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中有高血压的病人最怕的就是突发脑梗死、脑血栓。一旦发病在家中如何应对?如何争分夺秒迅速就医?如何才能实现超早期及时有效的溶栓?4月25日,在大连市友谊医院健康大课堂上,一堂针对脑血管病人“早期溶栓,刻不容缓”的讲座让听课者豁然开朗。
脑卒中目前位于我国疾病谱和死因谱的首位,每年新发卒中患者高达150万以上,存活的患者当中约半数遗留肢体瘫痪等残疾,严重影响患者生存时间及生活质量,给患者和家属带来沉重的经济及精神负担。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俗称脑梗死、脑血栓形成)最常见,占全部脑卒中的60%~80%。缺血性脑卒中的处理应强调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早期康复和早期预防再发。其中超早期(发病3-4.5小时内)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是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手段之一,是挽救患者生命、减少功能残障、提高生存质量的关键途径。
在讲座中,大连市友谊医院神经内二科主任李晓红分别从“什么是脑卒中”、“如何识别脑卒中发病”、“卒中发生了我们该做什么”、“如何预防脑卒中”四方面,深入浅出、图文并茂地对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问题进行阐述。李美玲护士长介绍了脑卒中发病后抑郁情绪的疏导、瘫痪肢体的摆放,行为功能恢复及呛咳的防治等。
参加讲座的李大爷说,他患高血压三十多年,以前只知道脑血栓可怕,现在知道了不适当的处理和延误就诊更会导致病情迅速加剧,也知道了迅速就医、超早期及时有效的溶栓可以最大限度为抢救生命赢得时间,也为康复赢得机会。
李晓红主任告诉记者,大连市友谊医院是我市加入国家MOST项目的五所定点医院之一,具有开展静脉溶栓的技术力量和资质。脑血管病管理团队将脑梗死患者从到达医院到开始溶栓的时间控制在45分钟以内,后续的卒中单元管理,由临床医师、康复医师、心理治疗师等组成的卒中小组定期进行讨论,为每名就诊的卒中患者设定及时有效的多学科、个体化诊疗方案,最大限度地为每位脑卒中患者提供全面规范的医疗服务,最大限度地降低其功能残疾程度、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