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尤溪县医院

皮肤科简介

展开

科室医生

(共1位)
查看更多>>
皮肤病、性传播病的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杂症的诊治。

医院动态 更多>

我院召开医药费用控制点评会

6月27日晚,我院组织全体医生在多功能厅召开医药费用控制点评会。会议首先由各分管领导通报了各科1-5月份医药费用控制情况,点评了控费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阐述了医院“三预警”工作机制运作情况,最后,杨孝灯院长作总结发言,针对当前控费的形势,系统阐述控费的重要意义,控费与医生年薪的关系,影响控费的主要因素以及加强控费管理工作的主要措施。2012年三明医改以来,控制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成为医改工作的一大亮点,我院从实际出发,针对群众“看病贵”问题,主动改革,从严管理,推出一系列控费举措,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的势头得到有效遏制,2011-2013年患者出院次均费用等指标呈三连降的良好态势,百姓、医保、医院都从中受益。今后一段时期,我院仍将以三明医改精神为指导,全力做好公立医院改革各项工作,让百姓在医改中得到更多实惠。

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副司长李才华到县医院调研医改

6月5日-6月6日,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副司长李才华一行到县医院调研公立医院医药价格改革工作。副市长肖明光,县委书记伍斌,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张金华,副县长黄立辉陪同调研。此次调研是由国家发改委抽选全国三家公立医院进行分组调研,尤溪县医院是其中之一。近2年来,县医院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三明医改决策部署,以“四个可以”(百姓可接受、财政可承担、基金可运行、医院可持续)为目标,以“三个回归”(公立医院回归公益性质,医生回归到看病角色,药品回归到治病功能)为要求,突出建机制、堵浪费、调结构、增效益,推进三医联动(医药、医保、医院)综合改革,取得明显成效,百姓看病负担减轻,医保基金得到节约,医院收入结构更趋合理。通过改革,政府主导地位得到加强,医院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大型设备投入靠财政保障,有力促进医院可持续发展。李才华调研一行对我院公立医院改革的做法和成效给予了充分肯定,希望通过调研能够为国家层面出台公立医院医药价格改革方案提供借鉴意义。 

我院外科综合楼完成主体结构工程建设

4月28日,我院外科综合楼完成主体结构工程建设。该综合楼包括地下人防工程一共15层,是我市重点工程项目之一,占地面积约1482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19650平方米,大楼建成后,医院床位数将达到800张。 

我院召开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动员大会

4月11日下午,我院在门诊第二会议室召开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动员大会,全体中层以上管理人员参加。

我院举办交通安全知识讲座

4月11日下午,我院邀请县公安局交通管理大队高级工程师梁瑞成到院开展交通安全知识讲座。讲座通过展示图片、现实案例等给与会人员上了一堂生动的道路行车安全教育课。参会人员在受到强烈震撼的同时,更加深切地体会到作为医务人员增强交通安全的重要性。

尤溪县医院成功救治一名食管破裂病人

5月4日晚8:30许,尤溪县医院外三科收治一名左侧血气胸伴膈上食管破裂患者。入院时该患者被动体位,呼吸急促,立即予以左侧胸腔闭式引流术,见引流液呈暗褐色,混有食物残渣;期间患者突发心跳骤停,邱盛篇副主任立即施行胸外按压、气管插管等抢救措施,心跳恢复;待病情平稳后,ICU詹跃主任等医师立即行左剖胸探查,术中见膈上食管破裂穿孔长约3cm,经充分冲洗胸腔后,予以分层间断修补破损处。术后7天行食道造影及吞服美蓝排除术后食道吻合口瘘。目前患者病情恢复良好,可自由进食半流质饮食,活动自如,已办理出院。该患者抢救成功的关键在于早期正确的诊断和处理,本例抢救成功为我县首例。据悉,食管自发性破裂死亡率高达51%,多因剧烈呕吐后诱发,否则由于食管破裂出现大量的化学性和细菌性感染,短时间内出现感染性中毒性休克,若未能及时正确处理可在12~24小时内死亡。 

县医院获十一届市级文明单位称号

经过三年的努力,县医院又获第十一届(2009-2011年度)市级文明单位称号。县医院十分重视文明单位创建活动,始终将其摆到办公室工作的重要日程上,结合医疗质量万里行、医德医风教育、“三好一满意”活动等,进行统一部署、统一计划、统一落实、统一考核,提出“巩固提高,提档升位,努力争创市级文明单位”的思路,制定“厚德精术,同心仁济”的医院精神和“救死扶伤,情系人民”的服务理念,扎实推进创建工作的深入开展。为打造医院文明形象、改善办公条件,每年均投入数万元的资金,用于基础设施修善;增订《精神文明报》、《精神文明导刊》等杂志;各科室均配有微机设备,以满足现代办公需求;修建羽毛球场一个,建立1个乒乓球活动室,安置5套乒乓球桌,一个离退休老干部活动室,提高职工综合素质和医院的文明形象,促进医院三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文明单位创建活动是一项全面提高单位整体素质的基础性工作,我院将在已取得成绩的基础上,继续争创(2012-2014年度)第十二届市级文明单位。 

健康问答 更多>

专家科普 更多>

高钾血症可以引起呼吸衰竭吗

高钾血症可能引起呼吸衰竭。高钾血症导致呼吸衰竭的机制主要有严重心律失常、呼吸肌麻痹、代谢性酸中毒、神经肌肉传导障碍、多器官功能障碍。1、严重心律失常:血钾浓度超过6.5毫摩尔/升时可能引发致命性室性心律失常。高钾血症会改变心肌细胞膜电位,导致窦房结功能抑制和传导系统异常,出现心室颤动或心脏停搏。心脏泵血功能衰竭后,全身组织缺氧可继发呼吸衰竭。2、呼吸肌麻痹:...
fhjk6538504
fhjk6538504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

直肠肿瘤有良性的吗

直肠肿瘤确实存在良性类型,常见良性直肠肿瘤主要有直肠腺瘤、直肠平滑肌瘤、直肠脂肪瘤、直肠血管瘤、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等。1、直肠腺瘤:直肠腺瘤是最常见的良性直肠肿瘤,占所有良性直肠肿瘤的70%以上。这类肿瘤起源于直肠黏膜上皮细胞,通常表现为肠腔内突出性生长。直肠腺瘤可能与长期高脂饮食、慢性炎症刺激等因素有关,患者可能出现便血、排便习惯改变等症状。通过肠镜检查可...
胡兴胜
胡兴胜 副主任医师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结直肠肿瘤与饮食的关系

结直肠肿瘤的发生与饮食习惯密切相关,高脂肪低纤维饮食、红肉及加工肉制品摄入过多、维生素与矿物质缺乏、酒精摄入过量、肥胖及代谢异常是主要影响因素。1、高脂肪低纤维饮食:长期高动物脂肪饮食会刺激胆汁分泌,肠道菌群将胆汁酸分解为次级胆汁酸等致癌物质。膳食纤维摄入不足导致肠蠕动减缓,延长致癌物与肠黏膜接触时间。建议用橄榄油替代动物油,每日摄入25克以上膳食纤维,如燕...
胡兴胜
胡兴胜 副主任医师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结直肠肿瘤的高危人群有哪些

结直肠肿瘤的高危人群主要包括有家族遗传史者、长期炎症性肠病患者、不良生活习惯者、年龄超过50岁人群以及既往有肠道息肉病史者。1、家族遗传史:直系亲属中若有结直肠癌或腺瘤性息肉病史,患病风险显著增加。林奇综合征、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等遗传性疾病可直接导致结直肠肿瘤高发。这类人群建议从20岁起定期进行结肠镜检查,必要时需进行基因检测。2、炎症性肠病:溃疡性结肠炎和...
胡兴胜
胡兴胜 副主任医师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洗牙出血得艾滋病几率

洗牙后出血感染艾滋病的概率极低。艾滋病病毒传播需满足血液直接交换条件,洗牙器械严格消毒可阻断传播途径,感染风险主要与器械消毒不规范、口腔黏膜破损程度及病毒载量有关。1、器械消毒规范:正规医疗机构采用高温高压灭菌处理牙科器械,艾滋病病毒在体外存活时间短且对消毒剂敏感,规范操作下器械传播风险趋近于零。重复使用未消毒器械可能造成交叉感染,但国内医疗机构监管严格,此...
聂小娟
聂小娟
山东省立医院

肠肿瘤需要定期检查吗

肠肿瘤患者通常需要定期检查。定期随访可监测病情变化,主要检查方式包括肠镜复查、肿瘤标志物检测、影像学评估、病理活检确认以及遗传风险筛查。1、肠镜复查:术后每1-3年需进行全结肠镜检查,腺瘤性息肉患者需缩短至6-12个月。高清染色内镜能发现早期黏膜病变,必要时可同步实施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合并溃疡性结肠炎者应增加监测频率。2、标志物检测:癌胚抗原CEA和CA19...
胡兴胜
胡兴胜 副主任医师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医生答疑 更多>

刮疣治疗是怎样治疗的

刮疣治疗通常采用物理清除联合药物治疗的方式,主要包括冷冻治疗、激光治疗、电灼治疗、手术切除及外用药物等。疣是由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引起的皮肤赘生物,需根据疣体类型、大小及部位选择个体化方案。 一、冷冻治疗 冷冻治疗通过液氮低温使疣体组织坏死脱落,适用于寻常疣、跖疣等表浅疣体。治疗时可能伴随短暂疼痛,需重复进行2-3次,间隔2-3周。治疗后局部可能出现水疱或色素沉着,需保持创面干燥避免感染。冷冻治疗对周围正常组织损伤较小,但深部疣体可能需配合其他疗法。 二、激光治疗 激光治疗利用二氧化碳激光气化疣体组织,适用于甲周疣、尖锐湿疣等难治性疣。治疗精准度高且出血少,但可能遗留浅表瘢痕。术后需涂抹抗生素软膏如莫匹罗星软膏预防感染,避免接触水直至结痂脱落。激光治疗对HPV病毒有直接灭活作用,复发概率较低。 三、电灼治疗 电灼治疗通过高频电流烧灼疣体基底部,适用于带蒂疣或较大疣体。治疗时需局部麻醉,术后形成焦痂需自然脱落。可能产生暂时性色素减退,瘢痕体质者慎用。电灼可彻底清除可见疣体,但需配合干扰素凝胶等药物降低复发风险。 四、手术切除 手术切除适用于直径超过1厘米的巨型疣或疑似恶变疣体。采用梭形切口完整剥离疣体并缝合,术后病理检查确认性质。需定期换药并使用复方多粘菌素B软膏预防感染,拆线后可能需加压包扎防止瘢痕增生。手术能一次性解决病灶,但创伤较大且可能影响局部功能。 五、外用药物 外用药物如水杨酸软膏、咪喹莫特乳膏、鬼臼毒素酊等,适用于儿童或面部细小疣体。药物通过腐蚀或免疫调节作用促使疣体脱落,需持续使用4-8周。治疗期间可能出现局部红肿,应避开正常皮肤涂抹。药物疗法痛苦小但疗程长,需配合提高免疫力减少复发。 疣治疗后需保持患处清洁干燥,避免搔抓导致病毒扩散。建议加强营养摄入,适当补充维生素A、维生素C等增强免疫功能。穿透气鞋袜防止足部疣复发,性接触传播型疣应伴侣同治。若疣体反复发作或短期内增多,需排查免疫缺陷疾病并及时复诊调整治疗方案。
王志新
王志新 主任医师

按疾病找医院 更多>

男科 妇科 不孕不育 皮肤科 白癜风 牛皮癣 癫痫病 精神科 脑瘫 性病 儿科 肿瘤 口腔 骨科 肛肠 眼耳鼻喉科 肾病 甲状腺 中医 康复

周边医院 / 专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