舍不得离开办公室,希望挤出时间给更多的病人治好病。“只要有病人就不下班,一定要让他们愁眉苦脸来、高高兴兴去。”
无论诊务多忙,匡黎明总是态度和蔼,详询病情,有问必答,从不草率从事。
下班时间,匡黎明的手机也是隔几分响一次,很多患者在出院后,在饮食上需要注意的事项都会电话咨询她,“匡主任,我今天买了一只鸭子,该怎么吃。”每接到患者此类电话,匡黎明觉得即搞笑,又感动。她很配合的回复道:“炒着吃。”然后详细询问患者的病情,分析需不需要忌食。
匡黎明说,一名医生不仅仅是将患者的病治好,更重要的是有贴心的服务。
匡黎明最关心的是基层群众的健康。虽已年过六旬,对公益活动却是由衷热爱,曾多次带队下基层义诊。珠晖区每个社区都留下过她的足迹,每年义诊人数达3000人。尤其是在苗圃社区,一听匡主任要来社区坐诊了,大家排着队前去。她还远赴衡阳县洪市镇、栏垅乡等偏远乡镇送医送药。
精心打造中医“传奇”
上班时间不放松的她,下班也舍不得休息。下班回家后,常常一个人呆在家里整理、研究和分析病例,然后总结写成文章。先后在国际、国家、省级杂志发表论文20余篇。
匡黎明说,中国人生生不息,离不开中医,但现在很多年轻人不愿意学中医,未来有可能很多疑难杂症的治疗特色将无法惠及百姓。她每年都带着科室里年轻的医生,给他们讲中药、方剂、 辨证治疗等理论,从点点滴滴中将中国中医文化讲授给学生。
近几年,曾有几十名白血病患者在全国各大医院都治疗过不见好转,陆续慕名找匡黎明就诊,她采用中医中药调理全身免疫功能、平衡气血阴阳,让每个患儿的病情得到有效控制,重燃了生命的希望。可以说创造了中医界的“传奇”。
中医科在她的带领下,实现了规范化和快速发展,先后开展冬病夏治、腹针疗法、耳穴治疗等10几项新技术,如今科室里56个床位入住率达到了100%。去年,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医科还被评为“全省综合医院中医科建设示范单位”。
病榻上仍为病人开处方
80多岁的陈奶奶身患风湿性关节炎,在中医科住院期间,匡黎明带领医院人员为他精心治疗,临近大年,家属要接她回家,而陈奶奶爽快地回答:“匡主任待我像亲人一样,中医科就是我家,我要在这里过年。”
2012年5月,匡黎明的左脚意外骨折,骨科大夫建议她打石膏,卧床1个月。但她念念不忘,为了方便患者前来就诊,她在中医科住了15天,就开始拄着拐杖查房,在病床上接诊、开处方,不少患者感叹:“匡主任真的太敬业了,值得敬佩”。
40年来,匡黎明的心里装着的都是病人,常常忘记了自己,忘记了自己的健康,忘记了自己的幸福,只要病人康复后的一个笑容,一声问候,她就会觉得无比地满足和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