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断痛经是继发性
继发性痛经通常由盆腔器质性疾病引起,可通过妇科检查、超声检查、腹腔镜检查等方式确诊。继发性痛经可能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盆腔炎性疾病、子宫肌瘤、先天性生殖道畸形等因素有关,需结合病史与医学影像综合判断。 1、子宫内膜异位症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继发性痛经最常见的原因,异位内膜组织随月经周期出血刺激盆腔神经,疼痛多始于经前1-2天并持续至经后。患者可能伴有性交痛、排便痛及不孕。腹腔镜检查是诊断标准,可观察到盆腔紫蓝色结节或卵巢巧克力囊肿。治疗需遵医嘱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地诺孕素片等药物,或行腹腔镜病灶切除术。 2、子宫腺肌病 子宫腺肌病表现为子宫内膜腺体侵入子宫肌层,导致子宫均匀性增大。痛经呈进行性加重,常伴经量增多与贫血。超声检查可见子宫肌层增厚伴蜂窝状回声,磁共振成像可辅助诊断。轻症可遵医嘱口服屈螺酮炔雌醇片缓解症状,重症需考虑子宫切除术。 3、盆腔炎性疾病 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可能导致输卵管粘连与盆腔充血,引发经期下腹坠痛。患者常有急性盆腔感染病史,妇科检查可发现宫颈举痛或附件区增厚。超声显示输卵管积水或盆腔包裹性肿块时需警惕。治疗需遵医嘱使用盐酸左氧氟沙星胶囊联合甲硝唑片抗感染,严重粘连需手术松解。 4、子宫肌瘤 黏膜下肌瘤或肌壁间肌瘤压迫宫腔时,可导致经期痉挛性疼痛与经量增多。超声检查能明确肌瘤位置与大小,宫腔镜可直接观察黏膜下肌瘤。症状较轻者可遵医嘱使用米非司酮片缩小肌瘤体积,肌瘤直径超过5厘米或引起严重贫血时需行肌瘤剔除术。 5、生殖道畸形 先天性生殖道畸形如残角子宫、阴道斜隔等可能造成经血排出受阻,表现为青春期后逐渐加重的周期性腹痛。超声与磁共振成像可显示解剖结构异常,部分患者需通过宫腹腔镜联合检查确诊。治疗需手术矫正畸形以建立正常经血排出通道。 继发性痛经患者应记录疼痛特点与伴随症状,避免经期剧烈运动或盆浴。保持外阴清洁,选择棉质透气内衣。饮食注意补充含铁食物如动物肝脏、菠菜预防贫血,痛经发作时可热敷下腹部。若疼痛持续加重或出现非经期腹痛、异常阴道出血等症状,需及时复查排除疾病进展。