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城县人民医院
全部科室

中医学

口腔科学

五官科

皮肤性病科

精神心理科

麻醉医学科

其他科室

妇产科学

儿科学

骨外科

眼科学

心脏肺部尤其哮喘过敏疾病。
心脑血管及肾脏疾病的治疗。
危重病人、老年病人及小儿的麻醉操作和术中处理方面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疼痛专业、诊疗颈肩腰腿痛、三叉神经痛、幻肢痛等病理性神经痛癌痛等,激光汽化减压术治疗颈、腰椎肩盘突出症。
小针刀、神经阻滞等疗法,治疗扭伤劳损、骨质增生等引起的颈肩腰背四肢部疼痛疾病。
颈肩腰腿痛为主的各种急慢性疼痛性疾病和癌性镇痛。
首页
1/8
下一页

推荐医生

推荐医院

健康问答 更多>

专家科普 更多>

狐臭手术大概需要多少钱

狐臭手术费用在2000-10000元之间波动,具体受手术方式、医院等级、地区差异、麻醉类型、术后护理等因素影响。1、传统切除术:通过切除大汗腺组织达到根治效果,费用约2000-5000元。适用于重度狐臭患者,术后需加压包扎7-10天,可能遗留线性疤痕。部分医保定点医院可报销基础手术费用,但美容缝合等附加项目需自费。2、微创刮吸术:采用腋下小切口配合刮匙清除汗...
聂小娟
聂小娟
山东省立医院

太子参泡水喝的功效

太子参泡水喝具有补气生津、健脾益肺、增强免疫等功效,适合气阴两虚、体倦乏力的人群饮用。太子参是五加科植物孩儿参的干燥块根,药性平和,可长期适量服用。
王志学
王志学 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治口臭吃啥药比较好

口臭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甲硝唑片、阿莫西林胶囊、奥美拉唑肠溶胶囊等药物,具体用药需根据病因选择。口臭通常由口腔问题、消化道疾病、呼吸道感染等多种因素引起,需要针对性治疗。1、口腔疾病龋齿、牙周炎、牙龈炎等口腔疾病是口臭最常见原因。细菌在口腔内繁殖会产生挥发性硫化物,导致特殊异味。建议每半年进行一次专业洁牙,使用含氯己
张天奇
张天奇
山东省立医院

鼻咽癌是怎么引起的

鼻咽癌可能由EB病毒感染、遗传因素、长期接触致癌物质、饮食习惯不良以及慢性鼻咽部炎症等原因引起。1、EB病毒感染:EB病毒Epstein-Barr病毒是鼻咽癌的主要致病因素之一。该病毒感染后可能长期潜伏在鼻咽部上皮细胞内,通过干扰细胞正常调控机制导致癌变。EB病毒相关抗体检测在鼻咽癌筛查中具有重要价值,高发区人群建议定期进行血清学检查。2、遗传因素:家族聚集...
胡兴胜
胡兴胜 副主任医师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鼻咽癌可以吃羊肉吗

鼻咽癌患者可以适量食用羊肉。羊肉富含蛋白质和铁元素,有助于改善贫血和增强体质,但需注意烹饪方式避免辛辣刺激,同时需结合个体消化功能、治疗阶段及中医体质辨证综合判断。1、营养需求:鼻咽癌患者因放化疗易出现营养不良,羊肉作为优质蛋白来源可辅助维持肌肉量。建议选择瘦羊肉,每日摄入量控制在50-100克,搭配维生素C丰富的蔬菜促进铁吸收。2、治疗阶段:放疗期间口腔黏...
胡兴胜
胡兴胜 副主任医师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鼻咽癌的分期是什么

鼻咽癌分期主要采用TNM系统,分为I期早期、II期局部进展期、III期区域扩散期和IV期远处转移期。分期依据包括肿瘤大小T、淋巴结转移N及远处转移M情况。1、I期:肿瘤局限于鼻咽部,未侵犯周围组织或淋巴结T1N0M0。此阶段肿瘤体积较小,通常无明显症状,可能仅表现为单侧鼻塞或涕中带血。治疗以放疗为主,5年生存率可达90%以上。早期发现可通过鼻咽镜活检确诊,影...
胡兴胜
胡兴胜 副主任医师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医生答疑 更多>

小孩子睡觉出冷汗怎么办

小孩子睡觉出冷汗可通过调整睡眠环境、补充水分、排查发热、观察伴随症状、就医检查等方式处理。睡觉出冷汗通常由室温过高、被子过厚、低血糖、感染性疾病、内分泌异常等原因引起。 1、调整睡眠环境 室内温度维持在20-24摄氏度较为适宜,避免使用过厚的被褥或穿着过多衣物。选择透气性好的纯棉寝具,定期开窗通风。若孩子因出汗浸湿衣物,需及时更换防止着凉。 2、补充水分 睡前1小时可饮用100-200毫升温水,避免夜间脱水。若出汗量较大,可适当补充含电解质的口服补液盐。注意观察尿液颜色,若呈深黄色提示需增加饮水量。 3、排查发热 家长需在夜间及清晨测量体温,若腋温超过37.3摄氏度可能提示感染。常见于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等,可能伴随咳嗽、尿频等症状。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混悬液或对乙酰氨基酚滴剂退热。 4、观察伴随症状 若同时存在食欲下降、体重减轻、心悸等症状,可能与甲状腺功能亢进有关。出现多饮多尿需警惕糖尿病,需检测空腹血糖。夜间惊醒伴大汗需排除噩梦等心理因素。 5、就医检查 持续1周以上夜间盗汗或伴随其他异常症状时,建议至儿科就诊。可能需要进行血常规、甲状腺功能、结核菌素试验等检查。结核感染引起的盗汗往往伴有午后低热、咳嗽超过2周等症状。 家长应记录孩子出汗的频率、时间及诱因,避免睡前剧烈运动或进食高糖食物。保持规律作息,白天适当增加户外活动。若为生理性出汗,通常随年龄增长会逐渐改善。病理性出汗需严格遵医嘱治疗原发病,不可自行使用止汗药物。日常可准备吸汗巾垫于背部,出汗后及时擦干并更换衣物。
郝盼盼
郝盼盼 主任医师

按疾病找医院 更多>

男科 妇科 不孕不育 皮肤科 白癜风 牛皮癣 癫痫病 精神科 脑瘫 性病 儿科 肿瘤 口腔 骨科 肛肠 眼耳鼻喉科 肾病 甲状腺 中医 康复

周边医院 / 专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