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日,我院心血管内科三病区为一名23岁的大学生成功进行了介入治疗动脉导管未闭手术,并获得成功,术后,患者恢复良好。
7月3日上午9:00,稍微活动后就出现前胸及后背疼痛的大学生小李被推进导管室,被病痛折磨了23年的她虽然有些忐忑,但满怀希望。毕竟这是一次心脏手术,关系着一个年轻的生命,但她相信医生,相信医院,一定能够让她重塑健康。因为她深知,介入治疗动脉导管未闭,创伤小、安全、痛苦少,比开胸外转下进行直视关闭手术要轻松很多。
据手术的心血管内科三病区主任徐义先介绍,介入治疗动脉导管未闭即采用封堵器通过血管介入手段封堵未闭的动脉导管,达到根治的效果。穿刺右侧股动、静脉,分别置入鞘管,先行右心导管检查,测肺动脉、右心房、右心室、主动脉压力。经股动脉送人猪尾导管,于主动脉弓和降主动脉交界处行造影检查,以了解动脉导管的位置、形态和大小。送入超滑导丝从肺动脉经动脉导管进入降主动脉后,交换导丝,送入加硬导丝,将输送鞘沿导丝送降主动脉,撤除导丝和内鞘。入将封堵器经输送鞘送至降主动脉开口处,回撤外鞘完全释放封堵器,使其腰部嵌入PDA最窄处。再次行右心导管检查测肺动脉压力;重复造影显示:封堵确切无残余分流,释放封堵器,撤出鞘管及实心推送钢丝完成手术。
此外,徐义先还提醒说,先天性心脏病是先天性畸形中的一类,可影响到儿童生长发育及成人健康。先天性心脏病的病死率较高。随着治疗手段不断发展,介入治疗在先天性病治疗措施中逐渐发展开来。采用介入治疗时避免了外科手术的巨大创伤,避免了可能出现的麻醉风险,且治疗效果显著。多数的动脉导管未闭患者、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患者可以实施介入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