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儿先心病怎么检查
胎儿先天性心脏病可通过超声检查、胎儿心电图、磁共振成像、羊水穿刺、脐带血检查等方式筛查。先天性心脏病可能与遗传因素、孕期感染、药物暴露、辐射接触、营养不良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心脏杂音、发绀、呼吸困难、喂养困难、发育迟缓等症状。 1、超声检查 超声检查是筛查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首选方法,通过高频声波成像观察胎儿心脏结构。二维超声可显示心脏四腔心切面,彩色多普勒能检测血流异常。孕20-24周是进行胎儿心脏超声的最佳时期,此时心脏结构发育完善且羊水量适中。超声检查无辐射且可重复进行,对母婴均无创伤。 2、胎儿心电图 胎儿心电图通过母体腹壁记录胎儿心电活动,可检测心律失常等电生理异常。检查需在孕18周后进行,此时胎儿心脏传导系统发育较成熟。该方法对诊断胎儿心动过速、传导阻滞等有较高价值,但无法显示心脏解剖结构异常,需结合超声检查综合判断。 3、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成像能提供胎儿心脏三维立体图像,对复杂先天性心脏病诊断有补充价值。适用于超声检查受限的孕妇,如肥胖或羊水过少者。检查无电离辐射,但需保持静卧较长时间,妊娠早期慎用。磁共振成像对心脏大血管畸形的空间定位优于超声。 4、羊水穿刺 羊水穿刺通过抽取羊水检测胎儿染色体异常,适用于高风险孕妇。操作在孕16-20周进行,可诊断21三体综合征等伴发心脏畸形的遗传病。该方法属于有创检查,存在流产风险,需严格掌握适应证。检测结果需结合超声检查综合评估胎儿心脏状况。 5、脐带血检查 脐带血检查通过穿刺脐带获取胎儿血液样本,用于基因检测和代谢病筛查。适用于有家族遗传病史或超声提示严重畸形的胎儿。检查在孕20周后进行,可诊断某些单基因遗传性心脏病。该操作技术要求高且风险较大,仅在必要时由经验丰富的医师实施。 孕妇应定期进行产前检查,孕11-13周完成NT超声筛查,孕20-24周进行系统超声检查。保持均衡饮食,适量补充叶酸和维生素,避免接触辐射和致畸物质。发现胎儿心脏异常时,应及时转诊至胎儿医学中心或儿童心脏专科进一步评估。产后需对确诊先天性心脏病的新生儿进行心功能监测,部分病例需在出生后早期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