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市怀柔区第一医院
普外科

妇儿

甲状腺肿瘤、乳腺肿瘤、胆囊炎、胆结石、胆囊癌、结肠癌、肝脏疾病、外科疑难杂症。
甲状腺、乳腺、肝胆、胃肠及周围血管外科疾病的诊治,腹腔镜和周围血管技术。
普外科疾病。
疝气治疗。
上一页
2/2
末页

健康问答 更多>

专家科普 更多>

感冒灵颗粒是治疗风热还是风寒

感冒灵颗粒既可用于风热感冒,也可用于风寒感冒初期。感冒灵颗粒主要由三叉苦、金盏银盘、野菊花、岗梅等中药成分组成,具有解热镇痛、清热解毒的功效,适用于感冒引起的头痛、发热、鼻塞、流涕、咽痛等症状。
马晓斌
马晓斌
山东省立医院

低焦油香烟是否能减少肺癌风险

低焦油香烟不能减少肺癌风险。虽然低焦油香烟的焦油含量较低,但吸烟者往往会通过增加吸烟量或改变吸烟方式来补偿,导致实际吸入的有害物质并未减少。吸烟是导致肺癌的主要原因之一,任何类型的香烟都会增加肺癌风险。
支修益
支修益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肺不张是严重的病吗

肺不张的严重程度取决于病因和范围,多数情况下及时治疗可恢复。肺不张可能由支气管阻塞、肺部感染、肿瘤压迫、胸外伤或术后并发症引起。1、支气管阻塞:痰栓、异物或肿瘤阻塞支气管导致局部肺泡萎缩,表现为咳嗽、胸闷。轻症可通过体位引流、祛痰药物改善,严重者需支气管镜解除阻塞。2、肺部感染:肺炎或结核引起的炎性分泌物堵塞支气管,常伴随发热、咳脓痰。需针对性使用抗生素如阿...
fhjk6538504
fhjk6538504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

肺不张原因与治疗方法

肺不张可能由支气管阻塞、肺部感染、胸腔积液、肿瘤压迫、术后并发症等原因引起,可通过纤维支气管镜治疗、抗感染治疗、胸腔穿刺引流、肿瘤切除手术、呼吸康复训练等方式改善。1、支气管阻塞:支气管内痰栓、异物或血块堵塞是常见诱因,多见于慢性支气管炎或外伤患者。表现为突发呼吸困难、患侧呼吸音减弱。需通过纤维支气管镜清除阻塞物,配合氨溴索等黏液溶解剂促进排痰。2、肺部感染...
fhjk6538504
fhjk6538504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

哮喘导致呼吸性碱中毒还是酸中毒

哮喘急性发作时通常引发呼吸性碱中毒,严重状态下可能转为呼吸性酸中毒。主要机制包括过度通气导致二氧化碳分压下降、气道阻塞引起二氧化碳潴留、缺氧代偿反应、呼吸肌疲劳及代谢性酸中毒叠加等因素。1、过度通气:哮喘发作早期因气道痉挛刺激呼吸中枢,患者常出现深快呼吸。这种过度通气状态使二氧化碳排出过多,血液中碳酸浓度降低,导致pH值升高形成呼吸性碱中毒。此时血气分析显示...
fhjk6538504
fhjk6538504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

支气管狭窄危害大吗

支气管狭窄的危害程度与病因及狭窄程度相关,轻度狭窄可能仅引发间歇性呼吸困难,重度狭窄可导致呼吸衰竭等严重后果。1、生理性因素:长期吸烟或空气污染刺激可能引发支气管黏膜水肿,导致暂时性管腔狭窄。这类狭窄在脱离刺激源后多可缓解,危害相对较小,表现为运动后气促、偶发干咳,通过戒烟、佩戴口罩等防护措施可有效改善。2、慢性炎症:慢性支气管炎或哮喘反复发作会引起支气管壁...
fhjk6538504
fhjk6538504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

医生答疑 更多>

退热最快的中药有哪些

退热较快的中药主要有柴胡、石膏、金银花、连翘、板蓝根等。这些中药具有清热解毒、解表散寒的功效,适用于风热感冒、外感发热等引起的发热症状,建议在医生指导下辨证使用。 一、柴胡 柴胡具有和解退热、疏肝解郁的作用,常用于外感发热、寒热往来等症状。柴胡中的柴胡皂苷能调节免疫系统,帮助降低体温。对于风热感冒初期或流感引起的低热,可遵医嘱使用柴胡注射液或柴胡口服液。使用期间需避免辛辣刺激食物,阴虚火旺者慎用。 二、石膏 石膏是清热泻火的代表药物,尤其适用于高热烦渴、大汗淋漓等实热证。生石膏退热效果显著,常与知母配伍组成白虎汤。石膏中的硫酸钙成分可通过抑制体温调节中枢达到退热效果。外感风寒或无汗发热者不宜使用,脾胃虚寒者需谨慎。 三、金银花 金银花具有清热解毒、疏散风热的功效,对风热感冒初期发热、咽喉肿痛效果较好。金银花中的绿原酸等成分能抑制炎症反应,降低体温。可遵医嘱使用金银花颗粒或与其他药物配伍的复方制剂。体质虚寒或风寒感冒者不宜单独大量使用。 四、连翘 连翘能清热解毒、消肿散结,适用于风热感冒伴淋巴结肿大的发热症状。连翘苷等成分具有抗病毒和退热作用,常与金银花组成银翘散。使用连翘胶囊时需注意可能出现的胃肠道不适,孕妇及过敏体质者应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五、板蓝根 板蓝根具有清热解毒、凉血利咽的功效,对病毒性感冒引起的发热、咽痛有缓解作用。板蓝根中的靛玉红等成分能抑制病毒复制,减轻发热症状。可遵医嘱使用板蓝根颗粒,但不宜长期服用,体质虚寒者可能出现腹泻等不良反应。 使用中药退热时需辨证施治,风热感冒可配合菊花、薄荷等代茶饮,风寒感冒则不宜单独使用清热类药物。发热期间应多饮温水,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过度保暖。若体温超过38.5℃或持续发热超过3天,或出现意识模糊、抽搐等症状,须立即就医。儿童、孕妇及慢性病患者使用中药前务必咨询中医师,避免自行配伍或超量服用。
曲中玉
曲中玉 副主任医师

按疾病找医院 更多>

男科 妇科 不孕不育 皮肤科 白癜风 牛皮癣 癫痫病 精神科 脑瘫 性病 儿科 肿瘤 口腔 骨科 肛肠 眼耳鼻喉科 肾病 甲状腺 中医 康复

周边医院 / 专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